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家谱谱系数据模型研究
 
 
分享到:
编  著  者 肖禹 王昭 定价 60.00
责任编辑 张颀 ISBN 978-7-5013-5980-6
出版时间 2016-11-1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6-11-10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平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资源开发、组织与建设
中图分类 K820.9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以家谱谱系为研究对象,借鉴现有的谱牒学和古籍数字化领域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家谱数据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新的谱系数据模型。书中通过与家谱索引数据、全文文本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谱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用途。通过对谱系电子表格、世系树XML、GEDCOM等现有数据模型的比较研究,从家谱谱系的内容特性出发,结合中华寻根网数据建设项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明确家谱谱系数据模型的设计思路。 本书着力于家谱谱系数据模型的分析、比较与构建,提供一个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可控数据描述方式以及灵活的家谱谱系存储方式;除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支持,还支持家谱人物信息资源整合,可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籍数字化工程研究”(项目编号:12@ZH016)和国家图书馆科研项目“家谱谱系数字化模型研究”(项目编号:NLC-KY-2014-12)的研究成果。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目录
前言…………………………(1)
1 绪论…………………………………………………(1)
1.1 谱系………………………………………………(1)
1.1.1 谱学……………………………………………(2)
1.1.2 家谱谱系………………………………………(3)
1.2 家谱谱系数据……………………………………(7)
1.2.1 家谱数字化……………………………………(7)
1.2.2 家谱谱系数据研究现状………………………(7)
1.3 研究定位…………………………………………(9)
2 谱系电子表格………………………………………(11)
2.1 谱系与电子表格…………………………………(11)
2.2 谱系电子表格制作………………………………(12)
2.2.1 谱系电子表格设计……………………………(13)
2.2.2 谱系电子表格录入……………………………(14)
2.3 谱系电子表格特性………………………………(15)
3 家谱树………………………………………………(19)
3.1 家谱树与XML ………………………………………………………………(19)
3.2 家谱树标准规范…………………………………(31)
3.3 家谱树特性………………………………………(39)
3.4 世系XML存在的问题……………………………(41)
3.4.1 定义问题………………………………………(42)
3.4.2 数据模型问题…………………………………(43)
3.4.3 元素属性问题…………………………………(43)
3.4.4 XML Schema问题……………………………(44)
4 GEDCOM…………………………………………………………………………………(49)
4.1 GEDCOM?5.5…………………………………………………………………(49)
4.1.1 数据表示语法…………………………………(50)
4.1.2 世系连接语法…………………………………(51)
4.2 GEDCOM 6.0…………………………………………………………………(58)
4.3 GEDCOM X………………………………………………………………………(67)
4.4 GEDCOM数据模型分析……………………………(76)
4.4.1 GEDCOM 5.5应用………………………………(76)
4.4.2 GEDCOM到GEDCOM XML………………………………………… (102)
4.4.3 GEDCOM X的启示………………………………(106)
5 世系树…………………………………………………(107)
5.1 待解决的问题………………………………………(107)
5.1.1 谱系数据来源的多样性…………………………(107)
5.1.2 谱系的复杂性……………………………………(109)
5.1.3 谱系数据应用的差异性…………………………(110)
5.2 世系树模型结构……………………………………(113)
5.2.1 世系树核心集……………………………………(114)
5.2.2 世系树扩展集……………………………………(123)
5.2.3 世系树辅助集……………………………………(123)
5.3 世系树模型的XML描述……………………………(123)
5.3.1 描述说明…………………………………………(124)
5.3.2 XML Schema描述………………………………(139)
5.4 应用实例……………………………………………(168)

参考文献…………………………………………………(222)
