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子藏•道家部•亢倉子卷(全三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方勇 定价 1900.00
责任编辑 ISBN 978-7-5013-5217-3
出版时间 2014-03-0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4-03-0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子藏
所属分类 哲学宗教
中图分类 B220.5;B223.95
读者对象 专家学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子藏》整合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海内数十家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真正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底本择优择善,为先秦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卷收錄了目前所知有關《亢倉子》的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校注本、批校本、抄本及相關研究著述等共四十四種。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總目錄 1、洞靈真經一卷 (周)庚桑楚撰據明正統《道藏》本 2、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據明萬曆四至五年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 3、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明)馮夢禎校據明萬曆五年刊《十八子全書》本 4、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據明萬曆三十年緜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5、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刊《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 6、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刊《十二子》本 7、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據明刊《十二子》本 8、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清)袁芳瑛校並跋據明刊《六子》本 9、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 傅增湘批校據明刊《十子》本 10、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明刊本 11、亢倉子一卷 唐﹒王士元撰 清嘉慶十四年(1809)刊《墨海金壺》本 12、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清同治八年(1869)劉履芬鈔本 13、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清光緒元年(1875)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 14、亢倉子一卷 (周)庚桑楚撰據民國十二年沔陽盧氏慎始基齋刊《湖北先正遺書》本 15、新雕洞靈真經五卷 (宋)何粲注 據宋刊本 16、亢倉子三卷 (宋)何璨注 據明正統《道藏》本 17、亢倉子三卷 (宋)何璨注 據明萬曆間金陵聚奎樓刊本 18、亢倉子三卷 (宋)何璨注 據明天啓間刊《合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本 19、亢倉子一卷 (宋)何璨注 (明)黃諫音釋 據明金城黃氏刊本 20、洞靈真經不分卷 (宋)何燦注據清光緒二十三年成都二仙庵刊《道藏輯要》本 21、新雕洞靈真經五卷校勘記一卷 (宋)何粲注 張元濟校勘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依宋本影印 22、庚桑子 (元)陶宗儀輯 據明抄本《說郛•讀子隨識》 23、亢倉子 (元)陶宗儀輯 據明抄本《說郛》 24、庚桑子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讀子隨識》本 25、亢倉子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本 26、亢倉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27、亢倉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刊《諸子彙函》本 28、亢倉子類纂 明•沈津撰明隆慶元年(1567)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29、亢倉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30、亢倉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閱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31、亢倉子洞靈真經一卷 (明)謝汝韶校據明萬曆六年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32、亢倉子玄言評苑 (明)李廷機選據明刊《鍥九我李先生續選諸子玄言評苑》本 33、洞靈經品節 (明)楊起元撰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刊《諸經品節》本 34、亢倉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35、亢倉子奇賞一卷 (明)陳仁錫評選據明天啓六年刊《諸子奇賞》本 36、亢倉子 (明)陳仁錫評選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37、讀亢倉子 (明)傅山撰據清宣統三年山陽丁氏刊《霜紅龕集》本 38、亢倉子洞靈真經 佚名摘抄 據明藍格抄本《二十一家子書摘抄》 39、亢倉子洞靈真經一卷 (清)焦循校並跋據清焦循抄本《諸子節錄》 40、讀亢倉子 (清)楊琪光撰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41、評注亢倉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42、亢倉子精華 陸翔輯注據民國二十三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43、亢倉子通考 張心澂撰據民國二十八年商務印書館排印《偽書通考》本 44、亢倉子考補證 黃雲眉撰據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 言 卿希泰 《子藏•道家部•亢倉子卷》共收書四十四種,整合成精裝十六開本三冊予以出版。本卷收錄了目前所知有關《亢倉子》的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校注本、批校本、抄本及相關研究著述等,集《亢倉子》各種版本及相關研究文獻之大成。 一 亢倉子,史傳無載。