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五编(全三十四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定价 27200.00
责任编辑 王亚宏 ISBN 978-7-5013-8249-1
出版时间 2024-11-29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4-11-29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所属分类 文献资料丛编
中图分类 G649.29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以福建师范大学特色馆藏为基础,收录了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学堂、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私立福建学院、福建省立医学院、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7所院校的校史资料102种。内容涵盖学校或院系概览、校务报告、毕业纪念册、课程表、院系刊物等,是研究民国时期福建高等教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教育史、学术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为人物、学术机构、学生社团等的研究都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總目録



 



第一册



綜合史料



  福建省五年來高等教育  福建省政府編  福建省政府,民國間鉛印本…………



  抗建中的福建私立學校(摘録)  民國間鉛印本…………七一



福建協和大學·概况一覽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覽(民國十七年至十八年)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二九年鉛印本…………一一三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  民國間鉛印本…………二三九



  今日的協大  民國間鉛印本…………二五九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覽(民國二十三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編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三四年鉛印本…………二七九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覽(民國二十五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編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三六年鉛印本…………四三三



第二册



福建協和大學·概况一覽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農學系、農村經濟學系概况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編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覽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編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三八年鉛印本…………二五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概况  一九四〇年鉛印本…………一一九



  抗戰第三年之協大  林景潤著  協和大學,一九四〇年鉛印本…………一三五



  協大農報(一年來協大農科概况)  協大農報編輯委員會,一九四〇年鉛印本…………一四七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附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概覽  民國間鉛印本…………一五九



  協和大學簡史  民國間鉛印本…………一七三



福建協和大學·章程手册



  福建協和大學章程(中華民國十五年至十六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二六年鉛印本…………一七九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入學規程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編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民國間鉛印本…………三一九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暨附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學生手册(民國二十八年秋季)  一九三九年鉛印本…………三三三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暨附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學生手册(民國二十九年春季)  一九四〇年鉛印本…………三五九



  協大新生指導(民國三十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課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課,一九四一年鉛印本…………三八一



  協大教導規則(民國三十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課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課,一九四一年鉛印本…………四一七



  協和大學教導規則(民國三十三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組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組,一九四四年鉛印本…………四七一



  福建協和大學手册(民國三十五年度第一學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四六年鉛印本…………五〇五



第三册



福建協和大學·章程手册



  福建協和大學手册(民國三十五年度第二學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四六年鉛印本…………



  福建協和大學手册(民國三十六年第一學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四七年鉛印本…………二三



  福建協和大學手册(民國三十七年第一學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四八年油印本…………四一



  協大學生手册(民國三十年秋季)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課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課,一九四一年鉛印本…………五五



  協和大學學生手册(民國三十三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組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出版組,一九四四年鉛印本…………九九



福建協和大學·招生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招生簡章(民國二十五年)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編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三六年鉛印本…………一四九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招生簡章(民國二十七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編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三八年鉛印本…………一八一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招生簡章(民國二十八年度春季)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編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三九年鉛印本…………一九九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招生簡章(民國二十九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編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四〇年鉛印本…………二一一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招生簡章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民國間鉛印本…………二二五



福建協和大學·校務報告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農村服務部工作報告(報告第一號)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秘書處編一九三五年鉛印本…………二四一



  五里亭農村服務部報告  福建省政府建教廳合辦五里亭農村服務部編  福建省政府建教廳合辦五里亭農村服務部,一九三六年鉛印本…………二七三



  福建協和大學民國三十二年度暨三十三年度秋季校務報告  福建協和大學編  福建協和大學,一九四五年鉛印本…………三一三



  福建協和大學一九四九至一九五〇年度校務報告  福建協和大學編  福建協和大學,鉛印本…………三二七



福建協和大學·課程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理學院課程一覽(民國十九年)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三〇年鉛印本…………三三九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課程一覽(民國二十九年度)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教務處編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教務處,一九四〇年鉛印本…………三八三



福建協和大學·教職員和學生名録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教職員名册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民國間油印本…………四四三



  福建協大教師名録(摘録)  民國間鉛印本…………四五五



  學生名録(民國三十一年度第二學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教務處編  民國間油印本…………四七三



  學生名録(民國三十二年度第一學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教務處編  民國間油印本…………四九五



  福建協和大學教職員名册(三十三年上學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四四年鉛印本…………五二五



 



 



第四册



福建協和大學·校慶紀念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二十五周年紀念册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自治會出版部,一九四一年鉛印本…………



