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陈悦:《海军公报(1929-1937)》前言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23 【选择字体: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二〇〇九年出版《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一书,将民国北洋政府海军的“海军门”档案等一批馆藏的重要海军史料公布于世,今年又将整理出版一部关于中国海军史的重要基础性史料《海军公报》,这不仅将推动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还是嘉惠学林的学术盛举。作为一名海军史研究者,能够为本书提笔撰序,荣莫大焉。
    提及《海军公报》出现的背景,必须上溯到中国近现代海军诞生之始。
    众所周知,近现代意义的海军(Navy)创生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出现在中国是清末洋务运动时期。一八七四年日本武装侵略台湾,此事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随后清政府高层围绕如何构建有效海防力量展开了一场海防政策大讨论,史称第一次海防大筹议。一八七五年清政府为抵御外侮,分别责成南、北洋通商大臣各自筹办海军,近代中国海军就此萌芽。
    近代中国的海军建设以事关京畿门户防御为重点,在人员组织、军事训练等方面都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海军为师,最终在一八八八年正式设立了北洋海军,这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史上里程碑式事件。分析评价中国近代第一支国家海军——北洋海军,其建设成绩不容抹煞,然缺陷和不足也十分明显。
    以英国海军为代表的西式近现代海军,其在组织机构上专门设立海军部,作为总管全国海军、海防建设大政的军政机关,其下设海军总司令部作为军令机关,具体负责舰队的管理、训练、作战等事务。相比较而言,清末北洋海军只不过相当于西方的一支海军舰队,尚不能称为海军。清政府中央部门虽然先后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兼管和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主管海军建设事务,但二者均存在权责模糊,内部职能机构不健全的缺点,对实权掌握在地方封疆大吏手中的海军建设无法发挥多少具有专业性的主导作用,和西方意义的海军部相差甚远。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在战争中力竭战败,兵陨刘公岛,成为铭刻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一道惨痛伤痕。战后清政府反思失败原因,重振海军,开启了新建海军的历史篇章,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总体建设模式仍然依循北洋海军的创建经验,直到一九〇五年清政府预备立宪活动开始,首度提出要进一步模仿英国建设海军,在中央机关设立真正的海军部。此后,一九〇七年清政府首先在陆军部设立海军处,旋后成立钦命筹办海军事务处,一九一〇年末正式设立海军部,由郡王衔贝勒载洵担任海军部大臣,下辖军制、军政、军学、军防、军医、军枢、军储、军法共八个司,在海军部管辖下,全国海军舰艇整编为巡洋与长江两支舰队,其巡洋舰队担任外海巡弋和作战任务,长江舰队担负长江沿线及近海巡弋和作战任务,这彻底改变了此前中国海军舰队按地域分立、各自为政的传统,至此中国海军从制度上第一次完全和西式海军接轨,在中央部门中拥有了名正言顺的重要地位。
    按照西方国家的传统,中央政府行政机关要定期出版连续性的政务公报,向公众公布政府的法规条令和行政性档,诸如《内阁公报》《外交部公报》《财政部公报》等等。清政府自预备立宪开始,各项政治制度都试图学习和模仿欧洲,政府公报的出版也不例外,首先于一九〇七年十月编辑发行了《政府官报》,一九一一年六月内阁成立后改称《内阁官报》,但此时海军部、陆军部等部门尚未独立编纂各自的公报,清王朝就在辛亥革命的沉重打击下覆灭了。
    一九一二年四月,中华民国政府在北京正式成立,北洋政府依循旧制,在内阁中为海军留有一席之地,首任海军部总长刘冠雄,海军部之下则通过军令机构——海军总司令部具体指挥舰队。此后,中国海军在军阀混战中发展停滞,一度卷入军阀争战中,北洋政府海军部曾先后被皖系、直系、奉系等军阀操控,地方上则出现了东北海军、广东海军等地方海军力量,在这样纷乱的局面中,海军建设几乎无从谈起,北洋政府海军部也未能编辑出版专门的海军部公报,当时涉及海军部的法规、条令、公文等内容大多纳入《政府公报》一并出版。在《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中收録的民国北洋政府“海军门”档案,从内容上进行分析,属于一种海军部公报性档的汇抄,在当时应并未公开出版。一九一二年九月北洋政府海军部创刊出版的《海军期刊》,虽然每期也会收録一些条令、法规等档,但就其总体内容,不能视作是专门的公报性出版物。
    一九一七年七月民国海军发生了著名的护法舰队事件,驻节上海的海军总司令程璧光率领部分军舰南下广东,支持孙中山护法军政府,与北洋政府海军部分庭抗礼。此后,广东海军逐渐发展壮大,在北伐战争中成为北伐军的主要海军力量。一九二七年三月北洋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受国民革命军北伐凯歌高进的影响,率领麾下舰队通电归附国民革命军,中国近代海军由此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时代。
