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重庆历代方志集成(全一百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定价 99000.00
责任编辑 程鲁洁 ISBN 978-7-5013-7020-7
出版时间 2020-12-02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0-12-02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大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方志地理
中图分类 K297.19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收录从明代成化至民国时期重庆府志和重庆区县的方志130多种,并从四川通志中将有关重庆的方志部分辑出。本书是收录重庆历代方志最完整的一部图书,书中收录的不少方志均为孤本,如《成化重庆郡志》《万历重庆府志》《康熙夔州府志》《乾隆大足县志》等。本书对于保存重庆地区的历史,了解并研究巴渝地区的文化有重要意义。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第一册

[成化]重慶府志(明)江朝宗 纂修明成化刻本一

[萬曆]重慶府志八十六卷存六十四卷(卷一—三、二十六—五十六)(明)張文燿 修(明)鄒廷彦 纂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刻本一九九









第二册

[萬曆]重慶府志八十六卷存六十四卷(卷五十七—八十六)(明)張文燿 修(明)鄒廷彦 纂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刻本一



[道光]重慶府志九卷(卷一—二)(清)王夢庚 修(清)寇宗 纂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四八七






第三册

[道光]重慶府志九卷(卷三—九)(清)王夢庚 修(清)寇宗 纂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一



重慶鄉土志不分卷佚名 編稿本三四七


[正德]夔州府志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一)(明)吴潛 修(明)傅汝舟 纂明正德八年(1513)刻本四二七








第四册

[正德]夔州府志十二卷首一卷(卷二—十二)(明)吴潛 修(明)傅汝舟 纂明正德八年(1513)刻本一






第五册

[康熙]夔州府志十卷(清)吴美秀 修(清)程溥等 纂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一


[乾隆]夔州府志十卷(卷一—四)(清)崔邑俊 修(清)楊崇 (清)焦懋熙 纂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四一五








第六册

[乾隆]夔州府志十卷(卷五—十)(清)崔邑俊 修(清)楊崇 (清)焦懋熙 纂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一


[道光]夔州府志三十六卷首一卷(卷首—二十二)(清)恩成 修(清)劉德銓 纂清光緒十七年(1891)補刻本二七八






第七册

[道光]夔州府志三十六卷首一卷(卷二十三—三十六)(清)恩成 修(清)劉德銓 纂清光緒十七年(1891)補刻本一







第八册

[乾隆]萬縣志四卷(清)劉高培 修(清)趙志本 纂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一


[咸豐]萬縣志四卷(清)馮卓懷 纂修抄本一三一







第九册

[同治]增修萬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玉鯨 (清)張琴等 修(清)范泰衡等 纂民國十五年(1926)補刻本一



[同治]萬縣新編采訪事實不分卷(清)張焜 編清同治十三年(1874)編抄本三〇九







第十册

[民國]再續萬縣志稿(一)佚名 纂民國十七年(1928)稿本一




第十一册

[民國]再續萬縣志稿(二)佚名 纂民國十七年(1928)稿本一





第十二册

[民國]萬縣志二十三卷首一卷熊特生 纂修民國活字本一


[光緒]萬縣鄉土志九卷(清)佚名 編抄本二三七


[民國]萬縣圖志四堡采訪稿佚名 纂稿本二九七



[咸豐]黔江縣志四卷首一卷(清)張紹齡 纂修清咸豐元年(1851)刻本三八三


[同治]續增黔江縣志四卷(清)張鋭堂 修(清)程尚川等 纂清同治三年(1864)刻本四九五








第十三册

[光緒]黔江縣志五卷首一卷(清)張九章 修(清)陳藩垣 (清)陶祖謙等 纂清光緒二十年(1894)刻本一


[光緒]黔江縣鄉土志不分卷(清)佚名 編抄本一七七

[康熙]重慶府涪州志四卷(清)董維褀 修(清)馮懋柱 纂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本二八五


[乾隆]涪州志十二卷(卷一—七)(清)多澤厚 修(清)陳于宣 纂清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三九五







第十四册

[乾隆]涪州志十二卷(卷八—十二)(清)多澤厚 修(清)陳于宣 纂清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一


[道光]涪州志十二卷(卷一—十)(清)德恩 修(清)石彦恬 (清)李樹滋 纂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一八三





