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第三辑)》(全38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王耀华 方宝川 定价 24000.00
责任编辑 张慧霞 ISBN 978-7-5013-5499-3
出版时间 2014-12-0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4-12-0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无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 J609.22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是中国古代音乐文献整理项目的第三辑,收录明代音乐专著63种,包括贺序隆《逸语》8卷、韩邦奇《苑洛志乐》20卷、张敔《律吕新书解》2卷、祝允明《猥谈》、吕柟《诗乐图谱》18卷、李文察《太常李楼云乐书》、刘濂《九代乐章》23卷、王邦直《律吕正声》60卷、王世贞《曲藻》、朱载堉《乐律全书十五种》、王骥德《曲律》4卷等等,其中《曲藻》万历八年刻本、《逸语》抄本、《律吕节要》淸内府写本等等,都是平日极难见到的善本,《诗乐图谱》一书则在整个诗乐谱系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總目録
第一冊
太和正音譜二卷……………………1
逸語八卷圖說一卷………………377
大樂律呂元聲六卷 大樂律呂考註四卷(元聲卷一—五)………………509

第二冊
大樂律呂元聲六卷 大樂律呂考註四卷(元聲卷六 考註卷一—四)………………1
律呂直解一卷………………127
苑洛志樂十三卷(卷一—六)………………221

第三冊
苑洛志樂十三卷(卷七—十一)………………1

第四冊
苑洛志樂十三卷(卷十二—十三)………………1
樂律舉要一卷………………………241
律呂新書解二卷 附雅樂燕樂一卷………257

第五冊
雅樂發微八卷 雅義一卷附錄一卷……………………1
律呂解注二卷…………………………319

第六冊
鐘律通考六卷…………………………1
古樂經傳全書二卷……………………421

第七冊
律呂古義三卷…………………………1
樂律纂要一卷……………………………261
樂典三十六卷(卷一—九)…………………………………345

第八冊
樂典三十六卷(卷十—二十三)…………………………………1

第九冊
樂典三十六卷(卷二十四—三十六)…………………………………1
曲律一卷…………………………………………………………361
南詞引正…………………………………………………………369
律呂新書分註圖算十三卷首一卷(卷首—二)………………………………377

第十冊
律呂新書分注圖算十三卷首一卷(卷三—十三)………………………………1
太常李樓雲樂書二十卷(一)…………………………457

第十一冊
太常李樓雲樂書二十卷(二)…………1

第十二冊
太常李樓雲樂書二十卷(三)…………1
樂經元義八卷…………………………………………………………331

第十三冊
詞謔不分卷……………………………………………………1
曲論一卷………………………………………………………245
律呂正聲六十卷(卷一—九)…………………………………269

第十四冊
律呂正聲六十卷(卷十—三十八)…………………………………1

第十五冊
律呂正聲六十卷(卷三十九—六十)…………………………………1
南詞敘錄一卷……………………………………………………527
曲藻一卷…………………………………………………………557

第十六冊
樂律全書四十八卷(一)…………1

第十七冊
樂律全書四十八卷(二)…………1

第十八冊
樂律全書四十八卷(三)…………1

第十九冊
樂律全書四十八卷(四)…………1

第二十冊
樂律全書四十八卷(五)…………1

第二十一冊
樂律全書四十八卷(六)………1

第二十二冊
樂律全書四十八卷(七)……………1
律呂正論四卷……………………………………………………215
律呂質疑辨惑一卷………………………………………………469
古周髀算經圓方勾股圖解………………………………………535

第二十三冊
嘉量算經三卷問答一卷………………………………………………1
曲律四卷…………………………………………………………261

第二十四冊
樂經以俟錄十六卷………………………………………………1

第二十五冊
孔廟禮樂考六卷…………………………………………………1

第二十六冊
少室山房曲考一卷………………………………………………1
客座曲語一卷……………………………………………………33
頖宮禮樂疏十卷(卷一—五)…………………………………………49

第二十七冊
頖宮禮樂疏十卷(卷六—十)…………………………………………………1
梅花草堂曲談一卷…………………………………………………………661

第二十八冊
泰律十二卷附外篇三卷…………………………………………………………1

第二十九冊
含少論略……………………………………………………………………1
顧曲雜言一卷………………………………………………………………37
譚曲雜劄……………………………………………………………………69
弦索辨訛三卷………………………………………………………………89
度曲須知二卷………………………………………………………………343
樂經集注二卷………………………………………………………………607

