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朔方文库(全一百一十二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胡玉冰 定价 72000.00
责任编辑 靳诺(常规) ISBN 978-7-5013-6483-1
出版时间 2018-09-28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8-09-28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方志地理
中图分类 Z122.43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朔方文库》收录的宁夏文献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类:第一大类,形成于1911年以前的、由宁夏籍历史人物撰写的,或虽非宁夏人撰写,但与宁夏直接有关的各种传世文献,包括宁夏旧地方志、宁夏历史人物著述、汉文西夏史籍等;第二大类,在今宁夏辖境内出土的、1911年以前形成的各种出土文献资料,或出土于宁夏境外,与宁夏直接有关的各种出土文献资料;第三大类,长期在宁夏为官或生活、“流寓”的非宁夏籍历史人物涉及宁夏的重要著述;第四大类,宁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以及流传稀少、具有特殊研究价值的公藏、私藏文献等;第五大类,存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等单位的有关宁夏的上谕、朱批、奏议、文书等珍贵档案;第六大类,民国时期宁夏文献档案。本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类整理、研究宁夏特色珍稀文献,集成式汇编、出版特色珍稀的宁夏文献档案。项目成果将填补宁夏文献档案尚无集成式汇编丛刊的空白,首次系统全面地总结、研究宁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地方文献整理、地域文化研究方面开辟新天地,将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学术厚礼。
 
目录[ 滚动 - 展开 ]  
 
总目录
一、宁夏旧志编

[正统]宁夏志二卷(明)朱□纂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一

[弘治]宁夏新志八卷(缺卷七)(明)王珣修(明)胡汝砺纂 明弘治十四年(1501)刻本一—二

[嘉靖]宁夏新志八卷(明)杨守礼修(明)管律纂 明嘉靖十九年(1540)刻本二—三

[万历]朔方新志五卷(明)杨应聘修(明)杨寿纂 明万历刻,清康熙间增补本四—五

[乾隆]银川小志不分卷(清)汪绎辰纂 清稿本五

[乾隆]宁夏府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张金城修(清)杨浣雨纂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本六—九

[民国]朔方道志三十一卷首一卷马福祥陈必淮马鸿宾修王之臣纂
民国十六年(1927)天津华泰印书馆铅印本九—一二

[嘉庆]灵州志迹四卷(清)杨芳灿修(清)郭楷纂 清嘉庆三年(1798)丰延泰刻本一二—一三

[光绪]灵州志四卷(存卷二)(清)杨芳灿修佚名续修 清抄本一三

[嘉庆]平罗县志不分卷(清)佚名纂 传抄清嘉庆间摘录宁夏府志本一三

[道光]平罗记略八卷(清)徐保字纂 清道光九年(1829)刻本一三—一四

[道光]续增平罗记略五卷(清)张梯纂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一四

[光绪]宁灵厅志草不分卷(清)佚名纂 清稿本一四

[康熙]新修朔方广武志二卷(清)俞益谟高嶷修
(清)俞汝钦李品等纂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一五

[光绪]花马池志迹二卷(清)佚名纂 清抄本一五

[民国]盐池县志十二卷 陈步瀛纂 民国三十八年(1949)铅印本一五

[光绪]平远县志十卷(清)陈日新纂修 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一五

[民国]豫旺县志六卷 朱恩昭纂 民国抄本一五—一六

[嘉靖]固原州志二卷(明)杨经纂修 明嘉靖十一年(1532)刻本一六

[万历]固原州志二卷(明)刘敏宽纂修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一六

[宣统]新修固原直隶州志十一卷(清)王学伊锡麒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官报书局铅印本一七—一九

[民国]固原县志十二卷 叶超等纂 民国抄本一九—二三

[咸丰]固原州宪纲事宜册不分卷(清)佚名撰 清抄本二四

[宣统]新修硝河城志一卷(清)杨修德纂 清宣统元年(1909)官报书局铅印本二四

[民国]化平县志四卷盖世儒修张逢泰纂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平凉一心印书馆石印本二四

