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书苑菁华(附书小史)(全二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陈思 定价 880.00
责任编辑 黄鑫 ISBN 978-7-5013-8225-5
出版时间 2024-10-3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4-10-3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文学艺术
中图分类 J292.11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书苑菁华》纂集汉魏至宋书学名篇要籍,所收凡一百六十余篇,并根据各篇内容与形式,分为三十二门,对于中国传统书法理论分类学体系之确立具有开拓之功。《四库全书总目》称道此书价值曰:“自唐以来,惟张彦远《法书要录》、韦续《墨薮》兼采群言,而篇帙无多,未爲赅备。其裒录诸家绪言,荟萃编排以资考订,实始于是编。”书前有鹤山翁序一篇。叶德辉曾以魏了翁《鹤山文集》中所记鹤山书院始末考之,认为“此序作于临安,应在理宗宝庆初年还朝后”。据此是书在1225年以前已成书。2002年此本曾收录于《中华再造善本》。本次据宋本灰度影印,16开精装。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第一册



書苑菁華



魏了翁序三

目録七

卷一

書法上

秦漢魏四朝用筆法二九

晋衛夫人筆陣圖三三

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三六

王羲之筆勢圖三九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并序四一

唐虞世南筆髓論五一

卷二

書法下

叙筆法五九

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六一

永字八法七〇

唐张懷瓘論用筆十法七九

翰林禁經九生法八三

唐歐陽詢八法八四

卷三

書勢

晋衛恒著四體書傳并書勢八七

索靖叙草書勢九八

書狀

晋中書令王珉行書狀一〇〇

梁武帝草書狀一〇一

書體

五十六種書并序一〇三

隸書體一一二

書旨

唐虞世南書旨述一一三

卷四

書品

梁庾肩吾書品論一二一

唐李嗣真書後品一三四

卷五

書評

梁武帝評書漢末至梁二十有八人一五一

梁袁昂古今書評一五四

唐人書評一五八

唐遺名子吕總續書評一六〇

書議

唐張懷瓘議書一六五

書估

唐張懷瓘述一七五

卷六

書斷

唐張懷瓘十體書斷一八三



卷七

書録

唐張懷瓘二王等書録二一三

唐張懷瓘古賢能書録二一九

唐朝叙書録二二九

唐韋述叙書録二三三

唐盧元卿法書録二三五

卷八

書譜

唐吴郡孫過庭撰二四七

書名

古來能書人名二六四

傳授筆法人名二七二



卷九

書賦上

竇臮述書賦上二七五

卷十

書賦下

竇臮述書賦下三〇五

述書賦語例字格三二九

卷十一

書論上

後漢趙壹非草書三三五

晋王右軍自論書三三八

南齊王僧虔論書三三九

梁庾元威論書三四七

唐徐浩論書三五六

唐張懷瓘文字論三五八

卷十二

書論下

唐張懷瓘六體書論三六九

唐蔡希綜法書論三七八

唐張懷瓘評書藥石論三八八

卷十三

書記

唐何延之蘭亭記四〇一

褚河南榻本樂毅記四一一

唐武平一徐氏法書記四一二

唐徐浩古迹記四一六

壁書飛白蕭字記四二四

唐中書舍人張弘靖蕭齋記四二七

唐太宗文皇帝飛白書記四二八

唐韓愈科斗書後記四二九

卷十四

書表

後魏江氏論書表四三一

梁中書侍郎虞龢論書表四三九

書啓上

南齊王僧虔答太祖論書啓四五二