  福建協和大學二十五周年校慶紀念特刊  協大學生自治會編輯股編  協和大學校友部學生自治會,一九四一年鉛印本…………九一



  協大校慶增刊  協和大學二十五周年校慶紀念籌備會編  一九四一年鉛印本…………一五九



  舞臺人(二十五周年校慶紀念特刊)  蘇秀康、潘惟瑜編  二十五周年校慶籌備委員會,一九四一年鉛印本…………一八一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二十五周年校慶紀念校友奬學金捐册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民國間鉛印本…………二〇七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二十五周年校慶紀念日程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民國間鉛印本…………二一五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二十五周年校慶奬學基金徵信録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民國間鉛印本…………二二七



福建協和大學·畢業紀念和校友録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校友會二十年度工作報告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民國間鉛印本…………二六一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畢業校友録(民國二十九年春季)  校友部編  民國間鉛印本…………二七三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校友録(民國二十九年秋季)  校友部編  民國間鉛印本…………三一五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畢業校友録(民國三十年秋季)  校友部編  民國間鉛印本…………三五七



  協大民三四級級友録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民三四級級會編  一九四三年油印本…………三九七



  福建協和大學民三三級畢業紀念册  協和大學民三三級級會學術股,一九四四年鉛印本…………四四三



福建協和大學·社團



  協大青年會事工報告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基督教學生青年會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基督教學生青年會,一九三八年鉛印本…………五〇七



  協大閩南會手册(民國二十九年秋季)  民國間鉛印本…………五一五



  協大化學社社志  協和大學化學社編輯股編  協和大學化學社編輯股,一九四一年鉛印本…………五五一



第五册



福建協和大學·社團



  協大生物學會報二十五周年校慶紀念特刊  福建協和大學生物學會編  福建協和大學生物學會,一九四一年鉛印本…………



  教育學會手册  民國間油印本…………四一



  福建協和大學閩南會手册(民國三十七年秋季)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民國間鉛印本…………七三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學術  第一—二期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委員會編  福建協和大學,一九三〇—一九三二年鉛印本…………九九



第六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學術  第三—四期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委員會編  福建協和大學,一九三五—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第七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學報  第一期  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委員會編  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委員會,一九四九年鉛印本…………



  協大季刊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自治會出版部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自治會出版部,一九三〇年鉛印本…………一九七



  協大月刊  第一—三期  福州協和大學學生會宣傳部編  福州協和大學學生會宣傳部,一九二九年鉛印本…………三二七



第八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半月刊  第一卷第一期—第四卷第一期(有缺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協大半月刊編輯處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協大半月刊編輯處,一九三〇—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協大消息  第一卷第一期—第五卷第二期(有缺期)  福建協和大學校刊編輯部編福建協和大學校刊編輯部,一九三二—一九三七年鉛印本…………二九一



第九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周刊  第一卷第一期—第七卷第七、八期合刊  協大周刊社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自治會編輯股,一九三八—一九四〇年鉛印本…………



第十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周刊  第八卷第一期—第二十五卷第四期、慶祝三十一周年校慶紀念特刊  協大周刊社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自治會編輯股,一九四〇—一九四六年鉛印本…………



  協大校刊  第二十六卷第一期—第二十七卷第五期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組編福建協和大學出版組,一九四六—一九四七年鉛印本…………五二五



第十一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校刊  第二十八卷第一期—第三十二卷第一期(有缺期)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組編福建協和大學出版組,一九四七—一九五〇年鉛印本…………



  福建文化  第一集第一期—第三卷第十七期  福建協和大學福建文化研究會編福建協和大學福建文化研究會,一九三一—九三五年鉛印本…………一四一



 



第十二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福建文化  第三卷第十八—二十三期  福建協和大學福建文化研究會編福建協和大學福建文化研究會,一九三五—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第十三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福建文化  第四卷第二十四期—第五卷第二十七期  福建協和大學福建文化研究會編福建協和大學福建文化研究會,一九三七—一九三九年鉛印本…………



  福建文化季刊  第一卷第一—二期  福建協和大學文學院編  福建協和大學文學院,一九四一年鉛印本…………四三三



第十四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福建文化季刊  第一卷第三期—第三卷第三、四期合刊  福建協和大學文學院編  福建協和大學文學院,一九四一—一九四四年鉛印本…………



第十五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藝文  第一—六期  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學系編  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學系,一九三五—一九三七年鉛印本…………



 



第十六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藝文  第七—十期  協大藝文社編  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學系,一九三七—一九三九年鉛印本…………



 



第十七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藝文  第十一—十八、十九期合刊  協大藝文社編  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學系,一九四〇—一九四六年鉛印本…………



 



第十八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藝文  第二十—二十一期  陳農華、黄清編  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學系,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鉛印本…………



  協大教育季刊  第一—四期  協大教育學會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教育學系,一九四〇—一九四二年鉛印本…………一六三



