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气候环境报刊资料选编(全十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周琼 定价 8000.00
责任编辑 孟颖佼 ISBN 978-7-5013-7604-9
出版时间 2024-10-3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4-10-3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 X16-55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焦点问题,全球变暖、生态危机、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史研究一度成为“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其发展一直呈现着兴盛局面,成果丰富。本书作者主持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在环境史领域深耕多年。气候环境是环境史研究的第一议题,本书拟围绕这一主题,精选气象学专家、评论员与知识精英等在图书之外所发表的单篇论文和文章汇编。内容包括气象学专家、评论员与知识精英对中国历史气候沿革之探讨、现实气候研究发展之探讨、中国气象教育问题的研究等,从气候认知与评价等角度,对气候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等进行了研究与评价。本书所收录的析出文献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在支撑环境史研究的同时,能够为科学技术史、气象科技史等学科提供数据支持,充分体现了环境史与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特点,文献价值突出。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總目録











第一册



氣象氣候綜論



實用氣象學(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一期一



實用氣象學(二)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二期二一



實用氣象學(三)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三期四三



實用氣象學(四)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四期五九



實用氣象學(五)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五期七五



實用氣象學(六)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六期九一



實用氣象學(七)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七期一〇七



實用氣象學(八)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八期一二三



論空中水汽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七年第三卷第二期一四三



氣象學講義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一年第六卷第一〇期一四七



氣候變更説述要胡焕庸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二九年第二卷第五期一九五



氣候變化的原因張杰萱著摘自《女師季刊(天津)》一九二九年第二期二〇五



可氏動力氣象學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一九三四年第一八卷第二期二〇七



近代氣象學之縱剖面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一九三四年第一八卷第七期二〇八



風暴雷雨一例之三度觀察(本年五月十五至十七日)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四年

第三卷第八期二一三



《大氣中之臭氧與氣象》提要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四年第三卷第九期二一四



評楊鐘健著氣象學綱要李良騏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二期二一七



風雨雷電露霜雹雪等怎樣發生胡焕庸著摘自《小學與社會》一九三五年第一卷第四八期二二四



近代的氣象學吕炯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六期二二六



小氣候學大綱吕炯演講,許鑒明記摘自《科學》一九三五年第一九卷第三期二三一



柯本氏世界氣候分類法大要胡焕庸講,李旭旦述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五年第八卷第一、二期二五一



洛氏屬性曲綫之缺點及其補充朱炳海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七期二五九



天氣演變之因素(與中學教師談天氣之一)朱炳海著摘自《地理教育》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八期二六七



氣象淺説(二十六年六月十三、十四、十六、十八日講)竺可楨著摘自《播音教育月刊》一九三七年

第一卷第一〇期二七四



氣候淺説(上)朱炳海著摘自《青年月刊(南京)》一九四〇年第九卷第五期二八四



氣候淺説(下)朱炳海著摘自《青年月刊(南京)》一九四〇年第九卷第六期二八六



氣象學研究法涂長望著摘自《地理學研究法》一九四〇年第一期二八九



其他天氣擾動夷微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四一年第八卷第一期三三六



天氣怎樣變化魏元恒著摘自《青年空軍》一九四四年第七卷第一、二期三四二



近來氣候是否反常?涂長望著摘自《學識》一九四七年第一卷第一期三四八



韓丁頓的氣候變化説摘自《西北論壇》一九四七年第一卷第三期三五一



氣象學與氣象系涂長望著摘自《學識》一九四七年第一卷第五、六期三五二



微塵的恩惠朱炳海著摘自《新學生》一九四七年第二卷第六期三五六



讀《氣象學概要》白鵬著摘自《圖書月刊》一九四七年第二卷第一一、一二期三六一



《氣壓場活動中心之形成與水準力管場之關係》提要趙九章著摘自《科學》一九四七年第二九卷

第一一期三六三



《北半球南北環流强度之研究》提要趙九章、高由禧著摘自《科學》一九四七年第二九卷第一一期三六四



《北半球太平洋濤動與大西洋濤動中環流强度之關係》提要趙九章、陶詩言等著摘自《科學》

一九四七年第二九卷第一一期三六五



《從降水相對係數得到的幾點事實》提要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一九四九年第三一卷第二期三六七



《帶狀大氣環流之安定度》提要趙九章著摘自《科學》一九四九年第三一卷第二期三六七



中國氣候概况



近十年中國之氣候蔣丙然著摘自《中國氣象學會會刊》一九二八年第四期三六九



中國四季之分配張寶堃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四年創刊號三八五



六月份全國天氣概况朱炳海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第一期四〇三



中國氣候之要素(一)竺可楨、盧鋈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五年第二卷第一期四〇六



中國氣候之要素(二)竺可楨、盧鋈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五年第二卷第二期四一五



造成中國氣候的主因李良騏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五年第八卷第三期四四六



民國二十五年一月份中國天氣概况、民國二十五年二月份中國天氣概况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

(南京)》一九三六年第五卷第二、三期四五〇



民國二十五年三月份中國天氣概况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六年第五卷第四期四五五



民國二十五年四月份中國天氣概况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六年第五卷第五期四五八



民國二十五年五月份中國天氣概况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六年第五卷第六期四六一



民國二十五年六月份中國天氣概况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六年第五卷第七期四六四



民國二十五年七月份中國天氣概况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六年第五卷第八期四六八



中國氣候之要素(節録)竺可楨著,盧鋈譯摘自《申報年鑒》一九三六年年刊四七一



氣象學論文提要摘自《學術彙刊》一九四二年第一卷第一期五〇一





中國氣象學會論文提要摘自《讀書通訊》一九四三年第七九、八〇期五〇三





中國地理學會論文提要摘自《讀書通訊》一九四三年第七九、八〇期五一〇



第二册



氣候要素·日照



各緯度日照時數計算法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六期一



二童争日解竺可楨著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二〇年第一七卷第一三期三



論地内温度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二期九



四季之區分法與温度之關係〔日〕平山信原著,王應偉譯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七年第二卷第九期一五



空氣温度與土壤温度之比較沈思璵譯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〇年第三卷第一期二一



大氣温度淺説朱炳海、楊昌業著摘自《科學》一九三一年第一五卷第七期二七



中國各地每候平均温度最低時期與節氣時令對照表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四年創刊號五五



中國之温度竺可楨著摘自《地理教育》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三期五七



中國各地温度逐候平均之年變化吕炯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八年第五卷第一期六一



近地面温度之研究吕炯、朱崗崐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三年第一七卷第一—四期八五



自由大氣中之温度梯度與風力之高度變化郭曉嵐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四年第一八卷第一—四期九五



大氣之夜間輻射與地面温度之變化郭曉嵐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七年第一九卷第一—四期九八



氣候要素·平流層



同温層與地上氣候變化之聯繫胡信著摘自《空軍》一九三五年第一二九期一〇四





平流層對於天氣之影響〔奥〕HVFicket原著,吕炯譯述摘自《軍識選輯》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二期一〇六



平流層與天氣吕炯著摘自《科學》一九三六年第二〇卷第三期一一七



中國高空氣候的初步檢討涂長望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四〇年第七卷第一期一二五



平流層操縱説吕炯著摘自《學術彙刊》一九四二年第一卷第一期一四六



氣候要素·大氣



大氣運行(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一期一五八



大氣運行(三)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三期一六四



大氣運行(四)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四期一七〇



大氣運行(五)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五期一七六



大氣運行(六)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六期一八二



大氣運行(七)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七期一八八



大氣運行(八)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八期一九四



大氣運行(九)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九期二〇〇



大氣運行(十)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一一期二〇四



大氣運行(十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一二期二〇八



大氣運行(十二)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二卷第二期二一四



大氣運行(十三)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二卷第三期二一八



最新之氣壓單位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七年第二卷第八期二二四



論氣海之重量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九年第五卷第二期二三〇



中國氣流之運行竺可楨著,鄭子政譯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三年第六卷第一一期二三八



大氣(一)李良騏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四年第三卷第九期二五三



大氣(二)李良騏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四年第三卷第一〇期二六二



氣團分析用之熱力學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一九三四年第一八卷第一期二七七



分析氣團以論天氣變化(一)朱炳海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第一期二八〇



分析氣團以論天氣變化(二)朱炳海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第三期二八九



分析氣團以論天氣變化(三)朱炳海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第四期二九三



大氣的壓力(上):大氣之三李良騏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三期二九八



大氣的壓力(下):大氣之四李良騏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四期三〇七



空氣李良騏著摘自《廣播周報》一九三五年第三三期三二〇



我國低氣壓的成因與來源涂長望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二期三二三



大氣運行與世界氣温之關係涂長望著,許延煦統計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六年第三卷第四期三三六



大氣運行與世界雨量之關係涂長望著,許延煦統計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七年第四卷第一期三七一



中國氣流與面之初步探討涂長望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六期三八三



中國之氣團涂長望著,盧鋈譯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八年第一四卷第五期四〇〇



氣團分析與天氣範式涂長望著摘自《史地雜志》一九四〇年第一卷第三期四四四



中國冬季長江類氣旋的幾點特性朱炳海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四年第一八卷第一—四期四七六



