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乔红霞:对罗门、蓉子研究价值的文献学体认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08 【选择字体:
 
       书目编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奉汉成帝之命,整理国家藏书,分别撰写了《别录》、《七略》,对当时的图书进行了简要地分类著录,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以及《书目答问》、《贩书偶记》等沿用和发展书目编制技术,这些书目为我国古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治学之门径”,也在查考中国古代文献流传,对现存古籍进行版本鉴定方面起到了参考作用。 
       进入现代图书馆时期,书目编纂即编目,仍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之一,分著录和目录组织两程序。在图书馆学领域里,图书著录是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则,对图书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著录的结果称为款目,根据一定的排序方法对款目进行排列,形成序列化的目录体系就是目录组织,经过著录和目录组织形成书目。书目是揭示、识别和检索文献的基础工具,是帮助读者开启知识门户的钥匙,即便是搜索引擎广泛应用的今天,书目学仍然是一门为知识引航的重要学问。
       以《罗门•蓉子研究书目提要》作为我治学之始,缘于有幸结识罗门和蓉子两位现代诗坛大师。2007年海南省新成立省级公共图书馆时,我已年过不惑,出于对海南经济特区和数字图书馆的向往,我参加并通过了海南省图书馆面向全国招聘中层干部的考试,成为唯一一个考到海南省图书馆来的图书馆学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而海南是罗门的故乡,海南省图书馆的成立同样吸引了早已享誉国际诗坛的台湾现代诗人罗门和蓉子——一对与中国现代诗同步发展六十年,在中国现代新诗版图上有突出地位的“杰出文学伉俪”。我有幸结识他们、近距离了解他们,并为他们策划了“诗光•艺光•灯光——台湾著名诗人罗门、蓉子诗歌讲座和创作成果展”。他们在海口设有“图像灯屋”,我曾多次造访,那是一个中国新诗的世界:墙上悬挂着罗门和蓉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参加国际国内高端诗歌活动的图片,海内外华文诗人、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及其他国家(地区)的诗人、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对他们的住所——台湾“灯屋”的访问图片,罗门和蓉子亲笔手书的代表作品及诗话,书架上陈列着罗门和蓉子诗集的多种版本,还有收录其诗作的英、法、德、瑞典、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日、韩等外文诗选和中外文中国现代文学史(含新诗史)教材……。语种多、载体多、出版规格高,足以说明罗门和蓉子是现代中国诗坛的巨人,他们的新诗创作成绩被广泛认可,代表作品已经过中国新诗百年和世界新诗作品的经典积淀,载入了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学史和新诗史。在海口罗门和蓉子居住的“图像灯屋”里,他们亲笔书写好的代表作品100多幅,卷轴装裱,文辞隽永,震撼人心。展览期间,罗门和蓉子的诗作感动了不同年龄的不同人群,有退休老干部、务工人员、大中专学生、部队战士等,面对诗人亲笔手书的一幅幅代表作,读者吟诵抄写,流连忘返……,含英咀华,心有灵犀,此之谓也。
       由于罗门祖籍海南文昌,在搜集整理罗门和蓉子研究资料过程中,笔者见到四位代表人物以文字的形式说“罗门是海南人的骄傲”:一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谢冕教授,在写给香港出版的中国新诗专著《罗门诗鉴赏》的序言里;二是时任海南省副省长刘名启先生,在1993年海南大学和海南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罗门、蓉子文学世界”学术研讨会上;三是海南文史研究专家周伟民教授,在《海南日报》上;四是一名海南的中学生,在海南省图书馆举办的“诗光•艺光•灯光——台湾著名诗人罗门、蓉子诗歌讲座和创作成果展”的留言薄上,这些使我顿悟清代诗人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的诗句,认识到罗门对海南文化教育的提升作用。 
