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中华再造善本底本印章考释(全二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靳诺 定价 498.00
责任编辑 张慧霞 ISBN 978-7-5013-6411-4
出版时间 2023-09-29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3-09-29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文学艺术
中图分类 J292.42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选取《中华再造善本》(一期、续编)中具有艺术性、版本鉴别、考察递藏、史料等方面价值的藏书印汇编成册。收录藏书印约6449枚,涉及藏书家约1300人。这些藏印以明清时期居多,兼具宋元。印文内容丰富,形制多样。朱墨双色套印。本书在识读印文的基础上,对印主做了较多考证和研究,将到目前为止可以考证出来的印主附于藏书印与释文之后,并稍作其生平事迹介绍。正文后还附有《中华再造善本书目索引》《印主索引》《释文索引》等,以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中华再造善本》丛书与其中藏书印、藏书家之间的联系。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總目録

上 册

序.............................................................................................................................................................1

前言........................................................................................................................................................7

凡例.....................................................................................................................................................13

正文........................................................................................................................................................1

下 册

正文.................................................................................................................................................. 551

釋文筆畫字頭索引....................................................................................................................1053

釋文筆畫索引..............................................................................................................................1067

書名筆畫字頭索引....................................................................................................................1165

書名筆畫索引..............................................................................................................................1171

印主筆畫字頭索引....................................................................................................................1225

印主筆畫索引..............................................................................................................................1229

見收《中華再造善本》底本書目信息表.........................................................................1255

後記................................................................................................................................................1311
 
前言[ 滚动 - 展开 ]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流傳至今的典籍十分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圖書館系統收藏古籍達2750萬册之多,其中有善本250萬餘册。這些善本分藏於不同的機構,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爲保護起見,收藏機構難以讓人自由翻閲和借閲,由此産生了利用和保護之間的矛盾,而影印出版是解决這種矛盾的主要方式。其實前人早已意識到古籍的文物屬性,現代影印技術發明以前,唯有影刻最能保存古書之原貌,可惜那種技術成本高昂,古書能得以影刻方式化身千百者是極少數。隨着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産生了影印技術,這種技術的便利性以及保持原貌的準確性,都遠在影刻之上。

爲了能夠讓更多人接觸到存世的孤本和善本古籍,2002年7月,《中華再造善本》工程啓動,這項工程的指導思想就是“繼絶存真,傳本揚學”。該工程分批進行,總計分爲五編:唐宋編、金元編、明代編、清代編和少數民族文字文獻編以及唐宋補遺編,每編下以經、史、子、集、叢編次。這項大工程的出版工作即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承擔,爲最大限度的保持底本原貌,該項目大多采取綫裝影印形式,並以套色印刷方式影印出版。而鈐蓋於各底本上的印章則爲套朱色,以此凸顯了各方對於典籍遞傳的重視。《中華再造善本》陸續出版後,分别下發到各地國家級重點圖書館及高校,由此引起了社會熱烈反響。

中國自古重視印信,古書中鈐蓋的印章反映了書的所有權,在歷史的遞延過程中,不少的收藏者或經手者都會在書上留下印記,這些印記後人多統稱爲“藏書印”。通過梳理這些印記,可以搞清楚一部書的遞傳過程,尤其是名家收藏過的典籍,還可以成爲某部書價值的“背書”。正如葉德輝所言:“蓋一人獨賞之物,不如千人共見之物之足徵信。”(《書林清話·敘》)同時他又説:“藏書必有印記。宋本《孔子家語》以有東坡折角玉印,其書遂價重連城。”(《藏書十約·印記》)可見古書中若有名家所鈐蓋的藏書印,既能爲古書本身增值,同時也成爲了鑒定版本的重要依據。

在傳統觀念中,藏書印始於唐代,唐代詩人王建在《宮詞》中説:“集賢殿裏圖書滿,點勘頭邊御印同。”集賢殿是唐代官方藏書機構,王建詩句可以説明唐代官方藏書已經使用藏書印記。有觀點認爲河南偃師杏園唐墓中出土的一方銅質“渤海圖書”印章爲私人藏書印今日所見最早實物。而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寫本《雜阿毗曇心論》,鈐蓋有“永興郡印”——永興郡是公元五世紀設於古代瓜州,由此説明了早在14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在典籍文獻中鈐蓋印記。

藏書印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物權的確定,還能體現藏書人的志趣所在。古代藏書印的印文內容十分豐富,除了名章外,還有大量的閑章,每方閑章都代表了藏書人的個性,又或寄託其志向。比如清初藏書家朱彝尊的藏書處爲“曝書亭”,他的藏書印中自然會有這樣一方“暴書亭珍藏”印,但他還有“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和“梅會里朱氏潛采堂藏書”,正是這兩方藏書印,讓後世明確知道他還擁有其他藏書處。至於到這些藏書在哪里,朱彝尊的一方閑章給出了明確地點:“别業在小長蘆之南,殳史兩山之東,東西硤石大小横山之北”。據傳朱彝尊還有一方閑章,印文曰“七品官耳”,對於這方印文的來由,朱彝尊作過解釋,原來是他中年時酷愛抄書,在朝爲官時,看到宮內藏有許多孤本善本,於是私自帶了一位書胥進宮抄録,爲此受到彈劾而罷官。因此,“七品官耳”這枚印記表達了他重書輕官的人生態度。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一枚小小的藏書印,背後往往關涉着許多的故事所史實。

