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全六十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天津图书馆编 定价 48000.00
责任编辑 ISBN 978-7-5013-5071-1
出版时间 2013-08-28 版次 B1
印刷时间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综合文献
中图分类 Z121
读者对象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出版项目——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原名著名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的第一种,收入天津图书馆珍本古籍一百七十九种,其中稿抄本七十多种,明清刻本国内收藏单位基本在三家以内,更有存世孤本和非常珍贵的批校本,除少数几部,均为首次影印,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出版說明 中華民族以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明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一文明薪火相傳最好的載體,莫過於浩如煙海的傳世經典,其豐富、完備程度遠非其他民族可及。古籍文獻主要收藏於全國圖書館系統,據調查,各級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科研單位共收藏古籍二千七百五十萬冊,其中可列入善本的有近二百五十萬冊。除圖書館系統外,公立機構尚有博物館、寺院等藏有大量古籍。此外,散失海外的珍本秘笈也不在少數。毫無疑問,這些珍貴典籍是我們獨有的寶貴而豐富的文化遺產,彌足珍貴。 這些典籍中,最受關注和重視的,無疑是善本或曰珍本古籍。基於中國文化發展軌跡的特殊性,越是早期文獻,其文獻價值越高;與此同時,因年代久遠,數量既少,保存尤難,其文物價值自然更高。對於善本,因其珍貴,其保存機構一般以保護爲第一要務,但這些典籍對於研究傳統學問和學術發展不可或缺,所以在“藏”與“用”的問題上,不免矛盾、困擾。歷史上,對於善本古籍的摹寫、影抄、影刻,是解決這個矛盾最重要的方法,明清兩朝留存至今的古籍,有大量的影刻、影寫宋元版本,即爲例證。西方印刷技術傳入後,石印等手段爲善本影印提供了極爲便捷的方式,由此,民國時期出現了《百衲本二十四史》《四部叢刊》等多部足以傳世的大型影印古籍經典叢書。這些叢書將大量歷代深藏內府和藏書樓的珍本秘笈公之於衆,爲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至今造福學界。我社於二〇〇二年啟動的國家項目——“中華再造善本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仿真再造形式對善本古籍進行再生性保護的最重要的項目,備受世人矚目。不過,再造一期完成七百八十七種古籍文獻,續編選目五百餘種,合計不過一千三百種。加上計劃運作的海外編一千餘種,也不足三千種。而現存珍本古籍,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統計,稱得上傳世孤罕的即有四萬五千種之多,可見目前已經影印出版的,極爲有限。顯然,在“中華再造善本工程”之外,有必要做更進一步的工作,即系統深入挖掘藏書機構的珍本文獻,爲學術界和圖書收藏機構提供更豐富、更全面的仿真影印本。既爲珍本文獻的再生性保護提供可能,同時讓這些文獻擁有成百上千的替代品,發揮文獻資源應有的學術價值,從而爲弘揚傳統文化、實現強國夢奠基。 我社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陸續出版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自出版後廣受學界和藏書機構歡迎。後來陸續出版了一系列以館藏爲基礎的專題叢書,如“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等,也深受歡迎。實踐證明,以館藏爲基礎進行文獻開發,不僅符合學術研究需要和收藏需要,而且操作性更強,對促進文獻批露意義重大。以地方志爲例,一次性收集千餘種稀見方志是難以想像的,而以館藏爲基礎開發,目前已有近二十家單位參與,開發稀見方志千餘種。爲此,二〇一一年天津圖書館古籍部主任李國慶先生向我社倡議出版各館珍本叢刊時,與社領導的想法不謀而合,當年即開始計劃並實施。經過與全國範圍內圖書館古籍界同仁的多次討論與磋商,形成方案如下: 一、整體以《中國古籍珍本叢刊》爲題,陸續出版海內外各圖書館、博物館等藏書機構珍藏善本文獻。各館形成的文獻叢刊,命名爲《中國古籍珍本叢刊?××館卷》。 二、本叢刊計劃收錄海内外數七十餘家藏書機構五千種古籍善本。 三、收錄標準: (一)依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現存傳本數量在三部以內(含三部)且具重要歷史文獻價值者。 (二)《中華再造善本》正、續編已收錄的,原則上不再收錄。 (三)近年各類影印本古籍叢書如《續修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四庫系列”叢書,《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續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等大型古籍叢書,版本相同的不再收錄,有名家批注者酌收。 (四)各館藏部帙較大的珍本古籍,具有特殊價值、宜單獨印行的,不予收錄。 (五)產生於一九一二年以後的,有關傳統學術內容的名家稿本,酌情收入。 四、編輯方法: (一)文獻收藏單位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核後,根據館藏特色,提交擬目;我社據“新中國古籍影印叢書總目”(該書收錄一九四九—二〇一〇年出版的影印叢書)等工具書進行審核刪訂;專家審核選目;我社與文獻收藏單位最終確定選目,進行掃描拍照。 (二)以館藏地爲單位,進行分卷命名,如《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天津圖書館卷》。雙欄影印,個別不適合拼葉者,以原大排印。 (三)按照經史子集叢分類,各類之下再以各書成書年代爲序;每書製作新書名頁(含書名卷數、作者、版本等),置於卷首。 目前,本叢書已列入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這套叢書是落實國家古籍保護和善本回歸工作的具體舉措,也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館現存珍貴古籍進行科學保護、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天津圖書館卷》是本叢刊的第一種,全六十冊,共遴選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種,其中經部十三種,史部五十八種,子部三十種,集部六十九種,叢部九種。