《列子》稱亢倉子,《莊子》稱庚桑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稱亢桑子。《莊子•庚桑楚》曰:“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遠之;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為使。居三年,畏壘大穰。”《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則稱“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皇甫謐《高士傳》有庚桑楚,與《莊子》所記同。《宋史•藝文志》注曰:“庚桑子,戰國時人,老子弟子。”唐天寶元年,賜號洞靈真人,其書為《洞靈真經》。《亢倉子》,《漢書•藝文志》無載,《隋書•經籍志》亦不載。《新唐書•藝文志》始著錄《亢倉子》二卷,注曰:“天寳元年詔號《莊子》為《南華真經》,《列子》為《冲虚真經》,《文子》為《通玄真經》,《亢桑子》為《洞靈真經》。然《亢桑子》求之不獲,襄陽處士王士元謂:《莊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倉子,其實一也。取諸子文義類者補其亡。”王士元所作《孟浩然集序》稱“修《亢倉子》九篇”,韋滔《孟浩然集序》亦稱王士元“著《亢倉子》數篇”。據此看來,王士元曾纂修《亢倉子》。 二 《亢倉子》以“道”為宇宙之本,認為“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惟道可信。”(《用道第二》,明萬曆間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以下引文亦均出此本)而上至天子,下及匹夫,各有其道,“夫雞辰而作,負日任勞,流汗灑地,夜分僅息,農夫之道也。俯拾仰取,銳意錐撮,力思搏精,希求利潤,賈豎之道也。嚥氣谷神,宰思損慮,超遙輕舉,日精煉仙,高士之道也。剸情端想,畢志所事,倫揆忘寢,謀効位司,人臣之道也。清心省念,察驗近習,務求賢良,以安萬姓,人主之道也。若由是類之,各順序其志度,不替塞其業履,是為天下有道。”(《用道第二》) “道”的自然體現為“天”與“性”,得道者就是自覺各自的“天”、“性”,并加以保全。“是故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捐之,此全性之道也。”“故聖人之制萬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則神全矣。神全之人,不慮而通,不謀而當,精照無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惛,此之謂全道之人。”(《全道第一》)只要各自遵從天性,“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全道第一》),恪守全形、全神、全福以致“清賢”之境(《用道第二》),則萬物將各正其命,永無禍患。在治國方面,《亢倉子》認為君王治國當務本,並云:“所謂天下者,謂其有萬物也;所謂邦國者,謂其有人眾也。夫國以人為本,人安則國安。”(《君道第四》)它認為人為邦本,故治國要從人的性情出發。而“人之情,欲生而惡死,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天下之人得其欲則樂,樂則安”(《政道第三》),“穀者人之天”(《農道第八》,故治國在以民為本的同時,要以農事為先。《亢倉子》的政治理念就是以民本、農先為核心展開。首先,天子的作用就在於生養民眾。它說:“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能養天之所生而勿攖之,謂之天子。天子之動也,以全天氣。故此官之所以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君道第四》)因此,君王所要做的就是克私欲,不擾民而保民。至於君王與賢者的關係,《亢倉子》曰:“天子靜、大臣明、刑不避貴、澤不隔下,則賢人自至而求用矣。”(《賢道第六》)只要君王賢明無為,賢人將不求而至。而在面對選擇賢能委以官職時,則要以選天下所愛為原則,不可任君王所獨愛者,直言:“士有天下人愛之而主不愛者,有主獨愛之而天下人不愛者。用天下人愛者則天下安,用主獨愛者則天下危。人主安可以自放其愛憎哉?”(《君道第四》)至於“審士”的基本原則,則認為:“夫聖人之用人也,貴耳不聞之功,目不見之功,口不可道之功,而百姓暢然自理矣。”(《君道第四》)強調“心慮取人”,重其實,不貴其名。同時,要做到量才而用,“士有才行比於一鄉,委之鄉;才行比於一縣,委之縣;才行比於一州,委之州;才行比於一國,委之國政。”(《政道第三》)總之,只要君王虛靜,官吏勤德,保民利民,便可實現上下交和,各正性命,最終無為而治。 三 《亢倉子》,《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二卷,未言篇數。《崇文總目》作九篇,《郡齋讀書志》著錄二卷,《直齋書錄解題》有何粲注本三卷,《宋史•藝文志》著錄三卷,宋濂《諸子辨》作五卷,與今本合。據此,則《亢倉子》九篇,初為二卷。《亢倉子》白文本均為九篇一卷本,最早為明正統《道藏》本,題庚桑楚撰,稱《洞靈真經》。此後所刻均稱《亢倉子》,如明萬曆間南京國子監《子彙》本、明萬曆三十年綿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明刊《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明刊《十二子》本、明刊《六子》本等皆是。清嘉慶十四年刊《墨海金壺》本則題“唐王士元撰”。《亢倉子》何粲注本有一卷、三卷、五卷、不分卷四種刊本。一卷本為明金城黃諫刊本,後附黃諫音釋。三卷本最多,最早為明正統《道藏》本,其後有明萬曆金陵聚奎樓刊本、明天啟《合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本,三篇合一卷,分上、中、下三卷。五卷本為宋刊本,以第一、二篇為卷一,第三篇為卷二,第四、五、六篇為卷三,第七篇為卷四,第八、九篇為卷五。《道藏輯要》本則以篇為次,不分卷。注者何粲又有何粲、何璨與何燦之別。宋刊本作何粲,黃諫音釋本亦作何粲,《道藏輯要》本則作何燦,其他各本均作何璨。《宋史•藝文志》尚著錄有王士元《亢倉子音義》一卷,《通志》著錄為《亢倉子音畧》一卷,當即爲《亢倉子音義》。今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宋本《亢倉子》後,附有音義數條,或為王士元舊注。 四 《子藏•道家部•亢倉子卷》所收著作注重《亢倉子》版本的收錄。《亢倉子》白文為一卷,刊本及抄本均有,為展現《亢倉子》流傳過程,本卷自明正統《道藏》本至民國刊本,以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同治八年劉履芬抄本,均予收錄,以饗讀者。《子藏•道家部•亢倉子卷》還注重收錄名人批校本。《亢倉子》批校本甚少,本卷收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袁芳瑛校明刊《六子書》本、民國傅增湘校明刊《十子》本,袁、傅二氏均為著名文獻學家,其校語雖少,但確有點石成金之功。上海圖書館藏焦循校跋《亢倉子洞靈真經》為焦氏《諸子節錄》之一種,有焦循手校及跋語,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子藏•道家部•亢倉子卷》還注重收錄選本。如遼寧圖書館藏《諸子玄言評苑》、日本藏《諸子文歸》、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子品金函》等均為稀見珍本,本卷均予以收入。《子藏•道家部•亢倉子卷》所收各種著作及其刊本、抄本,基本上體現了《亢倉子》一書的流傳演變過程,此卷的編纂,必將大大推動對《亢倉子》的研究。 二○一二年十一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