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华中卷(全一百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国家图书馆 定价 60000.00
责任编辑 潘竹 ISBN 978-7-5013-5901-1
出版时间 2016-11-3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6-11-30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方志地理
中图分类 K820.8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華中卷》收錄了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方志三百餘種,所收资料的门类大致包括:各类人物传记,一般分名宦、乡宦、仕进、孝友、节烈、耆旧、寿民、方伎、流寓等;各种表志,如职官表、选举表等;另有金石、艺文类中的墓志、传记等。
 
目录[ 滚动 - 展开 ]  
 
河南省
第一册
[民國]鄭縣志十八卷首一卷
[乾隆]滎陽縣志十二卷
[民國]續滎陽縣志十二卷
[順治]滎澤縣志八卷
第二册
[乾隆]滎澤縣志十四卷圖一卷
[民國]河陰縣志十七卷
[民國]汜水縣志十二卷
第三册
[康熙]開封府志四十卷
[光緒]祥符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順治]陳留縣志十二卷
第四册
[宣統]陳留縣志四十二卷首一卷
[乾隆]杞縣志二十四卷
[道光]尉氏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嘉慶]洧川縣志八卷首一卷
第五册
[乾隆]登封縣志三十二卷
[康熙]蘭陽縣志十卷
[乾隆]蘭陽縣續志八卷
[民國]考城縣志十四卷
[乾隆]通許縣志十卷
[民國]通許縣新志十四卷
第六册
[乾隆]中牟縣志十一卷首一卷
[民國]中牟縣志五編
[康熙]密縣志六卷
[民國]密縣志二十卷(一)
第七册
[民國]密縣志二十卷(二)
[民國]鞏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第八册
[乾隆]衛輝府志五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乾隆]新鄉縣志三十四卷首一卷
[民國]新鄉縣續志六卷
第九册
[乾隆]汲縣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汲縣今志二十章[順治]封丘縣志九卷首一卷
[康熙]封丘縣續志不分卷
[康熙]封丘縣續志五卷
[民國]封丘縣續志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第十册
[民國]獲嘉縣志十七卷首一卷
[乾隆]温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乾隆]濟源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嘉慶]續濟源縣志十二卷
[道光]輝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康熙]延津縣志十卷
[順治]胙城縣志四卷
[乾隆]原武縣志十卷
第十一册
[乾隆]陽武縣志十二卷
[民國]陽武縣志六卷
[道光]武陟縣志三十六卷
[民國]續武陟縣志二十四卷
第十二册
[民國]孟縣志十卷首一卷
[乾隆]新修懷慶府志三十二卷首一卷圖經一卷
[道光]河内縣志三十六卷
第十三册
[乾隆]修武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民國]修武縣志十六卷
[乾隆]彰德府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第十四册
[嘉慶]安陽縣志二十八卷首
[民國]續安陽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南樂縣志十卷首一卷
第十五册
[宣統]濮州志八卷
[嘉慶]范縣志四卷
[光緒]范縣志續編不分卷
[民國]續修范縣志六卷
[同治]滑縣志十二卷
第十六册
[民國]重修滑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第十七册
[嘉慶]濬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光緒]續濬縣志八卷
[光緒]内黄縣志十九卷首一卷
[民國]清豐縣志十卷首一卷
[光緒]開州志八卷首一卷
第十八册
[民國]長垣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第十九册
[乾隆]湯陰縣志十卷
[順治]淇縣志十卷圖考一卷
[民國]林縣志十八卷首一卷
[乾隆]歸德府志三十六卷首一卷(一)
第二十册
[乾隆]歸德府志三十六卷首一卷(二)
[康熙]商丘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民國]夏邑縣志九卷首一卷
[光緒]柘城縣志十卷首一卷
[康熙]睢州志七卷首一卷
第二十一册
[光緒]續修睢州志十二卷首一卷
[光緒]虞城縣志十卷
[光緒]永城縣志三十八卷首一卷
[民國]寧陵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民權縣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順治]商水縣志十一卷
第二十二册
[民國]商水縣志二十五卷
[光緒]扶溝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光緒]鹿邑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乾隆]陳州府志三十卷首一卷(一)
第二十三册
[乾隆]陳州府志三十卷首一卷(二)
[民國]淮陽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乾隆]沈丘縣志十二卷
[乾隆]西華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民國]西華縣續志十四卷首一卷
第二十四册
[民國]太康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乾隆]項城縣志十卷首一卷
[民國]項城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許昌縣志二十卷(一)
第二十五册
[民國]許昌縣志二十卷(二)
[乾隆]鄢陵縣志二十一卷首一卷
[民國]鄢陵縣志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第二十六册
[民國]郾城縣記三十卷
[嘉慶]魯山縣志二十六卷
[同治]郟縣志十二卷
[民國]長葛縣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第二十七册
[民國]重修臨潁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道光]舞陽縣志十二卷
[同治]葉縣志十卷首一卷
[道光]寶豐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道光]禹州志二十六卷(一)
第二十八册
[道光]禹州志二十六卷(二)[民國]禹縣志三十卷首一卷
第二十九册
[民國]確山縣志二十四卷
[民國]西平縣志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嘉慶]汝寧府志三十卷首一卷(一)
第三十册
[嘉慶]汝寧府志三十卷首一卷(二)
[康熙]汝陽縣志十卷
[民國]汝南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
[乾隆]新蔡縣志十卷
第三十一册
[道光]泌陽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乾隆]遂平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民國]重修上蔡縣志十二卷
[民國]重修正陽縣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重修信陽縣志三十一卷首一卷(一)
第三十二册
[民國]重修信陽縣志三十一卷首一卷(二)
