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
 
 
分享到:
编  著  者 王锦贵等 编 定价 680.00
责任编辑 ISBN 978-7-5013-3788-0
出版时间 2009-03-1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名人日记信札
中图分类 K825.4
读者对象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汇集1943年至1945年间胡适与王重民通信200余封,内容多为学术问题的探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目 录 序001 前言003 编辑体例011 1. 王重民致胡适(1939年3月29日)001W001001 2. 王重民致胡适(1940年5月31日)002W002003 3. 王重民致胡适(1941年2月4日)003W003004 4. 王重民致胡适(1941年2月6日)004W004006 5. 王重民致胡适(1941年5月19日)005W005007 6. 王重民致胡适(1941年5月)006W006009 7. 吴光清、王重民致胡适(1941年11月10日)007W007011 8. 王重民致胡适(1942年4月10日)008W008012 9. 王重民致胡适(1942年8月7日)009W009013 10. 王重民、刘修业致胡适(1942年11月22日)010W010014 11. 王重民致胡适(1942年11月27日)011W011015 12. 胡适致王重民1942年11月29日012H001016 13. 王重民致胡适(1942年12月1日)013W012018 14. 王重民、刘修业致胡适(1942年12月8日)014W013019 15. 王重民、刘修业致胡适(1942年12月15日)015W014020 15.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月4日)016W015021 16.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2月16日)017H002025 17.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2月19日)018W016029 18.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3月19日)019W017032 19.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3月30日)020H003034 20.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3月31日)021H004037 21.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4月1日)022W018038 22.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4月5日)023H005043 23.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4月7日)024W019047 24.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4月8日)025H006050 25.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4月10日)026W020054 26.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4月10日)027H007058 27.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4月12日)028W021062 28.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4月13日)029H008063 29.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4月18日)030W022067 30.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4月18日)031H009071 31.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4月23日)032H010074 32.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5月12日)033H011076 33.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5月25日)034H012077 34.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5月30日)035H013081 35.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5月31日)036H014085 36.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7月24日)037H015088 37.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8月1日)038H016090 38.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8月2日)039H017092 39.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8月4日)040H018093 40.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9月1日)041H019095 41. 王重民、刘修业致胡适(1943年9月27日)042W023097 42.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9月29日)043W024099 43.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0月5日)044W025101 44.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0月18日)045H020105 45.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1月5日)046W026107 46.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1月7日)047H021117 47.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1月8日)048H022119 48.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1月9日)049W027123 49.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1月13日)050H023125 50.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1月16日)051W028132 51.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1月17日)052W029135 52.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1月26日)053W030136 53.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1月27日)054W031137 54.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2月1日)055H024138 55.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2月2日)056H025142 56.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2月4日)057H026147 57.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2月6日)058W032149 58.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2月6日)059H027151 59.