梁蕭子雲啓四五三

陶隱居與梁武帝論書啓四五四

梁武帝答書四五五

陶隱居與梁武帝啓四五六

梁武帝答陶隱居論書四五八





第二册



書苑菁華



卷十五

書啓下

陶隱居與梁武帝論書啓四六五

梁武帝答陶隱居書四六七

陶隱居與梁武帝論書啓四六八

梁武帝答書四七〇

陶隱居論書啓四七〇

梁簡文帝答湘東王上王羲之書啓四七一

梁元帝上東宫古迹啓四七二

梁庾肩吾謝東宫古跡啓四七三

梁顧野王上玉篇啓四七三



書箋

唐李嶠爲鳳閣侍郎王方慶上書法箋表四七七

爲納言姚璹等謝賜飛白書箋表四七八

爲王相公請改六書箋表四八〇

書判四八二

卷十六



漢許冲上説文解字書四九三

唐李陽冰上采訪李大夫書四九五

書序

漢許慎説文解字序四九七

唐顔元孫干禄字書序五〇四

唐張參五經文字序五〇七

説文字源序五一一

唐唐玄度九經字樣序五一三

唐林韞撥鐙序五一五

後蜀林罕字源偏旁小説序五一六

卷十七

書歌

李潮八分小篆歌五二五

贈懷素草書歌五二六

懷素上人草書歌五二七

張伯高草書歌五三七

陳氏童子草書歌五三七

蕭鄲草書歌五三八

馬秀才草書歌五三八

光大師草書歌五三九

贈光上人草書歌五四〇

贈廣利大師歌五四一

賈耽虞書歌五四二

姚贊八分書歌五四二

修公上人草書歌五四三

書詩

奉述白書勢五四三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五四四

殿中楊監示張旭草書圖五四五

觀薛稷少保書畫壁五四六

送賀監五四六

王右軍五四七

貽張旭五四七

醉後贈張旭五四七

送外甥懷素上人五四八

洛中寺北樓見賀監草書五四八

答柳柳州夫人五四九

送草書獻上人歸廬山五四九

秘書省有賀知章草題詩筆力遒健風尚高遠拂塵尋玩因有此作五五〇

題贈高閑上人五五〇

高閑上人善草書五五一

寄光上人五五二

送光大師師以草書應制五五二

草書屏風五五二

觀夢龜草書五五二

對御書後一絶五五三

送八分書與友人繼以詩五五三

卷十八

書銘

晋劉劭飛白書勢銘五五九

宋鮑照飛白書勢銘五五九

唐陸龜蒙書銘五六〇

書贊

唐李約壁書飛白蕭字贊五六一

唐權德輿祕閣五絶圖賀監草書贊五六四

筆意贊五六四

書叙

唐懷素上人自敘五六五

唐韓愈送高閑上人敘五六八

唐沈亞之敘草書送山人王傳乂五七〇

唐司空圖送草書僧光歸越五七一

書傳

晋王羲之筆勢傳五七二

晋王羲之别傳子獻之附五七五

唐僧懷素傳五八二



卷十九

書訣

蔡邕九勢八字訣五八七

白雲先生書訣五九〇

變通异訣五九〇

唐太宗筆法訣五九一

唐范陽盧隽臨池妙訣五九四

書意

梁武帝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五九七

唐顔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五九九

字書優劣體意六〇五

書志

宋王愔古今文字志目六〇七

唐舒元輿玉筋篆志六一一



卷二十

雜著

晋楊泉草書賦六一七

齊王僧虔書賦六一八

唐吴融覽光上人草書想賀監賦六一九

梁陶隱居論楊許三仙君真迹六二〇

隋釋智果心成頌六二一

隋釋智永題右軍樂毅論後六二二

唐太宗書王羲之傳後六二三

唐虞世南勸學篇六二五

唐劉禹錫論書六二七

唐李華論書六二九

唐司空圖書屏記六三一

唐韓方明授筆要説六三三

唐杜光庭明隸書所始六三七

江南後主李煜書述六三九

翰林轉授隱述六四〇







書小史

序六四九

目録六五三

卷一

紀六七三

卷二

傳一后女王六九五

卷三

傳二三代秦漢七一三



卷四

傳三魏吴蜀晋七三五

卷五

傳四晋七五七

卷六

傳五晋宋齊七八一

卷七

傳六梁陳八〇九

卷八

傳七後魏北齊後周隋八二九

卷九

傳八唐八五一

卷十

傳九唐八七五






 
前言[ 滚动 - 展开 ]  
 