[嘉慶]息縣志八卷首一卷
第三十三册
[光緒]續修息縣志不分卷
[乾隆]重修固始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光緒]光州志十二卷首一卷(一)
第三十四册
[光緒]光州志十二卷首一卷(二)
[乾隆]羅山縣志八卷
[嘉慶]商城縣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乾隆]光山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一)
第三十五册
[乾隆]光山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二)
[民國]光山縣志約稿四卷首一卷
[嘉慶]南陽府志六卷圖一卷(一)
第三十六册
[嘉慶]南陽府志六卷圖一卷(二)
[光緒]南陽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方城縣志八卷
[乾隆]唐縣志十卷
第三十七册
[乾隆]鄧州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康熙]淅川縣志八卷
[咸豐]淅川廳志四卷
[乾隆]南召縣志四卷[乾隆]桐柏縣志八卷首一卷
[光緒]鎮平縣志六卷
[乾隆]河南府志一百十六卷首四卷(一)
第三十八册
[乾隆]河南府志一百十六卷首四卷(二)
[嘉慶]洛陽縣志六十卷(一)
第三十九册
[嘉慶]洛陽縣志六十卷(二)
[嘉慶]孟津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道光]汝州全志十卷首一卷
[乾隆]嵩縣志三十卷首一卷
[道光]重修伊陽縣志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第四十册
[乾隆]重修靈寶縣志六卷
[民國]靈寶縣志十卷首一卷附四卷
[光緒]閿鄉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新修閿鄉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民國]澠池縣志二十卷
第四十一册
[乾隆]偃師縣志三十卷首一卷
[民國]宜陽縣志十卷(一)
第四十二册
[民國]宜陽縣志十卷(二)
[民國]洛寧縣志八卷首一卷
[光緒]重修盧氏縣志十八卷首一卷
第四十三册
[乾隆]重修直隸陜州志二十卷首一卷
[民國]陜縣志二十六卷
第四十四册
[乾隆]新安縣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新安縣志十五卷
湖北省
第四十五册
[康熙]湖廣武昌府志十二卷
[民國]夏口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補遺一卷
[同治]大冶縣志十八卷首一卷
第四十六册
[光緒]孝感縣志二十四卷續補志一卷
[同治]黄陂縣志十六卷附圖一張
第四十七册
[同治]漢川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
[道光]雲夢縣志略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光緒]續雲夢縣志略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應山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第四十八册
[同治]續輯漢陽縣志二十八卷
[光緒]應城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第四十九册
[光緒]德安府志二十卷首一卷補遺一卷
[道光]安陸縣志四十卷首一卷
第五十册
[光緒]黄州府志四十卷首一卷(一)
第五十一册
[光緒]黄州府志四十卷首一卷(二)
[光緒]黄岡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一)
第五十二册
[光緒]黄岡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二)
[民國]麻城縣志前編十五卷首一卷
[光緒]羅田縣志八卷首一卷(一)
第五十三册
[光緒]羅田縣志八卷首一卷(二)
[光緒]蘄水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第五十四册
[光緒]蘄州志三十卷
[光緒]黄梅縣志四十卷首一卷
第五十五册
[同治]廣濟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民國]英山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光緒]續輯咸寧縣志八卷首一卷
第五十六册
[光緒]興國州志三十六卷首一卷
[同治]通山縣志八卷首一卷
[同治]通城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補遺一卷
[同治]重修嘉魚縣志十二卷
第五十七册
[同治]江夏縣志八卷首一卷
[光緒]武昌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崇陽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第五十八册
[同治]蒲圻縣志八卷
[光緒]荊州府志八十卷首一卷(一)
第五十九册
[光緒]荊州府志八十卷首一卷(二)
[光緒]續修江陵縣志六十五卷首一卷
第六十册
[同治]荊門直隸州志十二卷首一卷
[同治]鍾祥縣志二十卷
第六十一册
[光緒]京山縣志二十三卷首一卷
[同治]監利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同治]石首縣志八卷
第六十二册
[光緒]潛江縣志續二十卷首一卷
[光緒]沔陽州志十二卷首一卷
第六十三册
[同治]公安縣志八卷首一卷
[同治]松滋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同治]宜昌府志十六卷首一卷
[同治]續修東湖縣志三十卷首一卷續補藝文一卷
第六十四册
[同治]遠安縣志八卷首一卷
[同治]當陽縣志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宜都縣志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枝江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光緒]長樂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同治]長陽縣志七卷首一卷
[光緒]歸州志十卷首一卷
第六十五册
[光緒]興山縣志二十二卷
[同治]增修施南府志三十卷首一卷
[同治]恩施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同治]建始縣志八卷首一卷
[同治]巴東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道光]鶴峰州志十四卷首一卷
[同治]來鳳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咸豐縣志二十卷首一卷附圖一卷
[光緒]利川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第六十六册
[同治]鄖陽志八卷首一卷
[同治]鄖縣志十卷首一卷
[同治]房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第六十七册
[同治]竹谿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光緒]續輯均州志十六卷首一卷
[同治]竹山縣志二十九卷
[同治]鄖西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光緒]襄陽府志二十六卷志餘一卷(一)
第六十八册
[光緒]襄陽府志二十六卷志餘一卷(二)
[同治]襄陽縣志七卷首一卷
[同治]隨州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第六十九册
[民國]南漳縣志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穀城縣志八卷
[民國]棗陽縣志三十四卷首一卷
[同治]宜城縣志十卷
[同治]保康縣志七卷首一卷
[光緒]光化縣志八卷首一卷