近十年來氣旋學説之進展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四八年第一七卷第六期四八一



氣候要素·風



驟風通例(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一〇期四八六



驟風通例(二)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一一期四九二



論旋風之高度(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八年第四卷第二期四九六



論旋風之高度(二)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八年第四卷第三期五〇〇



論旋風之高度(三)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九年第四卷第七期五〇四



反旋風突變旋風(一八八九年十二月六日)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一年第七卷第三期五一二



説風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一七年第三卷第三期五二二



説颶風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二二年第七卷第九期五三九



風暴成因之新學説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二六年第一一卷第四期五五一



風與氣壓之關係朱炳海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一二期五六五



颱風與中國之天氣黄仕松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四年第一八卷第一—四期五七五



颱風的來龍去脉白鵬著摘自《氣象通訊》一九四八年第三卷第七期五八六



第三册



氣候要素·雲



雲之觀測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二卷第六期一



國際雲圖節略序竺可楨著摘自《國風(南京)》一九三二年第六期七



説雲(民國二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下午四時一刻在中央黨部廣播無綫電臺講演)竺可楨講演,汪桐記

摘自《國風(南京)》一九三二年第一〇期一〇



雲李良騏著摘自《清華周刊》一九三三年第四〇卷第七、八期一五



氣候要素·霧



民國二十年十二月八日長江流域之大霧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一九三二年第一六卷第一一期三八



空港霧患的消除朱炳海著摘自《科學與技術》一九四三年第一卷第二期四五



霧滴和人工消霧法朱炳海著摘自《廣播周報》一九四七年復二六期四九



氣候要素·霜



霜李良騏著摘自《科學》一九三五年第一九卷第一二期五二



中國之霜期陳正祥著摘自《國立中央大學理科研究所地理學部專刊》一九四五年第七期七二



氣候要素·雨



中國之雨量及風暴説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一六年第二卷第二期八七



雨之預測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二卷第二期一〇〇



雷雨吕炯著摘自《科學》一九三〇年第一四卷第七期一〇六



東南季風與中國之雨量竺可楨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四年創刊號一四八



颮綫雷雨一例之三度觀察(民國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朱炳海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四年

第一卷第二期一七五



去年三月間一次大風雨之來踪去迹朱炳海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五年第八卷第三期一八三



山地之雨量朱炳海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五年第八卷第七、八期一九二



中國雨量區域的分類(中英文對照)涂長望著,李良騏譯摘自《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集刊》

一九三五年第五期一九九



東南沿岸島上雨量稀少主因之探索李良騏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第六期二四〇



中國之雨量竺可楨著摘自《地理教育》一九三六年創刊號二五〇



中國之雨量與世界天氣涂長望著,徐寶箴譯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六年第三卷第二期二五四



中國沿海諸島之雨量吕炯著,童承康譯摘自《科學》一九三七年第二一卷第八期二七二



雨量與温度之圖解摘自《中國地理研究所地理專刊》一九四四年第二期二七九



從降水相對係數觀察到的幾點事實朱炳海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九年第二〇卷第一—四期二八〇



氣候要素·雪



冰天雪地(二月十四日在中央廣播電臺演講)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六年第五卷

第二、三期二八三



爐邊談雪朱炳海著摘自《廣播周報》一九四七年復二九期二八七



氣候要素·虹



説暈(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一期二八九





説暈(二)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五年第一卷第五期二九七



成虹淺説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七年第三卷第五期三〇七



虹之説明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〇年第五卷第七期三一三



氣候要素·電氣與氣空



電氣與氣空(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一二期三一九



電氣與氣空(二)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二卷第一期三二五



電氣與氣空(三)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六年第二卷第四期三三一



電氣與氣空(四)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七年第二卷第九期三三五



説氣空之形體及其廣袤(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八年第三卷第七期三四〇



説氣空之形體及其廣袤(二)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八年第三卷第八期三四六



説氣空之形體及其廣袤(三)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八年第三卷第九期三四八



氣空之過去及未來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九年第四卷第九期三五四



大氣電象〔美〕密爾亨著,吕炯譯摘自《科學》一九二七年第一二卷第七期三六四



氣象灾害



豫防風水注重氣象説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七年第三卷第五期三八七



火山爆發與全球氣候摘自《科學》一九二九年第一四卷第一期三八九



二十三年三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寒潮朱炳海著摘自《氣象月刊》一九三四年第七卷第三期三九一



今夏天灾之成因(八月三十一日在中央廣播電臺講演)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

一九三四年第三卷第八期四〇五



我國的水灾可以避免嗎?涂長望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第三期四一〇



關於我國水旱灾預防方法之商榷涂長望著摘自《申報月刊》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九期四一七



冬寒是否爲水灾之預兆竺可楨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四期四二四



寒冬是否爲水灾之預兆竺可楨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三六年第三卷第一八期四二九



東亞活動中心與我國水旱灾的關係涂長望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一一期四三一



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夜十時十二分天津郭姓雷灾之探討吴樹德著摘自《華北水利月刊》一九三六年