  協大生物學報  第一—二卷  協大生物學報編輯委員會編  福建協和大學生物學系,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鉛印本…………三九五



 



第十九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生物學報  第三—六卷  協大生物學報編輯委員會編  福建協和大學生物學系,一九四七年鉛印本…………一



第二十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農報  第一卷第一期—第二卷第三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學系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學系,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鉛印本…………



第二十一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農報  第二卷第四期—第四卷第一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報編輯委員會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報編輯委員會,一九四〇—一九四二年鉛印本…………



 



第二十二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農報  第四卷第二期—第六卷第三、四期合刊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報編輯委員會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報編輯委員會,一九四二—一九四五年鉛印本…………



 



第二十三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農報  第七卷第一期—第九卷第三、四期合刊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報編輯委員會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一九四五—一九四八年鉛印本…………



 



第二十四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農報  第十卷第一、二期合刊—第十二卷第一、二期合刊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報編輯委員會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一九四八—一九五一年鉛印本…………



 



第二十五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農業經濟調查報告  第一—五號  私立協和大學農學院農業經濟學系編私立協和大學農學院農業經濟學系,一九四一—一九四三年鉛印本…………



  協大化學社消息  第一—二期  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社編  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社,一九四三年油印本…………二四九



  協大學生  第一—五、六期合刊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自治會出版部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自治會出版部,一九三一—一九三二年鉛印本…………三一五



第二十六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學生  第七—十二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自治會出版部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自治會出版部,一九三二—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第二十七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青年  聯合國紀念特刊、第一—二期  中央三民主義青年團福建支團協大分團部宣傳股編  中央三民主義青年團福建支團協大分團部宣傳股,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鉛印本…………



  協大青年  第一卷第一期—新一卷第一期(有缺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青年會編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青年會,一九三一—一九四九年鉛印本…………二九



  協大新潮  第一—三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會宣傳部編纂股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會宣傳部編纂股,一九二七—一九二八年鉛印本…………三二九



 



第二十八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新潮  第四—六期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會宣傳部編纂股編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學生會宣傳部編纂股,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協大校友  第一—六十號  協大校友半月刊編輯室編  協大校友半月刊編輯室,一九四〇—一九四四年鉛印本…………三四九



 



第二十九册



福建協和大學·出版刊物



  協大校友  第六十一—七十四號  協大校友半月刊編輯室編  協大校友半月刊編輯室,一九四四—一九四六年鉛印本…………



  友訊  第一—十三期  協和大學民三二級級會留邵通訊處編  協和大學民三二級級會留邵通訊處,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油印本…………五七



福建協和大學·其他



  二年來的協大抗建劇團  協和大學學生自治會,民國間鉛印本…………一一五



  協大歌集(民國二十八年秋季)  一九三九年鉛印本…………一二九



  協大學校園之初步設計  民國間油印本…………一七一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一覽(民國二十三年度)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編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一九三四年鉛印本…………二二一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校友録(民國三十一年三月)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編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一九四二年鉛印本…………三四三



  華南學院三十一年度春季膳食支配之研究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編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一九四三年稿本…………三六九



  華南學院三十七年度冬春兩季學生膳食與營養的研究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編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一九四九年稿本…………四〇九



  華南學院校刊  第一—六、七期合刊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出版委員會編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出版委員會,一九四一年鉛印本…………四七七



 



第三十册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華南學院校刊  第八期—第十卷第一期(有缺期)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出版委員會編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出版委員會,一九四二—一九五〇年鉛印本…………



福建師範學堂



  福建師範學堂一覽(一)  福建師範學堂編  福建師範學堂,一九〇九年鉛印本…………四四五



第三十一册



福建師範學堂



  福建師範學堂一覽(二)  福建師範學堂編  福建師範學堂,一九〇九年鉛印本…………



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民三六級畢業紀念册  民國間鉛印本…………二一一



  福建師範  第一期(一)  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教務處出版課編  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教務處出版課,一九三六年鉛印本…………二七九



 



第三十二册



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福建師範  第一期(二)—第二期(一)  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教務處出版課編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教務處出版課,一九三六—一九三七年鉛印本…………



 



第三十三册



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福建師範  第二期(二)  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教務處出版課編  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教務處出版課,一九三七年鉛印本…………



私立福建學院



  私立福建學院二十周年紀念册  私立福建學院編  私立福建學院,一九三一年鉛印本…………二一五



  私立福建學院一覽(民國二十四年)  私立福建學院編  私立福建學院,一九三五年鉛印本…………四三九



  福建學院月刊  第一卷第一—三期  私立福建學院校刊編輯委員會編私立福建學院庶務處,一九三四年鉛印本…………六〇五



 