以版本計,明刻本六十五部,稿鈔本九十八部,其中一百三十多部爲存世孤本。這些善本古籍,除少數幾部,均爲首次影印出版,其歷史文獻和版本參考價值值得重視。 在編輯過程中,我們遵循“中國古籍珍本叢刊”的編輯規範,進行了嚴格地查重,並查核原書,爲每種圖書製作了新的書名頁,於首冊編有總目錄,讓讀者一目了然。需要說明的是,所收善本中有缺卷或缺頁的情況,由於這些善本基本上沒有複本,我們沒有進行配補,僅作了相應的標注。其中稿本《大學衍義補集要》的最後一冊因裝訂問題,存在壓字的情況,因無法拆書,也留下了些許遺憾,敬請廣大讀者諒解。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十月 前言 李國慶 一 二〇〇七年,國務院辦公廳和文化部辦公廳下達文件,要求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古籍保護工作,對國家現存古籍情況進行普查摸底,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現存古籍的保護。古籍保護工作從兩個方面做起:一是原生性保護,二是再生性保護。原生性保護主要體現在對破損古籍進行修復和改善保存環境方面;再生性保護主要體現在遴選善本古籍進行影印出版方面。 《中國古籍珍本叢刊》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重點推出的大型系列叢書。它以全國主要圖書館收藏的珍貴古籍爲遴選對象,精心編印而成。前無先例,是一個創舉。本《叢刊》的編輯出版,可以實現各館珍貴古籍的資源分享,可以實現館際合作,可以體現互利互惠精神,可以拓展業務範圍。 《天津圖書館卷》(以下簡稱《天圖卷》)是將天津圖書館收藏的一批珍貴古籍按照一定標準經過遴選而編輯成的一套綜合性古籍叢書。《天圖卷》是《中國古籍珍本叢刊》中的第一部子叢書,從這個角度看,本書的編印具有一定示範作用。通過《天圖卷》的編印,可以積累實踐經驗,取長補短,把以後將要陸續編印的兄弟館藏《古籍珍本叢刊》的品質不斷提昇。 二 本書以天津圖書館藏“珍本古籍”爲收錄範圍,凡館藏具有比較重要歷史文物、學術資料和藝術鑒賞價值之珍本古籍均在收錄範圍之內。考慮編印的規模不宜過大,所以,我們再設定一定標準進行遴選,凡館藏珍本古籍屬於以下四種情況之一者,不予收錄: 一、 依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現存傳本數量超過三部者(不含三部)。 例如:天津圖書館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者有二千二百餘部古籍,我們從現存傳本三部範圍內再進行遴選若干部,編入本書。 二、 已經收入《中華再造善本》正續編者。 例如:館藏宋刻本《棠湖詩稿》,已經收入《中華再造善本》,本書不再收錄。目前,國家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在編印《中華再造善本》續編,擬收本館藏清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泥活字印本《校補金石例四種》、明景泰(一四五〇—一四五六)刻本《寰宇通志》、明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刻本《龍溪王先生全集》等。這些珍本古籍亦不收錄。 三、不論版本同否,已經收入近年各類影印本古籍叢書者。 凡已刊載《續修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四庫系列”叢書,《叢書集成》及其《續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等大型古籍叢書,以及《中國少數民族古籍集成(漢文版)》《中國醫學大成》和《中華山水志叢刊》等各類專題叢書者,均不收錄。 例如:《性理群書輯覽》七十卷,《閩刻珍本叢刊》已收,人民出版社、鷺江出版社二○○九年出版;《道園學古錄》,《藏外道書》已收,巴蜀書社一九九二年出版。本書均不再收錄。 四、館藏部帙較大的珍本古籍,具有特殊價值,不再編入本書,宜單獨印行。 例如:明刻本《魚鱗冊》(一批)、清廣州活字本《通典》二百卷、《通志》二百卷及《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三通”三種七百四十八卷,等等。 《天圖卷》收錄館藏珍貴古籍共計一百七十九種,我們從經、史、子、集、叢五個部類和明清鈔稿版本作了統計,詳見下表: 《天圖卷》部類統計表(略) 《天圖卷》版本統計表(略) 本書收錄的善本古籍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其一是收錄史部珍本古籍較多,共計五十八部,佔本書一百七十九部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二。包括: 《休邑黃氏思本圖》,明黃顯仁等編,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刻本; 《三朝聖諭錄》三卷,明楊士奇輯錄,明正統(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刻本;《啟禎野乘》八卷,清鄒漪纂,清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刻本;《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清陶煒輯,稿本;《少司空主一徐公奏議》九卷,明徐恪撰,明邵寶編校,明俞意、黎復性重校,明嘉靖(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刻本;《濟勝一覽》,明侯應琛撰,明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刻本;《欽定方輿路程考略》,清汪士鋐等撰,清康熙(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內府刻本,等等。 其二是收錄集部珍本古籍較多,共計六十九部,佔本書一百七十九部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九。包括: 《杜律二注》四卷,明章美中輯,明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熊鳳儀刻本;《桃溪凈稿文集》三十九卷《詩集》四十五卷,明謝鐸撰,明嘉靖(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刻本;《康齋先生文集》十二卷《附錄》一卷,明吳與弼撰,明正德十年(一五一五)刻本;《陭堂摘稿》六卷,明許應元撰,明嘉靖(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刻本;《白沙先生詩教解》十五卷,明陳憲章撰,明林時嘉編校,明嘉靖(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刻本;《燕市集》二卷,明王穉登撰,明隆慶四年(一五七〇)靖江縣朱宅快閣刻本;《繡像雙娟緣》八卷,清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東雅軒刻本;《再來緣樂府》十二齣,清悟園主人撰,稿本;《紅樓夢填詞》二十四齣,清褚龍祥撰,清希葛齋鈔本;《精訂綱鑑廿一史通俗衍義》二十六卷四十四回,清呂撫輯,清雍正至乾隆(一七二三—一七九五))泥活字印本,等等。 