[民国]西吉县志(存卷一)马国玙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纂,稿本二四

[康熙]隆德县志二卷(清)常星景修(清)张炜纂 清康熙二年(1663)刻本二四

[道光]隆德县续志二卷(清)黄璟纂修 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二四

[民国]重修隆德县志四卷桑丹桂修陈国栋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平凉文兴元书局石印本二五

[乾隆]中卫县志十卷(清)黄恩锡纂修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二六

[道光]续修中卫县志十卷(清)郑元吉修余懋官纂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二七—二八

[乾隆]盐茶厅志备遗不分卷(清)朱亨衍修(清)刘统纂 清抄本二八

[光绪]海城县志十卷(清)杨金庚修(清)陈廷珍纂 清抄本二八

[光绪]新修打拉池县丞志不分卷(清)廖丙文修(清)陈希魁等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抄本二八

[民国]支那省别全志•甘肃省附新疆省(日本)东亚同文会编 民国七年(1918)铅印本二九—三〇

[民国]新修支那省别全志•甘肃宁夏省(日本)东亚同文会编 民国三十二年(1943)铅印本三一—三二

二、历代人物著述编

针灸甲乙经十二卷(晋)皇甫谧撰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勉学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三三

帝王世纪八卷(晋)皇甫谧撰(清)张澍辑注 清稿本三四

帝王世纪十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晋)皇甫谧撰(清)宋翔凤集校 清光绪间贵筑杨氏训纂堂丛书本三四

帝王世纪不分卷(晋)皇甫谧撰(清)顾观光辑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大东书局影印清道光间钱氏指海本三五

高士传三卷(晋)皇甫谧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黄省曾刻汉唐三传本三五

年历不分卷(晋)皇甫谧撰 清同治十年(1871)皇华馆书局本三五

列女传不分卷(晋)皇甫谧撰 清顺治间李际期宛委山堂说郛本三五

元晏春秋不分卷(晋)皇甫谧撰(清)黄奭辑 潘介祉藏清末抄本三五

傅子四卷(晋)傅玄撰(清)严可均辑 清抄本三五

傅子四卷(晋)傅玄撰(清)严可均辑 清稿本三五

梁补阙集二卷(唐)梁肃撰 清嘉庆小云谷抄本三六

删定止观三卷(唐)梁肃撰 清宣统三年(1911)印本三六

二皇甫诗集八卷(唐)皇甫冉皇甫曾撰(明)刘成德编 明正德十三年(1518)刘成德刻本三六

清閟阁遗稿十五卷(存卷一至十四)(元)倪瓒撰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刊本三七

青阳先生文集九卷附录二卷(元)余阙撰 明正统十年(1445)高诚刻本三八

友石山人遗稿一卷(元)王翰撰 清味书轩抄本三八

虚舟集五卷(明)王偁撰 明弘治六年(1493)刻本三九

文章类选四十卷(明)朱□编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庆府刻本三九—四三

芸庄杂录备遗十六卷(明)管律撰 明稿本四四

马端肃公奏议十六卷(存卷一至二,九至十)(明)马文升撰(明)魏尚纶编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刻本四五

马端肃三记三卷(明)马文升撰(明)袁褧编
明嘉靖二十九至三十年(1550—1551)袁氏嘉趣堂金声玉振集刻本四五

马端肃公诗集不分卷(明)马文升撰(明)魏尚纶编 明万历间刻本四五


杨一清文集二卷(明)杨一清李根源辑 民国三年(1914)云南丛书本四六

关中奏议全集十八卷(明)杨一清撰 民国三年(1914)云南丛书本四六—四九

西征日录一卷(明)杨一清撰 民国三年(1914)云南丛书本五〇

制府杂录一卷(明)杨一清撰 民国三年(1914)云南丛书本五〇

吏部献纳稿十五篇(明)杨一清撰 明嘉靖间刻本五〇

宸翰录四卷(明)杨一清撰 明嘉靖间刻本五〇

阁谕录四卷(明)杨一清撰 明嘉靖间刻本五〇

密谕录七卷(明)杨一清撰 明嘉靖间刻本五一

督府稿二卷(明)杨一清撰 明嘉靖间刻本五一

石淙诗稿十九卷(明)杨一清撰 明嘉靖间刻本五二—五三

晋溪本兵敷奏十四卷(明)王琼撰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廖希颜、江浚刻本五四—五六