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2月7日)060W033153 60.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2月9日)061W034155 61.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2月11日)062H028157 62.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2月14日)063H029162 63. 王重民、刘修业致胡适(1943年12月14日)064W035164 64. 胡适致王重民(1943年12月27日)065H030165 65.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2月29日)066W036168 66.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2月30日)067W037170 67. 王重民致胡适(1943年12月31日)068W038171 68.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1月1日)069W039173 69.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6日)070H031174 70.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7日)071H032178 71.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8日)072H033180 72.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10日)073H034182 3.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11日)074H035183 74.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1月15日)075W040185 75.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17日)076H036187 76.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1月17日)077W041192 77.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18日)078H037194 78.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19日)079H038196 79.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1月21日)080W042201 80.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24日)081H039203 81.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1月26日)082W042204 82.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1月27日)083W044206 83.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月29日)084H040207 84.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1月31日)085W045209 85.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2月1日)086H041211 86.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2月8日)087W046214 87.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2月9日)088W047215 88.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2月10日)089H042217 89.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2月)090W048220 90.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2月12日)091W049222 91.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2月13日)092H043223 92.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2月23日)093W050225 93.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2月25日)094H044227 94.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2月25日)095H045231 95.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2月28日)096W051233 96.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2月29日)097H046235 97.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1日)098W052237 98.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3日)099W053238 99.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3月5日)100H047240 100.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7日)101W054243 101.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9日)102W055246 102.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13日)103W056248 103.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17日)104W057250 104.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3月22日)105H048252 105.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3月22日)106H049253 106.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3月23日)107H050256 107.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3月23日)108H051258 108.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23日)109W058260 109.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25日)110W059261 110.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26日)111W060264 111.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3月27日)112W061267 112.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3月31日)113H052270 113.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4月3日)114W062273 114.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4月8日)115H053277 115.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4月8日)116H054279 116.