其三是收錄明刻本較多,收錄六十五部明版書,佔本書一百七十九部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六。包括: 《三朝聖諭錄》三卷,明楊士奇輯錄,明正統(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刻本;《聖諭講解錄》,明張福臻撰,明天啟二年(一六二二)刻藍印本;《大藏一覽集》十卷,明陳實編,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刻宣德隆慶遞修本;《陽明先生文粹》十一卷,明王守仁撰, 明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大梁書院刻本;《三吳水利圖考》四卷《蘇松常鎮水利圖》一卷,明呂光洵撰,明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刻本;《爲善陰騭》十卷,明成祖朱棣撰, 明永樂十七年(一四一九)刻本;《虛齋蔡先生文集》五卷,明蔡清撰,明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葛志貞刻本;《康齋先生文集》十二卷《附錄》一卷,明吳與弼撰,明正德十年(一五一五)刻本;《玉機微義》五十卷,明徐彥純撰,明劉純續增,明正統四年(一四三九)陝西陳有戒刻本,等等。 其四稿本較多,收錄七十三部,佔本書一百七十九部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一。包括: 《十八指揮考》一卷,清陳景沛撰;《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清陶煒輯;《便農占鏡》三卷,竹塘居士纂輯;《節義錄》二卷,明謝杲撰;《〔咸豐〕重修滄州志稿》,清東友筠、葉圭綬等纂;《關雅》六卷,清石林風輯;《香髓閣小令》,清崇恩撰;《王文敏公經進稿》不分卷,清王懿榮撰;《新編虎螭鏡全傳》三十二回《新編賜笏樓全傳》三十二回, 題味閑主人撰,等等。 三 本書以傳本稀見、學術價值高的館藏珍本爲主,茲僅擇其中的“叢部”數種爲例試作介紹。 《一瓻筆存》,清管庭芬輯,清道光(一八二一—一八五○)稿本。收書一百十二種(今存一百零六種)。 管庭芬(一七九七—一八八〇)字培蘭,一字芷湘,號渟溪病叟,浙江海寧人。諸生,少耽典籍,尤熟諳鄉邦文獻掌故,嘗佐錢泰吉輯《海昌備志》,館蔣氏別下齋最久,所刊叢書大半由其校訂。其詩文有法度,兼工書法,平生著述甚夥,家貧無力付梓,唯《天竺山志》十二卷,經曹金籀刪定後刊行於世,餘皆以稿本見存。傳見《〔民國〕海寧州志稿》。是書爲管氏從人借鈔,積久成帙。所謂“借書一瓻,還書一瓻”,故命書名如此。全書以經、史、子、集四部爲編,收錄經部書十八種,多採自《經餘必讀》《書隱叢說》等;史部十八種,多採自明清單刻本;子部四十八種,多採自明清叢書及筆記雜著;集部二十八種,除採自刻本外,多錄自墨蹟本、傳鈔本。如史部中《黟山紀遊》,係從墨蹟錄出。子部中《鮑璧人傳》,係於一敗紙中得而錄之。集部中《賣藝文》,係從呂留良墨蹟錄出,尤爲珍貴,後管氏又將其收入所輯《花近樓叢書》中。該文記錄呂留良、黃宗炎、朱彝尊、黃子錫、高斗魁等人於清初時,貧困潦倒,被迫以出賣字畫、篆刻技藝爲生的史實。民國間錢振鍠以活字擺印的《呂晚村文集》,衹錄其序文,而失五人鬻藝之品類及價格,此則完整保存。於此可見,明遺民們不肯俯首清政府而生活無著,儘管含辛茹苦,也不願失去民族氣節。 《銷夏錄舊》五種,清管庭芬輯,稿本。 是書爲管氏避太平天國兵事,寓居斜川時,就行篋中所攜散帙,重繕其副而成。其《全唐詩錄補遺》乃就徐倬所編《全唐詩錄》補遺,錄其未收唐詩一百五十餘首。《全唐詩逸》,乃從《知不足齋叢書》本錄出,其中摘句混有宋元人之作,前人已有定論。《彭孝介雜著》係管氏輾轉從作者後裔處所得手稿鈔錄。作者乃明末清初之遺民,其著述多散佚不傳。此存三卷,且附同里徐盛全所撰傳文。《悔少集》乃箋注厲鶚的《遊仙詩》,凡百首。《重訂曲海總目》係管氏據所購得的舊本,重行編次校錄而成。 《待青書屋雜鈔》,(清)管庭芬輯,清同治元至三年稿本。收書五百三十六種。 是書爲管氏因避太平天國兵事,閒暇無事,從史部、子部雜著及詩文集中摘鈔成帙,基本不涉及經部書,自言“涉經史之學者,則心如亂絲,不能體認,惟叢殘小品稍可寓目,略有所取,趁秉燭之光,援筆劄記”。全書雜亂無編次,大抵以摘鈔時間之先後,區分爲初、續、再續、補遺、附錄、拾遺諸編。每編前有小序或題辭,中多言及浙中太平天國戰事,雖語多誣陷,然亦可窺彼時彼地之社會情景。所鈔每種篇幅極有限,或二三頁,或七八頁,其中有不經見或於今不傳之著述。如初編中所錄《鄉邦舊聞》,記載長興錢江佐林則徐事,不但爲林專辦夷務,籌畫軍興,在林被貶戍以後,仍“憤然率粵民殺英夷,夷懼民悅”。以致琦善以“違議”將其論斬,獲減遣戍,發往伊犁。待林則徐還,又將錢奏乞赦還,同理甘肅軍務,後入雷某幕中,雷秉琦善意,以莫須有之獄殺之。此爲研究鴉片戰爭史事的難得資料。又如再續編中所錄明萬曆十五年范大沖編刊的《天一閣書目》,是迄今所知存世最早的天一閣的藏書書目。今原刻本不存,世人罕見。該書目與存世的阮元、薛福成等所編體例迥異,計分經類、體制音韻法書類、人物類、目錄類、氏族類、圖志類、雜家類(附小說各家)、刑家類、兵家類、醫家類、別集類、詞曲類。錄書一百二十三種,雖非全貌,亦可嘗鼎一臠。其中尤爲珍貴的,全文錄下范大沖跋文,敘其父聚書,建閣之由來,爲研究南國書城天一閣的絕好資料。 《古藤書屋雜著》,清湯成烈撰,稿本(間配後裔謄錄本)。收書九種附二種。 湯成烈(1805—1880)字果卿,號確園,江蘇武進(今常州)人,道光十一年舉人,曾官浙江玉環廳同知、永嘉縣丞,掌教延陵書院。力學強記,潛心經世之學,生平不得志,著述甚多而傳世極少,主要著述有《季漢書》、《古藤書屋詩文集》。傳見《(光緒)武陽志餘》。是書爲湯氏自著詩文和輯錄他人著述的彙編。其《文鈔》爲所撰的《季漢書》(原書六十四卷,今存稿本)的志傳部分。《文甲集》主要爲文論,其中有些篇目與《文鈔》重出。《文乙集》爲所撰議、書、序、記部分。《詩稿》爲民國初其孫湯維清謄錄,不分體,不編年,中多抑鬱之作。《清淮詞》乃同治二年刊刻的底本。《毘陵歷代史傳》爲其子湯世仁手錄。據縣志著錄爲十二卷,此殘存三卷,亦未標卷第,內容是錄自《宋史》中毘陵人物列傳。《典訓恭紀》記皇太極崇德元年至清雍正十一年朝政大事。《退園隨筆》爲所撰《史姓編顏錄》,共收單姓、復姓、三字姓近二千。《大清會典摘鈔》係輯自《清會典》,主要爲祭祀部分。《經史人名韻編》,據縣志著錄十六卷,此缺卷十三去聲“送”、“宋”等十一韻。《國史列傳》專錄清代陽湖籍士人,起乾隆中進士管幹珍,迄道光初進士鄒鳴鶴。所附《蒔鄉(閣)詩草》、《淳則齋詩》爲其鈔存的清代中期陽湖兩詩人之詩作。 (子目見《中國古籍善本書目》681頁) 《鳩塢隨手錄》,清張祥河撰,清道光(一八二一—一八五○)稿本。收錄九種。 張祥河(一七八五—一八六二),字詩舲,一字元卿,江蘇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〇)進士,由內閣中書累官河南按察使、廣西布政使、陝西巡撫、工部尚書等職。工詩詞,善畫山水花卉。