北虏事迹不分卷(明)王琼撰 明嘉靖二十九至三十年(1550—1551)袁氏嘉趣堂金声玉振集刻本五七


胡蒙溪诗集十一卷(明)胡侍撰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朱氏刻本五七

胡蒙溪文集四卷(明)胡侍撰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朱氏刻本五七

胡蒙溪续集六卷附录一卷(明)胡侍撰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刻本五七

真珠船八卷(明)胡侍撰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五八

墅谈六卷(明)胡侍撰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朱氏刻本五八

蓉川集四卷入夏录三卷赠言一卷附录一卷(明)齐之鸾撰 清康熙二十年(1681)齐山悠然亭刻本五九

毛襄懋年谱一卷御书世汇三卷荣哀录一卷幽光集二卷书一卷行状一卷墓志铭一卷(明)毛伯温撰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毛占元刻本六〇

毛襄懋先生文集八卷(明)毛伯温撰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毛占元刻本六〇—六一

毛襄懋先生别集十卷(明)毛伯温撰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毛占元刻本六一—六二

东塘诗集十卷(明)毛伯温撰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毛占元刻本六二

毛襄懋先生奏议二十卷(明)毛伯温撰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毛占元刻本六三—六四

毅庵总督陕西奏议十三卷(明)石茂华撰 明万历间刻本六五—六七

抚夏奏议十二卷(明)黄嘉善撰 明刻本六八—六九

宁夏镇哱哱拜哱承恩不分卷题(明)顾炎武编(清)恽毓鼎跋 清抄皇明修文备史本六九

东园诗集五卷(清)黄图安撰 清顺治间刻本七〇

唐采臣稿不分卷(清)唐德亮撰 清嘉庆间江都秦氏石研斋刻国初十六家精选本七〇

奏疏存稿六卷(清)赵良栋撰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刻本七一—七二

曾庭闻诗集六卷(清)曾畹撰 清刻本七三

曾庭闻诗三集文一集(清)曾畹撰 清刻本七三

振武将军陕甘提督孙公思克行述不分卷(清)俞益谟撰 民国十三年(1924)印本七三

青铜自考十二卷(清)俞益谟撰 清康熙末至雍正年间刻本七四—七六

青铜君传不分卷(清)黎宗周撰王基续撰 清康熙五十二至五十六年(1713—1717)刻本七七

愚斋反经录十六卷(清)谢王宠撰 清乾隆间刻本七七—七八

河套志六卷(清)陈履中纂 清乾隆间寓园刻本七九

平山堂图志十卷首一卷(清)赵之壁纂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八〇

真率斋初稿十卷词二卷(清)杨芳灿撰 清乾隆间刻本八一

荆圃倡和集十六卷(清)杨芳灿撰 清嘉庆四年(1799)刻本八一—八二

芙蓉山馆全集二十卷(清)杨芳灿撰 清光绪十七年(1891)无锡刘继增活字印本八二—八三

默斋公牍二卷附录一卷(清)俞德渊撰 清同治九年(1870)平罗留余堂重刊本八四

宁夏俞氏族谱不分卷(清)俞氏编 清同治七年(1868)抄本八四

藤花馆集不分卷(清)高熙喆撰 手稿本八五

姑臧李郭二家诗草十二卷 段永恩辑 民国五年(1916)印本八五

赵氏家谱不分卷(清)赵氏后人编 抄本八六

阮邻自定义年谱不分卷(清)徐保字编 清咸丰间乌程徐氏刻本八六

宁夏满营事宜不分卷(清)佚名撰 清道光间手抄本八六

宁夏青海里程不分卷(清)佚名撰 清稿本八六

宁夏出差日记不分卷(清)佚名撰 清稿本八六

半部论语斋初草不分卷(清)赵尚仁撰 抄本八六

重修中卫七星渠本末记三卷(清)王树枏撰 稿本八六

三、宁夏典藏珍稀文献编

苏文忠公全集九十九卷(宋)苏轼撰年谱一卷(宋)王宗稷编
明嘉靖十三年(1534)江西布政司刻本八七—九三

平蛮督木传不分卷(明)蔡时鼎撰 明万历间刻本九四

刘太淑人传不分卷(明)郭正域撰 明万历间刻本九四

朱子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清)王懋竑撰 清乾隆间宝应王氏白田草堂刻本九四—九五