第三十四册



私立福建學院



  福建學院月刊  第一卷第四、五期合刊—第三卷第二期  私立福建學院校刊編輯委員會編私立福建學院庶務處,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鉛印本…………



  福建學院特刊(追掉陳永貞同學專號)  法科五組陳永貞同學追悼會編  法科五組陳永貞同學追悼會,一九三六年鉛印本…………四三七



福建省立醫學院



  福建省立醫學院概覽  福建省立醫學院編  福建省立醫學院,一九四七年鉛印本…………四八七



福建省立音樂專科學校



  福建省立音樂專科學校創立周年紀念刊  福建省立音樂專科學校編  福建省立音樂專科學校,一九四一年鉛印本…………五二九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言


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的閩都——福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兩百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不僅是福建的文化中心,也是我國歷史上文化教育較爲繁榮的地區。長期以來,福州形成了鮮明獨特的閩都文化,英才輩出,在國内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半部中國現代史,皆與閩都的人文有着密切的聯繫。


近代以來閩都的高等教育走在時代的前列,逐步實現了從傳統封建教育體制向近代教育體制的轉變,開近代中國學習西方風氣之先,不僅引進西方的科技,還全方位引進西方先進的教育體制,形成文理并重的綜合性教育、師範教育、專科教育、實業教育、女子教育等門類齊全的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現代化人才,在各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高等院校包括:福建優級師範學堂(一九〇三年全閩師範學堂成立,一九〇六年改名福建師範學堂,一九〇七年正式成立福建優級師範學堂,一九一二年改稱福建師範學校,一九一三年改名福建高等師範學校,一九一四年改稱福建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一九一一年私立福建法政學堂正式成立,一九一二年改稱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一九二五年改稱私立福建大學,一九二七年又恢復爲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一九二九年改辦爲私立福建學院)、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一九〇八年華英女子學堂成立,一九一六年改爲華南女子大學,一九三三年更名爲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一六年福建協和大學正式成立,一九二七年更名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三一年正式改名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四二年正式改名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福建省立醫學院(一九三七年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成立,一九三九年改爲福建省立醫學院)、福建省立音樂專科學校(一九四〇年創辦,一九四二年改名爲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一九四一年設立),等等。





(一)福建優級師範學堂


在維新變法、廢除科舉、興辦新學的歷史潮流推動下,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〇二)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學堂章程》,次年又修訂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和《奏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爲進一步培飬閩都師範人才,時任内閣學士陳寶琛等士紳將原設在烏石山的福州東文學堂更名爲全閩師範學堂,隨後創立章程,修葺校舍,添置器械書籍,擴大辦學規模。學堂的辦學宗旨爲陳寶琛所倡導的“温故知新可以爲師,化民成俗其必由學”。該校分爲兩級編制,開辦時先立初級師範科,主要滿足小學師資培養之需求。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全閩師範學堂改名爲福建師範學堂。光緒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學堂正式增辦優級師範選科,遂更名爲福建優級師範學堂,設理化、博物、史地三科,以培飬中學教員和管理人才,開啓了福建高等師範教育之先河,陳寶琛爲學堂首任學堂監督(校長)。


民國成立後,一九一二年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普通教育暫行辦法》規定:“從前各項學堂,均改稱爲學校。監督、堂長,應一律通稱校長”,因此福建優級師範學堂改稱爲福建師範學校,林元喬改任校長。同年九月,優級師範選科改爲高等師範科。一九一三年,爲避免中等師範的校名與高等師範的實際教學産生矛盾,易名爲福建高等師範學校,下設高等師範科和中師科。一九一四年,教育部决定福建不辦高等師範,遂改稱福建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高等師範科停止招生。一九一五年七月,隨着最後一批高等師範畢業生離校,該校的高等師範教育結束。


(二)私立福建學院


私立福建學院的前身爲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初名私立福建法政學堂,一九一一年由福建省咨議局副議長劉崇佑和秘書長林長民創辦於福州道山路白水井。該校以發展政法教育和培養憲政人才爲己任,是福建近代史上第一所培養法政專門人才的高校。該校先設法律别科及附屬中學,以備將來升入專門科。同年開設本科。一九一二年改稱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校維持員會改爲校董事會,劉崇佑爲董事長,林長民爲首任校長。一九一三年經民國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次年獲司法部認可。學校辦學成績斐然,先後設立法律系和政治經濟系本科和預科。一九一九年爲響應京滬教育人士提倡的留法勤工儉學,學校附設留學歐美預備班。一九二一年林長民自歐洲歸來,欲移植歐美大學規範,本地教育當局也有意提高高等教育的水準,加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呼應,林長民於一九二五年在該校基礎上籌設私立福建大學,開始招收預科班,并開設研究刑法學特班。由於林長民不幸去世,校務受阻,一九二七年七月,校董事會改組,另推楊樹莊爲董事長。同年八月,因閩省政府另有設立大學的計劃,私立福建大學又恢復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舊稱。私立福建大學僅存在兩年,培養學生三百餘人。