    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其海军组织形式是延续北洋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所率的舰队模式,没有在中央部门中设立海军部,而是只设立海军总司令部,隶属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这引起了众多受英式海军传统影响的海军人士的极大不满,海军总司令杨树庄、舰队司令陈绍宽和陈季良等屡次向上陈情,希望中央设立海军部。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并不认可海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不愿非国民党嫡系的海军在中央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不断提出设立海军部的呼吁,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国民政府宣布采取折中办法,取消了海军总司令部,在国民政府军政部下设立海军署,总管海军军令、军政等事务。对此,杨树庄等海军将领仍感到强烈不满,认为“各强国均有海军部、省,而我国独付阙如,不但外人物议,将士灰心,而且自贬国家之资格,将来何以跻身于列强之域?”时任海军第一、第二舰队司令陈绍宽、陈季良更是以辞职相抗争。这场围绕设立海军部的纷争,直闹到海军即将与中央政府决裂的程度,最终国民政府被迫让步,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正式成立海军部,设于南京,由杨树庄出任部长,但不再恢复设立作为海军军令机构的海军总司令部,于是南京政府的海军部便成了集海军军政、军令于一身的机构。
    从一九二七至一九二九年,经海军界人士各种呼吁和争取,中央政府中才又恢复出现海军部,出于对这一难得成果的珍惜和巩固的考虑,海军部于一九二九年七月正式编印出版行政公报,取名《海军公报》,是为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第一份中央海军机构出版的公报性出版物。从这段曲折的历史可知《海军公报》来之不易,及其自身所兼具的为海军部正名的宣示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出版的《海军公报》具体由海军部专设的公报室负责编辑发行,每月一期,刊名由南京政府首任海军部长杨树庄题写,篇目设置上分为“图照”“法规”“命令”“文牍”“调查”“专载”“海军消息”“附録”等八类。
    具体内容方面:
    “图照”栏主要刊登海军重要的会议、操演活动照片,军舰和海军飞机建造过程照片,海军建筑设施照片,是现在了解和获取南京国民政府时代海军影像数据的宝库。
    “法规”栏刊载国家法律,海军各项法令,大部分属于全文刊载,内容上多涉及海军机构的组织规章、海军的纪律制度等。
    “命令”栏根据发令单位的等级和命令级别的不同,从大至小细分为“行政院令”“总司令部令”以及海军部的“部令”“委令”“训令”“指令”和“批复”。其内容或是政府向海军布署,或是海军部向所属海军部队布署的从上至下传达发递的命令,内容上涉及机构设置、作战、训练、人事变化、舰船调动、恤赏、制度下达等多方面。
“公牍”栏的内容,以海军部为主体向更高级别的政府主管机关上呈的呈文,以及海军部发往相同级别和更低级别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间的公文,海军部发往下属的舰队司令部、海军学校、海军各机构的公文。细分包括有“呈”“咨”“公函”“笺函”“电”“代电”等级别不等的文种类型。
    “调查”栏主要内容是登载公报发行的上一个月外国军舰在华活动的情况,旨在向海军全军以及全国显示中国江海防务形势。具体包括有统计在华外国军舰数量、名称,统计上月各国军舰在中国各港口的进出数量、次数等情报。
    “专载”栏属于非常设栏目,不是每期皆有,主要刊登政府重要指令、政府领导和海军领导的重要讲话等内容。
    “海军消息”一栏同为非常设栏目,主要以纪实叙事的方式,介绍上一月或近期发生的海军战事或者训练操演等重要活动的过程情况。
    “附録”部分刊载公报发行上一月的南京政府海军工作情况概述,其内容涵盖制度建设、新装备建造、海军教育、军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的《海军公报》从一九二九年七月开始按月出版发行,每年还出版一份扼要汇总性质的出版物《海军年报》(《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中有收录)。一九三七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海军在敌强我弱的悬殊实力差距面前浴血抗战,牺牲奋斗,在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几乎损失了全部的主要水面舰艇,随着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沦陷,海军全面随国民政府退往长江中游,这时对设立海军部始终存在不同意见的国民政府遂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宣布撤销海军部,改设为海军总司令部,而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的《海军公报》在海军部撤销之前,也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停刊。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海军公报》从创刊到停刊,共出版九十六期(一九二九年七月至一九三七年六月),内容涵盖的正是中国海军从军阀混战漩涡中挣脱出来,在国家财力不充的窘迫现实中努力建设海军,最后走上抗日战场的重要过程。