湖南省
第七十册
[乾隆]長沙府志五十卷首一卷
[同治]長沙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一)
第七十一册
[同治]長沙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二)
[光緒]善化縣志三十四卷首一卷
[乾隆]岳州府志三十卷首一卷(一)
第七十二册
[乾隆]岳州府志三十卷首一卷(二)
[光緒]巴陵縣志六十三卷首一卷
[同治]臨湘縣志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平江縣志五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
第七十三册
[光緒]湘陰縣圖志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乾隆]華容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乾隆]湘潭縣志二十五卷首一卷續集一卷
[同治]瀏陽縣志二十四卷
第七十四册
[民國]醴陵縣志十卷
第七十五册
[同治]攸縣志五十五卷首一卷
[同治]茶陵州志二十四卷
[同治]酃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同治]湘鄉縣志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一)
第七十六册
[同治]湘鄉縣志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二)
第七十七册
[嘉慶]郴州總志四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安仁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光緒]永興縣志五十五卷首一卷
第七十八
[光緒]興寧縣志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桂東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同治]桂陽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
第七十九册
[民國]汝城縣志三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臨武縣志四十七卷首一卷
[同治]桂陽直隸州志二十七卷首一卷
第八十册
[光緒]耒陽縣志八卷首一卷
[乾隆]衡州府志三十三卷首一卷
[乾隆]衡陽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第八十一册
[乾隆]清泉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
[同治]清泉縣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弘治]衡山縣志六卷
[光緒]衡山縣志四十五卷首一卷
[同治]常寧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第八十二册
[乾隆]祁陽縣志八卷
[民國]祁陽縣志十一卷
[道光]永州府志十八卷首一卷(一)
第八十三册
[道光]永州府志十八卷首一卷(二)
第八十四册
[道光]永州府志十八卷首一卷(三)
第八十五册
[光緒]零陵縣志十五卷補遺一卷
[嘉慶]新田縣志十卷
[光緒]寧远縣志八卷
[民國]藍山縣圖志三十五卷
[同治]江華縣志十二卷首一卷(一)
第八十六册
[同治]江華縣志十二卷首一卷(二)
[光緒]永明縣志五十卷
[光緒]道州志十二卷首一卷
[光緒]東安縣志八卷
[道光]寶慶府志一百四十三卷首二卷末三卷(一)
第八十七册
[道光]寶慶府志一百四十三卷首二卷末三卷(二)
第八十八册
[道光]寶慶府志一百四十三卷首二卷末三卷(三)
[光緒]邵陽縣志十卷(一)
第八十九册
[光緒]邵陽縣志十卷(二)
[光緒]新寧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同治]武岡州志五十四卷首一卷
[同治]城步縣志十卷
[同治]綏寧縣志四十卷首一卷
第九十册
[同治]新化縣志三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乾隆]辰州府志五十卷首一卷
第九十一册
[同治]黔陽縣志六十卷首一卷
[道光]辰谿縣志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沅陵縣志五十卷首一卷
[民國]溆浦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第九十二册
[光緒]會同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光緒]靖州直隸州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沅州府志四十卷首一卷
[同治]芷江縣志六十四卷首一卷
第九十三册
[同治]新修麻陽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同治]永順府志十二卷首一卷
[乾隆]永順縣志四卷首一卷
[民國]永順縣志三十六卷(一)
第九十四册
[民國]永順縣志三十六卷(二)
[同治]桑植縣志八卷首一卷
[同治]續修永定縣志十二卷
[同治]保靖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光緒]龍山縣志十六卷首一卷補刻一卷
[嘉慶]常德府志四十八卷首一卷(一)
第九十五册
[嘉慶]常德府志四十八卷首一卷(二)
[同治]武陵縣志四十八卷
[光緒]龍陽縣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慈利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第九十六
[同治]益陽縣志二十五卷首一卷
[嘉慶]沅江縣志三十卷
[民國]寧鄉縣志不分卷新志四卷(一)
第九十七册
[民國]寧鄉縣志不分卷新志四卷(二)
第九十八册
[民國]寧鄉縣志不分卷新志四卷(三)
第九十九册
[民國]寧鄉縣志不分卷新志四卷(四)
第一百册
[民國]寧鄉縣志不分卷新志四卷(五)
[同治]安化縣志三十四卷首五卷末一卷
 