一九二九年,教育部明令廢止專門學校,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遂改爲私立福建學院,於一九三一年奏教育部核准立案,同年獲司法部特許創立。改組後的福建學院於一九三五年增設農科,設立農科研究所。一九三六年,省府實施《整理本省教育方案》,調整各校相同科系,農科遂取消。全面抗戰爆發後,學院於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二年間先後遷閩清、浦城,再回遷閩清,歷盡戰争磨難,最終穩渡難關。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學院遷回福州原址辦學。一九四六年,除保留法科的政治、經濟、法律三系外,經教育部批准又添設商科,設銀行會計和工商管理兩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中央和省政府精神,學校維持原樣繼續辦學。一九五一年九月,奉令停辦進行歸并,商科并入由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和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并而成的福州大學,成爲其財經學院;法科并入厦門大學。一九五二年,福州大學財經學院又并入厦門大學。在四十年的辦學歷程中,該校秉承“培養造就福建全省高等法政人才”的辦學宗旨,爲國家輸送了大量法律、經濟、政治、工商管理、銀行、會計等行業急需的專業人才。


(三)華南女子文理學院


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是民國時期福建僅有的創辦較早、辦學規模較大、辦學成就較爲矚目的兩所教會大學之一,其前身是華南女子大學。


隨着近代西方基督教會在閩辦學和福建本土初等、中等女學的發展,福建美以美會的女傳教士們開始籌辦福建女子高等教育。一九〇七年,美以美會在福州成立建校董事部。一九〇八年一月,華南女子大學董事會成立。董事會租借福州毓英女校校舍,開設華南女子大學預科班,稱華英女子學堂。學堂由有着豐富在華宣教、辦學經驗的程吕底亞(Lydia ATrimble)任首任校長。一九一四年夏,位於倉前山嶺後路的新校舍彭氏樓和谷蓮樓竣工投入使用。一九一六年,學校正式更名爲華南女子大學。一九一七年,華南女大開始招收四年制新生,共設文理科六個系,授課以英文爲主,多采用英美原版教材,參考美國學制。一九二二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批准華南女子大學學士學位授予權。


一九二六年一月,盧愛德(Ida B.Lewis)接任引退的程吕底亞成爲校長,從此華南女大進入教會大學治校權從外國傳教士向華人逐漸轉移的重要時期。在任期間,她積極促成華南女大與美國七所大學建立友好關係,争取充實學校教師資源和辦學經費。一九二七年八月,在反對基督教、收回教育權運動的社會壓力下,盧愛德請辭校長一職,校董會臨時任命以陳叔圭爲主席的委員會主持校務。一九二八年六月,王世静被正式選爲第三任校長,係該校首任華人校長。一九三三年六月,華南女大被教育部批准臨時立案,因不符合普通大學必須具有三個學院的規定,改名爲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下設國文、英文、化學、教育、生物、物理、家政七個專業。一九三四年,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正式獲得教育部立案,同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批准其永久享有該大學文、理學士學位授予權。


全面抗戰期間,華南女院内遷至南平,重建簡易校舍,采用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來設置專業和課程,分别設國文、英文、教育、史地、生物、化學、物理,隨後增設音樂專修科和家事教育系,聘請了不少知名學者、教授來校任教。華南女院提倡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建立社會推廣婦女服務部,大力開展兒童健康、母親與家庭、婦女識字等方面的活動,并積極參加戰時社會教育活動,深入農村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慰勞前綫抗日將士。一九四六年三月,華南女院回遷福州原址正式開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美國方面凍結經費,一九五〇年華南女院由中央政府接管,一九五一年二月與福建協和大學合并成立福州大學。一九五三年九月,福州大學又更名爲福建師範學院。一九七二年,正式改名爲福建師範大學。華南女院辦學四十三年,始終堅持女子高等教育的辦學特色,享譽中國東南地區,在歐美、東南亞各國具有廣泛影響,爲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優秀人才,如:化學教授余寶笙,文學教授陳鍾英,植物學教授周貞英,新型材料專家薩本茂,教育心理學家陳淑圭,化學家、生理學家蘇劍芳等,爲福建的科教文化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四)私立福建協和大學