第十五册

[道光]涪州志十二卷(卷十一—十二)(清)德恩 修(清)石彦恬 (清)李樹滋 纂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一



[同治]重修涪州志十六卷首一卷附涪州典禮備要八卷涪州義勇彙編一卷(清)吕紹衣等 修
(清)王應元 (清)傅炳墀等 纂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一六五







第十六册

[民國]涪陵縣續修涪州志二十七卷首一卷附民國紀事一卷王鑒清等 修施紀雲等 纂民國十七年(1928)鉛印本一



[光緒]涪乘啓新三卷(清)賀守典 (清)熊鴻謨 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刻本二一四


[道光]江北廳志八卷首一卷(清)福珠朗阿 修(清)宋煊 (清)黄雲衢 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二四九






第十七册

[民國]江北縣志稿(一)佚名 纂民國稿本一



第十八册

[民國]江北縣志稿(二)佚名 纂民國稿本一








第十九册

[民國]江北縣志稿(三)佚名 纂民國稿本一






第二十册

[民國]江北縣志稿(四)佚名 纂民國稿本一

[光緒]江北廳鄉土志不分卷(清)佚名 編抄本一五五

[民國]重修江北縣志采訪表略江北縣志局 編民國鉛印本三七五

[民國]縉雲山志八篇釋塵空 編民國三十一年(1942)刻本四七九






第二十一册

[民國]北碚志稿七編(一)北碚修志委員會 纂修民國三十三年(1944)稿本一



第二十二册

[民國]北碚志稿七編(二)北碚修志委員會 纂修民國三十三年(1944)稿本一



第二十三册

[民國]北碚志稿七編(三)北碚修志委員會 纂修民國三十三年(1944)稿本一



第二十四册

[民國]北碚志稿七編(四)北碚修志委員會 纂修民國三十三年(1944)稿本一

[乾隆]巴縣志十七卷首一卷(卷首—十三)(清)王爾鑒 修(清)王世沿等 纂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刻本一七一





第二十五册

[乾隆]巴縣志十七卷首一卷(卷十四—十七)(清)王爾鑒 修(清)王世沿等 纂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刻本一

[同治]巴縣志四卷(清)霍爲棻等 修(清)熊家彦等 纂清同治六年(1867)刻本一九九

[民國]巴縣志二十三卷(卷一)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稿本四一三







第二十六册

[民國]巴縣志二十三卷(卷二—四)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稿本一







第二十七册

[民國]巴縣志二十三卷(卷五—八)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稿本一






第二十八册

[民國]巴縣志二十三卷(卷九—十上)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稿本一







第二十九册

[民國]巴縣志二十三卷(卷十下—十六)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稿本一





第三十册

[民國]巴縣志二十三卷(卷十七—二十)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稿本一










第三十一册

[民國]巴縣志二十三卷(卷二十一—二十三上)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稿本一






第三十二册

[民國]巴縣志二十三卷(卷二十三下)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稿本一


[光緒]巴縣鄉土志二卷巴縣勸學所 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鉛印本二八七



[民國]巴縣鄉土地理表佚名 編抄本三一五


[民國]巴縣志采訪册(一)巴縣文獻委員會 編稿本四〇五






第三十三册

[民國]巴縣志采訪册(二)巴縣文獻委員會 編稿本一









第三十四册

[民國]巴縣志采訪册(三)巴縣文獻委員會 編稿本一


[康熙]長壽縣志十卷(清)薛禄天 修(清)劉康成 纂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本三〇五


[道光]長壽縣志五卷存四卷(卷一—二)(清)李彬然 纂清抄本四一三






第三十五册

[道光]長壽縣志五卷存四卷(卷三—四)(清)李彬然 纂清抄本一


[同治]長壽縣志存一卷(清)佚名 纂清同治抄本一八三


[光緒]重修長壽縣志十卷(清)張永熙 修周澤傅等 纂清光緒元年(1875)刻本三〇一


[民國]長壽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湯化培等 修李鼎禧 纂民國十七年(1928)石印本四四八










第三十六册

[民國]長壽縣志十六卷陳毅夫等 修劉君錫 張名振 纂民國三十三年(1944)鉛印本一


[乾隆]江津縣志二十二卷(清)曾受一 修(清)王家駒 纂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刻本三〇三