    除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编印的《海军公报》外,本次整理出版的一九四〇—一九四二年的《海军公报》,则涉及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一段特殊的黑暗往事。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加强在占领区的统治,镇压抗日力量,日本相继扶持了(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等汉奸政权。一九三八年以后日军侵略战线逐渐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遂于一九三九年扶持(伪)维新政府设立水上武装——长江水巡队,为日本侵略军分担占领区的江河巡逻、“绥靖”任务,随后又在(伪)维新政府的绥靖部下设立专门的水巡司,负责统一指挥,管理(伪)维新政府的水上武装。一九四〇年,日本侵华军队合并(伪)维新政府等各地的伪政权组织,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为显示其所谓的“合法性”“正统性”,混淆外界视听,汪伪政权各部门设置大多模仿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央部门中也设立海军部,汪精卫本人兼任海军部部长(一九四〇年六月一日改由原维新政府绥靖部部长任援道代理),由此出现了汪伪海军。
    汪伪政权的海军部,人数少,规模十分有限,装备舰艇多为只能在长江和内河使用的小型炮艇,战斗能力十分低下。但就是如此的海军,在设立海军部的同时,也编辑出版了《海军公报》,具体由(伪)海军部秘书室负责编辑(一九四二年十月份刊误印为海军部总务室负责),总务司负责对外发行。
    汪伪海军部的《海军公报》总体上抄袭原南京国民政府《海军公报》的模式,同样为每月一期,版式也十分相似,只不过封面刊名改为汪精卫题写,汪伪海军其实质很大程度上只是宣传摆设,所以本身活动不多,人员规模也有限,海军部没有太多的业务,因而每期可以刊载的内容较为稀少,主要分为“行政院”“军事委员会”“部令”“公牍”四个部分。
    其中,“行政院”和“军事委员会”分别刊载上一个月伪行政院和军事委员会向海军部发出的相关命令、训令、指令等,根据当期刊载的内容不同,在编目时或作“令”,或作“训令”,或作“指令”等。
    “部令”内容较为丰富,是伪海军部向下属的伪海军基地、要港、学校、舰艇等单位发出的命令,还包括有大量涉及伪海军的组织制度、纪律、舰艇编制、人员任免等内容,编目时有时会细分出“任免人员”“公布令”“令”“训令”“指令”等项。
    “公牍”在内容选择上与南京国民政府《海军公报》相似,刊登伪海军部上呈、平移及下达的各类公务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月十六日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宣布(伪)政府解散,汪伪海军部就此覆灭。但是从目前存世的汪伪海军部《海军公报》的期号上分析,该杂志极有可能在一九四二年即停办。本次整理出版的《海军公报》一九四〇年第一号至一九四二年第三十号的《海军公报》,可能是目前所知的存世最完整的汪伪《海军公报》。
    一九三七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以“雪甲午耻” 为口号,竭尽所能或是构建沉船阻塞线,或是组建海军炮队、海军布雷队,与侵略者作战到底,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而此次出版的汪伪海军部《海军公报》(一九三七—一九四二)恰好是研究和了解该时期中国海军一段特殊历史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史料,无论是汪伪海军的海军制度、海军组织、舰船构造、军队训练、海军教育等方面的资料,都足以据之展开专门的研究。
    不光如此,中国海军从国内军阀混战漩涡中挣脱出来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海军经历了重新整顿建军的过程,一九二九—一九三七年的《海军公报》包括了大量涉及海军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的内容,即使到了现代,这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而汪伪海军部一九四〇—一九四二年的《海军公报》,除了揭示中国海军史上的一段隐秘史外,事实上还有其它重要研究价值。一九四四年,汪伪海军威海卫要港的数百名官兵发动起义,参加了八路军部队,后演变为胶东军区海防部队,在人民海军早期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汪伪《海军公报》中透露出的包括汪伪海军组织结构、威海卫要港设立经过、汪伪海军管理制度等资料,为更深入地研究刘公岛伪海军起义提供了可能。
    一套基础史料的出版,对促进和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所发挥的作用无疑将是巨大的。作为中国海洋生活、实践史中的重要部分——海军史,因横跨军事史、近代史、工业史等多个领域,且缺乏系统的史料整理,在以往并不是一个特别受到重视的学科,直到二十一世纪后,才逐渐开始引起关注,而在中国海军史研究领域中,相对于热度较高的清末北洋海军史、甲午海战史而言,民国部分的海军史又是其中的冷门,原因也多是受限于可用的史料难以获取。这次整理出版《海军公报》(一九二九—一九四二),为民国海军史研究又提供了一块坚实的基础和资料平台,期望随着史料整理出版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国海军史的研究和普及也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进步。
    期待着更多关于中国海军和海洋历史的档案、史料被整理出版。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三日于山东威海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