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4月10日)117W063281 117.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4月12日)118W064283 118.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4月16日)119H055285 119.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4月19日)120W065287 120.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4月19日)121W066289 121.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4月22日)122H056291 122.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4月26日)123H057293 123.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4月26日)124H058295 124.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4月26日)125H059297 125.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4月28日)126W067299 126.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2日)127H060302 127.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2日)128H061303 128.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3日)129H062305 129.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4日)130W068306 130.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4日)131H063308 131.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4日)132H064310 132.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8日)133W069312 133.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9日)134H065314 134.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9日)135H066315 135.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11日)136W070318 136.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13日)137W071321 137.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13日)138H067323 138.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15日)139H068325 139.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16日)140W072327 140.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19日)141W073328 141.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20日)142H069330 142.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20日)143W074332 143.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21日)144W075334 144.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26日)145W076336 145.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5月26日)146W077338 146.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5月29日)147H070340 147.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6月3日)148W078341 148.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6月3日)149H071343 149.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6月5日)150H072345 150.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6月6日)151W080346 151.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6月17日)152W080348 152.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8月15日)153W081350 153.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9月5日)154H073353 154.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9月7日)155W082355 155.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9月9日)156W083356 156.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9月11日)157H074357 157.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9月13日)158W084361 158.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9月14日)159W085364 159.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9月17日)160H075366 160.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9月17日)161H076370 161.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9月18日)162H077372 162.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10月6日)163W086374 163.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1月22日)164H078376 164. 胡适致王重民(1944年11月27日)165H079377 165. 王重民致胡适(1944年12月25日)166W087379 166.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1月4日)167H080383 167. 王重民致胡适(1945年3月31日)168W088385 168.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5月21日)169H081387 169.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6月19日)170H082389 170.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6月20日)171H083390 171.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7月1日)172H084395 172.