前言[ 滚动 - 展开 ]  
 
中國的地方志源遠流長,其蹤跡可溯至上古。據史籍記載:周置五史,專司典籍及記事之職,列國諸侯亦有記事之史。其典守的地理書與記注的志乘、春秋之類,均藏於周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職方掌天下之圖。故司馬光、馬光祖二人都以爲方志之書起源於周官所掌(見《河南志序》《[景定]建康志序》)。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對此也有同感,他認爲,史“有天下之史,有一國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傳狀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譜牒,一家之史也;郡府縣志,一國之史也;綜紀一朝,天下之史也”(《州縣請立志科議》)。章氏此言,實比附方志出於周官之説。所謂“一國之史”,即小史所掌的“邦國之志”(“一國”“邦國”均指秦漢以後的地方行政區域,如府郡州縣等;“中國”則統稱爲“天下”),也正是後世的方志之書。

從現存典籍來看,成書於先秦時期的《尚書·禹貢》和《山海經》,應爲方志的萌芽;漢以後的《越絶書》《吴越春秋》《華陽國志》《三輔黄圖》《洛陽伽藍記》等,已初具史志規模;隋唐以下,又編纂了總志,如《諸州圖經集》《區宇圖志》《元和郡縣志》等;《太平寰宇記》更增以人物及藝文,遂成州縣志書之濫觴。元明以後,各地方志的修撰不僅數量大增,在體例上也有所變化,即人物傳記類及書目藝文類内容不斷膨脹,乃至引起了清乾隆時期四庫館臣的批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部·地理類序》説:“元明以後,體例相沿,列傳侔乎家牒,藝文溢於總集,末大於本,而輿圖反若附録。”方志的體例究竟應該如何,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但作爲彙集一方綜合資料、且又續修不斷的史志來説,反映歷史發展中變化較大的人文方面的内容,當然應大大多於相對穩定的自然地理狀况。實際上,正是方志中異常豐富的人物傳記資料,使我們産生了編纂此書的念頭。