第九卷第九、一〇期四五一



霜害及其預防郭曉嵐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一年第一五卷第三、四期四五二



氣候變化失常,瘟疫瘴癘成灾摘自《衛生月報(重慶)》一九四七年第一期四五九



天氣諺語



天氣歌諺解(一)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一期四六〇



天氣歌諺解(二)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三期四六一



天氣歌諺解(三)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四期四六五



天氣歌諺解(四)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五期四六九



天氣歌諺解(五)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七期四七八



天氣歌諺解(六)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八期四八〇



天氣歌諺解(七)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九期四八二



天氣歌解諺(八)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一〇期四八六



天氣歌諺解(十)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四年第三卷第八期四九〇



天氣歌諺解(十一)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四年第三卷第九期四九四



天氣歌諺解(十二)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四年第三卷第一〇期四九八



天氣歌諺解(十三)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一期五〇〇



天氣歌諺解(十四)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二期五〇三



天氣諺俚解(十五)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三期五〇六



天氣諺俚解(十六)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四期五一一



天氣諺俚解(十七)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五期五一五



天氣諺俚解(十八)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六期五一七



天氣諺俚解(十九)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七期五二〇



天氣諺俚解(二十)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八期五二三



天氣諺俚解(二十一)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一〇期五二五



天氣諺俚解(二十二)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一一期五二八



天氣諺俚解(二十三)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五年第四卷第一二期五三〇



天氣諺俚解(二十四)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六年第五卷第一期五三四



農村俗諺與天氣推測楨著摘自《廣西大學周刊》一九三三年第四卷第一六期五三六



中國天氣俗諺分類集注吴樹德著摘自《華北水利月刊》一九三四年第七卷第一、二期五三九



評中國天氣俚諺朱炳海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一年第一五卷第三、四期五五一



俚諺與天氣劉永新著摘自《公教白話報》一九四四年第二七卷第二一、二二期五五七



諺語的預告和科學的預告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四四年第一三卷第一期五五八



第四册



觀測與預報



天時預報常識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七年第三卷第六期一



塔白氣象臺探空之組織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八年第三卷第一〇期三



預測天氣法沈振基著摘自《少年(上海一九一一)》一九一八年第八卷第六期七



天氣預測篇(一)〔美〕密爾哈氏著,倪徵暘譯摘自《農商公報》一九二〇年第六卷第六六期一〇



天氣預測篇(二)〔美〕密爾哈氏著,倪徵暘譯摘自《農商公報》第六七期一七



天氣預測篇(三)〔美〕密爾哈氏著,倪徵暘譯摘自《農商公報》第八〇期二九



最新之探空法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九年第五卷第四期四〇



探空法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一年第七卷第一期四四



天氣預告法述要胡焕庸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〇年第三卷第一期四八



高空之探測竺可楨著摘自《申報月刊》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二期五八



天氣豫知法摘自《飛報》一九三三年第二一二期六八



天氣預告之方法劉治華講摘自《無綫電》一九三四年第一卷第二期七六



天氣觀察法王世宇著摘自《水警旬刊》一九三五年第一九期八一



長期天氣預告的物理基礎涂長望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一〇期八七



天氣預告之成敗朱炳海著摘自《廣播周報》一九三六年第八三期一〇二



關於每個月的天氣報告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六年第五卷第一期一〇七



科學研究社發明晴雨測驗花摘自《康健世界》一九三六年第六期一〇八



天氣圖的意義(與中學教師談天氣之二)朱炳海著摘自《地理教育》一九三七年第二卷第六期一〇九



理論氣象學之研究與天氣預報趙九章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一〇期一一二



天氣豫測淺説李芸培著摘自《農業進步》一九三七年第五卷第六期一二九



關於天氣預報問題么枕生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八年第一四卷第三期一三二



天氣預告的回顧與前瞻吕炯著摘自《科學》一九四〇年第二四卷第一二期一三七



天氣觀測和它的意義〔英〕DBrunt著,夷微編譯摘自《科學畫報》一九四〇年第七卷第四期一四〇



近年天氣分析之進展與天氣預告研究之趨嚮鄭子政著摘自《天氣》一九四一年第二期一四六



天氣預報概觀〔日〕高橋浩一郎著,尤崇寬譯摘自《天氣》一九四二年第三期一五〇



相天和測天(上)朱炳海著摘自《青年與科學》一九四四年第一卷第三期一六六



相天與測天(下)朱炳海著摘自《青年與科學》一九四四年第一卷第四期一七一



丕德森著《天氣分析與預告》提要朱炳海著摘自《民主與科學》一九四五年第一卷第三期一七七



氣象事業



觀測氣候爲我國當今急務論(一)鍾桃著摘自《廣東農林月報》一九一七年第一卷第一一期一八三



觀測氣候爲我國當今急務論(二)鍾桃著摘自《廣東農林月報》一九一七年第一卷第一二期一八七



陸家濱磁力臺參觀記(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〇年第五卷第一一期一九二



陸家濱磁力臺參觀記(二)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〇年第五卷第一二期二〇六



擴充全國氣象測候所計劃書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〇年第六卷第三期二一四



氣象學發達之歷史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二〇年第五卷第三期二一八



論我國應多設氣象臺竺可楨著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二一年第一八卷第一五期二二二



全國設立氣象測候所計劃書竺可楨著摘自《中國氣象學會會刊》一九二八年第四期二二八





近年氣象學進步概况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三〇年第一四卷第六期二三二



中國氣象事業之現狀朱炳海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三年第六卷第一一期二三八



中國之氣象事業朱炳海著摘自《科學的中國》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二期二四六



世界與中國氣象事業之概觀朱允明著摘自《山東省建設月刊》一九三三年第三卷第一〇期二五二



除掉科學進步的障礙蔣丙然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三四年第一卷第一九期二六〇



科學研究的精神(本文係民國廿二年十一月六日在南京中央大學大禮堂演講稿)竺可楨著摘自《科學》

一九三四年第一八卷第一期二六一



十年來氣象學之進步竺可楨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第一期二六五



二十年來中國氣象學之進展吕炯著摘自《科學》一九三五年第一九卷第一〇期二七一



二十年來中國氣象事業概况蔣丙然著摘自《科學》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八期二七八



近年中國氣象學之成績吕炯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九卷第一期二九八



近年中國氣象學之成績張其昀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九卷第一期三〇三



民國念六年一月香港遠東氣象會議紀事竺可楨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三期三一四



氣象建設之重要性與增設甘肅省氣象所之芻議李式金、朱允明著摘自《甘肅科學教育館學報》

一九三九年創刊號三二四



中國氣象學之進展及今後之動嚮吕炯著摘自《教與學》一九三九年第三卷第一一期三三六



西北首創之甘肅省立蘭州氣象測候所朱允明著摘自《服務(重慶)》一九四〇年第二卷第六期三四〇



二十年來我國氣象事業之回顧與前瞻吕炯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四年第一八卷第一—四期三四四



科學與世界和平(八月三十日科學社等七團體年會講演稿)竺可楨著摘自《中學月刊》一九四七年

第六期三四六



中國氣象學會吕炯著摘自《科學大衆》一九四八年第四卷第六期三四八



我們的天氣領域吕炯著摘自《科學大衆》一九四八年第四卷第六期三五〇



辦理氣象事業的感想吕炯著摘自《科學工作者》一九四八年第二期三五五



三十年來長期天氣預報之進步涂長望著摘自《科學》一九四八年第三〇卷第二期三五六



氣候與天文



太陰與天氣之關係劉渭清著摘自《南通師範學校校友會雜志》一九一七年第七期三七一



天文學與氣象學蔣丙然著摘自《中國天文學會會報》一九二七年年刊三七四



天文與氣象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二年第一卷第二期三八二



太陽與氣候摘自《國聞周報》一九三三年第一〇卷第六期三八六



其他行星亦有大氣乎?朱炳海著摘自《中央時事周報》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二五期三八七



月球之行動與地球氣候有連帶關係〔美〕哈比布恩原著,曾光亨譯摘自《海軍雜志》一九三六年

第九卷第一期三九一



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竺可楨著摘自《思想與時代》一九四四年第三四期三九六



太陽黑子的高潮期與氣候及無綫電之影響李曉舫著摘自《科學月刊(成都)》一九四七年第七期四二三



觀測日蝕在歷史上的重要性竺可楨著摘自《浙江民衆教育》一九四八年復一卷第四期四二四



觀測日蝕的重要性(卅七年五月七日在杭州的浙江省教育會演講)竺可楨著摘自《科學畫報》

一九四八年第一四卷第六期四二七



氣候與地理



温度之變化與礦物之關係胡步蟾著摘自《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博物學會雜志》一九二一年

第四卷第一期四二九



地形與氣候李海晨著摘自《教與學》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一一期四三七



鳥與氣候潘君牧著摘自《科學生活》一九三九年第一卷第六期四五九



第五册



氣候與水文



錢塘江怒潮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一六年第二卷第一〇期一



海流淺説蔣丙然著摘自《科學》一九二六年第一一卷第一期六



海洋與天氣〔英〕CEPBrook著,朱炳海譯摘自《科學》一九三〇年第一五卷第二期二二



黄河中游調查報告王華棠、劉錫彤、吴樹德著摘自《華北水利月刊》一九三四年第七卷第九、一〇期三六



海水之運行吕炯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五年第二卷第一期八一



渤海鹽分之分布與其海水之運行(紀念丁文江先生)吕炯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六年第三卷

第二期一〇三





渤海之水文吕炯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六年第三卷第三期一二七



渤海之氣温與水温及其與海水垂直運行之關係吕炯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七年第四卷第一期一四四



氣象與航海吕炯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二期一六四



大氣與海洋吕炯著摘自《科學》一九三七年第二一卷第五期一七八



預測長江水文之初步檢討涂長望著,蕭望山統計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一二期一九四



造礁珊瑚的成長率及其與海水温度的關係(中英文對照)馬廷英著摘自《國立中央研究院動植物

研究所動物學專刊》一九三七年第一卷二一四



水期與氣候George Simpson等原著,朱登賢、朱登皋合譯摘自《新科學》一九三九年第一卷第四期四四四



海洋與漁業吕炯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四七年第一六卷第三期四五三



談海吕炯著摘自《科學大衆》一九四八年第五卷第一期四五七



氣候與歷史



南宋時代我國氣候之揣測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二五年第一〇卷第二期四五八



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竺可楨著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二五年第二二卷第三期四七二



氣候習慣與古代經濟發達之關係孫乃湛著摘自《民鳴月刊》一九三〇年第二卷第四期四八八



中國歷史時代之氣候變遷竺可楨著,朱炳海譯摘自《國風(南京)》一九三三年第二卷第四期四九二



紀念明末先哲徐文定公(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國天文學會假紫金山研究所開紀念會議)

竺可楨著摘自《宇宙》一九三四年第四卷第八期四九九



明代(一三七〇—一六四二)水旱灾周期的初步探討涂長望指導,張漢松計算撰述摘自《氣象學報》

一九四四年第一八卷第一—四期五〇三



氣候變遷與殷代氣候之檢討胡厚宣著摘自《中國文化研究彙刊》一九四四年第四卷上五〇六



中國歷代戰争與氣候之關係(上)張星烺著摘自《中國學報(北京,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

第三卷第一期五八九



中國歷代戰争與氣候之關係(中)張星烺著摘自《中國學報(北京,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

第三卷第二期六〇〇



中國歷代戰争與氣候之關係(下)張星烺著摘自《中國學報(北京,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

第三卷第三期六〇八



中國歷代戰争與氣候之關係(四)張星烺著摘自《中國學報(北京,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

第三卷第四期六一三



氣候變化對於歷史演進的重要張星烺著摘自《廣播周報》一九四八年復一一四期六三四



第六册



氣候與文化



地理與文化之關係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一六年第二卷第八期一



陰曆陽曆優劣异同論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一九年第五卷第一期二〇



文化與氣候(一)陳兼善著摘自《現代青年(廣州)》一九二〇年第五期二六



文化與氣候(二)陳兼善著摘自《現代青年(廣州)》一九二〇年第八期二七



文化與氣候(三)陳兼善著摘自《現代青年(廣州)》一九二〇年第九期二八



文化與氣候(四)陳兼善著摘自《現代青年(廣州)》一九二〇年第一〇期二九



論祈雨禁屠與旱灾竺可楨著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二六年第二三卷第一三期三一



氣候與民族的關係(一)箴譯摘自《國際周報(上海,一九二八)》一九二八年第一卷第七期四五



氣候與民族的關係(二)箴譯摘自《國際周報(上海,一九二八)》一九二八年第一卷第八期四九



改良陽曆之商榷竺可楨著摘自《河南教育》一九二九年第一卷第二〇期五三



究竟爲什麽改用陽曆?朱炳海著摘自《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一九二九年第一卷第二期六四



論新月令竺可楨講,鄭子政記摘自《科學》一九三一年第一五卷第一〇期七二



氣候與文明黄桐華著摘自《兒童雜志(高級)》一九三三年第二八期八五



氣候與文化趙廣亞著摘自《文教月刊》一九三四年第七期九四



我國文學與氣候之關係林龔謀著摘自《福建訓練月刊》一九四三年第二卷第五期九七



民族性與氣候風土楊群倫著摘自《華北醫藥月報》一九四三年第二卷第七期一〇一



理想的氣候和原始文化朱炳海著摘自《學識》一九四八年第二卷第九、一〇期一〇四



氣候控制和文化進展朱炳海著摘自《思想與時代》一九四八年第五二期一〇八



陽曆與陰曆竺可楨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四八年第一四卷第二期一一六



氣候與文明〔英〕J·赫胥黎作,黎生譯摘自《雜志》一九四三年第一一卷第六期一一九



氣候與文明摘自《青職學報》一九四六年第一期一二五



氣候與生物



生物與氣候之關係摘自《講案》一九一五年第二卷第一〇編一二六



氣候與生物盧温甫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四年第三卷第一二期一三八



大氣與生物蔣丙然講演,佟元俊筆記摘自《教與學》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九期一五〇