第三十七册

[嘉慶]江津縣志二十二卷(清)曾受一 修(清)王家駒 纂(清)徐鼎 續修(清)楊彦青 續纂
清嘉慶十七年(1812)李賓曾續修刻本一



[光緒]江津縣志十二卷(清)王煌 修(清)袁方城等 纂清光緒元年(1875)刻本四四一



第三十八册

[民國]江津縣志十六卷首一卷聶述文等 修劉澤嘉等 纂民國十三年(1924)刻本二


[光緒]江津縣鄉土志四卷(卷一—二)(清)佚名 編清光緒抄本三五七







第三十九册

[光緒]江津縣鄉土志四卷(卷三—四)(清)佚名 編清光緒抄本一



[萬曆]合州志八卷(明)劉芳聲 修(明)田九垓 纂明萬曆七年(1579)刻本二五三



[乾隆]合州志八卷首一卷(清)宋錦 (清)劉桐 纂修清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三五三


[乾隆]合州志十六卷(卷首—十)(清)周澄 修(清)張乃孚等 纂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五〇四





第四十册

[乾隆]合州志十六卷(卷十一—十六)(清)周澄 修(清)張乃孚等 纂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一



[光緒]合州志十六卷(清)費兆鉞 修(清)程業修 纂清光緒四年(1878)刻本一四三




第四十一册

[民國]新修合川縣志八十三卷(卷一—二十一)鄭賢書等 修張森楷 纂民國十年(1921)刻本二






第四十二册

[民國]新修合川縣志八十三卷(卷二十二—五十五)鄭賢書等 修張森楷 纂民國十年(1921)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民國]新修合川縣志八十三卷(卷五十六—八十三)鄭賢書等 修張森楷 纂民國十年(1921)刻本一



[乾隆]永川縣志九卷存七卷(清)王誥 修(清)黄鈞 纂清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三八七



[道光]永川縣志十二卷(清)胡筠 修(清)李墉等 纂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四五九





第四十四册

[光緒]永川縣志十卷首一卷(清)許曾蔭等 修(清)馬慎修等 纂清光緒二十年(1894)刻本一



[乾隆]南川縣志書不分卷(清)陸玉琮 纂修抄本三四五


[道光]南川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魏崧等 修(清)康作霖等 纂清咸豐元年(1851)刻本三九八






第四十五册

[光緒]南川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黄際飛等 修(清)周厚光等 纂清光緒二年(1876)刻本二


[民國]重修南川縣志十四卷首一卷(卷首—六)柳琅聲等 修韋麟書等 纂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四五四




第四十六册

[民國]重修南川縣志十四卷首一卷(卷七—十四)柳琅聲等 修韋麟書等 纂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一

[光緒]南川縣鄉土志不分卷佚名 編抄本一七一

[道光]綦江縣志十二卷首一卷(卷首—六)(清)宋灝 修(清)羅星 纂清同治二年(1863)楊銘、伍濬祥增
刻本二五○




第四十七册

[道光]綦江縣志十二卷首一卷(卷七—十二)(清)宋灝 修(清)羅星 纂清同治二年(1863)楊銘、伍濬祥增刻本一

[光緒]四川綦江續志四卷(清)戴綸喆 纂修民國二十七年(1938)刻本二二二

[乾隆]大足縣志十一卷(清)李德 纂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三三三



[嘉慶]大足縣志八卷(卷一—四)(清)張澍 修(清)李型廉等 纂清道光十六年(1836)王松增補嘉慶本四二九






第四十八册

[嘉慶]大足縣志八卷(卷五—八)(清)張澍 修(清)李型廉等 纂清道光十六年(1836)王松增補嘉慶本一

[光緒]大足縣志八卷(清)王德嘉等 修(清)高雲從等 纂清光緒三年(1877)刻本六三


[民國]重修大足縣志九卷首一卷郭鴻厚 修陳習删等 纂民國三十五年(1946)鉛印本二四五


[乾隆]璧山縣志二卷(清)黄在中 修(清)夏燧 纂清乾隆元年(1736)刻本四九七








第四十九册

[嘉慶]璧山縣志四卷(清)佚名 纂抄本一

[同治]璧山縣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卷首—四)(清)寇用平 修(清)陳錦堂 (清)盧有徽 纂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四三二