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7月16日)173H085397 173.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7月20日)174H086399 174. 王重民致胡适(1945年7月28日)175W089403 175.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7月30日)176H087405 176.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7月30日)177H088409 177. 王重民致胡适(1945年8月2日)178W090411 178. 王重民致胡适(1945年8月4日)179W091412 179. 王重民致胡适(1945年8月5日)180W092413 180. 王重民致胡适(1945年8月10日)181W093414 181.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9月6日)182H089416 182.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9月25日)183H090419 183.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9月27日)184H091421 184.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9月29日)185H092423 185.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10月4日)186H093425 186.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11月28日)187H094427 187. 胡适致王重民(1945年12月6日)188H095429 188. 王重民致胡适(1945年12月23日)189W094430 189. 胡适致王重民(1946年1月6日)190H096432 190.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2月2日)191W095434 191.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2月14日)192W096435 192.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3月1日)193W097437 193.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3月13日)194W098439 194.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3月18日)195W099440 195.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3月18日)196W100441 196.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3月28日)197W101444 197.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4月12日)198W102446 198.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4月24日)199W103447 199.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4月30日)200W104449 200.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5月22日)201W105451 201. 胡适致王重民(1946年5月23日)202H097455 202.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5月23日)203W106458 203. 胡适致王重民(1946年5月29日)204H098461 204. 胡适致王重民夫妇(1946年7月4日)205H099465 205. 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11月24日)206W107467 206. 刘修业、王重民致胡适(1946年11月29日)207W108469 207.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2月7日)208W109470 208.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3月5日)209W110473 209.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3月7日)210W111475 210.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6月3日)211W112477 211.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6月6日)212W113478 212.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6月9日)213W114480 213.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6月17日)214W115481 214.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10月29日)215W116484 215.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11月14日)216W117487 216.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11月19日)217W118488 217.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11月24日)218W119489 218. 王重民致胡适(1947年12月7日)219W120491 219. 毛准、王重民致胡适、袁守和(1948年1月5日)220W121492 220.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1月8日)221W122495 221.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1月13日)222W123496 222.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2月2日)223W124497 223.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2月7日)224W125499 224.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2月26日)225W126500 225.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5月15日)226W127501 226.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5月19日)227W128502 227.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5月26日)228W129504 228.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6月8日)229W130506 229.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7月1日)230W131508 230.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7月2日)231W132511 231.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7月9日)232W133513 232.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7月22日)233W134514 233.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7月26日)234W135516 234.