芦屋图诗文二卷(清)潘荣陛辑 清乾隆间刻本九五

汉石例六卷(清)刘宝楠撰 清道光十六年(1836)稿本九六

香南精舍金石契(清)崇恩辑 清稿本九六


四、汉文西夏史籍编

武经总要前集•边防(宋)曾公亮丁度撰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九七

文献通考•封建考一七•唐天宝以后藩镇、舆地考八•古雍州、四裔考一一•党项、四裔考一二•西夏(元)马端临撰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九七

隆平集•夷狄传•夏国(宋)曾巩撰 清康熙四十年(1701)彭期七业堂本九七

宋朝诸臣奏议•边防门•辽夏(宋)赵汝愚撰 宋淳佑十年(1250)史季温福州刻本九七—九八

宋朝大诏令集•政事门•四裔•西夏(宋)佚名纂 清抄本九八

宋朝事实类苑•安边御寇•西夏(宋)江少虞撰 明抄本九八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边防•西夏扣关(宋)李心传撰 民国三年(1914)适园丛书本九八

东都事略•西夏传(宋)王称撰 一九六八年台北文海出版社刊宋史资料萃编本九八

太平治迹统类•太祖太宗经制西夏、真宗经制西夏、康定元昊扰边、仁宗经制西夏要略、治平西夏扰边、神宗经制西夏、韩绛宣抚陕西、种谔建议大举、李宪再举取灵武、徐禧等筑永乐城、哲宗弃四寨、哲宗朝议弃西夏地界(宋)彭百川撰 民国三年(1914)适园丛书本九八

宋史•夏国传(元)脱脱等撰 涵芬楼影印元至筑正本阙卷配明成化刻本九八

辽史•西夏外记(元)脱脱等撰 涵芬楼影印元刊本九八

金史•西夏传(元)脱脱等撰 涵芬楼影印元至正刊本阙卷配元覆本九八

大泌山房集•宋臣韩范经略西事始末纪(明)利瓦伊桢撰 明万历间刻本九九

宋西事案二卷(明)祁承撰 明刻本九九

西夏书十卷(清)周春撰 清抄本九九

西夏书事四十二卷(清)吴广成撰 清道光五年(1825)小岘山房刻本一〇〇—一〇二

西夏书事四十二卷(清)吴广成撰 清抄本一〇三—一〇五

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清)张鉴撰 清光绪十年(1884)江苏书局本一〇六

西夏姓氏录不分卷(清)张澍撰 民国四年(1915)雪堂丛刻本一〇六

西夏纪年二卷(清)张澍撰 民国间铅印本一〇七

西夏文缀一卷(清)王仁俊撰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一〇七

西夏艺文志一卷(清)王仁俊撰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一〇七

西夏志略六卷(清)佚名编 清抄本一〇七

西夏文存一卷罗福颐撰 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本一〇七

宋史夏国传集注十四卷罗福苌罗福颐撰 民国二十六年(1938)石印本一〇八—一〇九

西夏纪二十八卷首一卷戴锡章撰 民国十三年(1924)京华印书局铅印本一一〇—一一一



五、宁夏专题文献与文书档案编

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兵部问宁夏案一卷 明抄本一一二

《甘肃民屯赋役全书》之宁夏府卷、宁夏县卷 清雍正间刻本一一二

化平厅草簿不分卷 清抄本一一二

清朝道光九年兵部镇守宁夏将军档案 清抄本一一二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言

胡玉冰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朔方文库》编纂”项目立项为二〇一七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由笔者担任首席专家,宁夏大学田富军教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罗丰研究员、宁夏博物馆李进增研究员分别担任子课题负责人。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博物馆、宁夏图书馆、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单位的三十多位学者和研究生参与到各子课题中。“《朔方文库》编纂”项目组(简称“项目组”)计划自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二二年,用五年时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朔方文库》《宁夏珍稀方志丛刊》《宁夏旧志研究》等项目成果。