第五十册

[同治]璧山縣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卷五—末)(清)寇用平 修(清)陳錦堂 (清)盧有徽 纂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一

[民國]續修璧山縣志稿曹瀛焕 纂修稿本一六三

[道光]銅梁縣志八卷首一卷(卷首—六)(清)徐瀛 修(清)白玉楷 纂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四八九









第五十一册

[道光]銅梁縣志八卷首一卷(卷七—八)(清)徐瀛 修(清)白玉楷 纂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一


[光緒]銅梁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清)韓清桂等 修(清)陳昌等 纂清光緒元年(1875)刻本一三四


[民國]新修銅梁縣志十一卷(卷一—二)郭朗溪 纂稿本五一七







第五十二册

[民國]新修銅梁縣志十一卷(卷三—九)郭朗溪 纂稿本一






第五十三册

[民國]新修銅梁縣志十一卷(卷十—十一)郭朗溪 纂稿本一


[民國]銅梁縣地理志八編張佐周 編民國三十三年(1944)鉛印本二五六


[光緒]銅梁縣鄉土志三卷(清)夏雲程 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抄本二九三







第五十四册

[民國]潼南縣志六卷王安鎮 修夏璜 纂民國四年(1915)刻本二


[乾隆]榮昌縣志四卷首一卷(清)許元基 纂修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二十九年(1764)增刻本二二一


[同治]榮昌縣志二十二卷(清)文康 修(清)廖朝翼 纂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二七三






第五十五册

[光緒]榮昌縣志二十二卷(清)文康 原本(清)施學煌 續修(清)敖册賢 續纂清光緒十年(1884)增刻本二



[乾隆]開縣志不分卷(清)胡邦盛 纂修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四○九


[咸豐]開縣志二十七卷首一卷(卷首—二十)(清)李肇奎等 修(清)陳崑等 纂清咸豐三年(1853)刻本四七八






第五十六册

[咸豐]開縣志二十七卷首一卷(卷二十一—二十七)(清)李肇奎等 修(清)陳崑等 纂清咸豐三年(1853)刻本一

[乾隆]梁山縣志不分卷(清)王慶熙 纂修清乾隆傳抄本一○五

[嘉慶]梁山縣志十八卷首一卷(清)符永培 纂修清同治六年(1867)艾鉽增刻本一八八





第五十七册

[光緒]梁山縣志十卷首一卷(清)朱言詩等 纂修清光緒二十年(1894)刻本二

[民國]梁山縣志稿不分卷(一)佚名 纂稿本三九七



第五十八册

[民國]梁山縣志稿不分卷(二)佚名 纂稿本一



第五十九册

[民國]梁山縣志稿不分卷(三)佚名 纂稿本一



第六十册

[民國]梁山縣志稿不分卷(四)佚名 纂稿本一



第六十一册

[道光]城口廳志二十卷首一卷(清)劉紹文 修(清)洪錫疇 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一

[康熙]酆都縣志八卷補遺一卷(清)王廷獻 纂修(清)朱象鼎 續修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二九〇

[嘉慶]酆都縣志(清)瞿頡 纂修清嘉慶十五年(1810)刻本四一九




第六十二册

[同治]重修酆都縣志四卷附典禮備考八卷(清)田秀栗 (清)徐濬鏞 修(清)徐昌緒 纂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一

[同治]酆都縣新志(清)馬佩玖 纂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二九

[光緒]酆都縣志四卷附典禮備考八卷(清)田秀栗 (清)徐濬鏞 修(清)蔣履泰 增纂
清光緒十九年(1893)增續重刻同治本二四六






第六十三册

[民國]重修酆都縣志十四卷黄光輝等 修郎承詵 余樹堂等 纂民國十六年(1927)鉛印本四

[民國]酆都縣鄉土志不分卷劉承烈 編余樹堂 增訂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二三一

[民國]酆都縣通省志采訪册四卷佚名 輯民國抄本二五九



第六十四册

[乾隆]忠州志十五卷(清)佚名纂清抄本一

[道光]忠州直隸州志八卷(清)吴友箎 (清)熊履青 纂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三五七