“協和大學閩江東,世界思潮此匯通。”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是民國時期福建省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它的建成填補了福建省現代高等教育的空白,極大帶動了福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了中國東南地區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在推動社會進步、建立現代文明風尚等方面都起到了典範作用。自一九一一年始,以約翰·高綽(John Goucher)爲主席的福建基督教高等教育籌委會陸續召開多次會議,决定在福建省創設一所聯合大學。一九一五年五月,美國的美以美會、公理會和厦門的歸正會、福州的英國聖公會共同聯合組成福建協和大學董事會,推選裨益知(Willard LBeard)爲首任董事長,莊才偉(Edwin Chester Jones)爲福建協和大學首任校長,在倉前山觀音井租用舊俄商茶行爲臨時校舍。一九一六年二月,福建協和大學正式開學,僅設文科和理科, 學制四年。學校成立初期,借鑒了國外大學的先進經驗與管理模式。一九一八年六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授予福建協大臨時特許證, 允許授予該校學生學士學位。一九二二年,由設計過燕京大學校園的著名建築家墨菲(HKMurphy)規劃設計的新協大校園竣工。新校園位於風景秀麗的閩江之濱魁岐鄉,擁有文理學院大樓、科學館、宿舍樓、運動場、試驗農田、倉庫等,福建協和大學成爲福州地區規模最大、設施較爲完備的一所大學。


一九二三年,莊才偉校長因積勞成疾返美治療,次年病逝。高智(John Gowdy)成爲第二任校長,繼續籌集資金完成協大校園建設和完善校園基礎設施。至一九二六年,協大已擁有門類較爲齊全的十六個系科,即教育學系、英文學系、法文學系、哲學系、心理學系、社會科學系、國學系、比較文學系、基督教學系、史學系、數理學系、化學系、生物學系、地質學系、音樂系和醫學先修科。一九二七年四月,協大教師組織福州各教會學校進步師生舉行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權的示威游行,高智辭去校長一職,校董事會進行改組,提高了中國人比例,推選林景潤繼任校長職位。從此,協大進入華人校長主校的重要發展時期。


一九二九年,因衹有文、理兩個學院,不符合“必須設有三所學院”的規定,學校向教育部申請注册時改名爲“私立福建協和學院”。一九三一年一月,正式獲批立案。一九四二年,該校擁有三所學院十個學系,已符合教育部有關大學體制的要求,准許改稱爲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六年,協大畢業生可以同時獲得中、美兩種畢業文憑與學位證書。林景潤校長治校時期,順應國内政治形勢及法規要求,逐漸實現教會大學向本土化、世俗化轉變的辦學目標,以“博愛、犧牲、服務”爲辦學宗旨,堅持人格教育爲立校之本,教學、科研爲立校之基,服務社會爲價值之光。學校的教育事業得到長足進步,建成現代化、科學化的高校管理體系,形成“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和“研究型的教學相長”的辦學特色,學術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各類社團活動豐富多彩。一九三四年一月,協大成立農村服務委員會,建設鄉村試驗區,次年又增設五里亭農村服務社,大大促進了當地農村農田改良、水利建設、小學及民衆教育、文化傳播、衞生防疫等方面的發展。一九三六年,協大正式開辦農科教育,成立農學系與農村經濟學系。


全面抗戰爆發後,一九三八年協大奉命遷往閩北邵武,克服艱難困苦,勤儉辦學,建立農藝、園藝、林木及畜牧試驗場,加强農科教學和研究工作。一九四〇年增設農學院,形成文、理、農三個學院的辦學規模,并正式推行導師制。全面抗戰時期,協大招生規模擴大四倍,不僅完成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還積極開展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一九四五年十一月,抗戰勝利後協大終於回遷福州原址辦學。


一九四七年一月,林景潤校長病逝,陳錫恩繼任校長一職。一九四八年,由協大校董會組成的校政委員會開始履行校長職責。一九五一年,協大與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并,成立福州大學,結束了辦學三十五年的輝煌歷史。協大歷年所培養的精英才俊遍布海内外,民國時期東南亞半數以上華校校長是協大校友。不少知名學者、科學家、教育學家在各自領域頗有建樹,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僅兩院院士就有十四名,相當於院士級的人才有數十名之多,如兩院院士林蘭英、唐仲璋、鄭作新、黄禎祥、黄維垣、余松烈、俞永新、唐崇惕等,還有寄生蟲學家陳心陶,天文學家戴文賽,教育學家林景潤、陳錫恩、檀仁梅,農學家李來榮,植物病理學家林傳光、林孔湘,等等。


(五)福建省立醫學院


福建省立醫學院前身爲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是我國創立較早的公立醫學院校之一,以“改善國民衞生的先鋒,東南醫藥界的柱石”爲己任,不斷發展壯大至今,是目前福建省排名前列的“雙一流”建設高校。