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8月1日)235W136518 235.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8月17日)236W137520 236.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8月24日)237W138521 237.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8月28日)238W139524 238.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9月1日)239W140525 239.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11月10日)240W141526 240.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11月16日)241W142527 241.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11月19日)242W143529 242. 王重民致胡适(1948年12月2日)243W144531 续编532 243. 吴光清、王重民致胡适(1942年6月9日)244W145532 244. 王重民致胡适信(1943年3月19日)245W146534 245. 胡适致王重民信(1943年3月25日)246H100535 246. 王重民致胡适信(1943年4月9日)247W147537 247. 胡适致王重民(残稿,1943年4月12日)248H101541 248. 胡适致王重民(残稿,1943年12月2日)249H102544 249. 王重民致胡适信(1945年8月1日)250W148546 250. 王重民致胡适信(1945年8月2日)251W149548 251. 胡适致王重民(残稿,1947年11月1日)252H103550 252. 胡适致王重民(残稿,1947年11月19日)253H104551 附编:胡适、刘修业往来书信552 253. 刘修业致胡适(1944年1月12日)F01L01552 254. 刘修业致胡适(1944年1月18日)F02L02553 255. 刘修业致胡适(1944年1月26日)F03L03554 256. 刘修业致胡适(1944年2月23日)F04L04555 257. 刘修业致胡适(1944年4月12日)F05L05556 258. 刘修业致胡适(1944年5月5日)F06L06557 259. 刘修业致胡适(1944年6月3日)F07L07559 260. 刘修业致胡适(1945年2月15日)F08L08561 261. 刘修业致胡适(1945年8月24日)F09L09562 262. 刘修业致胡适(1945年9月15日)F10L10563 263. 刘修业致胡适(1946年2月17日)F11L11564 264. 胡适致刘修业(1946年3月2日)F12H01565 265. 胡适致刘修业(1946年3月7日)F13H02568 266. 刘修业致胡适(1946年3月19日)F14L12570 267. 刘修业致胡适(1948年2月9日)F15L13571 附录572 人名索引572 文献索引590 语词索引609 序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在北京大学校史上,胡适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也是一位受人尊崇、具有很强魅力和个性的校长。胡适先生勤奋好学,未及而立,已经成为留美博士、北大教授。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先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以倡导白话文、文学改良和以西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而名动华夏,从此长期活跃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1946年,胡适先生出任北大校长后,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担负起了抗日战争后复兴北大的重任。 胡适先生在学术界交游甚广,友人几乎覆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和友人往来论学的话题之宽令人惊叹,许多未及形成专门著述的精彩见解常见于他和学者们的书信中。不少学者认为,胡适先生在民国学术界,堪称一个学术枢纽和信息港,大量学术信息乘着信件蜂拥而来,其精辟观点也乘着信件辐射国内。胡适先生的书信是学术研究的一笔宝贵财富,如果集中整理,大可以纵览当时的学术全局,小可以考查某项专题研究的起落得失。基于此,1979年以来,已经有多种胡适先生的书信集面世,有真迹影印的,也有排字印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术研究的急需。 但是以往出版的胡适先生书信集,都是胡适先生所有往来书信的汇集,既不分专题,也不分往来对象。事实上,胡适与诸位学者往来书信的频次是不等的,超过两百封的仅寥寥三人,前期是顾颉刚,后期是杨联陞,中期便是王重民。如果把这些书信单独汇编出来,不止可以清晰再现胡适先生和这些学者的友谊轨迹、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还将对我国学术发展史的研究以及当代的读书治学大有裨益。正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台北胡适纪念馆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决定联合编辑出版《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 如今这部《书信集》已经编成。与以往书信集相比,本书有很大不同。首先,增加了北大图书馆、台北胡适纪念馆等单位新发现的若干书信、手迹。其次,对信中出现的大量人名、书名,花费很大精力,作了详尽的注释。清代以来众多的藏书家、辑佚家、目录学家、学者、重要著作都在注释之列,等于另编了一本人名辞典,使该书的学术价值超越了书信集,读起来更像是百科全书。第三,该书体例讲究,有手迹、有照片、有索引,每封信都有编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王重民先生是我校信息管理系(其前身是图书馆学系)的创办人,杰出的图书馆学教育家、文献学家。王重民先生读书广博,学问专深。他一方面是个非常优秀的学者,在胡适先生研究的很多问题上,都曾经给过深刻的启发;另一方面,他对胡适先生学术研究的最大支持,还在于不辞劳苦、举一反三地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资料。可以这样说,胡适先生的某些学术成就,离不开王重民先生充分的资料保障,蕴含了王重民先生的大量劳动。通过这本书,我对胡适先生于1947年竭诚邀请王重民先生在北大创办图书馆学专业的动因有了深切的了解,对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衷心希望北大信息管理系老师,努力学习王重民先生勤奋治学、忠诚教育的优秀品德,为祖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符合信息时代需要的优秀建设人才。也衷心希望继本书之后,胡适先生和其他学者的往来书信集也能够接踵出版,以此缅怀胡适先生,并助益于对胡适先生的研究和对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 由衷祝贺《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的出版! 是为序。 2008年7月9日 前 言 在现代知名学者中,以通讯为手段,以书信为载体,思想发乎真情,旨趣流于笔端,准此以表达个人见解者并不罕见。但是,长期借助于这一“手段”,一丝不苟于深层学术切磋,你来我往,心心相印,写者有感而发,闻者心有灵犀,即或见解左而始终肝胆照者,则实不多见。胡适、王重民两先生往来于20世纪40年代极其密集的书信,堪称现代学术领域百花园中极具特色的奇葩。 胡适先生与王重民先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位先生都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胡适先生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突出的革新精神和治学成就有目共睹。