       罗门和蓉子——这对一辈子只要诗的文学伉俪,是享誉国际诗坛的诗歌巨人,被誉为“东亚杰出的中国勃朗宁夫妇”。早在1976年,罗门和蓉子出席在美国举办的第三届世界诗人大会,两人同获杰出诗人奖并接受加冕为桂冠诗人,三十六年后在中国海南省举办的“2012两岸诗会”上,罗门再次以持续的、高水准的创作获得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
罗门和蓉子也是诗国的苦行僧,他们对新诗的传播,有着宗教般的热情。罗门在写诗的同时,研究诗歌创作理论和装置艺术。蓉子写新诗,也写散文、儿童诗、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写作之余,培养新人,传播诗学。2010年罗门先生的诗歌资料著作《我的诗国》出版时,他以82岁高龄,携带厚重的图书,从台湾来到海南向研究他诗作的人们推介,我那时正在编写此书,有幸获得题赠一套签名本。看到罗门八十高龄还在为诗歌艺术而奔波操劳,钦敬之情油然而生。其实不论是在专家学者云集的文学殿堂,大中学生的语文课堂,企业家聚会的会所,还是茶余饭后三五人小聚的休闲聊天场所,只要有罗门在,必定是他在谈诗,谈他的诗话。
       促成我把罗门和蓉子研究延伸到书目文献学领域的主要因素,是他们在中国新诗领域的贡献已经具有了现代文献学价值。从时间上,中国新诗起源于1917年,至今将近百年,而罗门和蓉子的诗歌创作从1951年至今,伴随中国新诗发展60余年;从地域上讲,二十世纪50年代起台湾新诗是中国新诗版图上的灿烂华章,可弥补大陆诗歌的一段缺憾;从个人成就讲,罗门和蓉子的新诗创作,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始终引领台湾诗坛风尚,两位诗人成就卓著,影响深远。60年间罗门从“蓝星诗社最具前卫色彩的健将”成长为台湾诗坛的“三大支柱”或“五大支柱”,“现代诗的守护神”、“战争诗的巨擘”、“都市诗之父”,并构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第三自然螺旋型架构”理论。蓉子从台湾诗坛女诗人中最早出版诗集的“青鸟”,成长为诗龄最长、著作最丰、影响最大的“祖母辈明星诗人”、 “永远的青鸟”、“开得最久的菊花”、“一朵永不凋谢的青莲”、“一座华美的永恒”,他们的诗歌创作融入了中国新诗史、现代文学史,他们的诗歌成就享誉了国际诗坛。
       罗门祖籍海南文昌,蓉子祖籍江苏涟水,他们的新诗超越了地域界限,具有民族性、世界性、人类性。中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和夫人陈素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分别为罗门和蓉子编著了《罗门诗选》、《蓉子诗选》,谢冕先生为罗门撰写了文学评论《罗门的天空》,为罗门和蓉子编写了评论集《燕园诗旅——罗门蓉子诗歌艺术论》。海南省文史学专家、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周伟民和夫人唐玲玲教授为罗门和蓉子撰写了研究专集《日月的双轨——罗门、蓉子创作世界评介》,主编了《诗坛双星座:罗门、蓉子“文学世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唐玲玲教授还为蓉子写了《蓉子传》;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朱徽教授为罗门和蓉子编纂了《罗门诗精选百首赏析》、《青鸟的踪迹:蓉子诗歌精选赏析》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学研究所所长古远清为蓉子编写了诗歌赏析《看你名字的繁卉:蓉子诗赏析》等,另有众多的二十世纪新诗选本、百年新诗经典作品选集选录了罗门和蓉子的作品,多种版本的新诗史、新诗辞典、人物辞典以及文学史教材记录了罗门和蓉子在新诗方面的成就。
       本书收录目前所见的罗门、蓉子自著图书,他人辑录罗门和蓉子作品的图书以及评论罗门和蓉子的图书等涉及罗门和蓉子的图书和少量数字化文献。对文献上有记载但没有找到馆藏的图书进行了存目。
       书中文献款目,以每版为一种统计,全书共著录文献 款目840条。书中为罗门文献、蓉子文献、重要的新诗文献撰写了提要,考订了新诗文献中关于罗门蓉子文献记载的错讹多处。
       罗门文献款目412种,罗门自著(编)图书37种43种版本,其中自著新诗集23种,版本24 种;编选诗集1种,版本1 种;自著诗艺论集11种,版本16种;自著散文集2种,版本2种。选录罗门新诗的专集5种,选录罗门新诗图书计188种,选录罗门散文、诗论等作品图书计 15 种,专论罗门图书12种,含有评论罗门的图书计100种,存目49种。
       蓉子文献款目406种。蓉子自著(含编译)图书22种45种版本,其中自著新诗集15种,版本 25种;编选诗集1种,版本1 种;散文集4种,版本7种;童话集1种,版本4 种;译著1种,版本8种。选录蓉子新诗的专集4种,选录蓉子新诗图书计171种,选录蓉子散文图书计50种,专论蓉子图书3种,含有评论蓉子的图书计80种,存目53种。