一九三七年元月,福建省政府籌資創設省立醫學專科學校,初設醫師養成班,聘請侯宗濂爲首任校長。因經費籌措不易,向省立科學館商借部分房屋爲臨時校舍,同年九月正式開學。同年十一月,爲方便學生臨床實習,奉命與省立醫院合并,規模隨之擴大。一九三八年,因局勢緊張,開始遷往沙縣辦學,奉教育部令將醫師養成班改爲正式醫專班。一九三九年八月又奉省府令擴充爲福建省立醫學院。時值省府籌設福建大學,一九四〇年四月奉令將省立醫學院歸并入福建大學,將原省立醫院遷移至南平獨立辦理,同時申請在沙縣另建附屬醫院。福建大學停辦後,宣布獨立辦學,并在永安興建新校舍。


爲培養本省醫學人才,一九四〇年上半年附設高級醫師職業班,下半年開辦醫學專科。全面抗戰時期艱難辦學,歷盡挫折,如永安校舍被炸、暫借校舍、因師資不足而停辦藥學專修科等。一九四二年八月,高級醫師職業班改爲五年制專科班。一九四三年原省立醫院院長李鼎勛接任院長。一九四五年七月又停辦醫學專修科。一九四六年一月遷回福州,在臺江吉祥山繼續辦學。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更名爲福建醫學院。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與福建中醫學院、華僑大學醫學系合并成立福建醫科大學。


(六)福建省立音樂專科學校


一九三九年十月,遷往永安的福建省政府爲振興本省音樂教育,由藝術陶冶情操,在本省公務人員訓練所開辦音樂師資班,委任省政府參議蔡繼琨爲主任。一九四〇年四月一日,由音樂師資訓練班擴充正式創辦福建省立音樂專科學校,蔡繼琨任校長。其辦校宗旨是教授音樂理論及技術,培養中小學師資及音樂專門人才。學校設立五年制本科、五年制師範專修科和三年制師範專修科及選科,附設中小學音樂師資訓練班。一九四二年,改名爲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成爲民國時期全國三所高等音樂學府之一。一九四六年一月遷往閩侯遠洋,後又遷回福州倉前山。一九五〇年并入上海音樂學院。


福建音專在短短的十幾年裏,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熱愛音樂并獻身音樂的人才,如榮獲中國音協金鐘奬“終身榮譽勛章”的蔡繼琨、繆天瑞、黄飛立,有上百位校友在全國各大音樂院校或交響樂團工作,另有百餘名赴臺校友成爲臺灣音樂界的開拓者和中堅力量,對海峽兩岸的音樂文化事業影響深遠。


(七)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一九四一年四月,爲解决福建中學師資緊缺問題,福建省政府在籌辦福建大學時,擬設法、醫、農三學院和師範專修科。福建大學被迫停辦後,在師範專修科的基礎上改建福建省中學師資養成所,但仍未緩解師資缺乏的困境。一九四一年四月,開始籌辦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同年六月,獲教育部批准成立於永安,唐守謙爲首任校長。同年八月正式開學,這是福建省第一所公立高等師範學校。


建校伊始,該校以“注重人格訓練,注重實際教育,養成刻苦耐勞的精神,注重政教合作”爲辦學思想,下設教育、文史地、數理化、藝術、體育及童子軍等五科,後來增設至十個學科。學校聘請了省内外學術界、教育界的知名學者、教授擔任任課教師。一九四二年五月,學校遷至南平沙溪。一九四六年一月遷回福州烏石山閩師原址繼續辦學。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八年,先後有李黎洲、林希謙、彭傳珍、林天蘭繼任校長之職。一九四九年九月福州解放後,學校由省軍管會接管。一九五〇年改爲省立師範學院,設教育、中國語文、歷史地理、外國語文、數學、理化、藝術和體育衞生八個系。一九五一年春奉命改爲福建師範學院。一九五二年又并入由福建協和大學與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學。一九五三年全國院系調整,正式更名爲福建師範學院。一九七二年更名爲福建師範大學。自創辦以來,福建省立師專始終立足師範專科教育,延續閩師文脉和精神,爲福建省的文化教育事業作出極大貢獻。





民國時期閩都高等教育的發展,處於各種新舊、中西教育思潮匯聚、碰撞的特殊歷史時期,是中國地方高等教育從封建傳統教育體制向現代教育體制轉型的縮影。整理出版閩都高等教育史料,對民國時期地方高等教育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文獻價值。