第六十五册

[同治]忠州直隸州志十二卷首一卷(清)侯若源 (清)慶徵 修(清)柳福培 纂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卷一—二上)陳德甫 纂稿本三二三




第六十六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卷二下—三)陳德甫 纂稿本一



第六十七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卷四—五)陳德甫 纂稿本一



第六十八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卷六—九)陳德甫 纂稿本一





第六十九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卷十上)陳德甫 纂稿本一




第七十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卷十下—十五)陳德甫 纂稿本一




第七十一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卷十六—二十)陳德甫 纂稿本一






第七十二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卷二十一—附一)陳德甫 纂稿本一





第七十三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附二)陳德甫 纂稿本一



第七十四册

[民國]忠縣志二十二卷(附三)陳德甫 纂稿本一


[民國]忠縣鄉土志陳德甫 采編一九四九年石印本三四三


[乾隆]墊江縣志八卷(清)丁漣 修(清)楊錫麟等 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補本四六九






第七十五册

[道光]墊江縣志十卷(清)夏夢鯉 修(清)董承熙 纂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一

[光緒]墊江縣志十卷(清)謝必鏗 修(清)李炳靈 纂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刻本二六二

[民國]墊江縣鄉土志不分卷陳忠良 李炳靈 編民國六年(1917)鉛印本五四七



第七十六册

[嘉靖]雲陽縣志二卷(明)楊鸞 修(明)秦覺 纂明嘉靖二十年(1541)刻本一

[乾隆]雲陽縣志四卷(清)劉士縉 (清)曹源邦 修(清)陳嘉瑯 纂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二五三

[咸豐]雲陽縣志十二卷(卷一—八)(清)江錫麒 修(清)陳崑 纂清咸豐四年(1854)刻本三三六






第七十七册

[咸豐]雲陽縣志十二卷(卷九—十二)(清)江錫麒 修(清)陳崑 纂清咸豐四年(1854)刻本一

[光緒]雲陽縣鄉土志二卷(清)武丕文 (清)甘桂森 編抄本一七五

[民國]雲陽縣志四十四卷首一卷(卷首—十四)朱世鏞 黄葆初 修劉貞安等 纂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本四七四



第七十八册

[民國]雲陽縣志四十四卷首一卷(卷十五—四十四)朱世鏞 黄葆初 修劉貞安等 纂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本一

[乾隆]奉節縣志四卷(清)鄭王選 修(清)王良弼 (清)楊崇 纂清乾隆十年(1745)活字本二三一

[光緒]奉節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曾秀翹 修(清)楊德坤等 纂清光緒十九年(1893)刻本三四四



第七十九册

[民國]奉節縣志毛子獻 總纂周子遊 整理繕寫民國三十七年(1948)抄本三



第八十册

[康熙]巫山縣志不分卷(清)佚名 纂修抄本一

[雍正]巫山縣志不分卷(清)佚名 纂修抄本一六七

[光緒]巫山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清)連山等 修(清)李友梁等 纂清光緒十九年(1893)刻本三四三



第八十一册

巫山縣鄉土志三卷(清)周憲斌 編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抄本五

[乾隆]大寧縣志四卷(清)閻源清 修(清)焦懋熙 纂抄本一八九

[光緒]大寧縣志八卷首一卷(清)高維嶽 修(清)魏遠猷等 纂清光緒九年(1883)刻本二四四

[乾隆]石砫廳志不分卷(清)王縈緒 纂修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四九九

[道光]補輯石砫廳新志十二卷(清)王槐齡 纂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五四五



第八十二册

石砫廳鄉土志(清)譚永泰等 編清宣統元年(1909)刻本一

[光緒]秀山縣志十四卷首一卷(清)王壽松 修(清)李稽勳等 纂清光緒十八年(1892)刻本五六

[乾隆]酉陽州志四卷(清)邵陸 纂修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二一一

[同治]增修酉陽直隸州總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卷首—十)(清)王鱗飛等 修(清)馮世瀛 (清)冉崇文 纂
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三一〇



第八十三册

[同治]增修酉陽直隸州總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卷十一—末)(清)王鱗飛等 修(清)馮世瀛 (清)冉崇文 纂
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一

[康熙]彭水縣志四卷首一卷(清)陶文彬 纂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四〇五

[同治]彭水縣志十一卷首一卷存十卷(卷首—一)(清)侯維楨 纂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四九七