著有《小重山房初稿》《詩舲詩錄》等,傳見《清史稿》。是書爲張氏自撰詩文及其所輯他人詩文的彙編。其《飲水詩集》《詞集》乃據康熙中張純修所刻本鈔錄,原本亦係選本,與《國朝詩別裁》所載納蘭性德之作互有出入。《會典簡明日錄》係輯自《清會典》中有關內閣、六部、都院沿革,並加增損而成,意在取其便覽。《驂鸞錄》係宋范成大乾道間由吳入粵西的日錄,以配自撰《續驂鸞錄》,即爲記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張氏由汴入粵西的日錄。《驂鸞吟稿》爲張氏赴粵西途中詩作。《桂勝集》爲其廣西任上所作山川風俗之詩詞文。《粵西筆述》爲廣西任上仿《日下舊聞》例,摘錄方志中關於山川風物資料成編。《詩舲詩續》《詞續》乃補道光初原刊《小重山房初稿》中詩詞部分,主要爲道光十九年至二十五年(一八三九—一八四五)初之作。 《小石山房墜簡拾遺》,清顧湘編,清道光(一八二一—一八五○)鈔本。收錄六種。 顧湘,事略見《小石山房叢書》提要。是書爲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顧氏偕其子崇福、康福,於家藏叢殘篇什中掇拾成編。顧序云: “會聞洋氛不靖,番舶有窺伺福山之警,憂憤畢集,恨吾輩腐儒不能結纓赴難,斤斤於咀文嚼字,奚爲每一愴懷,又不覺拔劍起舞,擲筆浩歎,南望中原,雪涕如絙,悲夫悲夫。”可見其雖埋頭故紙,仍不忘國家之憂,其情可慨。其《偃曝談餘》見於陳繼儒《寶顏堂秘笈》。《溪山餘話》見於陸深《儼山外集》和《寶顏堂秘笈》續集。《吳郡丹青志》見於王穉登《王百穀全集》《廣百川學海》壬集和《寶顏堂秘笈》續集,末有道光四年(一八二四)顧湘跋,推崇王氏風雅絕倫。《畫記》亦見於《廣百川學海》壬集和《寶顏堂秘笈》續集,末有道光四年顧湘跋,稱作者得畫家三昧,然後方得有此作。以上四種,疑皆鈔自《寶顏堂秘笈》,今習見耳。唯《香國史》和《北邙踏青詞》,傳世僅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未著錄。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顧湘跋《香國史》云,絳雲樓火後,“牧齋(錢謙益)攜柳夫人徙居紅豆莊,地多名葩異卉,春時繁英鬥豔,香霏霏盈幾席間,夫人詠百花詩,纂《香國史》,與牧翁相賡唱”。又云 “舊爲張鹿樵(大鏞)觀察藏本,環林邵君(恩多)知余有刻書之役,風雪中攜此見示”。是書內容取名花十二種,類十二種女子,各舉一人。如:“蘭花(名媛)”,舉國香;“秋海棠(怨女)”,舉杜秋娘;“梅花(少寡)”,舉素娘;“菊花(病女)”,舉黃金英;“荷花(劍俠)”,舉何菡萏;“鳳仙(女冠)”,舉高飛雲;“薔薇(名妓)”,舉佛見笑。《北邙踏青詞》錄詞九闋,王士祿曾編入《然脂集》,未刊行,是詞唯賴此以傳。道光五年(一八二五)顧湘跋云:“(孫)永芳字佩芬,河南洛陽籍,工辭藻,清才秀慧,不亞於楊容華、張玉嬢、葉小鸞諸人。王西樵先生輯《古今閨閣然脂集》,特爲編入,集未刊行,稿本少見。太倉季松耘(錫疇)師餉余斷帙一冊,強半毀脫,此詞尚完好可認,亟爲鈔錄。” 《陳眉公吳寧野精校青蓮露六箋》,(一名《刻金粟頭陀青蓮露六箋》),(明)葉華撰輯,明萬曆間樹德堂刻本。收錄六種附一種。 葉華字茂原,號九如居士、又號金粟頭陀、澹齋主人,自署稱“闕里葉華”、“潭陽葉華”,然於地方志中未見。李維楨《澹齋記》稱其爲“文修公十三世孫也”,文修公乃葉味道,乃溫州人,一云龍泉人。其生卒年亦未詳,約萬曆間人。是書陳繼儒等校刻的作者清新小品之彙編,以所謂“語噴青蓮,篇盈玉露”命書名。全書分聖、智、仁、義、中、和六箋。其《清語》爲詩文之作,包括序、清語、廣語、附四部分。附乃六言詩五十首及他人所作《金粟園記》、《賦》。觀其內容,無外乎超詣之思,意景所會,麈談世外浣俗者。《心經石點頭》除作者所作《多心經注解》外,還匯有他人有關此經的提綱、略說、隨筆之類。《清史》乃萬曆四十年作者養屙山居,裒集古人陶冶山水竹木之樂的言行,分作清景、清供、清事、清享四部分。《迦陵音》包括兩部分,一爲《指迷十六觀》,乃仿《讀書十六觀》之例,所作的度曲十六觀;一爲《逸園清調》,乃所作的南北令十七題,內容與禪宗多涉。《澹齋霏玉》爲其所居的澹齋八景的圖與詩。繪圖者有董其昌、張照等八人;題詠者除作者本人外,還有屠隆、余棠、王穉登等人。《養生主》爲輯錄古人衣、食、住、行、色、財、待人、接物、外世中的養生之法,中多釋道家言。 (子目見《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叢部》261頁 ) 《文壇清鑒集四種》, 清屠元淳撰,清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屠氏家刻本,收錄四種。 屠元淳字穀詒,號拙齋,又號尋樂軒主人,浙江平湖人,生卒年不詳。少習舉子業,然久試而不第,家貧甚而沉酣六籍,博極群書,尤長於史學。傳見《平湖縣志》。是書爲其弟、侄等編次校刻的自著叢書,原總目稱六種,然於《說苑類編》《梧窗夜話》兩種均標明“嗣刻”,今實存四種,《尋樂類編》爲其詩、文、詞合集,中多感世之作。《閱史閑評》爲《史記》中本紀、表、世家、列傳之評論,略可補司馬遷論選之未盡。《萬花擷繡》是一部類似《幼學瓊林》《日記故事》之類的小類書,以紀名、紀人、紀事、紀年爲綱,列天文至鱗蟲事物名稱、別稱、異稱,有關詩句、對語。《昭代舊聞》列輯典、纂言、錄行、述異四目,所記多順治、康熙間事。 《一齋集》,(明)陳第撰,明萬曆間會山樓刻本,收錄十五種。 陳第(1540—1620)字季立,號一齋,晚號溫麻山農,福江連江人,諸生,初教授清潭,生徒雲集。都督俞大猷招致幕下,教以古今兵法,南北戰守方略,盡得其要,遂從戎,起家京營,出守古北,歷遊擊將軍,鎮守薊州十年,後督府私人行賈塞下,侵冒互市金錢,第力持之,爲督府不滿,拂袖歸里,遍游江南北,搜藏典籍,有世善堂,藏書頗富。年老訪金陵焦,相與研討,焦爲之嘆服,由名將而爲名儒,其於古音研究實有開山之功,所著有《一齋集》,《世善堂書目》。是書爲其自著叢書。其《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爲研究古音的力作。前者釋《毛詩》中音合於古而異於今者凡五百字,後者釋屈原、宋玉作品中同《毛詩》古音的八十餘字,《毛詩》所無者一百五十餘字,一一旁引他書相印證,使人篤信古音而不疑。焦爲之作序,推崇備至。清代學者如顧炎武等,皆推此二書爲研究古音之祖本。《伏羲圖贊雜卦傳古音考》,四庫館臣謂《圖贊》卷上一一辨先儒所失,卷下爲臆造之說,而稱《雜卦傳古音考》考辨精確,惜非書之大旨。《尚書疏衍》亦錄入《四庫全書》,自序稱“復取古今注疏讀之,意所是者標之,意未是者微釋之,句讀未是者正之,其素得於深思者附之,間又發揮於言外。”焦爲之作序,贊以“真後學之津筏,先聖之功人矣。”《寄心集》爲匯萃生平四言、五言古詩,經焦校定而成帙,《松軒講義》集論、辨之作三十九篇。《謬言》,《意言》爲其子陳祖念錄存論道之作。《書劄燼存》係守薊州及歸田後往來書劄僅存,中多關練兵事。《兩粵遊草》爲萬曆中游廣東所作,《五嶽遊草》爲年七十時遊歷之作,詩文相雜,非專記山水。焦嘗謂其詩有風人之遺。 (子目見《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叢部》603頁 ) 《四朝子史雜鈔》,明佚名輯,明蘭絲欄白棉紙鈔本,存十三種。 是書原無總書名、總目錄,傳至清南海孔繼勳時,以“嶽雪樓”之名重編總目錄。