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乾隆御定石经·论语(一函五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清)高宗弘历定 (清)蒋衡书 定价 1000.00
责任编辑 景晶(综合室) ISBN 978-7-5013-7408-3
出版时间 2021-12-3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1-12-3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经折装,其他,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金石文献
中图分类 B222.21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乾隆御定石经》是乾隆皇帝下旨以金坛贡生蒋衡耗时十二年手书的“十三经”为底本,历时三年刊刻完工的,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孔子博物馆藏《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为嘉庆元年太上皇帝乾隆御赐给七十三代袭封衍圣公孔庆镕的,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套初拓本。它真实反映了石经刊刻初始面貌,不仅为《乾隆御定石经》拓本的鉴定提供了参照系,而且对现存《乾隆御定石经》拓本的断代以及石经的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本次仿真影印出版的《乾隆御定石经·论语》为其中一种。
 
目录[ 滚动 - 展开 ]  
 


出版说明      



序一            



序二            



石经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序一


盛世修典,輔世安仁。
十八世紀上半葉,江蘇金壇恩貢生蔣衡,歷十二載,成“十三經”手書。乾隆盛 世,以之爲藍本,刻石經於辟雍,計一百九十通碑,約六十三萬字,囊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經典,曰《乾隆御定石經》。 中國向來就有勒碑刻銘傳之後世的文化傳統,將經典刻石傳世,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文化景觀。儒家思想在漢代取得獨尊地位之後,從東漢熹平年間開始至清乾隆時結束,以官方形式將儒家經典鎸刻於碑石之上,以爲校對之範本并以傳承的、規模比較大的有七個朝代,故有所謂“七朝石經”之説。虞萬里先生在《七朝石經研究新編》總序中云:“集文獻、文字、文本、碑刻、經學史、歷史於一身的石經學,有自己獨特的研究視野與路徑。”《乾隆御定石經》作爲我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石經,却也與其他六朝石經一樣,波折不斷,先是和珅“私使人磨碑字”, 又經多次磨改,石經初刻已難尋舊貌,初拓本於今人來説更爲彌足珍貴。孔子博物館所藏《乾隆御定石經》拓本,即是難得的珍貴初拓精拓本,爲孔府舊藏。據《嘉慶朝上諭檔》記載,嘉慶元年(一七九六)正月擬“賞墨刻十三經”一百份,在這份衹有皇親國戚及巡撫以上纔够資格的賞賜名單中,衍聖公孔慶鎔位列四十一位。時光荏苒,彼時的百份石經,或遺流,或弃毁,所剩寥寥,惟闕里孔氏,因其優渥地位,世代珍藏,傳衍以繼。二〇二〇年六月,《乾隆御定石經》初拓本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
克昌厥後,斯文在兹。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出生在魯國曲阜,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一生都在爲理想奔波,孜孜不倦。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以語録體的形式,把孔子與弟子的言行編輯成書,并不斷增益,最終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論語》。《論語》全書二十篇,一萬六千字左右,字數雖寡,但在儒家經典序列中,
《論語》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最直接、生動、全面地反映了儒家創始人的思想,是儒家學説具體而微的集大成之作,被譽爲是中國的“聖經”,也是“語録體”的先驅、杰作。其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在中國文化史上無出其右者。
藏之爲器,讀之爲用。近年來,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揮山東儒家文化發源地的獨特優勢,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山東省委與教育部共同成立了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致力於打造世界儒學研究高地、儒學人才集聚高地、儒學普及推廣高地和儒學國際交流傳播高地。二〇二一年,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的鼎力支持下,中國孔子基金會投入專項資金,對《乾隆御定石經》初拓本予以影印出版,以裨廣衆可以一睹皇家石經《論語》之風采。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當此盛世,重修經典,幸甚至哉! 是爲序。

壬寅孟春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書記 國承彦





序二

天地剖判,乾坤定矣;聖賢作述,經傳成焉。
六經既修,中華文脉始奠;廿篇已成,先師形象乃全。《詩》《書》《禮》《樂》,先王用之造士;齊魯古《論》,後師托焉教人。五千年之陳迹,載在六籍; 十三經之旨趣,藴於《論語》。經稟聖裁,義理如日月經天;《論》由賢傳,精華若江河行地。執六藝可以説古,讀《論語》足以知津。
《論語》也者,弟子論纂夫子之言行也。或答弟子之問,或應君上之詔;或弟子相與言,或時人相與語。文成一萬六千,事賅百事殊方。其事皆親見目接,其語皆耳聞口誦,栩栩如生,娓娓若畫。孔子平生之出處進退,造次顛沛,纂修删述,盛德大業,既具於《論語》;弟子衆人之德行政事,語言文學,淺深高下,忠肝義膽,亦載在廿篇。少賤鄙事,夫子既不自諱;師唁曾魯,孔師亦嘗公言。志學而立,孔聖自 道;學問思辨,夫子心傳。至若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順,七十不逾矩,正夫子成己成人之正路;而乃君子德三,仁政事五,修身三戒,莅事九思慮,亦先師修身立德之良方。聖人之容貌、詞氣,百代益明;弟子之師傳、友習,萬世如見。
若乎孝、悌、忠、恕、勤、儉,足以修己;道、德、仁、義、禮、信,堪作成 人;仁、智、勇、禮、樂、文,儼然君子;温、良、恭、儉、讓、敬,蔚成良俗; 恭、寬、信、敏、惠、實,澤利庶民;天、命、性、精、氣、神,和合三才。聖教溢洋,德化充沛。
至於“學《易》無過”,此治《易》之精髓;“必也正名”,是《春秋》之明法;“興觀群怨”,乃説《詩》之達詁;“爲政以德”,爲籀《書》之要道;“君子無争”,恰《禮》教之微言;“得仁無怨”,固《樂》教之至和。苟悟斯言,必能通經;若通其經,必達其理。知津方能治經,通經益以明理。明理以盡性,盡性以知 天,經傳既不難於兼通,聖賢亦不畏於成就。由是觀之,其書雖簡,其所該者則詳; 其言雖近,其所根者實遠。惜乎仲尼卒而微言絶,七十子喪而大義乖,不有六經,無以知古;不因《論語》,何以讀經?前賢有謂:六經譬山海,《論語》其梯航!誠哉斯言!
蠲叟嘗曰:“六藝之旨,散在《論語》,而總以《孝經》。”故有漢之世,期門羽林介胄之士,必讀《論語》;后妃佳麗宫娥之女,必通《孝經》。博士弟子,亦先《孝》《論》,而後治五經。蓋因知聖方可知道,能孝始能爲人。漢唐重孝,教《論》《孝》以及“五經”;蜀郡貴博,化儒道與乎“七典”。及荆公三舉,黜《孝經》以升《孟子》;程朱“四書”,兼《學》《庸》而齊《論》《孟》。體系雖變, 而《論語》巍然,蓋因《論語》者,聖人言行之萃、經傳要義所歸也。
兹有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中國孔子博物館諸君子,爰有《乾隆御定石經》,不私所藏;復據善本重印,用廣厥傳。上師柱下,自然而猶原貌;下法武英,博施以濟學林。既刊《孝經》以惠學人,又印《論語》以分甘澍。聖賢言行將得以廣布,經傳奧義將益加昭明,讀者雅好亦得以满足,先師智慧更藉之昌明。亘古亘今,同其輝光; 於聖於凡,共兹德澤。是舉是行,豈不偉哉!
故樂爲序之,以貽君子。

辛丑中秋 舒大刚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