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论语漫读
 
 
分享到:
编  著  者 杨金泉 定价 68.00
责任编辑 王亚宏 ISBN 978-7-5013-6890-7
出版时间 2020-11-3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0-11-30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平装,小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哲学宗教
中图分类 B222.05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最能够代表中国最基本的思想文化的书目之一。自古迄今,《论语》注释及解读作品浩如烟海,本书和以往各家的注疏解读不同,它是作者读《论语》的心得札记,始于咬文嚼字,重在努力探寻孔子及弟子们的真实心性。作者在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古今相关文献加以印证诠释,语言通俗易懂,对于学习《论语》,了解孔子思想,熟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目录[ 滚动 - 展开 ]  
 
学而篇第一 ……( 1 )
为政篇第二 ……( 27 )
八佾篇第三 ……( 51 )
里仁篇第四 ……( 71 )
公冶长篇第五 ……( 98 )
雍也篇第六 ……(113)
述而篇第七 ……(134)
泰伯篇第八 ……(164)
子罕篇第九 ……(179)
乡党篇第十 ……(196)
先进篇第十一 ……(209)
颜渊篇第十二 ……(224)
子路篇第十三 ……(244)
宪问篇第十四 ……(267)
卫灵公篇第十五……(292)
季氏篇第十六 ……(314)
阳货篇第十七 ……(327)
微子篇第十八 ……(344)
子张篇第十九 ……(354)
尧曰第二十 ……(367)
后 记 ……(377)
 
前言[ 滚动 - 展开 ]  
 
《汉书·艺文志》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
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
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尽管《论语》成书于具体哪一年尚不能
确定,在汉初流传的三种《论语》中,内容也有所差异,但《论语》
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及原始性是可信的,这不仅是汉以来历代学者的
基本共识,也为近现代以来考古资料所不断印证。毫无疑问,《论语》
是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是后人追慕先师、直面原始儒家学说的宝典。
《论语》平实而博大,《论语》里的孔子鲜活又真切,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读通《论语》因此也成为探究中国儒家文化的不二法门。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程颐说:“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自己的书房中悬挂孔子像,在他著名的《哲学辞典》一书中,多处提到孔子并多处引用《论语》词句,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在该书《论中国》第一节中,伏尔泰特别写道:“我觉得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孔夫子对于他的国家的上古时代所作的见证;因为孔夫子决不愿意说谎;他根本不做先知;他从来不说他有什么灵感;他也决不宣扬一种新宗教;他更不借助于什么威望”,“我钻研过他的著作;我还作了摘要;我在书中只发现他最纯朴的道德思想,丝毫不染江湖色彩。”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说:“我一直认为,人生在世,为人之道,要避免陷入误区,就要先熟读《论语》。”钱穆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余自大学毕业后即入孔子庙门工作,从此与夫子结缘以至于今,逾三十年矣,常叹不能早生两千五百年步游趋学,或侍坐,或执御,或风乎舞雩,得孔颜之乐而忘其忧。孟子曰:“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幸有《论语》堪慰,聊解就圣体贤之遐思。余之所谓《论语》漫读,不过是对《论语》或一章一句读,或跳读或拣读,或逐字逐句逐章逐篇顺着读,或通篇连贯强攻强读,总之开卷有益,如赏如玩,常读常新,看似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读,实则以《论语》为中心,包罗百端,融而化一,于读者心中洋洋乎!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此诚读书之要道,于读《论语》更当如此。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从努力读通到不断通读,始于咬文嚼字,
力求随心所欲。正如程颐所言:“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熟读玩味,积年累月,《论语漫读》方才写就。以经解经,经史互参,是后人读经解经的基本方法,余亦信此不疑。但此“漫读”也许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家的注疏解读,可说只是自己读《论语》的心得札记,而这个心得札记在我而言是努力去探寻揣摩孔子及弟子们的真实心性,以期求得自我心中了然如悟。当然,期间确也曾参阅了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断不敢妄称自己熔铸百家而折中一是,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本书完全是读书笔记性质的,大多是有感而发、意随心移之作,并不奢望非得满足某种目的或一定要达到某种标准,只求自己真实的读书感悟之表露。所以本书无论是否通达圣意抑或有所不同于前贤往识者,只是后学的一孔之见,一己之得。余私淑诸人久矣,故虽曰率性之漫读,亦不失诚敬之心,不敢有狂悖亵渎处,读者诸君明鉴之。
子曰:“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我于《论语》心悠悠。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