早在1917年初,他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强调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五四时期,胡适以高涨的热情,连续撰写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多篇文章。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胡适先生还进行了创作“尝试”,其《尝试集》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他是新文化运动中具有特殊影响的人物之一。1920年离开《新青年》杂志以后,他还先后参与创办《努力周报》、《现代评论》、《独立评论》等刊物。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于史学、文学和哲学领域,具有相当突出的建树,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胡适书评序跋集》、《胡适作品集》、《胡适文存》等。虽然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同样如此,但是这两部书都属于该领域该学科中的基础性经典著作。此外,值得一提的起码还有两点:一是在学术领域里,他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影响深远;二是他倡导的新红学、重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研究中国章回小说等等,也都具有开一代新风之功。胡适先生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工作,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遗憾未及结集定稿出版。毋庸讳言,胡适先生作为20世纪著名学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王重民先生不止涉猎领域广泛,且硕果累累,堪称著作等身。还在北京读书期间,他就曾发下宏愿:“尝闻古人愿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我愿读万种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七十多年生命旅程中,他以扎扎实实的社会实践,在学术界赢得了崇高的地位。他不仅是现代声名远播的图书馆学家,还是饮誉学林的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敦煌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在图书馆学、目录学领域里,他先后出版了极具学术价值的《校雠通义通释》、《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图书与图书馆论丛》、《冷庐文薮》,有关太平天国史料、西方来华天主教士著述,以及徐光启学术成就的研究和出版,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于在书目实践应用领域里,更是劳苦功高,有目共睹:譬如《中国善本书提要》和《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这是他在系统调查美国国会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善本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提要结集。本“结集”凡5620篇提要,详细记录了古籍版本的特征、作者、编校者、刻工等情况;又如他先后主持编纂和参与编纂的《国学论文索引》、《文学论文索引》和《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曾被誉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索引”;再如敦煌遗书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同样是硕果累累:《敦煌曲子词集》(1941年)、《敦煌变文集》(1957年)、《敦煌古籍叙录》(1958年)、《敦煌遗书总目索引》(1962年)、《补全唐诗》(1963年),以及后学为之整理出版的《敦煌遗书论文集》(1984年)等等。有关王重民先生的学术成就,当代学者曾如是评价道:“王先生的学术确实是博大精深,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敦煌学、史学和索引编纂等方面,王先生都达到了他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胡适先生与王重民先生还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们都曾经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并且都与北京大学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胡适先生1917年自美留学回国后,曾先后三次执教于北京大学。第一次是1917-1925年,第二次是1935-1937年,第三次是1946-1948年。在长达十余年的执教岁月中,胡适先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斯人斯事已经深深铭刻于北大的历史里。尤其是在担任校长的日子里,由于他的推荐和引进,不仅有孟森、钱穆、马叙伦、汤用彤、俞平伯、魏建功、梁实秋、闻一多等一大批文科名流纷至沓来,诸如丁文江、饶毓泰、吴大猷等一大批理科著名教授也纷纷应聘添彩。1948年12月,基于当时的特殊背景,胡适先生奉命南迁。就在他匆忙离别北京的前夕,北大之当前建设和远景规划犹牵挂于心,特意谆谆告诫留守同仁:连接几个电报,只能“毫无准备的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胡适先生对北京大学之一往情深,可谓尽现于眼前。 与胡适先生一样,王重民先生和北大也是血脉相连。如上所述,胡适先生在四十年代末因故离开了北大,而王重民先生则不然。自从1947年2月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王重民先生就再也不曾离开过北大一步。2003年9月,适值先生百年诞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其前身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师生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学术研讨会,海内外学者济济一堂,隆重纪念这位卓越的图书馆学教育创始人。王重民先生勤奋敬业的贡献令人感动,诸多往事恍如昨日,数十年教育实践历历在目:从当初的图书馆学专修科,到后来的图书馆学系,再到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的最初建制,无不渗透着王重民先生辛勤的汗水。他不仅制定教学计划,延聘名师,还总是站在教学前沿,先后开设了许多课程:中国目录学概论、目录与书刊评介、参考资料与参考工作、普通目录学、目录学引论、中国目录学史、历史书籍目录学……凡是他开的课程,一般都有讲义,常常为此不辞辛苦,边写边讲。诚如其高足们的深情回忆:他“从不照着讲义讲,而是讲重点、难点,讲近期研究心得。例如对历代正史艺文志及补志记载图书范围的差别及缘由,例如对古代重要书目提要编写体例的演变及过程等等,往往是发前人所未发,启示后人之所思”。毫无疑问,在中国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史上,王重民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北大,也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2007年秋,正是基于以上机缘,并且基于同一个目的,海峡两岸的两个特定机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台北胡适纪念馆,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共同承担起编纂《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 展现于读者面前的《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汇集了胡适先生和王重民先生往来多年的治学书信。