第八十四册

[同治]彭水縣志十一卷首一卷存十卷(卷二—三、六—十一)(清)侯維楨 纂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一

[光緒]彭水縣志四卷首一卷(清)莊定域 修(清)支承祜等 纂清光緒元年(1875)刻本六二三



第八十五册

華陽國志十二卷(卷一)(晋)常璩 撰明嘉靖刻本一

大明一統志九十卷(卷六十九—七十)(明)李賢 (明)萬安等 纂修明天順五年(1461)內府刻本三五

[雍正]四川通志四十七卷首一卷(卷一—五、八—十二、十四—十六、十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
(清)黄廷桂等 修(清)張晋生等 纂清乾隆元年(1736)補版增刻本一一一







第八十六册

[雍正]四川通志四十七卷首一卷(卷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二、三十八)(清)黄廷桂等 修(清)張晋生等 纂
清乾隆元年(1736)補版增刻本一

[嘉慶]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二、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三十三、三十五—三十七、
三十九—四十)(清)常明等 修(清)楊芳燦 (清)譚光祜等 纂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四一






第八十七册

[嘉慶]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四十三—四十四、四十六—四十七、五十、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一、六十三、六十五、
六十七—六十九、七十二、七十四)(清)常明等 修(清)楊芳燦 (清)譚光祜等 纂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






第八十八册

[嘉慶]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七十七、七十九、八十九、九十八、一百一、一百四、一百八、一百十二—一百十四、
一百十六—一百十九、一百三十一)(清)常明等 修(清)楊芳燦 (清)譚光祜等 纂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






第八十九册

[嘉慶]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一百三十四、一百三十八、一百四十、一百四十六、一百四十八、一百五十二—一百五十五、
一百五十七—一百五十八、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二—一百六十六)(清)常明等 修(清)楊芳燦 (清)譚光祜等 纂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



第九十册

[嘉慶]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一百六十七—一百七十六、一百七十八—一百七十九、一百八十一)
(清)常明等 修(清)楊芳燦 (清)譚光祜等 纂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

大清一統志五百六十卷附索引(卷三百八十七—三百八十九、三百九十七—三百九十八)(清)穆彰阿等 纂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四部叢刊》影印本三二五






第九十一册

大清一統志五百六十卷附索引(卷四百十六—四百十七)(清)穆彰阿等 纂修民國二十三年(1934)《四部叢刊》
影印本一

[民國]重修四川通志稿(一)宋育仁 總纂修稿本八九



第九十二册

[民國]重修四川通志稿(二)宋育仁 總纂修稿本一



第九十三册

[民國]重修四川通志稿(三)宋育仁 總纂修稿本一



第九十四册

[民國]重修四川通志稿(四)宋育仁 總纂修稿本一



第九十五册

[民國]重修四川通志稿(五)宋育仁 總纂修稿本一






第九十六册

[民國]重修四川通志稿(六)宋育仁 總纂修稿本一



第九十七册

[民國]重修四川通志稿(七)宋育仁 總纂修稿本一



第九十八册

[民國]重修四川通志稿(八)宋育仁 總纂修稿本一

[民國]四川省方志簡編(一)陶元甘 主撰稿本三三七



第九十九册

[民國]四川省方志簡編(二)陶元甘 主撰稿本一

[民國]奉節縣食貨志曾秀翹 楊德坤等 纂抄本二一七

蜀中名勝記三十卷(卷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三)(明)曹學佺 撰清宣統二年(1910)刻本二五五