“朔方”作为建置,其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西汉至北魏之前,朔方郡的治所、辖区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与鄂尔多斯市之间;北魏至隋朝,朔方郡治所、辖区已南迁在今陕北;唐朝,朔方节度使治所西迁至今宁夏平原,范围包括之前朔方郡辖区。民国时期,朔方道治所又设置在宁夏平原,辖区相当于今宁夏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这种由北向南再向西迁徙,最后选定在今宁夏平原的移动轨迹,是对宁夏平原河塞形势的认可。背后隐藏着对以宁夏平原为中心所设置的建置区域稳定,以及以此为依托所形成的灌区文化的认定。新中国成立后,宁夏作为行政建置首次囊括以灵武、银川为中心的灌区文化和以固原为中心的旱作文化。作为曾经与宁夏府宁夏镇有着相同区域、拥有共同文化区的朔方,同样应与宁夏一样不能被忘记,其历史文化应得到传承和挖掘。“朔方”成为了宁夏最重要的历史地理符号,承载着宁夏悠久的历史记忆与厚重的文化记忆。这也是本重大项目成果取名《朔方文库》之由。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古籍整理研究是文化兴盛的基石,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朔方文库》编纂”是目前宁夏规模最大、影响力也会最为持久的地方文献整理编纂出版项目,整理研究强调可操作性,突出有限目标,坚持“传承、整理、研究、创新”的基本方针,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类分专题整理研究、集成式汇编出版相关宁夏的文献档案,“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朔方文库》第一辑包括《宁夏旧志编》《历代人物著述编》《汉文西夏史籍编》《宁夏典藏珍稀文献编》《宁夏专题文献与文书档案编》五编。按计划,项目组还将整理出版《宁夏出土文献编》。各编所收资料还会继续补充完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朔方文库》之“朔方”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概念,其地理范围除宁夏外,还涉及今天内蒙古、陕西等地。陕西、甘肃、宁夏三地,历史上地缘关系也非常密切。因此,《朔方文库》收录文献实际上不限于宁夏一地,特别是后期陆续出版的专题数据汇编,还需要从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方文献中取材。

众人拾柴火焰高。《朔方文库》编纂得到了多方面领导和组织的关心与支持。中组部、中宣部以人才项目的形式,对本项目给予了支持。二〇一七年六月十三日,《新华智库》刊发记者何晨阳调查文章《宁夏特色珍稀古文献整理,存瓶颈,盼支持》,其中提到宁夏古代文献整理编纂与出版项目亟需经费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同志亲笔批示“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应予以支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随后将本项目立项为自治区二〇一七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宁夏大学一向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研究工作,金能明书记、何建国校长、许兴副校长、李学斌处长对基础学科建设给予重点帮扶,批准将本项目立项为宁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创新项目”。谢应忠副校长、李建设处长、刘双萍处长等积极统筹协调,从经费上保证了《朔方文库》首期成果的顺利出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殷梦霞总编辑、宁夏人民出版社吴月霞社长等就版本搜集、成果出版等事宜建言献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还投入了一定的出版费用,承担了《朔方文库》影印成果的出版任务。本项目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及学界专家学者对《朔方文库》编纂的选题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编纂出版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陈育宁先生还拨冗撰写了总序。上述宝贵的帮助和支持是我们坚持开展《朔方文库》编纂工作的强劲动力,给我们持续推动《朔方文库》编纂工作坚定了信心。
宁夏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二〇一五级、二〇一六级、二〇一七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朔方文库》的编纂工作,多名同学在导师指导下,承担了古籍整理研究项目,体现了本项目起到的培养人才的作用;同时,年青学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勤奋刻苦与钻研,也很好地诠释了学术事业薪火相传的道理。

二〇一八年八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