       罗门和蓉子譬如诗坛的日月双星,罗门蓉子合编及评论合集文献款目22种。他们联袂编著新诗文献6种7种版本,其中主编期刊1种;合编出版了丛书2种;诗选合集3种版本4 种。文学评论家也将罗门和蓉子一起评论,专论8种版本8种,收录有论罗门和蓉子的图书7种。
       由于所见文献以国内大陆出版的中文图书为主,报纸和期刊未曾收录,更多地海外版图书还未曾谋面,所以该书的出版,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国的书目著作有专题书目、专学书目、专人书目等类型。几年来,我尝试着用图书馆传统的书目编制技术解读罗门和蓉子,以文献展示他们诗坛巨人、海南骄子的文学影响。我在以罗门、蓉子为主题的书目文献领域里跋涉,涉猎了中国新诗文献、罗门、蓉子文献、海外华文文献和海南地方文献,找到了评价罗门和蓉子的文学坐标,他们的诗文集跨越时间长、涉及文献类型多、版本繁复、影响范围广,更令人折服。从文种上,涉及中、英、法、德、瑞典、日、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从出版物内容形式特征上,有诗集、诗论、艺术设计、散文集、童话集、工具书、手册、年鉴、教科书、通俗读物;从出版发行形式讲,有单本刊行的单行本、连续发行的多卷书以及集中发行的系列丛书。尽管编写时我将该书的收录范围限定在普通中文图书,即以印刷方式刊行的中文简体字和繁体字出版物,但是罗门和蓉子作品涉及的新诗集、散文集、诗论集、童话集、新诗专集、新诗选集、评论集、文学史、教科书、文学辞典、百科全书、地方词典、人物传记……,仍是林林总总,不可胜计,文献类型多,出版地域广,基本涵盖了中国大陆各地及海内外华文流行的地域和人群,两位先生的诗歌文献已经具有了国际诗人的文献规模。 
       该书书稿的成型,还得益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目前我国图书馆编目已经发展到用计算机联合编目的阶段,下列数字图书馆大型书目数据库也是本书稿的数据参考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福建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全国图书书目资讯网等。另外利用海南省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读秀学术搜索,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的《台湾作家作品检索库》、 “国立”交通大学图书馆数位典藏系统查找到书目编写的重要线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书稿得到了罗门、蓉子两位诗人亲笔校订,罗门于2012年返琼时带来书跋。书稿得到了海南大学周伟民、唐玲玲两位教授指导,周伟民教授还撰写了序言。此外还得到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省内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的学术帮助,全国参考咨询联盟成员馆老师们,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古宇军老师、陕西省图书馆李广通老师,广州市图书馆的张伟老师等多次提供电子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海内外研究罗门和蓉子的学者颇多,该书是首次将罗门和蓉子的研究延伸到书目文献学领域并用图书馆编目规则进行编目的专题书目学著作。该书的特点是根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运用了图书馆编目方法和编目符号,对涉及罗门和蓉子的文献进行著录并撰写了大量的提要。因罗门祖籍海南文昌,该书可算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学专人研究的书目学著作,用文献形式解读罗门和蓉子从而进一步宣传海南人杰地灵的人文环境;又因罗门和蓉子的主要成就在新诗方面,中国新诗发展百年史上,罗门和蓉子的创作和诗歌文献伴随中国新诗60年,书目涵盖了中国新诗60年的历史,书中为新诗研究史上的重点图书撰写了提要,在彰显罗门和蓉子在中国新诗史上重要意义的同时,也汇集了大量的新诗文献,这些文献,是海峡两岸新诗创作的重要成果,希望该书的出版对研究新诗的学者有所帮助。
我编写此书始于2009年底,工作之余,焚膏继日,缀连成篇,几近四年。翻检文献,闭门写作已成习惯。期间2012年初,抚育我成长的外祖母去世,令我不胜哀伤。在她年事已高时我远离家乡,未能床前尽孝,此乃人生大憾,完稿时已是深夜,遥望北方,愿以此小小成果,告慰外祖母在天之灵。
       虽然本人力求著录文献全面、详尽、准确,著录方法科学规范,但由于才疏学浅,仍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于海口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