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深圳图书馆馆藏古籍图录
 
 
分享到:
编  著  者 深圳图书馆 定价 320.00
责任编辑 陈卓 ISBN 978-7-5013-5981-3
出版时间 2016-11-1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6-11-1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大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书目版本
中图分类 Z838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圖錄收書範圍為深圳圖書館藏1912年前出版的古籍,共計297部。凡版本相同之書,合併為一篇介紹,以索書號相區別。 本圖錄編排,分珍貴古籍和普通古籍兩部分。珍貴古籍按照國家級珍貴古籍、廣東省珍貴古籍、待申報名錄者排序。普通古籍依照經史子集叢順序排列。每書著錄卷端題名、卷數、責任者、版本、行款、邊欄、書口、版框尺寸、鈐印等。每種古籍選書影一至三幀不等,以正文卷端為主,酌加牌記、題跋或其他能反映版本特徵的書影。凡一書首卷卷端有缺失、汙損、補刻、抄配者,則選擇其他卷端原刻原印者。均採用原件掃描。
 
目录[ 滚动 - 展开 ]  
 
一 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二 入选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三 经部
四 史部
五 子部
六 集部
七 丛部
 
前言[ 滚动 - 展开 ]  
 
深圳图书馆,虽然只有三十年的开放历史,但已发展成为了集大众化、数字化及研究型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早在正式开放之前,深圳图书馆就非常重视文献的征集工作。1985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圳图书馆获得四川著名中医张太无先生家人捐赠的私人珍藏,这批图书成为我馆建馆以来最大的一批古籍珍藏。

其后一段时期,我馆因种种原因,对馆藏古籍的开发和研究相对不足,特别是没有开展全面的摸底和普查工作,存在古籍家底不清的问题,制约了馆藏古籍开发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2007 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广东省于2008 年启动古籍普查工作,我馆2010 年有4 部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珍贵古籍,12 部入选第一批省级珍贵古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 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8]66 号)精神,根据国家和省市古籍保护工作的统一部署,2012 年,我馆申请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课题《深圳古籍联合目録编制》并得到批复立项,随后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系统深入地开展了古籍普查工作。

这次古籍普查工作是我馆第一次全面大规模的古籍摸底清点,对馆藏古籍的收藏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汇总了书目数据并上传国家古籍普查平台审核;同时通过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我馆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深圳图书馆古籍目録”;挖掘出了《唐宋元文约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和《声山宫詹先生太上黄庭内景经》(待申报)两部珍贵古籍;实现古籍分级保护,借普查的契机成立“深圳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逐步开始对不同级别的古籍进行抢救性修复。

通过这次古籍普查,我们得以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深圳图书馆古籍馆藏的“庐山真面目”,现将有关总体情况介绍如下:

第一,古籍分类。现藏古籍297 种,绝大部分为清代古籍,少量为明代古籍。经、史、子、集、丛五个大类俱备。经部9 种,主要种类包括经总类、群经总义类以及字书、韵书,其中不仅有供皇帝预览的经书教材,也有供人查阅的袖珍经书。史部55 种,种类以史书为主,同时也涵盖了少量的地理类、史评类以及印谱。子部164 种,其中尤以医家类居多,达
128 种之多,此外有少量的农家、儒家、杂家以及类书等。集部63种,种类以总集和别集为主,以及少量的词、诗文和小说。丛部6 种,版本年代集中在清代末期。

第二,刻书机构类型。古籍的刻书机构类型包括官刻、私刻和坊刻,这三类古籍我馆均有收藏。其中明清两代内府刻本的数量达6 种之多:《御选唐宋文醇》为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四色套印本;《御制日讲书经解义》为清康熙内府刻本;《钦定书经图说》为清光绪内府石印本。此外,还有大量官书局刻本,如扬州诗局刻本《全唐诗》等。此外,也不乏私人名家刻本,如明万历凌蒙初刻朱墨套印本《苏长公表启五卷》,为明代套印技术代表作;毛氏汲古阁刻本《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以数量而言,则以坊刻本居多。

第三,刊刻地分布。我馆古籍多为中国刊刻,297 种古籍中289 种为中国刊刻;7 部为日本刻本;1 部为朝鲜刻本。7 部日本刻本为:《万国通鉴》四卷,日本明治十七年(1884)刻本;《藤氏医谈》二卷,日本享和三年(1803)日本柳原积玉圃森本文金堂刻本;《民间医治须知》,日本明治二十三年(1890)爱生馆铅印本;《群书治要》五十卷,日本天明七年(1787)刻本;《天文略解》二卷,日本明治二十九年(1896)日本东京青山印刷所铅印本;《王
右丞集》四卷,日本明治三十三年(1900)青木嵩山堂铅印本;《青邱高季迪先生诗集》十八卷,日本明治三十四年(1901)日本嵩山堂刻本。1 部朝鲜刻本为:《二十一都怀古诗》一卷,朝鲜玉磬山房铅印本。
第四,刊刻年代。本馆古籍版本年代,集中在清朝晚期,少量为明代。本馆所藏古籍,共有善本38 部:明本17 部;清康熙本7 部;清雍正本3 部;清乾隆本10 部;清初刻本1 部。其中《资治通鉴纲目》明成化九年(1473)内府刻本,为本馆所藏最早的古籍刻本。其余
古籍版本具体为:清嘉庆本13 部;清道光本14 部;清咸丰本13 部;清同治本29 部;清光绪本126 部;清宣统本17 部;无法鉴定年代的清刻本15 部;清抄本2 部。

第五,出版方式。明代直到清末,这个时间也是我国刊刻方式发生剧变的时代,由雕版印刷,转变为雕版、石印、铅印等并存。本馆古籍就直接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其中刻本为248 部;石印本为30 部;铅印本为14 部;抄本为5 部。石印本代表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内府石印本《钦定书经图说》。铅印本的代表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上海申报馆铅印本《壶天録》。

此次编撰出版的《深圳图书馆馆藏古籍图録》(以下简称《图録》),是对深圳图书馆馆藏古籍精要的集中展示。《图録》收録标准是1912 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的古籍,凡297 种。《图録》书影采用原件拍摄,以图版和书目两种形式,生动展示馆藏,图文并茂。这种方式,一方面可推动建立较完备的古籍数据档案,另一方面也更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顺应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学人,或信手翻阅,或精读慢品,或深研细钻,相信都会在阅读中产生书香徐来、沁人心脾的惬意感受,从中得到增知益智或悦意审美的收获和满足。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深圳图书馆馆藏古籍图録》,既是对深圳图书馆古籍存藏精华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深圳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的一次有益总结。今年适逢深圳图书馆开放三十周年,谨以此书出版作为纪念。

编者
2016年6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