在歷史文化底藴深厚的閩都,民國時期誕生了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如由末代帝師和士紳們創辦的延續近代學堂學制的師範學堂,由地方政府促成的培養法政專門人才的私立專科學院,由英美教會在東南地區設立的西式教會大學和女子大學,以及三四十年代公辦的省立醫專、音專、師專等各類專科學校,具有獨特的地方代表性。它們鼎足并進,經歷了篳路藍縷的創校階段、逐漸完善的發展時期和全面抗戰時期艱難的再創業,形成了較大的辦學規模,展現了自身鮮明的辦學特色,提高了當地文化教育水準,取得了較爲顯著的辦學成就,極大促進了閩都現代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各高校在建校和辦學的發展歷程中,在教育理念、辦學機制、學科學制、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師資力量、教育管理、社團活動、社會實踐、鄉村教育、戰時社教、抗戰宣傳等方面都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探索和實踐,爲我們留下了丰富的、可資借鑒的高校辦學經驗和史料。包括校史簡述、學校概况、手册章程、招生簡章、新生指導、課程一覽、教務工作報告、教師和學生名録、校友録和紀念册、校慶特刊、社團學會手册、出版刊物等在内的不同類型的資料,是研究民國時期福建高等教育史極其珍貴的文獻史料。比如,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以學術水準和研究實力著稱於當時的學界。協大曾於一九二六年和一九三一年先後成立“閩學會”和“福建文化研究會”,以整理福建鄉土文化作爲推動中國文化研究的基石,先後出版了《福建文化》等雜志,從而奠定了閩文化研究的基礎。協大創辦出版的幾十種各類刊物,主要以學術類爲主,如《協大學術》《協大學報》《協大季刊》《協大教育季刊》《協大藝文》《協大生物學報》《協大農報》《農業經濟調查報告》等,占協大出版報刊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不少刊物都是當時學界富有聲望的學術刊物,由國内著名學者主編,是我們瞭解民國時期學術思想發展概貌以及國内高校文理各學科研究進展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研究民國時期福建地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原始資料,文獻價值較高。而以報道學校各類訊息爲主的《協大月刊》《協大半月刊》《協大周刊》《協大校刊》《協大學生》《協大青年》《協大新潮》《協大校友》《協大消息》《友訊》等刊物,辦刊時間較長,充分反映了校園文化的面貌,如各種社團組織的活躍、學習氣氛的濃烈,以及學校注重課堂内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等等。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華南女院校刊》和《福建師範》。


福建師範大學是歷史悠久的百年學府,福建優級師範學堂、私立福建學院、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都是福建師範大學的主要前身校。上述前身校的有關史料大部分歸入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形成其獨具特色的民國文獻館藏。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歷來十分重視整理和搶救保護民國文獻,致力於開發福建地方文獻特色資源,具有較爲豐富的實踐經驗。近年,國家圖書館在文旅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策劃實施“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全面開展文獻的搶救和保護工作,極大促進了各館民國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此次我館民國時期閩都高等教育史料的整理出版得到了國家圖書館“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的項目資助,對此深表謝意。同時,感謝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民國文獻編輯室的大力支持,將閩都高等教育史料納入《民國時期高等教育史料五編》出版,使民國時期高等教育史料彙編的整理出版開始朝地域性、深度化、細化的方向轉變。


《民國時期高等教育史料五編》主要以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特色館藏爲基礎,收録了民國時期福州高等教育的相關史料,凡圖書八十餘種、刊物二十餘種。編排體例以綜合史料、學校爲一級類目,二級類目按學校的概况一覽、章程手册、招生、校務報告、課程、教職員和學生名録、校慶紀念、畢業生紀念和校友録、社團、出版刊物、其他等細類排列。


本書原則上按中式右翻影印出版。其中第五至七、十九至二十四、二十六册所收録的資料,原書大多爲横排本,并包含大量跨頁表格,爲方便讀者閲讀,此十册以西式左翻印行。對於其他册出現的少量跨頁表格,對相關頁面進行了位置調整,以保證讀者的正常閲讀。由於民國時期印刷條件有限,以及受時局動蕩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保存下來的文獻品相參差不齊,存在個别頁面缺損或文字漫漶不清等問題,雖盡力配補,并對頁面進行技術處理,但仍不盡完美,祈請讀者諒解。


在本書出版過程中,國家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華南女子職業學院圖書館、檔案館給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諸多文獻。在此,我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我們把發黄的原始文獻重新整理影印成嶄新的書籍,傳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歷史檔案,更是寶貴的精神遺産、文化之魂!回首那段波瀾壯闊的校園往事,這些學校培養出衆多人才,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熠熠生輝,我們不禁由衷地感嘆:泱泱閩水,弦歌不輟,春風化育,福澤滿天!











鄭輝


二〇二四年一月於榕城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