我國書法藝術源流久長,論撰繁富,經典之作彪炳史册。南宋陳思編纂《書苑菁華》二十卷,收集漢、魏晋、南北朝、唐、宋歷代書論一百六十餘篇,是一部重要書論名篇彙纂類書。陳思,南宋臨安(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史書無傳,理宗時官“成忠郎緝熙殿國史實録檢秘書省搜訪”(《四庫全書總目·寶刻叢編》)。宋魏了翁在《書苑菁華》序中謂思爲“臨安鬻書人”,於臨安開設書肆,輯録、刊售書籍,其所刊書籍有《海棠譜》《書苑菁華》《寶刻叢編》《小字録》《兩宋名賢小集》《書小史》等。
自古以來商人地位卑微,陳思以“書賈”身份活動於刻書業活躍的南宋時期,其搜尋求訪、輯録刊行各類典籍爲緝熙殿所看重。理宗時期置緝熙殿收録歷代典籍、字畫,同時充分鼓勵私坊刻書、民間獻書。陳思性嗜古,通經史,旁搜博徵,尤善書學,工書法。委其“搜訪”,便於搜求典籍文獻,既拓寬書籍的來源渠道,也提高了獻書效率。
《書苑菁華》是陳思編纂的一部漢魏至宋代論書的名篇要籍集成,所收書論涉及書法史論、歷代書家、評論鑒賞、創作技法等多方面,在編纂體例、文體分類等方面亦頗具特色。是書在廣搜博采古代書論的基礎上,借鑒文學總集、類書的編排方法,按文體進行詳盡分類,同時自創文體範式,與書法相關的理論、著述,分爲書法、書勢、書狀、書體、書旨、書品、書評、書議、書估、書斷、書録、書譜、書名、書賦、書論、書記、書表、書啓、書箋、書序、書歌、書詩、書銘、書贊、書叙、書傳、書訣、書意、書志、雜著等三十餘類,更從前代浩如烟海的官司判詞中汲取與書法有關的内容,歸入“書判”類,分類更加詳盡,直觀明瞭,後世書論叢輯多有承襲。
《書苑菁華》還對古代書學文獻進行了輯補和整理,如《永字八法》雖僞托於名家,然其價值不可小覷,此書完整收録;孫過庭《書譜》雖僅存上卷,然其論書精微奧妙,故亦收録。這些輯佚整理一方面豐富了古代書法理論資料,大量珍貴書論資料賴此書而存世流傳,使書學典籍得以充盈。
《書苑菁華》在體例設置、分類編訂等方面具有較高價值,但也存在考證不明、篇目混亂、真僞混雜等,許多冠名漢、晋名家的書學著述實爲後人僞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書苑菁華》評價較爲客觀:
是編集古人論書之語……所收凡一百六十餘篇,以意主閎傳,故編次叢雜,不免疏舛。如序古無作叙者,因蘇軾避其家諱而改,本非二體……又《晋書·王羲之傳》唐太宗稱制論斷,即屬傳贊之流,而思别題作《書王羲之傳後》,列之雜著中,尤爲不知體制。自唐以來,惟張彦遠《法書要録》、韋續《墨藪》兼采群言,而篇帙無多,未爲賅備。其裒録諸家緒言,薈萃編排以資考訂,實始於是編。欽定《佩文齋書畫譜》中論書一門,多采用之。雖思書規模草創,萬不及後來之精密,而大輅肇自椎輪,層冰成於積水,其造始之功固亦未可泯焉。

陳思另有著作《書小史》十卷,以歷代書家小傳編次而成,凡四百八十餘人,材料豐富,而稍涉附會、浮濫。在進行書畫史個案研究及畫論著作接受史研究時,此書可與《書苑菁華》相互輔證。
《書苑菁華》流傳至今,仍有衆多版本存世,其中不乏宋刻本、明清兩代鈔本、清石印本等,較爲常見的有《四庫全書》本、《翠琅軒館叢書》本、汪氏振綺堂刻本、《述古叢鈔》本、《芋園叢書》本等。國家圖書館藏有宋刻本,於衆多版本中最爲原始,明清鈔本多以此爲祖本,爲後世流傳衆多版本之源頭。但清末民國以降,因汪氏振綺堂刻本得御覽之名,《書苑菁華》印行之底本多采用汪氏本,使宋刻本被大衆所忽視。然汪氏本和《四庫全書》本與宋刻本相較,皆存在較大差异,導致後世學者愈發詬病《書苑菁華》的版本問題。
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書苑菁華》,原書框高十九點八厘米,寬十四點四厘米。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卷首有鶴了翁序云:
古以『書』爲名,如《周官》『掌達書名於四方』,《儀禮》『百名書於策』,則今所謂字也。是故欲知學者必先識字,不識字則無以名物,雖顛張草聖、阿賈八分,猶爲不識字也。臨安鬻書人陳思,乃能集漢魏以後論書者爲一編,曰《書苑菁華》,豈不可尚。雖然,是猶後世誇工鬥妍,非吾所謂識字者。若好學者,又於此遡流尋原,以及於秦漢而上,求古人所以正名之意,則讀書爲文也其庶乎。鶴山翁題。

葉德輝曾以魏了翁《鶴山文集》中所記鶴山書院始末考之,認爲“此序作於臨安,應在理宗寶慶初年還朝後”。據此,則是書在一二二五年以前已成書。此本之刊刻已至南宋末葉,故書中避諱不甚謹嚴,如敦字全書七处,卷九“正隸敦實”、卷十二“其容或敦兮”兩處不諱;廓字全書四处,僅卷三“穹隆恢廓”一處不諱。書中鈐“乾隆御覽之寶”、“天禄琳琅”“天禄繼鑑”等印記,知其曾爲清宫祕藏之物。
《書苑菁華》歷來爲書法研習者、愛好者瞭解中國書法藝術史、汲取歷代書家智慧,增廣識見,提高書品的必備典籍。二〇〇四年曾收入“中華再造善本”工程。本次采用精裝灰度影印,書後附宋刻本《書小史》,以饗讀者。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〇二四年九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