氣候與人生及其他生物之關係(二十五年九月六、七兩日講)竺可楨著摘自《播音教育月刊》一九三六年

創刊號一六五



沙漠氣候與生物(一)PABuxton著,長弓節譯摘自《大地》一九三七年第一卷第二期一七二



沙漠氣候與生物(二)PABuxton著,長弓節譯摘自《大地》一九三七年第一卷第四期一七八



氣候對於細菌的影響摘自《歐聞集錦》一九四四年第二期一八三



生物氣候學概述吕炯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四七年第一六卷第六期一八四



生物氣候學導論吕炯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七年第一九卷第一—四期一九〇



氣候與動物



動物與天氣石朋拾零著摘自《廣東農林月報》一九一六年第一卷第三期二〇三



動物與天氣摘自《少年(上海,一九一一)》一九一六年第六卷第九期二〇六



蚊蠅與氣候之關係楊惟義著摘自《農學》一九二三年第一卷第三期二一六



《昆蟲與氣候》介紹(附原書緒論)徐國棟著摘自《昆蟲與植病》一九三三年第一卷第五期二一九



温度對蝗蟲性發育之感應金孟肖著摘自《昆蟲與植病》一九三三年第一卷第三〇—三五期二二二



三化螟猖獗與氣候蔡邦華著摘自《農報》一九三四年第一卷第二九期二二三



中國飛蝗之分布與氣候地理關係及其發生地之環境(中英文對照)鄒鍾琳著摘自《實業部中央農業

實驗所研究報告》一九三五年第一卷第八期二二八



動物與氣候摘自《綏遠農村周刊》一九三五年第六二期二六二



候鳥之遷徙吕炯著摘自《科學》一九三六年第二〇卷第六期二六三



介殼蟲發生與氣候之關係於菊生著摘自《新農村》一九三六年第二卷第一期二七四



産卵率與温度濕度之關係史公山著摘自《雞與蛋》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九期二七七



天氣及氣候與昆蟲的關係忻介六著摘自《圖書展望》一九三七年第二卷第九、一〇期二八二



《氣候與昆蟲活動之關係》述評謝義炳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一年第一五卷第二期二八九



《基於天氣圖分析之天氣預告》述評么枕生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一年第一五卷第二期二九五



温度及物質代謝與變温動物的發育速度振翮著摘自《新科學》一九四二年第七卷第一、二期二九七



中國遷移蝗之變型現象及其在國内之分布區域鄒鍾琳著摘自《國立中央大學科學季刊》一九四四年

第一卷第一期三〇六



昆蟲與温度孫少軒著摘自《農學》一九四四年第一卷第一期三二六



小動物與天氣潘志遐著摘自《正中兒童》一九四六年第四期三三九



中國最近十年内(一九三七—一九四七)遷移蝗發生狀况及防治之結果鄒鍾琳著摘自《科學》一九四九年

第三一卷第二期三四〇



氣候與人體健康



毛髮與天氣之關係(一)摘自《協和報》一九一二年第二卷第四六期三四二



毛髮與天氣之關係(二)摘自《協和報》一九一二年第二卷第四七期三四四



毛髮與天氣之關係(三)摘自《協和報》一九一二年第二卷第四九期三四六



毛髮與天氣之關係(四)摘自《協和報》一九一二年第二卷第五〇期三四九



氣候與疾病之關係林仙畊著摘自《中西醫學報》一九一五年第五卷第八期三五二



日新醫録:高原氣候與紅血球之增加梁伯强著摘自《同濟雜志》一九二二年第一四期三五三



癆症與氣候及社會之關係〔澳〕卜脱博士著,費炳章譯摘自《醫藥雜志》一九二二年第五卷第三期三五四



自殺與氣候種族等事的關係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二三年第二〇卷第二四期三五七



呼吸器官與氣候的關係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二四年第二一卷第二期三五八



新鮮空氣與肺癆病盧永春著摘自《醫學周刊集》一九二八年第一卷三五九



論氣候與疾病之關係馬伯孫著摘自《上海國醫學院院刊》一九二九年第一期三六二



季候與人生〔美〕亨丁敦著,朱炳海譯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二九年第二卷第六期三六四



山地氣候對於肺病的影響汪叔清著摘自《醫藥學》一九三〇年第七卷第六期三七九



傳染病與氣候之影響〔丹〕Edison講,俞德葆述摘自《廣濟醫刊》一九三〇年第七卷第六期三八四



人類的生活與氣候達君著摘自《少年時代(上海)》一九三一年第一卷第一五期三八七



氣候何以能影響人身健康之研究(一)曾憲立著摘自《同濟醫學季刊》一九三一年第一卷第二期三九三



氣候何以能影響人身健康之研究(二)曾憲立著摘自《同濟醫學季刊》一九三一年第一卷第三期三九六



工作時間與氣候關係之研究洪曾基譯摘自《安徽教育》一九三一年第二卷第六期四〇〇



天氣與癆病盧永春著摘自《醫學周刊集》一九三二年第六卷第二期四一九



天氣與病的關係摘自《天德醫療新報》一九三二年第六卷第四期四二一



天氣地土與霍亂瘧疾之關係施伯聲著摘自《鐵道衛生季刊》一九三二年第一卷第三期四二三



天氣與疾病之關係尹莘農著摘自《新醫學(濟南)》一九三三年第一卷第二期四二六



山地氣候對於肺病的影響嚴華仁著摘自《康健雜志(上海,一九三三)》一九三三年第一卷第五期四三〇



氣候變化與人生之影響史麟祥著摘自《師大月刊》一九三四年第一一期四三四



氣候與健康汰生著摘自《民衆周刊(濟南)》一九三四年第六卷第九期四四四



蕁痳疹與温度之影響(一)桂華岳譯摘自《新醫藥雜志》一九三四年第二卷第六期四四八



蕁麻疹與温度之影響(二)桂華岳譯摘自《新醫藥雜志》一九三四年第二卷第七期四六〇



天氣和人生竺可楨著摘自《國風(南京)》一九三四年第四卷第八期四六九



衛生與氣候碧岩著摘自《吴江民衆》一九三五年第二期四七二



氣候和人生的關係靳肇吉著摘自《壽張鄉師校刊》一九三六年第一一期四七四



天氣與結核病之關係EObenlond著,顧鈞禧譯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三卷第七期四七六



人生與氣候摘自《錢業月報》一九三六年第一六卷第二期四七七



氣候與健康朱炳海著摘自《圖書展望》一九三六年第二卷第二期四七八



氣象與人生朱炳海著摘自《教與學》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九期四八五



《鐵肺》治病之功用:調節空氣與温度摘自《中西醫藥》一九三六年第二卷第六期四九八



傳染病與細菌氣候之關係朱素昂著摘自《湖南醫專期刊》一九三六年第三期四九九



六合氣候變疫癘生摘自《昆蟲與植病》一九三六年第四卷第三〇期五〇〇



寒冷氣候所及傳染病之影響〔日〕熊谷謙三郎著摘自《同仁醫學》一九三六年第九卷第三期五〇一



氣候與疾病邱允珍著摘自《中國醫學院畢業紀念刊》一九三六年第七届畢業紀念刊五〇四



王吉人先生講“氣候與健康”摘自《國立浙江大學日刊》一九三七年第一九五期五一七



氣候與疾病之關係旦華著摘自《新科學》一九三九年第二卷第一期五一九



氣候與行爲摘自《教育建設(南京)》一九四〇年第一卷第二期五二二



氣候與自殺潘君拯譯摘自《西風副刊》一九四〇年第二七期五二三



氣候與康健Clarence AMille等著,鶴鳴譯摘自《新科學》一九四〇年第二卷第四期五二四



氣候與人生陳遠人譯摘自《知識與趣味》一九四〇年第二卷第七期五三〇



氣候及四季和疾病的關係洪佛香著摘自《醫藥導報》一九四〇年第三卷第一二期五三二



温度與濕氣所引起之感覺摘自《上海醫事周刊》一九四〇年第六卷第二七期五三四



本埠氣候暖寒倏變流行性感冒猖獗摘自《保險界》一九四一年第七卷第一期五三五



虚弱兒童與氣候變换〔日〕酒井谷平著摘自《日新治療》一九四一年第一八三期五三六



人類鼻形與氣候的關係張印堂著摘自《地理》一九四一年第一卷第一期五四一



氣候與健康摘自《新民報半月刊》一九四一年第三卷第一七期五四七



氣候與自殺劉君著摘自《沙漠畫報》一九四一年第四卷第一四期五四八



科學、醫學與人生竺可楨演講,陳川虎記摘自《國立江蘇醫學院院刊》一九四一年第二期五四九



氣候要素與健康金振亞著摘自《現代青年(福州)》一九四二年第七卷第一期五五三



氣候和天氣如何影響健康和舒適夷微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四二年第八卷第七期五五九



氣候與健康的關係摘自《立言畫刊》一九四三年第二六三期五六三



我國氣候對於數種疾病死亡率影響之初步研究涂長望、毛漢禮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四年第一八卷