通过“书信”这一特定的载体形式,不单塑造了胡、王两先生令人尊敬的大家风范,也由此释放出极其丰富的知识信息和文化内涵。阅读两先生的“往来书信”,字里行间,真情涌动,真知灼见,耐人寻味。撮述其中要义,起码体现于如下四端: 一曰学术切磋,唯真唯实。如果说学术研究是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形式,那末深层的切磋和争鸣,就是推动学术进步的催化剂。没有这种“催化剂”,学术交流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更不可能引向深入。然而学术交流,尤其是学术思想上的深层次交流,不单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胆识,还需要服从真理的精神和勇气。在对待郦道元《水经注》的历史公案上,胡王两先生的事迹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当初他们两人的观点并不一致。王重民曾以长篇论文《跋赵一清校本〈水经注〉兼论‘赵戴’、‘全赵’两公案》致书胡适,表明了自己的传统观点。对于王重民先生提及的这一陈年积案,胡适先生别有一番看法。用胡适自己的话说,他以往“始终不曾发过一言。但私心总觉此案太离奇,——颇有志重审此案”。随着探讨此案的日益深入,两人原本分歧的观点不仅趋于一致,彼此感佩之情也溢于言表。王重民1943年1月31日致信胡适:“读过先生这五篇大著,只觉得满纸温温和和,切切实实,一步一步的令人不自觉的去尊信东原的学力和精诣,绝无窃书之事,轻轻松松的便把王、孟诸公的成见,置诸九霄云外了。王、孟诸公若在,读了这几篇文章,至少可以清凉许多,也许他们的成见,同时也被先生的温和切实融化了。”而胡适先生也被王重民先生的真诚赞赏和帮助所感动,胡适在1944年1月17日信中说:“此一周之中,老兄的指教最使我得大进益……当然,最大的得益,是老兄指出赵怀玉四十九年刻的《四库简目》已有赵书一事。此事使我明白许多相关事项。多谢多谢。”平心而论,胡适先生澄清事实真相的智慧与胆识令人敬佩,王重民先生服从真理的精神和勇气更值得后人学习。从《水经注》“公案”的探讨中,人们看到了国学大师实事求是和“服从证据”的一言一行,更感受到了两大师身上折射出的高风亮节和文化精神的魅力。 二曰经验感受,嘉惠学林。作为交流心得的学术平台,“书信集”荟萃了两大师宝贵的治学经验和体会。在这部集子中,探赜索隐方面的“言必有据”自不必说,基于具体事例的有感而发也所在多有。两位大师学养深厚,在探讨问题过程中,往往是既入乎其里,又出乎其外,常能给人以融会贯通的上乘感受。甚至在某些并不连贯的“只言片语”中,也往往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读者只要前后联系,细细品味,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必会油然而生。例如王重民先生长期致力于版本学、校勘学研究,在版本和校勘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胡适先生在研究《两汉的太学》一文时,就曾深得王氏之助,因而在回复王重民的信中说,“谨遵先生所论校勘之义,用宋本、明活字本校鲍本,再以《艺文类聚》所引者校之”云云。又如作为一流学者的胡适先生,深谙治学之道。在1943年5月30日致王重民的信中,他就曾对宋代学者李若谷“勤、谨、和、缓”的考证方法感触颇深,于是结合自己多年治学经验和体会,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勤’即是来信所说的‘眼勤手勤’,此是治学成败第一关头;凡能勤的,无论识小识大,都可有所成就。‘谨’即是不苟且,一点一滴不放过,一丝一毫不了草。举一例,立一证,下一结论,都不苟且,即谨,即是慎。‘和’字,我讲做心平气和,即是‘武断’的反面,亦即是‘盛气凌人’的反面。进一步看,即是虚心体察,平心考察一切不中吾意的主张,一切反对我不利于我的事实和证据;抛弃成见,服从证据,舍己从人,和之至也——我说‘缓’字在治学方法上十分重要。其意义上只是从容研究,莫匆遽下结论。凡证据不充分时,姑且凉凉去,姑且‘悬而不断’。英文的suspension of judgment,即是暂且悬而不断——凡不肯悬而不断的人,必是不能真做到勤、谨、和三个字的。”“书信集”中的往来书信,往往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无论是王重民先生的治学经验,还是胡适先生的治学体会,以其源于治学实践,且基于真情实感,无不鲜活而生动。这些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经验”和“体会”,有益于当时,也有益于后代。 三曰心存诚敬,厚道友人。士林中广为流传一句老话——“道德文章”。道德与文章,二者有显著区别,亦有密切联系。陈立夫先生《四书道贯》云:“学问为分门别科之知识,由一本而万殊,故愈演愈繁;道德为共生共存之实践,由万殊而一本,故愈讲而愈约。此即老子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意。”“学问”可以各不相同,“文章”也可以异曲殊途,但深深植根于“道德”的“诚”字,实为做人之要件。所谓“诚敬”之“诚”,不仅应该体现于平素接人待物中,也应该体现于学术思想的交往中。阅读当年胡适、王重民两先生往来书信,两大师“至诚”待人的光辉风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两先生书信交往多年,尤以20世纪40年代为多。在那个时期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西方世界,你来我往,鸿雁穿梭,书信成为他们学术交流的基本载体。在那个时期里,无论是讨论古代人物,还是研究近代事件,两人同苦同乐,心心相印,切磋讨论,灵犀一点。即便在意见与观点相左的问题上,也往往能推心置腹,求同存异,彼此启发,互相激励,塑造出了亦专家亦挚友的文人典范。为了支持胡适先生重审《水经注》案,王重民先生可谓不遗余力:不单从学术层面提出不同看法与其商榷,还经常不辞辛苦地搜集许多珍贵的图书资料,甚至在自己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请夫人刘修业女士一起帮助誊抄转录。对于来自友人“不遗余力”的支持,胡适先生也总是念念不忘,屡屡言及,以至每每于信尾署以特殊用语:“匆匆敬问双安”、“匆匆敬祝双安”。说“双安”犹觉不足,此前还要加以“敬问”或“敬祝”,寥寥数字,映衬出胡适先生对友人发自肺腑的感谢之情。胡适先生在1943年10月14号的日记中甚至写道:“在纽约作考证文字,无人可与讨论,故我每写一文,就寄于王重民兄,请他先看。”在信息时代快节奏的今天阅读两人往来信件,细细体察彼此情谊,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动,不能不平添一种精神家园的回归和心灵的震撼。 四曰国学研究,其乐无穷。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唯一没有出现文化断层的五千年历史,也创造了反映五千年长河的丰富典籍。图书文献,尤其是经过千百年大浪淘沙筛选出来的经典文献,堪称一代代炎黄子孙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面对这座文化宝库,不只需要认真学习和继承,也需要认真研究和考证。当年戴震有一名言,“但宜推求,勿为株守”。考察胡适、王重民先生治学轨迹,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他们执著于国学研究的理念、恒心和信心,还是不满足于现状而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抑或是决意攻克某一既定目标的胆识和毅力,都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与两大师所生活的20世纪相比,当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东西方文化正在进一步融合,科学技术业已发展到网络时代。但是,科学技术可以改变物质世界,可以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却不会也不可能会削弱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文献的重要意义。在过去的20世纪里,重分析、重实证的西方文化,曾经一路领先,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如今的21世纪里,重综合、重系统的东方文化适逢其会,犹如一轮朝日冉冉升起。