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历代历史地理研究文献精粹(全十五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侯德仁 定价 12000.00
责任编辑 史百艳(常规) ISBN 978-7-5013-7027-6
出版时间 2020-10-3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0-10-30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方志地理
中图分类 K928.6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中国古史研究,源远流长,其中地理是研究中重要部分之一。地理考据盛于清而肇于宋,清儒重考据之用,故各式考略、补释,屡见不鲜。清朝舆地之学,发展已臻古代舆地学之盛,当无疑议:清朝地理学典籍,无论研究思路、方法,或纯论地理思想,均对古代地理学有继承、发展之功。有清一代学人,既以释地、考订、纪实之作,大量增补正史阙略之地理志书,又在集中梳理了历朝史地沿革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清算传统地理典籍的谬误,其对传统舆地学之功绩,殊难小觑。
本书影印的十五种地理典籍,均为清人撰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对历代地理志的考异、续补或注释,如《汉地理志详释》《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补正》《三国疆域志补注》;第二,地理考订之作,如《地理征今》《顾氏读史方舆纪要序》《读史方舆纪要序》《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两汉幽并凉三州今地考略》《汉志沿边十郡考略》;第三,释图、释地之作,如《舆图论略》《广舆古今抄》《古史释地》《史表号名通释》;第四,疆域形势及沿革之作,如《方舆纪要州域形势说》《方舆类纂》《方舆纂要》。所选的这些典籍,刻本稀少且流传不广,因而较少为学人征引,故重新整理,或能裨益于学术研究。
 
目录[ 滚动 - 展开 ]  
 
总目录
第一册
地理征今二卷 (清)毛应观撰 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经图汇考》本 一
古史释地三卷 (清)吕调阳撰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观象庐丛书》本 一八三
史表号名通释三卷 (清)吕调阳撰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观象庐丛书》本 三五一

第二册
汉地理志详释四卷 (清)吕调阳撰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观象庐丛书》本 一
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补正二卷 (清)吴承志纂 民国十年(1921)南林刘承幹刻《求恕斋丛书》本 四六一

第三册
两汉幽并凉三州今地考略一卷汉志沿边十郡考略一卷 (清)徐继畬着 民国四年(1915)刻《松龛先生全集》本 一三
国疆域志补注十九卷(序,凡例,目录,卷一—七) (清)洪亮吉撰(清)谢锺英补注 清末刻本 九七

第四册
三国疆域志补注十九卷(卷八—十九) (清)洪亮吉撰(清)谢锺英补注 清末刻本 一

第五册
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五卷 (清)吴承志纂 民国四至十七年(1915—1928)南林刘承幹刻《求恕斋丛书》本 一

第六册
顾氏读史方舆纪要序不分卷 (清)顾祖禹撰清钞本 一
读史方舆纪要序二卷 (清)顾祖禹撰 清咸丰间尊经广业书局刻本 八五
方舆纪要州域形势说三卷 (清)顾祖禹撰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钱点钞本 二六一
舆图论略一卷 (清)邹均撰 清刻《十二树梅花书屋全集》本 四七一

第七册
方舆纂要十五卷首一卷(序,方舆总论卷首,卷一—七) (清)邹均撰 清刻《十二树梅花书屋全集》本 一

第八册
方舆纂要十五卷首一卷(卷八—十五) (清)邹均撰 清刻《十二树梅花书屋全集》本 一
方舆类纂二十八卷首图一卷附九边图(序,凡例,目次,首图一卷附九边图,卷一)
(清)顾祖禹撰(清)温汝能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文畬堂刻本 二五一

第九册
方舆类纂二十八卷首图一卷附九边图(卷二—五) (清)顾祖禹撰(清)温汝能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文畬堂刻本 一

第十册
方舆类纂二十八卷首图一卷附九边图(卷六—十)(清)顾祖禹撰(清)温汝能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文畬堂刻本 一

第十一册
方舆类纂二十八卷首图一卷附九边图(卷十一—十五) (清)顾祖禹撰(清)温汝能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文畬堂刻本 一

第十二册
方舆类纂二十八卷首图一卷附九边图(卷十六—十九) (清)顾祖禹撰(清)温汝能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文畬堂刻本 一

第十三册
方舆类纂二十八卷首图一卷附九边图(卷二十—二十四) (清)顾祖禹撰(清)温汝能编清嘉庆十三年(1808)文畬堂刻本 一

第十四册
方舆类纂二十八卷首图一卷附九边图(卷二十五—二十八) (清)顾祖禹撰(清)温汝能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文畬堂刻本 一

第十五册
广舆古今钞二卷 (清)程晴川辑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程氏有诚堂刻本 一
 
前言[ 滚动 - 展开 ]  
 