第一—四期五六四



氣候對於運動能力的影響若定著摘自《現代體育》一九四四年第二卷第二期五七二



人種與氣候摘自《歐聞集錦》一九四四年第一輯五七六



人與温度的關係夢薇著摘自《健康家庭》一九四四年第五卷第五期五七八



氣候與人生陳正祥著摘自《文化先鋒》一九四四年第四卷第一三期五八〇



《氣候與人生》介紹鄒鍾琳著摘自《農報》一九四四年第九卷第三一—三六期五八五



人與天氣摘自《世説(重慶)》一九四五年第一一三期五八七



氣候與人生之影響葛綏成著摘自《浙江日報月刊》一九四五年第三期五九〇



氣候與人體David Brunt著,何之譯摘自《時與潮副刊》一九四五年第六卷第一期五九五



氣候决定健康錦襄譯摘自《時與潮副刊》一九四八年第一〇卷第四期五九九



天氣與生育及衛生的關係天星著摘自《茶話》一九四八年第二九期六〇三



氣候影響身心Arnold B Tinn著,譚彭譯摘自《時與潮副刊》一九四八年第九卷第二期六〇五





漫談氣候與健康和夏令療養勝地千里著摘自《大衆醫學》一九四九年第二卷第四期六〇八



第七册



氣候與人類



人類將控制氣候變化極泰譯摘自《中央日報周刊》一九四七年第一卷第六期一



談人造雨雪吕炯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四八年第一四卷第一一期二



人類能管制天氣嗎?〔美〕Reed Millard原著,戴文賽譯摘自《西風(上海)》一九四八年第一〇五期三



氣候與社會



被天氣影響的幾種特殊事業夷微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四一年第八卷第六期七



天氣與貧富子密著摘自《新天津畫報》一九四三年第四卷第二四期九



氣候與囤積摘自《新天津畫報》一九四三年第五卷第一三期一〇



人造氣候與工業之關係趙健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三五年第三卷第二期一一



氣象方面對於國家及社會實際需要之問題吕炯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一一期一二



科學與社會竺可楨著摘自《思想與時代》一九四三年第二四期一五



氣候與國家盛衰CAMills著,海吟節譯摘自《時與潮副刊》一九四七年第八卷第六期二四



氣候與生活



交通與氣候杰乎著摘自《道路月刊》一九二三年第五卷第三期二六



電話綫鳴聲與氣候之預測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二一年第一八卷第七期二七



無綫電話與天氣哲著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三〇年第二七卷第二〇期二八



天氣與鐘錶摘自《香港九龍雜志》一九三二年第一卷第五期二九



天氣變化與信差受罪的雜寫波著摘自《北平郵工》一九四六年第二卷第五期三〇



氣候與攝影



氣象攝影談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一年第六卷第七期三二



春季氣候與攝影之注意——寒冷與潮濕的注意摘自《攝影畫報》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第八期三四



攝影與天氣摘自《精華》一九四六年第二卷革新三一期三六



氣候與農林業



稻與氣候之關係李孝賚著摘自《農友會報》一九一二年第二期三七



土壤與温度之關係摘自《浙江省農會報》一九一四年第二期三九



温度與植物之關係摘自《氣象月刊》一九一四年第七期四三



植物與温度之關係志厚著摘自《學生》一九一五年第二卷第二期四六



森林與氣候之關係青霞譯摘自《中華實業界》一九一五年第二卷第一二期五六



植物與温度之關係珍特爾著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一九年第一六卷第九期八一



果樹與氣候之關係宋撫辰著摘自《勸農淺説》一九二一年第五七期八六



氣象與農業之關係竺可楨口述,李治楫筆記摘自《科學》一九二二年第七卷第七期一〇七



森林與氣候之影響席上珍譯摘自《農商公報》一九二三年第一〇卷第五期一一一



温度與植物的關係錢崇澍譯摘自《科學》一九二六年第一一卷第三期一一九



温度與樹木生長的關係摘自《少年(上海,一九一一)》一九二九年第一九卷第四期一三一



森林與地質及氣候之關係漢墨著摘自《自然科學》一九二九年第二卷第一期一三二



稻作與氣候徐國棟著摘自《農業周報》一九三〇年第一六期一三四



土壤温度濕度與棉立枯病之關係〔美〕Walker著,胡竟良譯摘自《棉業》一九三三年第一卷第一期一三九



關於若干種水稻害蟲因氣候的關係在世界上分布之狀况鄒鍾琳著摘自《國立中央大學農學叢刊》

一九三四年第一卷第二期一四八



農業與氣候的關係超且著摘自《老實話》一九三四年第三三期一七八



稻作與氣候(一)管相桓著摘自《校風》一九三五年第二八五期一八〇



稻作與氣候(二)管相桓著摘自《校風》一九三五年第二八六期一八三



植物與氣候(一)摘自《綏遠農村周刊》一九三五年第七四期一八四



植物與氣候(二)摘自《綏遠農村周刊》一九三五年第七五期一八五



植物與氣候(三)摘自《綏遠農村周刊》一九三五年第七六期一八六



植物與氣候(四)摘自《綏遠農村周刊》一九三五年第七七期一八七



植物與氣候(五)摘自《綏遠農村周刊》一九三五年第七八期一八八



中國農地的灌溉問題:氣候與土地條件支配下的中國農地灌溉狀况盛叙功譯摘自《地學季刊》

一九三五年第二卷第二期一八九



植物的屈地性及其與温度的關係何觀洲著摘自《生物世界》一九三五年第四期二〇一



氣候環境與肥料需要之關係余皓著摘自《土壤與肥料》一九三五年第一卷第二期二〇六



造林樹種之選定與氣候許培農著摘自《西北農學社刊》一九三五年第一卷第二期二〇七



氣候和土壤對於小麥稻米與棉花之關係李春芬著摘自《校風》一九三六年第三八一期二一〇



二九〇五號小麥與氣候劉恩蘭、伍子才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六年第三卷第四期二一三



蔬菜與氣候及水分的關係摘自《農友》一九三六年第四卷第四期二二八



小麥伸長與温度之關係(一)羅紫崖著摘自《湘農(長沙,一九三六)》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四期二三〇



小麥伸長與温度之關係(二)羅紫崖著摘自《湘農(長沙,一九三六)》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五期二三三