又以所錄爲晉、唐、宋、明四朝子史雜著,故題稱《四朝子史雜鈔》,其中《楚漢餘談》唯見《明史·藝文志》載錄而不見傳本,作者以取楚漢相爭時十件事情,以論此興彼亡之故。其餘十一種均爲古代子史中有代表性重要著述,且流傳頗廣,然長期以來或以其真僞(如《古今注》),或以其撰人(如《西京雜記》),或以其卷帙(如《江南別錄》《揮麈後錄》《泊宅編》《龍川別志》),或以其版本(《唐語林》)諸問題,一直使人們墜入雲霧之中。此鈔本大約成於明嘉靖晚期,可爲上述諸書的校勘考訂提供依據和線索。如《古今注》係據長洲顧氏家藏宋本爲底本,分音樂、鳥獸、魚蟲、草木、雜注五篇,與後之通行本分八篇(增以輿服、都道、問答、釋義)迥殊。《唐語林》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八卷,而舍內府藏嘉靖初齊之鸞刻本不取,今嘉靖本不存,而此書乃據嘉靖二年(一五二三)桐城齊之鸞刻本鈔出。《龍川別志》四庫錄入衹二卷,此爲八卷,與《百川書刻》《續通志》著錄合。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第一冊目錄:(正文673頁) 易經旁訓三卷 (元)李恕撰 (明)鄭汝璧補注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鄭汝璧、田疇刻本…………………………………………………………………………………………………1 大易緝說十卷 (元)王申子撰 (元)田澤校 清(1644—1911)鈔本………………207 重刊儀禮考註十七卷 (元)吳澄考訂 羅倫、周華校點 明(1368—1644)刻本………409 儀禮喪服表不分卷(一) (清)蔣彤撰 清(1644—1911)養一齋鈔本…………………559 第二冊目錄:(正文591頁) 儀禮喪服表不分卷(二) (清)蔣彤撰 清(1644—1911)養一齋鈔本…………………1 繪孟七卷 (明)戴君恩評 龔惟敬編 明天啟(1621—1627)刻本………………………249 質言三卷 (明)牛應元輯 李嘉言等校 明(1368—1644)刻本………………………339 四經稗疏十四卷(周易稗疏四卷、書傳稗疏四卷) (清)王夫之撰 清(1644—1911)拜經樓鈔本…………………………………………………………………………………………441 第三冊目錄:(正文608頁) 四經稗疏十四卷(詩經稗疏四卷、春秋稗疏二卷) (清)王夫之撰 清(1644—1911)拜經樓鈔本……………………………………………………………………………………………1 類篇四十五卷(卷一上—卷三下)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扬州詩局刻本…………………………………………………………………………167 第四冊目錄:(正文582頁) 類篇四十五卷(卷四上—卷七中)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詩局刻本…………………………………………………………………………1 第五冊目錄:(正文546頁) 類篇四十五卷(卷七下—卷十下)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詩局刻本…………………………………………………………………………1 第六冊目錄:(正文560頁) 類篇四十五卷(卷十一上—卷十四中)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詩局刻本……………………………………………………………………1 第七冊目錄:(正文547頁) 類篇四十五卷(卷十四下—卷十五下) (宋)司馬光等修纂 (清)陳鱣批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揚州詩局刻本……………………………………………………………………1 正韻篆字校六卷 (明)沈延銓撰 (清)張元輅校訂 稿本………………………………115 六吉齋字書四種 (清)單秋岩編 稿本………………………………………………………217 第八冊目錄:(暫時不排) 說文便檢十二卷 (清)金保彝撰 清(1644—1911)稿本…………………………………1 韻府便考不分卷 (清)丁有曾撰 清(1644—1911)鈔本…………………………………153 寀音初編三十七卷 魯道人輯 稿本…………………………………………………………209 休邑黃氏思本圖一卷 (明)黃顯仁等編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刻本………………423 唐宋陽秋五卷 (清)華長卿等撰 稿本……………………………………………………433 明末滇南紀畧一卷纎言二卷 (清)陸圻撰 清(1644—1911)鈔本……………………471 三朝聖諭錄三卷 (明)楊士奇輯錄 明正統(1436—1449)刻本………………………543 第九冊目錄:(正文595頁) 太平天國史鑑(一) 錢萃恒撰輯 稿本………………………………………………………1 第十冊目錄:(正文704頁) 太平天國史鑑(二) 錢萃恒撰輯 稿本………………………………………………………1 第十一冊目錄(正文629頁) 東臯漫錄八卷 (明)楊檟纂輯 明天啟六年(1626)刻本…………………………………1 日省齋偶鈔一卷 (清)程兆炳撰 稿本……………………………………………………357 小學史斷四卷前編一卷續編一卷 (宋)南宮靖一纂 (明)徐師曾補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刻本……………………………………………………………………………………537 第十二冊目錄:(正文675頁) 啟禎野乘八卷(缺頁較多) (清)鄒漪纂 清康熙十八年(1675)刻本…………………1 國朝列卿年表一百四十五卷 (明)雷禮輯 徐鑒補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刻本……179 第十三冊目錄:(正文572頁) 歷朝忠義彙編二十二卷 (明)郭良翰編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刻本…………………1 程氏人物志八卷(缺頁較多) (清)程之康編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延慶堂刻本…355 節義錄二卷補遺一卷 (明)謝杲撰 稿本……………………………………………………521 第十四冊目錄:(正文693頁)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卷六至十五、四十至四十五缺) 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卷一至六十) (清)陶煒輯 清(1644—1911)稿本……………………………………………………………………………………………………1 第十五冊目錄:(正文703頁) 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卷六十一至一百五) (清)陶煒輯 清(1644—1911)稿本……………………………………………………………………………………………………1 第十六冊目錄:(正文731頁) 人物通考一百五十二卷(卷一百六至一百五十二) (清)陶煒輯 清(1644—1911)稿本……………………………………………………………………………………………………1 