第三十冊
大成禮樂集五卷……………………………………………………………1
禮樂合編三十卷(卷一)……………………………………………………369

第三十一冊
禮樂合編三十卷(卷二—七)……………………………………………………1

第三十二冊
禮樂合編三十卷(卷八—十三)……………………………………………………1

第三十三冊
禮樂合編三十卷(卷十四—十九)……………………………………………………1

第三十四冊
禮樂合編三十卷(卷二十—二十五)……………………………………………………1

第三十五冊
禮樂合編三十卷(卷二十六—三十)……………………………………………………1

第三十六冊
大樂嘉成一卷…………………………………………………………………………1
衡曲麈譚一卷…………………………………………………………………………167
古樂義十二卷(卷一—六)……………………………………………………………181

第三十七冊
古樂義十二卷(卷七—九)……………………………………………………………1

第三十八冊
古樂義十二卷(卷十—十二)……………………………………………………………1
皇明樂律書六卷………………………………………………………………………145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言
中國是世界上音樂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我們的先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音樂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的遠古時期,歷經以鐘磬樂爲代表的先秦樂舞階段,以歌舞大曲爲代表的中古伎樂階段,以戲曲音樂爲代表的近世俗樂階段 ,逐漸形成了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等多個部類 。數千年來,先秦樂舞、漢唐大曲、宋元詞樂、明清俗曲戲文……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動人的篇章。李延年、京房、鄭譯、康昆侖、永新、陳暘、姜夔、關漢卿、朱載堉……一個又一個鮮活的面孔在歷史的天空閃過。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音樂歷史畫卷。而保存其人其事的,除了實物資料之外,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各種類型的音樂文獻。
作爲一個具有文獻記載傳統的民族,我們的先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汗牛充棟、浩如煙海般的音樂文獻。依文獻種類而言,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二十六史”樂志、律志中的音樂文獻。自《史記》、《漢書》起,樂志和律曆志寫作的傳統在歷代紀傳體正史的編修中得以延續。今存“二十六史”中,《史記》、《漢書》、《晉書》、《宋書》、《南齊書》、《魏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十七部有樂志(音樂志、禮樂志),《史記》、《漢書》、《後漢書》、《晉書》、《宋書》、《魏書》、《隋書》、《宋史》等八部有律曆志,保存了中國歷代大量的宮廷音樂文獻。
二、“十通”中的音樂文獻。“十通”分《通典》、《通志》、《文獻通考》三個系統,共計七百餘卷。唐代杜佑《通典》開“十通”之首,繼而有南宋鄭樵撰《通志》,元初馬端臨撰《文獻通考》。清乾隆時設立三通館,先後續編《續文獻通考》、《續通典》、《續通志》、《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合爲“九通”。後劉錦藻以一人之力,將乾隆五十一年至清末的材料搜集整理,編成《清朝續文獻通考》,遂使“九通”增爲“十通”。 “十通”中,《通典》系統有“樂典”,《通志》系統有“樂略”,《文獻通考》系統有“樂考”。
三、“會要”“會典”中的音樂文獻。作爲斷代的典章制度專史,“會要”“會典”中的音樂文獻可補正史之不足,而且其分門別類的特點使讀者便於查考歷代音樂文化制度。《唐會要》和《五代會要》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兩部較爲完備的會要著作。此後,會要體史書日益受到重視。宋代專門設立了會要所,其纂修的部分內容後彙輯爲《宋會要輯稿》。元代以降,《經世大典》、《明會典》、《大清會典》、《大清會要事例》等陸續修罄。與此同時,《七國考》、《秦會要》、《西漢會要》、《東漢會要》、《三國會要》、《晉會要》、《南朝宋齊梁陳會要》等前代會要也陸續補齊。存世的歷代“會要”“會典”中多設有“樂”門,門下再分細目,記述一代音樂史事。
四、類書中的音樂文獻。自三國時期魏文帝命王象、劉劭等編纂《皇覽》以後,歷代官方和私家相繼倣效,依據皇家或者私人藏書纂修巨型類書。它們爲後人輯佚、校勘古書,查考典故和其他事物的出處,以及研究古代文學、藝術、歷史等方面提供了大量資料,是一種極爲有用的工具書。這些類書中,不少設有樂類,較有代表性者有《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古今圖書集成》等。