氣候與果樹摘自《中央農場特刊》一九三六年第一期二三六



中國農業區域簡表胡焕庸著摘自《地理教育》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二期二三八



温度高低與米之剛度關係〔日〕近藤萬太郎原著,劉醒群譯摘自《農報》一九三七年第四卷第一期二四一



氣候與樹木年輪之關係黄逢昌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一期二四三



甘蔗栽培與氣候關係古桂芬著摘自《廣東農訊(廣州,一九三七)》一九三七年第一卷第二期二五一



氣候地勢土壤與園藝植物之關係王學書著摘自《西北農專周刊》一九三七年第一卷第八期二五五



柑橘黴病與温度光綫水濕關係試驗摘自《昆蟲與植病》一九三七年第五卷第一二期二五七



桃芽發育與時間及温度之關係馬建策著摘自《南通學院院刊(南通,一九三七)》一九三七年第三期二五八



氣象與農業蔣丙然著摘自《農學》一九三九年第一卷第二期二六〇



森林對於氣候有影響嗎?沈煉之譯摘自《改進》一九三九年第二卷第四期二六四



天氣與農事鄭子政著摘自《北碚月刊》一九四〇年第三卷第五期二六六



研究農業氣象之目的與方法蔣丙然著摘自《農學》一九四〇年第三卷第五、六期二七一



氣候之成因與植物之關係林龔謀著摘自《新農季刊》一九四一年第一卷第一期二七三



果樹栽培與氣候土質之選擇循農著摘自《華北合作》一九四一年第七卷第八期二八五



小氣候與幾種作物之關係劉恩蘭著摘自《地理》一九四二年第二卷第一、二期二八六



温度與植物之關係劉恩蘭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四二年第一一卷第六期二九一



氣候與茶葉之生産CRHailer著,鄭兆崧譯摘自《萬川通訊彙訂本》一九四二年創刊號至第五〇期二九四



森林與氣候的關係鐵明著摘自《農村建設月刊》一九四三年第一卷第四—六期三〇一



《紅茶製造與氣候之關係》摘要陳觀滄著摘自《福建農業》一九四三年第三卷第七—九期三〇八



中國氣候與土壤之關係(一)劉培桐著摘自《地理》一九四三年第二卷第三、四期三〇九



中國氣候與土壤之關係(二)劉培桐著摘自《地理》一九四三年第三卷第一、二期三二二



氣候與農業陳正祥著摘自《中農月刊》一九四四年第五卷第一一期三四二



氣候與蔬菜生長趙同芳著摘自《中農月刊》一九四五年第六卷第一二期三五一



美棉之生殖生長及其與氣候之關係(孫玉書先生奬金徵文)過興先著摘自《中華農學會報》一九四五年

第一八〇期三五八



氣候與棉花姚餞春譯摘自《農業推廣通訊》一九四五年第七卷第七期三八六



農業氣象之内容及其研究途徑述要涂長望、柯象寅、方正三著摘自《農報》一九四五年第一〇卷

第一—九期三九二



柑桔栽培所受氣候之影響陳正祥著摘自《農業推廣通訊》一九四六年第八卷第三期四〇五



蔬菜和氣候之關係葉嚮陽著摘自《農業生産》一九四六年第一卷第五期四〇九



蔬菜與氣候及土壤反應的關聯葉嚮陽著摘自《農業生産》一九四七年第二卷第四期四一〇



蜜源植物與氣候土壤之關係(一)黄子固著摘自《中國養蜂雜志》一九四七年第六卷第一期四一一



蜜源植物與氣候土壤之關係(二)黄子固著摘自《中國養蜂雜志》一九四七年第六卷第二期四一四



馬尾松黑松赤松種子發芽與温度關係之初步研究吴志曾著摘自《農報》一九四七年第一二卷第五期四一六



氣候與棉吴和賡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四八年第一七卷第一期四一八



氣候與植物吕欣良著摘自《科學時代》一九四八年第三卷第一期四二〇



氣候對於甘蔗生長之影響陳正祥著摘自《臺灣糖業季刊》一九四八年第一卷第二期四二四



日長對於植物之影響陳正祥著摘自《臺灣農林月刊》一九四八年第二卷第一〇期四三五



扦插植物的發根與相對性温度的關係(上):植物的生育與相對性温度的關係柳子明著摘自《世界

農村月刊》一九四八年第二卷第四期四四〇



扦插植物的發根與相對性温度的關係(下):植物的生育與相對性温度的關係柳子明著摘自《世界

農村月刊》一九四八年第二卷第五期四四六



氣候與工商業



温度與蠶兒消化之關係邱鵠著摘自《蠶叢》一九一一年第一卷第八期四五二



氣候與商業之關係秋水著摘自《進步》一九一四年第六卷第五期四五七



企業與天氣之關係摘自《協和報》一九一四年第四卷第四三期四六七



氣候與蠶種孵化之關係平園著摘自《工業雜志(長沙)》一九二二年第一卷第五期四七一



紗廠氣候變化時之補救方法何達著摘自《華商紗廠聯合會季刊》一九三〇年第八卷第四期四七五



氣候温度對於水泥、灰泥與混凝土三者之影響黄鍾琳著摘自《建築月刊》一九三四年第二卷第一期四八一



精紡室的熱發生與温度分布狀態摘自《紡織周刊》一九三四年第四卷第七期四八五



《押制收蟻温度與蟻蠶生理及蟲質繭質之關係》抄録〔日〕佐藤貞治原著摘自《浙江省蠶種製造技術

改進會月刊》一九三四年第二卷第九期四八八



《繭質嚮上與五齡期温度之影響》抄録〔日〕松村季美原著摘自《浙江省蠶種製造技術改進會月刊》

一九三五年第三卷第一期四九〇



《蠶卵之催青温度與孵化率之影響》抄録〔日〕道家通道原著摘自《浙江省蠶種製造技術改進會月刊》

一九三五年第三卷第一期四九二



花卷重量與氣候之關係劍慧著摘自《朝氣》一九三五年第四期四九三



氣缸用油消耗與氣候變化之關係陳惠良著摘自《長途》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二期四九八



温度與育蠶辛農著摘自《絲業之友》一九四〇年第六期五〇〇



紡織工廠的空氣調節:相對濕度與温度對於紡織纖維、紡織工程及工作效能之影響吴嘯雄、李乃煒著

摘自《杼聲》一九四〇年第六卷第一期五〇一



棉紡織工廠之有效温度與空氣調節陳崇禮著摘自《杼聲》一九四七年第一〇卷第一期五一二



氣候與軍事



氣候與戰略之關係喦成著摘自《青年進步》一九一九年第一九期五一五



天時對於戰争之影響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三二年第一六卷第一二期五一七



從戰争講到科學的研究(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在南京金陵大學講)竺可楨講,朱炳海記摘自《科學》

一九三二年第一六卷第六期五二六



氣候與軍事設計朱炳海著摘自《新中華》一九三三年第一卷第一九期五三八



天氣與新戰術朱炳海著摘自《新中華》一九三三年第一卷第二二期五四三



氣象事業與空防朱炳海著摘自《東方雜志》一九三三年第三〇卷第一七期五四八



從海洋與國防談到籌設海洋觀象臺吕炯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五年第二卷第三期五五四



軍用氣象之中心工作:彈道風之測算法吕炯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三期五六九



天時與戰争第四講:天氣與戰術吕逸卿講摘自《國立中山大學日報》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五八一



氣象與軍事之關係吕炯著摘自《新民族》一九三八年第二卷第四期五八五



天氣與歐戰(中英文對照)〔英〕JBSHaldane著,金戈譯摘自《當代英文》一九四〇年第一卷第四期五八八



氣候與空戰醒青譯摘自《航空雜志》一九四〇年第九卷第三期五九二



化學戰與天氣錢前穀著摘自《軍事雜志(南京)》一九四〇年第一二一期五九四



科學與國防竺可楨著摘自《浙江青年(金華)》一九四三年新一二期五九五



氣候怎樣了武器Maryuis WChilds著,奚真譯摘自《時與潮副刊》一九四三年第一卷第六期五九七



天時與近代戰争涂長望著摘自《科學與技術》一九四三年創刊號六〇一



作戰與氣候吕懷時著摘自《雜志》一九四四年第一二卷第五期六〇九



戰争與氣候——在亞洲厲華著摘自《常識》一九四四年第四期六一二



氣候與戰争學人譯摘自《中學生》一九四四年第七五期六一六



氣象與國防吕炯著摘自《中央氣象局氣象叢刊》一九四四年第一卷第一期六二〇



氣象在國防上的效用吕炯著摘自《現代防空》一九四四年第三卷第四—六期六五二



氣候與東南亞之戰Brook著,王宜佳譯摘自《時與潮》一九四四年第二〇卷第五期六五六



原子彈對於氣候的影響摘自《國防科學簡報》一九四七年第二期六五九



軍中口糧供給的種類與氣候無關摘自《國防科學簡報》一九四七年第三期六六一



原子彈對氣候的變化有影響麽?摘自《創進》一九四八年第一卷第一八期六六三





第八册



氣候與航空



飛行與氣候劍平著摘自《游戲雜志》一九一五年第一九期一



論航空家不可不知星學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七年第二卷第一〇期三



航空應用氣象學(一)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九年第五卷第二期七



航空應用氣象學(二)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九年第五卷第三期一五



航空應用氣象學(三)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九年第五卷第五期三五



航空應用氣象學(四)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〇年第五卷第九期四五



航空應用氣象學附編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一年第六卷第八期六一



航空之安全與氣象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二一年第六卷第一〇期六九



航空氣象應有之設備蔣丙然著摘自《御風》一九二三年第一期七一



航空與天氣竺可楨講,桑鎬記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二九年第二卷第六期七三



航空與氣象(中央廣播無綫電臺科學演講)竺可楨講摘自《航空雜志》一九三〇年第一卷第六期七六



飛機救國和科學研究竺可楨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三三年第一卷第九期八一



霧與航空(一)〔美〕威萊脱著,竺可楨校,朱炳海譯摘自《科學》一九三三年第一七卷第三期八三



霧與航空(二)朱炳海譯摘自《科學》一九三三年第一七卷第四期一一八



霧與航空(三)朱炳海譯摘自《科學》一九三三年第一七卷第五期一五八



氣象與航空吕炯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第二期一九八



航空運輸與氣候的關係楊唯仁著摘自《交通職工月報》一九三五年第三卷第七期二〇五



氣象與航空之關係竺可楨著摘自《浙江省建設月刊》一九三六年第一〇卷第五期二〇九



飛機場地位之研究(一)朱炳海著摘自《測量公報》一九三七年第八五期二一四



飛機場地位之研究(二)朱炳海著摘自《測量公報》一九三七年第八六期二二〇



夏季飛行的天氣障礙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三八年第七卷第一期二二六



霧淞雨淞與飛行之關係蔣丙然著摘自《科學》一九四〇年第二四卷第五期二三〇



滑翔與氣象涂長望著摘自《思想與時代》一九四一年第五期二三三



空中交通和天氣朱炳海著摘自《交通建設》一九四四年第二卷第一期二三七



霧和飛機場的地位朱炳海著摘自《廣播周報》一九四七年復二五期二四六



飛機失事與氣象吕炯著摘自《氣象通訊》一九四七年第二卷第四期二四七



氣象與航空吕炯著摘自《科學》一九四七年第二九卷第三期二四八



天氣報告與飛行安全陸鴻圖著摘自《中國的空軍》一九四七年第一〇〇期二五〇



中國區域氣候·綜合類



南路稻作育種場氣候報告摘自《氣象觀測所報告》一九二七年第二期二五四



中國南部經濟植物病害志鄒鍾琳譯摘自《科學》一九二四年第九卷第三期三一〇



中國氣候區域論竺可楨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〇年第三卷第二期三一八



關於中國自然區域的幾點參考翁詠霓講,朱炳海筆記摘自《國立中央大學地理雜志》一九三一年

第四卷第三期三三五



長江流域三十年未有之大雨量及其影響竺可楨、劉治華著摘自《時事月報》一九三一年第五卷第三期三三八



西北氣候調查初步計劃竺可楨著摘自《建設(南京,一九二八)》一九三一年第一一期三四六



中國南部的氣候與紫外光馬陳著摘自《福建文化》一九三二年第一卷第四期三四八



東北地形氣候及於軍事上之影響戴藩國著摘自《軍事彙刊》一九三三年第四期三五一



民國二十三年夏季長江下游乾旱之原因竺可楨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三四年第二卷第三期三五六



華北之乾旱及其前因後果竺可楨著,李良騏譯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四年第一卷第二期三五七