附录1 谱系全文文本数据样例…………………………(225)
附录2 谱系索引数据样例(仍以图1为例)……………(236)
附录3 《福州通賢龔氏支譜》谱系图及世系相关文字摘录(始祖至十五世)(238)
附录4 世系XML Schema……………………………………………………………(244)
附录5 世系连接GEDCOM标签(GEDCOM5.5)表………(247)
附录6 世系连接GEDCOM结构和子结构(GEDCOM5.5)表(251)
附录7 GEDCOM XML元素表………………………………(263)
附录8 GEDCOM 5.5标签与GEDCOM XML对应关系表…(266)
附录9 GEDCOM XML DTD…………………………………………………………(271)
附录10 家谱元数据XML Schema…………………………………………(277)
附录11 家谱数据交换标准XML Schema……………………………(300)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 言
目前,与家谱相关的专著主要有谱牒学论著、家谱目录提要、家谱资料汇编、家谱专题内容研究等,与家谱数字化相关的专著仍以元数据研究为主,如《国家图书馆家谱元数据规范与著录规则》等。本书以家谱谱系为研究对象,借鉴现有的谱牒学和古籍数字化领域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家谱数据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新的谱系数据模型。
家谱谱系数据广泛应用于寻根SNS、家谱编撰、文献整理、历史研究等多个领域,在各种类型的谱系中最具代表性。通过对家谱谱系数据模型的研究,可以解决家谱谱系的描述与应用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家谱谱系数据交换格式或长期保存。家谱谱系数据模型除了支持一般的应用工具,还要支持专业学术工具,注重信息来源、引用情况、版本比较、文字校雠、专家意见等专业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支持。家谱谱系是按照世系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继承关系等)组织的人物信息集合,本身就具有数字资源整合的性质,如果加入数据链接,引入时间、空间、文献等维度,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本书以家谱谱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家谱索引数据、全文文本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谱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用途。通过对谱系电子表格、世系树XML、GEDCOM等现有数据模型的比较研究,从家谱谱系的内容特性出发,结合中华寻根网数据建设项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明确家谱谱系数据模型的设计思路。按照核心集、扩展集、辅助集的方式构建家谱谱系数据模型,核心集由人物子集、关系子集、来源子集、注释子集、链接子集和修订子集组成。人物子集描述谱系中的人物信息,关系子集描述谱系中的人物关系,链接子集描述谱系数据的内部链接或外部链接,来源子集描述谱系数据的来源信息,修订子集描述谱系数据的修订信息。人物子集可进行扩展;关系子集支持家庭模式和宗族模式,宗族模式分为3个等级:宗族树,由一棵完整的世系树及若干与宗族相关的孤立节点组成,可用于描述房谱、支谱和世代连续的宗谱;统宗树,由多棵世系树或宗族树及若干与宗族相关的孤立节点组成,可用于描述宗谱和通谱;联宗树,由多棵世系树、宗族树或统宗树及若干与宗族相关的孤立节点组成,可用于描述联宗谱(含同姓联宗谱和异姓联宗谱)。
本书着力于家谱谱系数据模型的分析、比较与构建,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可控数据描述方式,使家谱谱系摆脱传统载体和书写形式的限制,依据应用的需求,订制生成一定复杂度的谱系数据,同时兼顾谱系数据的规范性和可复用性;提供灵活的家谱谱系存储方式,模型的XML实现或数据库实现都可以用于家谱谱系数据的保存,加入必要的元数据和存储机制,也可用于家谱谱系数据的长期保存;支持数据影射机制,可以与基于其他模型的家谱谱系数据实现无损(或低信息损失)数据交换;实现结构化人物描述和显性人物关系描述,其数据实现支持世系检索、查重、连缀、截取、拼接、重构、解构等应用,既可用于单机软件,也可用于网络平台;除了支持一般的应用工具,还支持专业学术工具,注重信息来源、引用情况、版本比较、文字校雠、专家意见等专业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支持;支持家谱人物信息资源整合,若加入数据链接,引入时间、空间、文献等维度,可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籍数字化工程研究”(项目编号:12@ZH016)和国家图书馆科研项目“家谱谱系数字化模型研究”(项目编号:NLC-KY-2014-12)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出版基金的资助,特此致谢!在项目研究和成书过程中,国家图书馆陈红彦、申晓娟、龙伟、李志尧、周晨等老师给予了热心的指点,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金丽萍、王炳乾、张颀等老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肖 禹
2016年8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