遺憾的是,在傳統概念中,早期藏書者大多重內容而輕遞傳,直到明末清初時纔略有改觀,如徐【造字:火+勃】的《紅雨樓書目》有簡單的版本記録,而錢曾所著《讀書敏求記》開始著録版本特徵及考訂版本源流,毛扆的《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也開始有這方面的內容,直到清乾隆年間內府編纂的《天禄琳琅書目》,纔開始對每部書著録書名、卷數、著者、內容大要、序言、題記、跋語、版本以及每一部書上鈐蓋的藏書印,這種作法可謂開風氣之先。

從《天禄琳琅書目》開始,藏書目録纔凸顯出重在鑒藏的編纂理念,其於每種所著録之書中,都會把鈐蓋印章標識出來,並用不同的邊框摹繪形狀。自此之後,著録藏書印幾乎成爲了書目編纂的“標配”,不僅如此,于敏中等人奉旨編纂內府藏書目録《天禄琳琅書目》時,還會考證原書中藏書印的真僞。比如卷六著録的《河南程氏遺書》中寫道:“書中有‘趙氏子昂’‘龍門子圖書記’‘進士郡李縣令’三印。考《元史》,孟頫以英宗至治二年六月卒,而鄒次陳序作於至治二年七月,譚善心識語作於至治三年九月,是孟頫殁時書尚未經刊行,安得其收藏印記?‘進士郡李縣令’一印,文義亦不可解。觀三印,篆法俱極粗劣,其爲書賈僞造無疑。”書商在書中鈐上僞印,恰恰表明名家藏書印可以使古書增值,也説明了買書人對於名家遞藏之本的重視。

藏書界有句俗語曰“人死章不爛”,藏書家身故後,其生前所用藏書印大多流傳後世,有些書商得到這些藏書印後,會擅自鈐蓋在一些書上,以此謀求高利。但古代書商大多知識有限,甚至出現前述有時搞不清某部書的出版時間可能晚於原藏書印主人卒年的情況,以這種方式鈐蓋的藏書印往往容易辨識。但畢竟能得到名家藏書印的書商是少數,更多人采取的辦法是僞刻僞造,比如《天禄琳琅書目》卷八“明版史部”著録的《資治通鑒綱目》中寫道:“書中有‘項氏家藏’‘汪氏象家’二印,篆文杜撰,昧於古法,又二印字畫模糊,不可辨識,均出書賈僞造之手,不足存也。”書商缺乏相關的知識,再加上治印者不是篆刻高手,這樣的印章經行家過眼,自然容易辯認出來。

清嘉慶初年紫禁城昭仁殿失火,致使“天禄琳琅”藏書幾乎全部焚毀,轉年宮內又搜集了一些善本,或許是急於恢復舊觀,此後所編的《天禄琳琅後編》中出現了不少僞本。當然,在此之前的《天禄琳琅書目》著録是否準確,因爲原書的焚毀,已經無法印證,但是通過印章來考證版本,由此而形成了一種風氣。

儘管在《天禄琳琅書目》之後,書目的編纂開始注重印章著録,然可能是限於篇幅,直至現在有些公共圖書館在著録館藏古籍善本時,仍然僅注明幾方重要的名家藏書印,餘外則多以“等”字涵蓋,這種方式對於看不到原書的使用者來説,等於缺失了很多重要信息。《中華再造善本》雖然注重保留原底本中的印章,但是這部大書發行量很小,除個别品種外,大多數的印量不超過300部,致使得到該書的公共圖書館將這些書也放入善本特藏室,大多數讀者仍然難以隨時一睹真容。

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靳諾女士在參加《中華再造善本》編輯工作時,萌生了將書中的藏書印提取出來,編纂爲獨立一書的想法。這個工作貌似容易,其實操作起來有諸多難以相像的困難,此後該社的青年編輯王若舟先生也參與了本書的編纂,他們兩人通力合作,盡心搜求考索,加之不忘虛心徵求名家意見,前後歷時近八年,終於有了此書之成。

印章之學乃是獨立的一門學問,篆刻大家鄧散木在《篆刻學》中將古人刻章之法總結爲十四種:“臨古、疏密、輕重、增損、屈伸、挪讓、承應、巧拙、宜忌、變化、盤錯、離合、界畫、邊緣。”具體到印章的篆刻,古人還會用到合文法、重文法等“字省”方式,尤其印章中還會出現大量的異體字、俗字等,有些印章甚至會以符號的形式出現,這就需要具備方多面知識纔能正確的釋讀印文,而由此也能窺得兩位編纂者學養之深。

三年前,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資深編輯王燕來先生命我編纂《國圖日曆2021——古書之美》一書的部分章節,在編纂過程中我結識了王若舟先生,此後方得知,《國圖日曆》中的部分章節乃至後記均出自王若舟之手,他做事之認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當我看到這本《中華再造善本底本印章考釋》書稿時,更加感佩兩位作者爲此所付出的努力。

    就收藏領域而言,除了古籍善本,古代書畫的流通與研究同樣重視收藏印,這方面的專著以往所見主要是20年前日本出的一部收藏印鑒之書,這部書被國內藏家大量購進,每到藝術品拍賣季,在預展現場都會看到不少的人拿着這部書,以頁面折角的方式來核對字畫作品上的收藏印,以此來作爲判斷作品真僞的重要依據。當時很多人感慨國內缺乏這樣一部詳實的印鑒之書,而今靳諾和王若舟編纂的《中華再造善本底本印章考釋》不僅將中國典籍中的藏書印忠實複製下來,同時還附有索引和人物小傳,相信這部書出版後,必然能成爲愛書人不可不備的案頭工具書之一。



韋力序於芷蘭齋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