第一百册

蜀景彙覽十五卷存十四卷(卷一—二、六、十三)(清)鍾登甲 輯清光緒八年(1882)刻本一

蜀景彙考十九卷(卷一)(清)鍾登甲 輯清光緒十一年(1885)刻本四〇一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又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珍贵的历代旧志文献资料,是当代方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等文件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于2019年初启动了重庆历代方志典籍文献抢救工程,开展了重庆历代方志的收集整理和《重庆历代方志集成》的汇编影印出版工作。经过全体人员近两年艰辛的工作,《重庆历代方志集成》终于告成。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连绵不断。重庆修志可追溯至东汉时期,之后历朝历代编修地方志的工作从未中断。在后世地理著述中可见征引的就有东汉编纂的《巴郡图经》《巴蜀耆旧传》《三巴记》《巴蜀志》等,均已散佚。唐、宋、元时期编纂的《渝州图经》《渝州志》《重庆图经》《重庆郡志》《[乾道]夔路图经》《重庆府志》《[淳祐]重庆郡志》《[嘉定]垫江志》《合州志》《涪陵志》《忠州图经》等,仅见其名或序跋,未见完整志书流传。明、清、民国时期,重庆地区先后编成多部方志,但由于战乱、虫害、火灾等各种原因,大部分佚散。据初步统计,流传至今的方志包括明代5种、清代93种、民国31种共129种。这些志书传世数量极为稀少,大部分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作为古籍收藏,少数漂流海外藏在美国、日本等,普通读者很难一睹“芳容”,亟待抢救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重庆历代方志集成》全书成书一百册,收录了从明成化至民国时期重庆地区编纂的府志、州志、厅志、县志等方志共128种(《[嘉庆]巫山县志》因无法提供底本未能收录),辑录了《华阳国志》《大明一统志》《[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大清一统志》《[民国]四川郡县制》《[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民国]四川通志九县食货志》《蜀中名勝記》《蜀景汇览》《蜀景汇考》等11种有关重庆的方志部分,是收录、辑录重庆历代方志最全最完整的一部图书。全书采用大十六开本印行。其中,收录的方志,大部分依照原底本采用双栏影印,少数珍稀的则保留原貌单页影印,对页面不做修改、描补,个别底本缺漏页尽量选取相同版本配补,无法配补者暂付阙如。对囿于时代局限,有些有立场偏颇的志书,为保持原貌,仍依原样影印。全书收录、辑录的方志的排序,按先重庆府志、夔州府志,再按重庆市行政区划各区县(自治县)的顺序排列其州志、厅志、县志等,各区县(自治县)的方志则按照成书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
《重庆历代方志集成》所收录、辑录的方志内容涉及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户口、田赋、物产、学校、选举、名宦、人物、隐逸、仙释、方伎、艺文、事纪等诸多方面,既是重庆最全面、权威的地情资料文献,也是完整记录重庆历史的最重要的典籍,更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书中收录的明代编纂的《[成化]重庆府志》《[正德]夔州府志》《[嘉靖]云阳县志》《[万历]重庆府志》《[万历]合州志》,清代编纂的《[康熙]夔州府志》《[康熙]重庆府涪州志》《[康熙]彭水县志》《[乾隆]合州志》《[嘉庆]鄷都县志》《[同治]长寿县志》《[同治]彭水县志》《[光绪]巫山县乡土志》《重庆乡土志》,民国编纂的《万县志》《再续万县志稿》《万县图志四堡采访稿》《北碚志稿七编》《江北县志稿》《巴县志》《巴县乡土地理表》《巴县志采访稿》《璧山县志稿》《新修铜梁县志》《梁山县志稿》《重修丰都县省通志采访》《忠县志》《奉节县志》28种孤本,尤其是其中第一次面世的民国《巴县乡土地理表》《奉节县志》等方志更是有着独特的重大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重庆历代方志集成》所收录的诸如被《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的主编金恩辉誉为“佳品”的《[万历]重庆府志》、被《中国地方志辞典》列为“著名方志”的《[民国]巴县志》、被梁启超先生誉为“康熙以来新修地方志之佳作”的《[民国]新修合川县志》等名志佳作,亦可为当代修志者编纂新方志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全面收集整理、影印出版《重庆历代方志集成》是重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大型文化工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工作,也是重庆修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盛事,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在《重庆历代方志集成》的整理汇编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市财政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万州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璧山区档案馆(地方志编修中心)、铜梁区档案馆、忠县档案馆、奉节县档案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档案馆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铜梁区党史地方志研究中心、忠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奉节县地方志办公室的大力协作,得到了中国方志界仓修良老先生的指导并作了序,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家谱”,方志馆是一个地方的“祠堂”。希冀《重庆历代方志集成》的出版发行,能彰显重庆地方志典籍的独特文化魅力;能让人们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方志文化;能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提供支撑;能发挥资治辅政作用,助力文化强市战略实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重庆“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注入新动力。




《重庆历代方志集成》整理工作小组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