第十七冊目錄:(正文675頁) 西湖六一泉崇祀錄一卷 (清)柴杰纂 清(1644—1911)鈔本……………………………1 十八衛指揮考一卷 (清)陳景沛撰 清(1644—1911)稿本………………………………129 續吳錄二卷 (清)劉鳳撰 清(1644—1911)鈔本…………………………………………321 殉難錄不分卷 (清)于光琛撰 稿本…………………………………………………………443 敬鄉筆述八卷 (清)徐士鑾輯 稿本…………………………………………………………557 第十八冊目錄:(正文594頁) 項襄毅公年譜五卷項襄毅公實紀四卷項襄毅公遺稾一卷 (明)項德楨編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項臯謨刻本………………………………………………………………………………1 天南遯叟年譜一卷 王漢章編 稿本…………………………………………………………237 悔庵自訂年譜一卷 何葆麟撰 稿本………………………………………………………… 267 滬上從戎日記 (清)顧仲迂撰 清咸豐(1851—1861)稿本………………………………289 乙巳鄒記 姚鵬圖撰 稿本……………………………………………………………………323 清華瑞安日記 (清)華學瀾撰 稿本………………………………………………………403 第十九冊目錄:(正文667頁) 南逰雜誌 楊治馨撰 稿本………………………………………………………………………1 六部纂修條例 (明)佚名撰 明鈔本…………………………………………………………77 王公治績紀略一卷 (清)樊澤達等撰 清康熙(1662—1722)刻本………………………631 第二十冊目錄:(正文712頁) 太常寺續紀二十二卷 (明)李日宣撰 明崇禎九年(1636)刻本…………………………1 親政綸音 (清)福臨撰 清(1644-1911)鈔本……………………………………………215 德楞泰奏稿不分卷 (清)德楞泰撰 清嘉慶(1796—1820)鈔本………………………313 未焚草二卷 (明)王元翰撰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刻本……………………………459 少司空主一徐公奏議九卷 (明)徐恪撰 (明)邵寶編校 明嘉靖(1522—1566)刻本…………………………………………………………………………………………………535 第二十一冊目錄:(正文710頁) 桂州奏議八卷 (明)夏言撰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刻本………………………………1 濟勝一覽 (明)侯應琛撰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刻本…………………………………329 欽定方輿路程考略(一) (清)汪士鋐等撰 清康熙(1662—1722)内府刻本…………447 第二十二冊目錄:(正文663頁) 欽定方輿路程考略(二) (清)汪士鋐等撰 清康熙(1662—1722)内府刻本…………1 [雍正]南陵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清)汪越等纂 宋廷佐等修 清雍正(1723—1735)刻本…………………………………………………………………………………………………313 第二十三冊目錄:(正文648頁) [乾隆]續編路南州志四卷 (清)史進爵修 郭廷選纂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1 [萬曆]重修鎮江府志三十六卷圖一卷 (明)王樵等纂修 明萬曆(1573—1620)刻本…125 第二十四冊目錄:(正文636頁) [咸豐]重修滄州志稿 (清)沈如潮等修 東友筠 葉圭綬等纂 稿本……………………1 三吳水利圖考四卷蘇松常鎮水利圖一卷 (明)呂光海撰 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本…29 新編海内奇觀十卷 (明)楊爾增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夷白堂刻本………………115 滿文熱河三十六景圖 (清)沈崳繪 清(1644—1911)刻本………………………………289 陽山誌三卷 (明)岳岱撰 明嘉靖九年(1530)顧元慶刻本………………………………351 金山集二卷 (明)釋園濟編 明嘉靖至萬曆(1522—1620)刻本……………………365 逰西湖小紀一卷 (明)浦祊撰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張時沅鈔本…………………401 逰城南記一卷 (宋)張禮撰 清康熙(1662—1722)鈔本………………………………413 度隴記四卷 (清)董醇撰 清咸豐元年(1851)稿本……………………………………427 渡海輿記一卷附褏海編一卷 (清)佚名撰 清乾隆(1736—1795)鈔本…………………551 第二十五冊目錄:(正文559頁) 遊歷東洋逐日實記一卷 劉書雲撰 稿本………………………………………………………1 金石著錄考一卷 (清)翁大年撰 稿本………………………………………………………45 楊澥藏漢綏和鼎圖説一卷 (清)楊澥撰 清道光十三年(1833)稿本……………………67 毛公鼎集釋 高鴻裁編 清宣統(1909—1911)稿本…………………………………………73 清儀閣題跋 (清)張廷濟撰 清道光(1821—1850)稿本………………………………109 名蹟錄六卷附錄一卷 (明)朱珪輯 清(1644—1911)鈔本……………………………495 第二十六冊目錄:(正文686頁) 漢碑奇字考略 (清)汪鋆編 清咸豐十年(1860)稿本……………………………………1 蜀中著作記十卷(存五卷) (明)曹學佺撰 明末(1573—1644)刻本…………………33 海岱人文冊目一卷 (清)王懿榮編 清光緒十七年(1891)稿本…………………………89 聖諭講解錄 (明)張福臻撰 明天啓二年(1622)刻藍印本………………………………225 大學衍義節略十卷補略二十一卷(補略第十七卷缺,缺頁較多) (明)楊亷撰 王諍考註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刻本………………………………………………………………239 大學衍義補集要(一) (清)鄧珂輯 稿本………………………………………………525 第二十七冊目錄:(正文690頁) 大學衍義補集要(二) (清)鄧珂輯 稿本…………………………………………………1 第二十八冊目錄:(正文678頁) 大學衍義補集要(三) (清)鄧珂輯 稿本…………………………………………………1 第二十九冊目錄:(正文716頁) 大學衍義補集要(四) (清)鄧珂輯 稿本…………………………………………………1 士翼四卷 (明)崔銑撰 許檖校 明嘉靖(1522—1566)刻本…………………………343 皇明三儒言行要錄十四卷 (明)郜永春等輯 明隆慶二年(1568)刻本………………413 疑獄集三卷 (五代)和凝撰 清(1644—1911)鈔本……………………………………621 廣輯田家五行五卷 佚名輯 半樵老人鈔本…………………………………………………647 第三十冊目錄:(正文629頁) 便農占鏡三卷 (清)蘇毓輝纂輯 清乾隆十八年(1753)稿本……………………………1 