今夏江南旱灾的成因及治本的救濟朱炳海著摘自《吴江縣政》一九三四年第一卷第三期三六八



北寧路沿綫之氣候土壤與植棉鄭藩著摘自《鐵路月刊:北寧綫》一九三六年第六卷第四期三七二



黄河流域之氣候胡焕庸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六年第三卷第一期三八四



中國氣候區域涂長望著摘自《地理教育》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八期四三二



中國氣候區域涂長望著,盧鋈譯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六年第三卷第三期四三六



華北三省每畝皮棉産量與氣候温度純複相關之研究王達著摘自《天津棉鑒》一九三七年第一卷

第六—九期四七〇



長江流域雨量的相互關係涂長望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四期四八八



Koeppen範式的中國氣候區域涂長望、郭曉嵐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八年第一四卷第二期四九四



西北的地質與氣候(《西北經濟建設參考資料》初稿之一)傅安華著摘自《力行(西安)》一九四〇年

第一卷第一期五一一



康南地理氣象考察報告朱炳海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四〇年第七卷第一期五一九



移民西康問題朱炳海著摘自《青年月刊(南京)》一九四〇年第九卷第一期六〇八



西康開發問題朱炳海著摘自《青年中國季刊》一九四〇年第一卷第二期六一一



華北、蒙疆之氣候變化與年輪分析〔日〕保柳睦美著,張資平譯摘自《中日文化》一九四一年第一卷

第三期六二〇



華北雨水之保存蔣丙然著摘自《農學》一九四一年第六卷第三、四期六三〇



第九册



中國區域氣候·綜合類



陝甘川滇黔五省之氣候與棉作馮秀藻著摘自《地理》一九四一年第一卷第四期一



焚風對於渭河流域氣候與天氣上之影響鄭子政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二年第一六卷第一、二期一三



關於西域及西蜀之古氣候與古地理吕炯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二年第一六卷第三、四期二一



西北氣候與農業涂長望著摘自《青年與科學》一九四三年第一卷第二期五三



屯墾西北之氣候障礙朱炳海著摘自《新中華》一九四三年復一卷第四期五九



從西北的水荒談到氣候變化的原因吕蔚光著摘自《萬象周刊》一九四四年第六六期六二



塔里木盆地之自然環境陳正祥著摘自《邊政公論》一九四四年第三卷第三期六六



東北的氣候陳正祥著摘自《邊政公論》一九四四年第三卷第七期七七



華中之重要農作與氣候涂長望、方正三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四年第一八卷第一—四期八八



華中之氣候與農作涂長望、方正三著摘自《經濟建設季刊》一九四四年第三卷第二期九二



西北水利探源吕炯著摘自《雍言》一九四四年第四卷第一一、一二期一〇五



中國北部森林之摧殘與氣候變爲沙漠狀况之關係黄瑞采譯摘自《江蘇月報》一九三五年第三卷

第四期一一〇



華北氣候與作物之關係(一)蔣丙然著摘自《新農業(北京,一九四五)》一九四五年第一卷第四期一一七



華北氣象與作物之關係(三)蔣丙然著摘自《新農業(北京,一九四五)》一九四五年第一卷第六期一一九



南方氣候與中國種族光軍著摘自《清議》一九四八年第二卷第六期一二一



西南氣候與棉花生産文振旺著摘自《中國棉訊》一九四八年第二卷第一九期一二三



中國區域氣候·北京



北平氣候與療養肺癆盧永春著摘自《中華醫學雜志(上海)》一九三二年第一八卷第六期一二四



前清北京之氣象紀録竺可楨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二期一三一



中國區域氣候·山西



山西的氣候和植物分布狀况慨士著摘自《自然界》一九二六年第一卷第八期一三五



中國區域氣候·江蘇



江蘇省水稻之花飛虱鄒鍾琳著摘自《農學》一九二六年第三卷第二期一四六



南京之氣候竺可楨演講,王學素記摘自《科學》一九二二年第七卷第三期一八九



本年一月至三月南京氣象報告竺可楨編製摘自《史地學報》一九二二年第一卷第三期二〇七



四、五兩月南京氣候報告竺可楨編製摘自《史地學報》一九二二年第一卷第四期二一二



十一、十二兩月南京氣候報告竺可楨編製摘自《史地學報》一九二三年第二卷第三期二一四



十二年五月南京氣候報告竺可楨編製摘自《史地學報》一九二三年第二卷第六期二一六



十二年六月至八月南京氣候報告竺可楨編製摘自《史地學報》一九二三年第二卷第七期二一七



十二年九月至十月南京氣候報告竺可楨編製摘自《史地學報》一九二四年第二卷第八期二二〇



南京之氣候竺可楨著摘自《史學與地學》一九二八年第四期二二二













民國十七年南京風嚮與天氣之關係(中英文對照)張寶堃著摘自《氣象年報》一九二八年第一卷二四六



民國十八年南京風嚮與天氣之關係(中英文對照)張寶堃著摘自《氣象年報》一九二九年第二卷二六五



民國十九年南京風嚮與天氣之關係(中英文對照)張寶堃著摘自《氣象年報》一九三〇年第三卷二八七



民國二十年南京風嚮與天氣之關係(中英文對照)張寶堃著摘自《氣象年報》一九三一年第四卷三一七



民國二十一年南京風嚮與天氣之關係(中英文對照)張寶堃著摘自《氣象年報》一九三二年第五卷三四五



民國二十二年南京風嚮與天氣之關係(中英文對照)張寶堃著摘自《氣象年報》一九三三年第六卷三七五



南京之氣候竺可楨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二九年第二卷第六期四〇二



南京一年來之颮竺可楨講,鄭子政記摘自《氣象年報》一九二九年第二期四一八



南京柳樹幹部數種昆蟲之生活狀况及其隨從現象鄒鍾琳著摘自《國立中央大學農學叢刊》一九三五年

第二卷第一、二期四二三



南京三千公尺高空之風嚮與天氣之預測竺可楨著,薛鐵虎譯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五年第一一卷

第二期四四一



南京氣候與果樹生長之概况(根據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三年六年間之紀録)摘自《園藝》一九三六年第二卷

第二期四四五



南京的天氣竺可楨講,薛鐵虎譯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四期四四六



南京最低温度之預測涂長望、徐延煦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二期四五二



北極閣山頂之地温吕炯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八期四六五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南京逐月温度及蒸發量與歷年平均比較圖摘自《水利委員會彙刊》一九四一年

第三期四七三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南京逐月雨量與歷年平均比較圖摘自《水利委員會彙刊》一九四一年第三期四七三



本年七月鎮江之温度雨量水位與去年同月比較表(至七月二十一日止)摘自《江蘇廣播雙周刊》

一九三五年第三期四七四



鎮江之温度雨量水位與去年同月比較表(本年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四日)摘自《江蘇廣播雙周刊》

一九三五年第四期四七五



鎮江之温度雨量水位與去年同月比較表(本年八月五日至八月十八日)摘自《江蘇廣播雙周刊》

一九三五年第五期四七六



鎮江之温度雨量水位與去年同月比較表(本年八月十九日至九月一日)摘自《江蘇廣播雙周刊》

一九三五年第六期四七七



鎮江之温度雨量水位與去年同月比較表(本年九月二日至九月十五日)摘自《江蘇廣播雙周刊》

一九三五年第七期四七八



鎮江之温度雨量水位與去年同月比較表(本年九月十六日至九月二十九日)摘自《江蘇廣播雙周刊》

一九三五年第八期四七九



中國區域氣候·浙江



杭州的氣候竺可楨著,程純樞譯摘自《史地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卷第二期四八〇



浙江之氣候陳正祥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四三年第一〇卷第一期四八五



五月九日環食時杭州天頂亮度與大氣温度丁緒寶著摘自《科學畫報》一九四八年第一四卷第七期五二〇



中國區域氣候·山東



青島測候所視察報告書蔣丙然著摘自《科學》一九二二年第七卷第一二期五二一



青島氣候之大概蔣丙然著摘自《科學》一九二五年第九卷第一〇期五三二



山東半島颶風記(十三年七月十三日)蔣丙然著摘自《中國氣象學會會刊》一九二五年第一期五五七



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青島大雹紀略蔣丙然著摘自《中國氣象學會會刊》一九二八年第四期五七五



青島温度之研究蔣丙然講,朱炳海記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〇年第三卷第四期五七七



山東中部春季温度特高之原因吕炯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六期五八二



青島之附近氣候與農作關係蔣丙然著摘自《農學》一九四〇年第三卷第一、二期五九〇



太陽黑點與山東氣候于秉溪著摘自《現代文叢》一九四七年第一卷第四期六一六



青島天氣王華文著摘自《港工》一九四八年第一卷第三期六一八



第十册



中國區域氣候·廣東



勸誘粤省鄉民植樹之意見鍾桃著摘自《廣東農林月報》一九一七年第一卷第一〇期一



廣東之農林作物鄧植儀著摘自《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農林研究委員會叢刊第三類:土壤專刊》

一九三四年第一期八



廣東氣候與蔬菜事業何淞海著摘自《農聲》一九二七年第八六—九〇期一〇



坪石氣候變化情形與附近植物景觀李祀棟著摘自《中山學報》一九四二年第一卷第六期一八



中國區域氣候·廣西



廣西之雨量李良騏著摘自《地理學報》一九三五年第二卷第四期二〇



廣西惡劣天氣之成因廖國僑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五年第八卷第三期三七



六月份南寧風嚮與温度之關係(民國二十五年)摘自《氣象月刊(南寧)》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六期四九