在气象万千的国学中,不只蕴含着众所周知的至理名言和座右铭,蕴含着开拓视野、弥足珍贵的辩证法,蕴含着爱国情怀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还蕴含着随处可见的升华境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人生真谛。一个人,尤其作为中华文化圈中的文化人,倘若没有几部经典文献垫底,就会显得体质羸弱而没有底气;倘若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作支撑,斯人就会渐渐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抚今追昔,人们更有理由向大师学习,也更有信心向大师看齐:致力国学,学无止境;国学研究,其乐无穷。 “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这句流传了几百年的“警世通言”,在胡适、王重民先生面前是注定行不通的。两大师学养丰厚,以多年治学实践,练就了手中的“金针”。完全可以逻辑推理,以两大师的博学、人品和大气,是决不会苟同于金人元好问的警觉之心的。今天以《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的形式,将他们当年练就的“金针”无所保留地“度与人”,倘大师有在天之灵,想必也会在仙界举杯相庆!君不见兴笔会而倾谈心得,谈心得而畅叙友情,叙友情而提携后学,一举而数得,人间至美,无过于此,岂非两大师快哉平生之大幸耶? 俗语云:“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又道是:“借花献佛,小有功德”。“玫瑰”也好,“鲜花”也罢,乃是两大师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作为后学,能为这些“玫瑰”、“鲜花”做点事情,自然深感荣幸;能为社会竭尽绵薄,实我辈之至望。 唯其如此,在编辑《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的整个过程中,编辑组的全体成员,无分彼此,勉力为之。从搜集资料、筛选词条,到注释内容、编制索引,一切都是在既定的组织、计划中进行。但是,由于我们自身水平所限,疏略乃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这部集子的编辑与注释,能否准确体察两大师原意,能否凸显出两大师切磋学术之精髓,最终还是要看社会层面的检验。也唯其如此,我们始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惴惴不安,诚惶诚恐,唯恐以稍不留意的纰漏,会铸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为使本书尽可能地涵盖胡、王两先生的往来信件,我们做了最大限度的努力,查阅了目前所及的各种资料。虽然如此,只要留意两先生“往来书信”之写作时间,尤其是仔细品味书信行文之衔接点,一种缺失不全的遗憾仍会油然心中。对于这些或许是目前缺失而一时又难以查找的信件,只能留待他日修订时再作进一步的补充了。《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问世之日,也是读者监督、批评和帮助之时。我们怀着由衷的敬意,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朋友们不吝赐教! 在《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工作启动的前后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校领导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得到了海峡两岸许多有识之士真诚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诸多同事、同仁的热情关注和鼓励,适值本书面世之际,让我们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台北胡适纪念馆倡议编纂“书信集”之初,我曾写拙文以应之——《慧眼识珠启宝藏,大师谈心遗佳酿》。现在看来,拙作浅陋,颇有意犹未尽处。不过,我还是要借用其中的一句话,作为这篇“前言”的结语:胡适、王重民两大师虽然早已经驾鹤西去,但是由他们的往来书信所折射出的道道光芒,胜似陈年佳酿,唯愿琼浆喷涌,遗泽百代。 王锦贵 戊子仲夏于北大 编辑体例 一、资料来源 (一)胡、王两先生往来书信,无论已经发表或未曾发表,但凡能够见到者,均在收录之列。共计收录往来信件253封,其中胡适致王重民信104封,王重民致胡适信149封。附录收录王重民夫人刘修业致胡适信13封,胡适致刘修业信2封。 (二)所收文字及照片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数处: 1. 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耿云志主编. 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第18册、24册、40册; 2. 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杜春和,韩荣芳,耿来金编.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2册(1327页); 3. 胡适来往书信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 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3册; 4. 胡适书信集/ 耿云志欧阳哲生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3册1755页; 5.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胡适未刊书信日记; 6. 台北胡适纪念馆资料; 7.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资料; 8. 天津《大公报》“大公园”副刊。 (三)书信作者抄录的有关资料,作为“附记”附在各信之后。 二、编排方式 (一) 为清晰体现通信者学术往来之脉络,书信一般以时间为纲,由远而近交叉编排。但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又有“续编”、“附编”的区分。具体编排方式依照如下细则: 1. 本书所收书信凡有确切年月日或可考得其年月日者,一般按年月日的顺序编排; 2. 全书脱稿后又发现的胡、王二人通信,其中一部分有明确年月日落款,一部分因残缺而无年月日落款,为不打乱已有次序,悉置于二人书信最后,作为续编处理; 3. 王重民夫人刘修业和胡适的单独通信,也反映了胡、王二人的密切关系,故作为附编置于本书信集最后。 (二) 凡《书信集》中所收信件,每封信标题皆后缀以数字和字母顺序号。其中W代表王重民,H代表胡适,L代表刘修业。 如标题“王重民致胡适(1939年3月29日)001W001”,其后缀“001W001”的含义是:此信为本书信集所收胡适、王重民通信的第1封,也是王重民写给胡适的第1封信。 又如标题“胡适致王重民 1942年11月29日012H001”,其后缀“012H001”的含义是:此信为本书信集所收胡适、王重民通信的第12封,也是胡适写给王重民的第1封信。 刘修业和胡适的单独通信作为附编处理,故其顺序号以F打头,另行排序。如标题“刘修业致胡适(1944年1月12日)F01L01” ,其后缀“F01L01”的含义是:此信为附编所收胡适、刘修业通信的第1封,也是刘修业写给胡适的第1封信。 三、文字注释 本书的文字注释,依照如下9条细则进行: 1. 凡是来源于公开出版的资料,均在信尾注明资料之出处; 2. 凡是胡、王二人之原注,一律以当页脚注处理; 3. 本书编者为该信所作之考证说明文字,也采用当页脚注形式; 4. 本书编者为该信内容所作之所有注释,一律采用篇末注形式; 5. 本书信集中多次出现的词条,一般只注释首次出现的词条,以后重复出现的必要时指出第一次注释的书信顺序号; 6. 凡书信原文之错字、别字、衍文用()标示,改字、增字用[]标示; 7. 凡原文中无法识别之字,以□标示; 8. 信件中的外文人名、地名、语句,一般采用篇后注的方式译出; 9. 个别外文词汇的中文译注,在其后用()标示。 四、附录 为方便读者学习和检索相关信息,特别在书后编制了《人名索引》、《文献索引》、《语词索引》三种索引,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排。 《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编委会 2008年6月5日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