第三十一冊目錄:(正文685頁) 玉機微義五十卷 (明)徐用誠撰 劉純續增 明正統四年(1439)刻本…………………1 雲邁勝墨一卷 楊壽柟撰 稿本………………………………………………………………473 聽硯香館隨錄二卷 (清)竹居氏輯 稿本……………………………………………………513 第三十二冊目錄:(正文700頁) 孟筱帆先生手稿(一) (清)孟繼坤撰 稿本………………………………………………1 第三十三冊目錄:(正文656頁) 孟筱帆先生手稿(二) (清)孟繼坤撰 稿本………………………………………………1 第三十四冊目錄:(正文826頁) 孟筱帆先生手稿(三) (清)孟繼坤撰 稿本………………………………………………1 第三十五冊目錄:(正文726頁) 藤花樓偶記八卷 (清)朱橒編 謄清稿本……………………………………………………1 爲善陰隲十卷 (明)朱棣撰 明(1368—1644)刻本……………………………………115 經書後語三卷 (明)任瀛撰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刻本………………………………251 晉陽隨筆八卷 (清)金象豫撰 稿本…………………………………………………………323 第三十六冊目錄:(正文575頁) 燕超堂隨筆八卷 (清)吳孔貞輯 稿本………………………………………………………1 陳圖南先生河洛真數起例三卷易卦釋義二卷詩斷秘訣二卷(河洛真數卷上—易卦釋義卷上) (宋)陳摶 邵雍撰 明萬曆二十年(1592)刻本…………………………………………355 第三十七冊目錄:(正文567頁) 陳圖南先生河洛真數起例三卷易卦釋義二卷詩斷秘訣二卷(易卦釋義卷下—詩斷秘訣卷下) (宋)陳摶 邵雍撰 明萬曆二十年(1592)刻本……………………………………………1 卜法詳考四卷 (清)胡煦輯 清乾隆(1736—1795)葆璞堂刻本…………………………95 玄鈔類摘六卷 (明)徐渭輯 陳汝元補註 清(1644-1911)鈔本……………………193 新編歷代草書韻海十卷 (明)陳鼎新編 茅齊泰考補 明崇禎三年(1630)刻本………259 一家翰墨不分卷 (清)李瀚章 李鴻章書 稿本…………………………………………549 各家詩稿 (清)朱珔等撰 稿本………………………………………………………………557 蕭培元等詩稿不分卷 (清)蕭培元等撰 稿本………………………………………………563 第三十八冊目錄:(正文595?頁) 易順鼎書札 (清)易順鼎撰 稿本……………………………………………………………1 賴古堂別集印人傳三卷 (清)周亮工撰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163 學古編一卷閒居錄一卷 (元)吾邱衍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竹素山房刻本………201 青州百問一卷通玄百問一卷 (宋)釋辯 釋圓通問 釋覺 釋萬松答 林泉老人頌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229 佛果圜悟禪師擊節雪竇顯和尚拈古語要二卷 (元)釋行秀校正 明景泰三年(1452)刻本…………………………………………………………………………………………………307 大藏一覽集十卷 (明)陳實編 明永樂十七年(1419)刻宣德五年(1430)遞修本……357 第三十九冊目錄:(正文532頁) 顏魯公集輯覽不分卷 (清)沈叔埏輯 稿本…………………………………………………1 杜律二註四卷 (明)章美中輯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刻本…………………………207 桃溪凈稿文集三十九卷 (明)謝鐸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307 第四十冊目錄:(正文618頁) 桃溪凈稿詩集四十五卷 (明)謝鐸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1 康齋先生文集十二卷附錄一卷 (明)吳與弼撰 明正德十年(1515)刻本…………………161 陭堂摘稿十六卷 (明)許應元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369 白沙先生詩教解十五卷 (明)陳獻章撰 湛若水注 明嘉靖(1522—1566)刻本…………437 燕市集二卷 (明)王穉登撰 明隆慶四年(1570)刻本………………………………………529 觀光詩集二卷助教侯先生詩集二卷文集四卷 (明)侯復撰 清康熙(1662—1722)鈔本…………………………………………………………………………………………………561 第四十一冊目錄:(正文611頁) 虛齋蔡先生文集五卷 (明)蔡清撰 明正德十六年(1521)刻本……………………………1 太白山人詩五卷 (明)孫一元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125 北游漫稿文三卷 (明)鄭若庸撰 汪良迪輯 明隆慶三年(1569)刻本………………181 陽明先生文粹十一卷 (明)王守仁撰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267 鄒東廓先生文選四卷 (明)鄒善編 宋儀望校 明隆慶六年(1572)刻本………………385 二谷山人集十卷 (明)侯一元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483 第四十二冊目錄:(正文718頁) 徐文靖公謙齋文錄四卷 (明)徐溥撰 明(1368—1644)刻本……………………………1 類博稿十卷附錄二卷 (明)岳正撰 明嘉靖八年(1529)刻本……………………………161 淨信堂初集八卷 (明)釋智旭撰 明崇禎十五年(1642)刻本…………………………269 歐陽恭簡公遺集二十二卷 (明)歐陽鐸撰 明嘉靖(1522—1566)刻本……………………495 康太乙詩稿不分卷 (清)康乃心撰 稿本……………………………………………………699 然然居士詩稿 (清)邊作桂撰 稿本…………………………………………………………705 第四十三冊目錄:(正文629頁) 蘊山詩稿 (清)永福撰 稿本…………………………………………………………………1 王文敏公經進稿不分卷 (清)王懿榮撰 稿本………………………………………………71 餘詩偶存 (清)趙新撰 稿本…………………………………………………………………83 思貽令名齋詩稿不分卷 (清)李士棻撰 稿本………………………………………………119 德宗御製文稿一卷 (清)愛新覺羅?