六月份南寧風嚮與濕度之關係(民國二十五年)摘自《氣象月刊(南寧)》一九三六年第一卷第六期四九





中國區域氣候·重慶



重慶之氣候朱炳海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八年第一四卷第一期五〇



重慶之氣候及其對於紡紗工程之影響萬毓琦著摘自《中國紡織學會會刊》一九四四年第二期七七



重慶一年内温度及雨量之變遷與中華瘧蚊生長之關係(費耕雨先生奬金徵文得奬作)龔堃源著

摘自《中華農學會報》一九四六年第一八三期八〇



中國區域氣候·四川



氣候與物産摘自《四川月報》一九三二年第一卷第四期一二一



峨眉山之雨量涂長望著,許鑒明譯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六年第一二卷第一〇期一二三



控制四川雨量的三個主因:阻流、天漏、焚風吕炯原著,陳雯摘要摘自《科學世界(南京)》

一九四〇年第九卷第五期一三三



四川氣候與甘蔗生長陳克功著摘自《農報》一九四一年第六卷第一九—二一期一四三



峨眉山各月氣温表摘自《國立中央大學理科研究所地理學部專刊》一九四二年第一期一五〇



峨眉縣與樂山璦琿温度表摘自《國立中央大學理科研究所地理學部專刊》一九四二年第一期一五〇



峨眉山之氣候胡焕庸著摘自《國立中央大學、四川省政府川西科學考察團報告第一號》一九四二年

年刊一五二



四川盆地之氣候與農業王成敬著摘自《新經濟》一九四二年第七卷第一一期一六三



四川的夏天朱炳海著摘自《青年與科學》一九四三年創刊號一六八



四川春夏氣候與民生關係張豹崐著摘自《新新新聞每旬增刊》一九四三年第五卷第二九、三〇期一七二



民國三十二年春夏二季四川雨量與米價之研討謝義炳著摘自《糧食問題》一九四四年第一卷第一期一七六



巴山夜雨吕炯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二年第一六卷第一、二期一八二



中國區域氣候·貴州



貴陽的天氣張寶堃著摘自《西南邊疆》一九四〇年第七期二〇〇



貴州天氣與氣候謝義炳著摘自《中央氣象局氣象叢刊》一九四四年第一卷第四期二一九



貴州特用作物與地形氣候及土壤之關係侯學煜著摘自《中國農村生活》一九四四年第一卷第一期二三九



貴州省的民生與氣候土壤的關係侯學煜著摘自《科學》一九四四年第二七卷第九—一二期二四四



中國區域氣候·西藏



西藏之氣候與農作物蔣丙然著摘自《中央亞細亞》一九四二年第一卷第二期二五七



西藏高原上各地氣壓之年變化吕炯著摘自《氣象學報》一九四三年第一七卷第一—四期二六五



西藏高原及其四周之雨量吕炯著摘自《中央氣象局氣象叢刊》一九四五年第二卷第一期二七五



中國區域氣候·陝西



陝西省水旱灾之紀録與中國西北部乾旱化之假説丁文江著,朱炳海譯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六年

第九卷第二期二八八



陝西氣候之概况李毅艇著摘自《陝西水利月刊》一九三六年第四卷第六期二九五



西安冬季雨量稀少之原因李毅艇著摘自《氣象雜志》一九三七年第一三卷第六期三〇〇



中國區域氣候·甘肅



甘肅之氣候陳正祥著摘自《國立中央大學理科研究所地理學部專刊》一九四三年第五期三一七



甘肅之地理環境與農業區域陳正祥著摘自《邊政公論》一九四三年第二卷第六—八期三三二



蘭州氣候志初編朱允明編摘自《圖書月刊》一九四四年第三卷第二期三四一



中國區域氣候·新疆



高山氣候之探討嚴德一著摘自《國立中央大學理科研究所地理學部專刊:新疆與印度間之交通路綫》

一九四二年第二期三四四









新疆的氣候陳正祥著摘自《邊政公論》一九四四年第三卷第一〇期三四七



中國區域氣候·臺灣



臺灣之氣候與天氣陳正祥著摘自《邊政公論》一九四七年第六卷第四期三五九



臺北風嚮之研究蔣丙然著摘自《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研究報告》一九四七年第一卷第三期三六九



臺灣之同型氣候與農作引種陳正祥著摘自《臺灣農林月刊》一九四八年第二卷第一一期三八八



玉山氣候與生物白鵬著摘自《氣象通訊》一九四八年第三卷第一〇期三八九



澎湖東北季風期之風速與天氣及温度之關係邱日興著摘自《氣象通訊》一九四八年第三卷第四期三九二



臺灣稻的季節特性和日照時間與温度間的關係(一)徐慶鐘著摘自《學藝》一九四八年第一八卷

第四期三九三



臺灣稻的季節特性和日照時間與温度間的關係(二)徐慶鐘著摘自《學藝》一九四八年第一八卷

第六期四〇七



臺灣農業氣候陳正祥著摘自《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研究報告》一九四八年第二卷第一期四一六



國外氣候



美國戰時氣象觀測之設備蔣丙然著摘自《觀象叢報》一九一八年第四卷第四期四六六



日本氣象學發達之概况竺可楨著摘自《科學》一九二七年第一二卷第四期四六八



斯文哈丁在中央亞細亞之測候工作朱炳海著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二年第五卷第三期四八三



亞歐大陸北部之氣候土壤及其與殖民之關係〔俄〕柏拉索洛夫著,任美鍔譯摘自《地理雜志》一九三三年

第六卷第五期四九一



美國氣團之性質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一九三四年第一八卷第一期五〇四



英國之農業氣象會議(一九三三)朱炳海著摘自《科學》一九三四年第一八卷第二期五一〇



緬甸的氣候陳正祥著摘自《文化先鋒》一九四三年第二卷第八期五一二



緬甸的氣候與天氣陳正祥著摘自《青年與科學》一九四五年第二卷第二期五一五



氣候交易Saw Shulsky著,黄競存譯摘自《時與潮副刊》一九四六年第六卷第六期五二一



北極區域的冰川和氣候變化任美諤譯摘自《科學世界(南京)》一九四七年第一六卷第一二期五二四



本國氣候的世界觀察朱炳海著摘自《地理教學》一九四七年第二卷第四期五二五


 
前言[ 滚动 - 展开 ]  
 
編輯説明








《近代環境史資料彙編》(全六十册)於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出版,輯録了關於氣候環境史的部分圖書和期刊。本次影印出版的《近代氣候環境報刊資料選編》(全十册)收録了從大約二百種期刊、報紙中析出的氣候環境史方面的單篇文章。這些資料原是《近代環境史資料彙編》出版規劃中的一部分,考慮到專題析出文獻整理、編排的特點,同時爲了更好地體現文獻專題整理的價值,便於讀者使用,特將這部分析出文獻單獨成書。


關於本書的編排,有以下幾點需要説明:

一、本書按照文獻的内容主題對其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分類,分爲以下二十五類:氣象氣候綜論、中國氣候概况、氣候要素、氣象灾害、天氣諺語、觀測與預報、氣象事業、氣候與天文、氣候與地理、氣候與水文、氣候與歷史、氣候與文化、氣候與生物、氣候與動物、氣候與人體健康、氣候與人類、氣候與社會、氣候與生活、氣候與攝影、氣候與農林業、氣候與工商業、氣候與軍事、氣候與航空、中國區域氣候、國外氣候。其中,“氣候要素”一類包括日照、平流層、大氣、風、雲、霧、霜、雨、雪、虹、電氣與氣空這些要素的資料;“中國區域氣候”一類包括綜合類與北京、山西、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西藏、山西、甘肅、新疆、臺灣十五個地區的相關資料。

二、本書所收文獻在每一分類下原則上根據出版年份的先後順序排列,同時兼顧期刊、報紙和具體内容的一致性,盡量保證連續性、系列性文章集中排列。

三、本書所收文獻的題名基本上遵循原文照録的原則。爲便於理解和查找,對於一些部分析出或連續性的文章,結合原題進行了題名調整;一些提要、書評、抄録等類型的文章,根據文章類型重擬題名。

四、本書收録了一些當時學者對相關外文文獻的翻譯和介紹,這些資料的原著作者或其國籍不確定者未注明。

五、本書所收録的文獻存在缺頁、殘頁的情况,一些連續性、系列性文章存在缺期的情况,對此,雖盡力查找補配,仍未能補全;本書對頁面字迹漫漶不清處進行了技術處理,但仍有一些頁面影印效果欠佳。以上情况懇請讀者諒解。

氣象學專家或相關工作人員發表的這些文章從氣候要素和相關理論、中國歷史氣候沿革、現實氣象事業發展等角度,對氣候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等進行了研究與評價。這些資料具有較强的專業性和系統性,還包含了大量真實可信的觀測數據,能夠爲氣候環境史、氣象科技史等學科的研究與發展提供資料支撑,體現了環境史與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特點,是對之前出版成果的有力補充。我們衷心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對學界有所裨益、對現實有所資鑒。

本書是“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項目的重要成果,在編纂過程中得到國家圖書館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本書在整理過程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二〇二四年十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