五、音樂篇章和著作。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在各學派著作中,彙集了不少先秦的音樂思想和音樂史料,雖然篇幅不大,僅以篇章、段落的形式包含在諸子百家著作中,但是在中國音樂史上卻佔有重要地位,是中國音樂史、音樂思想史的源頭,影響至爲深遠。漢唐以後,更多的音樂著作和篇章問世,涉及樂律、樂器、歌樂、樂舞等方方面面。其規模大小不一,既有《樂書》、《樂律全書》等鴻篇巨製者,亦有各類文集、筆記小說中之一鱗片甲者。
不難看出,存世的音樂文獻,林林總總,體例各異,卷帙浩繁,且分散在經、史、子、集各部,給音樂文獻的查檢、整理、出版、利用帶來極大的不便。近年來,雖然學術界已經有不少有識之士致力於此,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缺憾:一是獲出版者與存世的音樂文獻相比,仍在少數。二是雖然小部分文獻已有標點本問世,但讀者無法窺其原貌,且一些重要的底本無法輕易看到。三是同一史事,雖見諸於多類文獻之端,或在史料來源上頗有淵源,但在轉引或編修時又常有歧異甚至舛誤。若偏得一隅,可能沿前人之失,更甚一步。若能將存世的音樂文獻全面收羅,使不同種類的文獻能夠互補互見、互爲參校,則不無裨益 。這也正是我們計劃按照文獻種類分輯整理和影印出版這套《中國古代音樂文獻集成》的緣由。
《中國古代音樂文獻集成》(第三輯)的整理是福建師範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的研究成果,同時得到了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明清閩台音樂著述整理與研究”(項目批准號:14YJA760059)和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A類重點項目“明清時期閩人音樂專書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JAS14078)的資助。在編撰中,我們得到了許多專家和單位的支持。馮潔軒先生目疾之中,仍熱情鼓勵和指導我們開展工作。鄭祖襄先生叢脞之餘,撥冗對圖書選目、版本選擇、提要撰寫等問題,給出了寶貴的意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對這個項目更是傾力相助,大力支持,方自今社長、賈貴榮總編輯和殷夢霞副社長經常關心過問編纂的進度,歷史文獻影印編輯室編輯鄧詠秋、南江濤、張慧霞等還對版本選擇、編排體例等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並協調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等藏書機構提供善本,使讀者得以窺見數百年前音樂文獻之原貌,誠爲有功後學、惠澤學林之幸事。在此深表謝忱!
本書爲《中國古代音樂文獻集成》的第三輯,主要收録明代的音樂專書,它們見載於各種官私目録、叢書之中,構成中國音樂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的音樂專書中,以樂律證辨和樂義探賾爲主要內容的佔據了較大的比重,對於這部分典籍,我們盡可能地予以收録。考慮到在中國古代,樂與禮密切相關,我們對明代禮樂文獻作了適當的摘選並予以整書收録。此外,明代戲曲藝術高度繁榮,出現了爲數甚夥的戲曲文獻。凡與音樂創作、表演相關的,我們儘量予以整書收録;凡以音韻格律譜、劇本、劇目品評、舞美設計、人物傳記爲主的,由於篇幅所限,暫不列入本輯的出版內容。受條件和人力所限,文集、筆記等著述中的音樂篇章(已由前人輯出而成古籍專書者除外),近年出土的文獻,域外漢文音樂文獻等,本輯只好割捨,待將來時機成熟,我們再考慮以適當的方式另行組織出版。
在本輯的編修中,我們對書目作了較慎重的考訂。如韓邦奇先後撰有《律呂直解》和《苑洛志樂》,四庫館臣收録後者而摒棄前者,並在《四庫總目提要》卷三十八《苑洛志樂》提要中加以解釋:“是書首取《律呂新書》爲之直解,凡二卷。”但我們在整理中發現,《律呂直解》雖爲後人收入《苑洛志樂》之中,然與明嘉靖刻本《律呂直解》相比,其文字經過繩削增益,頗有不同,故而我們將《苑洛志樂》與《律呂直解》二書兼收,以便學者查核攻究。對於張敔的《律呂新書解》、《雅樂燕樂》等較爲稀見的書籍,我們也設法跟相關藏書機構協商,納入本輯。在版本選擇上,本著內容和書品兼顧的原則,每種古籍只收較好的一個版本。唯有魏良輔《曲律》(又名《南詞引正》)是個例外。此書在明清時期原有數個版本傳世,名爲《曲律》。但上世紀中葉學術界又發現了名爲《南詞引正》的版本。二者內容和文字互有出入,於是我們一併收入本輯,以便學者參照閱讀。當然,我們在編撰中也還存在一些缺憾:有的書籍已無足本傳世,有的本子又因條件限制無法取到,我們只好忍痛割愛,或者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現有的本子。
最後要說明的是,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個別書籍的文字存在著一定的封建糟粕因素。但我們相信,本書的讀者定會加以甄別,批判性地進行閱讀使用。

編者謹識
二〇一四年十月八日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