中国古史研究,源远流长,其中地理是研究中重要部分之一。历史地理学在中国,肇始于沿革地理研究,但具体研究并不止于这一范畴。究其原因,以判然之眼光,隔史地为两途,纵非今人自道,亦赖清季西潮。舆地者,立于厚土,目之所及,皆为舆地。以地理眼光观照围绕自己的大千世界,以朴学实用的视角重审涉及地理内容的历史文献,为己所用,或是将日用的地理信息加以记录备考,自然都是古人作为个体接触地理时反映出的方方面面。当然,以目的论,古代的舆地研究自当落脚于因史明鉴,就其范围而言,多不出后人所谓“沿革地理”范畴;但若以价值论,则古人舆地所以多有著述,或为利人于读史,或为示人以周行,体现出日用所需这一特色的重要性。后人研究,创见再多,终是后人得益;而前人栽树之因,虽可显现于通观先贤学术旨趣的宏大视野之中,然雪泥鸿爪,多失无考。
史地之学,首宗《尚书·禹贡》,兴于正史诸志,博于地方志书。这些丰富的地理撰述,既是彼时历史地理学发展水平的反映,更是其后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津梁。然正史诸志,因袭多而创举少,以致有乱、错、简、散之失,如无历代学人补正,使用之困难,如临雷池。地方志书,则虽精于一时一地,然时间多限于宋元以降,何况各地编修情况不一,且内容格式因袭情况毋宁说更为严重,使用更需谨慎。至于《禹贡》,虽止《尚书》断章,然舆地考证之学绵延不断,实赖于此。然而视《禹贡》为地理书籍、围绕《禹贡》做地理研究而非单纯引用,自宋人聚讼《禹贡》山川、为治河寻要方始。至此则无论经、史、子、集,凡有一于舆地者,皆成为舆地之学研究对象。这一传统在明代转为潜流,而于清儒处重得发扬。清儒治史者青睐舆地之学,可于钱大昕“史家先通官制,次精舆地,次辨氏族”之论管窥一二。
地理考据盛于清而肇于宋,但宋人要能超迈前人,形成鲜明地理观念,自需数百年积累。地理作为中国古代目录学分类之一门,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类。自此而后,历代官私目录多率由旧章,迤逦至清朝《四库全书总目》,方才确立地理类目的分并改隶。宋人重经世之用,故以《禹贡》学为水学,多加考辨;明人重地理之用,故各式水陆路程指南,层出不穷;清儒重考据之用,故各式考略、补释,屡见不鲜。清朝舆地之学,发展已臻古代舆地学之盛,当无疑议:清朝地理学典籍,无论研究思路、方法,或纯论地理思想,均对古代地理学有继承、发展之功。有清一代学人,既以释地、考订、纪实之作,大量增补正史阙略之地理志书,又在集中梳理了历朝史地沿革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清算传统地理典籍的谬误,其对传统舆地学之功绩,殊难小觑。
而清人所以又能超迈前人之处,亦在“日用”,即醉于章句,忧于边患,既回应古人,又关注当下。至于前者,清儒校勘、补阙、正误、考异,汗牛充栋、不一而足;至于后者,随着新的边患局势的出现,西北史地学逐步兴盛,并由此促使边疆舆地研究成为显学,大量研究边地著作的出现,成为清代地理学发展较为独特的成就。对包括清以前出现的历史地理学相关材料及著述加以整理,躬逢盛世,正当其时。清人编纂《四库全书》,上自先秦,下迄清乾隆时期,辑录所及,着录地理类书籍一百四十九种,存目四百三十二种,合计不过区区五百八十一种,显然不可能完全展现中国古代沿革地理发展的概况,必有大量地理文献不在四库收录之列。谭其骧先生有审于清人地理考据成果丰硕,惜乎文章寥落、散见各处,难以为今人系统吸收,故主持编成《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七册。笔者不揣谫陋,主编《清儒地理考据研究》丛书四卷,对清儒地理考据成果做仔细审核、验证。这些今著提醒今人,对清人学术高度的认识,尚不完备,且鉴于先贤对历史地理的研究,旧材料仍有常用常新的余地。但另一方面,清人研究撰著之整理,仍待继续,一些业已发现但少有注目、研究的材料及著述,也值得重新得到重视。
当今的历史地理研究,处于自然科学时代,得以赖自然科学方法,探讨自然科学问题,以自然科学眼光回望古人,见古人所未见。然清人研究,始于近代曙光从地平线上升起之前,是以今人多不言清人“历史地理学研究”,而以“舆地之学”加以区隔。然而“舆地之学”绝不过时:不只是其研究内容,仍是读史门径,更因为对“舆地之学”的深刻认识,能从一个角度统览先贤学术旨趣,进而窥测清人地理撰述的特点、成就,探究清代乃至更早的舆地学的发展变化,在为自己的认识与研究提供参考的同时,也为认识与研究前人,见今人所未见,以古人眼光看古人,创造更为坚实的基础。为此,重新整理前人之地理著作,仍有十分的必要。
本书收录的十五种历史地理典籍,均为清人撰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对历代地理志的考异、续补或注释,如《汉地理志详释》《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补正》《三国疆域志补注》;第二,地理考订之作,如《地理征今》《顾氏读史方舆纪要序》《读史方舆纪要序》《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两汉幽并凉三州今地考略》《汉志沿边十郡考略》;第三,释图、释地之作,如《舆图论略》《广舆古今钞》《古史释地》《史表号名通释》;第四,疆域形势及沿革之作,如《方舆纪要州域形势说》《方舆类纂》《方舆纂要》。所选的这些典籍,刻本稀少且流传不广,因而较少为学人征引,故重新整理,或能裨益于学术研究。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把这些不易得见的前贤地理著作汇为一编,予以影印,化身千百而嘉惠学林,功德无量,故略为记叙一二,以示表彰。

华林甫
二〇二〇年五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