載湉撰 稿本…………………………………………129 三月柳二卷 (清)周梓撰 清嘉慶十年(1805)稿本……………………………………145 吳瀹齋詩稿不分卷 吳其濬撰 稿本…………………………………………………………183 碧腴齋詩鈔存六卷 (清)胡德琳撰 稿本……………………………………………………321 煨芋巖詩存六卷 (清)王善寶撰 稿本……………………………………………………467 第四十四冊目錄:(正文 頁) 煨芋巖居文稿一卷 (清)王善寶撰 民國(1912—1949)稿本……………………………1 天香別墅詩稿不分卷(一) (清)王振綱撰 稿本…………………………………………195 第四十五冊目錄:(正文596頁) 天香別墅詩稿不分卷(二) (清)王振綱撰 稿本…………………………………………1 天香別墅詩稿不分卷(又一種) (清)王振綱撰 稿本……………………………………401 第四十六冊目錄:(正文664頁) 南有吟亭詩草存三卷 (清)于士祜撰 稿本…………………………………………………1 還浦集六卷附丁卯集 (清)余世廉撰 清乾隆(1736—1795)稿本………………………213蓮漪畫舫吟草不分卷 (清)路瑄撰 稿本……………………………………………………261桂中行稟啟函稿(一) (清)桂中行撰 稿本………………………………………………411 第四十七冊目錄:(正文728頁) 桂中行稟啟函稿(二) (清)桂中行撰 稿本………………………………………………1 自菴書稿(一) 王瀅撰 稿本………………………………………………………………427 第四十八冊目錄:(正文687頁) 自菴書稿(二) 王瀅撰 稿本…………………………………………………………………1 三十六芙蓉吟館詩文存不分卷(一) (清)湯成彥撰 稿本………………………………531 第四十九冊目錄:(正文678頁) 三十六芙蓉吟館詩文存不分卷(二) (清)湯成彥撰 稿本………………………………1 雲在山房詩鈔三卷駢體文一卷 楊壽柟撰 稿本……………………………………………123 周玉山書札不分卷 周馥撰 稿本……………………………………………………………167 六家詩選十二卷 (明)楊巍輯 楊綵校 明隆慶三年(1569)刻本……………………229 東阜氏自怡詩草三十九种 (清)陳坦園撰輯 稿本………………………………………351 絕句辨體八卷 (明)楊慎編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張氏山房刻本………………………657 第五十冊目錄:(正文620頁) 七律中聲五卷 (清)姚大源輯 清(1644—1911)鈔本……………………………………1 古樂府十卷 (元)左克明編 明嘉靖(1522—1566)刻本………………………………361 古文集四卷 (明)何景明選編 明嘉靖四十三年(1615)刻本………………………………503 第五十一冊目錄:(正文577頁) 三史文類五卷 (明)趙文華編 明嘉靖十六年(1537)刻本………………………………1 高氏三宴詩集三卷 (唐)高正臣撰 清丁氏當歸草堂鈔本………………………………117 皇明館課標奇二十一卷 (明)張位選 明萬曆(1573—1620)富春堂刻本………………127 第五十二冊目錄:(正文622頁) 註唐詩鼓吹十卷 (元)郝天挺註 明(1368—1644)刻本…………………………………1 甫里逸詩二卷 (清)周秉鑑輯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周氏易安書屋活字本…………129 西湖欵乃集一卷 (清)陳之遴輯 清(1644—1911)鈔本………………………………183 金華詩錄六十卷外集六卷別集四卷(詩錄卷一—卷四十一) (清)朱琰編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金華府學刻本…………………………………………………………………………219 第五十三冊目錄:(正文601頁) 金華詩錄六十卷外集六卷別集四卷(詩錄卷四十二—別集卷四) (清)朱琰編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金華府學刻本……………………………………………………………………1 金華文徵二十卷(卷一—卷九)缺頁較多 (明)阮元聲選評 楊德周輯訂 明崇禎三年(1630)刻本……………………………………………………………………………………279 第五十四冊目錄(正文593頁) 金華文徵二十卷(卷十至卷二十)缺頁較多 (明)阮元聲選評 楊德周輯訂 明崇禎三年(1630)刻本……………………………………………………………………………………1 郊居詩鈔八卷 (明)昌應時編 林文豪校 明萬曆六年(1578)刻本……………………295 關雅六卷 (清)石林鳳編 稿本………………………………………………………………419 甬東詩括十三卷(卷一—卷五) (明)楊德周等編 明崇禎(1628—1644)刻本………449 第五十五冊目錄:(正文700頁) 甬東詩括十三卷(卷六—卷十三) (明)楊德周等編 明崇禎(1628—1644)刻本……1 靜觀室三蘇文選十六卷 (明)錢榖選批 錢心造校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刻本……195 吳興閔氏兩尚書詩集十五卷 (明)閔如霖 閔珪撰 明萬曆十年(1582)閔世翔等刻本…………………………………………………………………………………………………467 詩法五卷 (明)楊成輯 明嘉靖二年(1523)刻本…………………………………………605 第五十六冊目錄:(正文650頁) 紅蘭春雨詞三卷 (清)馮登府撰 稿本………………………………………………………1 瘦竹幽花館詩餘三卷 (清)石同福撰 稿本…………………………………………………17 香髓閣小令 (清)覺羅崇恩撰 稿本…………………………………………………………55 坐隱先生精訂馮海浮山堂詞稿二卷 (明)馮惟敏撰 明萬曆(1573—1620)刻本………71 綉像雙娟緣八卷 (清)佚名撰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東雅軒刻本……………………145 再來緣樂府十二齣 (清)悟園主人撰 稿本………………………………………………303 新編虎螭鏡全傳三十二回新編賜笏樓全傳三十二回 (清)味閒主人撰 稿本……………413 第五十七冊目錄:(正文627頁) 紅樓夢填詞二十四齣 (清)褚龍祥撰 清(1644—1911)鈔本……………………………1 精訂綱鑑廿一史通俗衍義二十六卷四十四回 (清)呂撫輯 呂維城等校 清雍正至乾隆(1723—1795)泥活字印本………………………………………………………………………97 鳩塢隨手錄(一) (清)張祥河輯 清道光(1821—1850)稿本………………………511 第五十八冊目錄:(正文595頁) 鳩塢隨手錄(二) (清)張祥河輯 清道光(1821—1850)稿本………………………1 四朝子史雜鈔十三種 (明)佚名輯 明蘭絲欄鈔本………………………………………155 第五十九冊目錄(正文701頁) 尚友叢書七種 (明)夏洪基輯 明末(1621—1644)刻本…………………………………1 小石山房墜簡拾遺 (清)顧湘編 清道光(1821—1850)鈔本……………………………25 銷夏錄舊五種十一卷 (清)管廷芬編 稿本…………………………………………………63 滌襟樓遣懷集四種四卷 (清)郭師泰編 稿本………………………………………………419 一瓻筆存(一) (清)管庭芬輯 清道光(1821—1850)稿本…………………………475 第六十冊目錄:(正文677頁) 一瓻筆存(二) (清)管庭芬輯 清道光(1821—1850)稿本……………………………1 文壇清鑒集四種 (清)屠元淳撰 清乾隆十一年(1746)屠氏家刻本………………………305 碧里六種七卷 (明)董穀撰 明(1368—1644)刻本…………………………………………505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