在中國古代史料中,比較集中反映人物傳記内容的體裁大約有四種:正史、年譜、墓誌和方志。正史由國家的專門機構負責編撰,在材料的搜集、人力、財力諸方面均有充分的保證,因此其人物傳記具有史料翔實、語言文字水準較高等優點。但正史的“國史”性質,决定了它在所收人物的數量和層次上,要受極大的限制,相當多有一定影響的歷史人物不能入選,或雖予列入,卻因篇幅等方面的制約而語焉不詳。年譜按年代順序記録譜主的生平事跡及相關履歷,是一種非常系統的個體人物傳記資料,但編撰過年譜的歷史人物畢竟是極少數,而且年譜的編撰及收藏都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人們查閲起來很不方便。墓誌是墓主死後人們爲其撰寫並刻於石碑上的傳記性文字,也是一種價值較高的史料,不少墓誌還兼具了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然而墓誌大多是埋於地下很多年後纔陸續出土,出土後尚需墨拓方可流傳使用。方志與正史在體例上有不少相近之處,例如正史中除去一般的人物列傳外,還有儒學、文苑、循吏、方術、孝友、列女等類傳;方志也是如此,不僅有人物列傳,另外還開闢了先賢、忠義、藝術、逸民等類目。

方志在體例上與正史也有不同的地方。具體到人物傳記資料方面,由於限制較少,方志不僅所收人物的數量和記述的細節較多,還經常在條目的設置和資料的排比運用上别出心裁。這種有悖於正史傳統觀念的做法,大概正是招致四庫館臣批評的主要原因吧。不過,事物總有其兩面性,從史料學寧濫毋闕的角度來看,方志中不少“類例不精”“頭緒繁雜”的記載,對於我們今日的研究工作還是十分有用的。例如清代不少方志中都有“職官”“秩官”一類的表志,將轄區内的文武官員按先後次序逐一排列,上至總督巡撫,下到各縣參佐,所列之人一般雖衹有姓名、品秩、任期等寥寥數語,由於年代久遠,篇幅仍十分龐大。如此繁雜的表志,實質性内容又不多,因此很難引起研究者的關注。但細究起來我們就會發現,這是一份較爲完整的地方官吏任職檔案,不僅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其中一些内容還可以作爲旁證,去印證、覈實某些可能是十分重要的史實。如果將多個地區方志中的此類表志集中起來,進行比較研究,我們甚至可以從中透視出清政府二百多年來在用人制度、民族政策上的某些軌跡。一些方志還將本地區在某次戰役或事件中陣亡、死難者的名録彙集成編。如《陝西通志》中就有乾嘉時期征金川、征甘肅、征川楚,咸豐間從征江南以及不同時期其他戰役與事變中死亡者的名單,所列極爲詳細。此舉在當時大概出於表彰、紀念之意,有無史料價值呢?當然有。通過上述資料,再參考其他文獻,我們至少可以對該次戰役的規模、激烈程度,軍隊人員的組成、使用情况,以及戰役或事變之後對當地所産生的影響作出某些判斷。

方志在體例上相對靈活的另一個表現是,在它們的“金石”“文徵”或“藝文”類中,也保存了大量的人物傳記資料,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墓誌。

前面曾提到過,墓誌是重要的人物傳記資料,但僅靠出土後的墓誌,流傳、使用都很不方便。一些地區在修撰方志時,便將當地人所撰寫,或當地人物的墓誌銘文收集起來,彙編進去。例如,僅在西北幾省的方志中就收録了數百種墓誌銘,以及有關墓誌銘的考證及綫索,這就極大地方便了墓誌資料的使用者。

在上述四種體裁的人物傳記史料中,衹有正史是一部完整的、經過後人整理過的書,並且具有檢索系統。方志中的人物傳記資料雖然十分豐富,而且中國古代的地方志數量也相當多(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録》記載,約有八千多種),但這些方志大多藏在各地圖書館的善本庫中,研究者使用起來甚爲不便。年譜、墓誌的情况也大體如此。爲此,我社於一九九三年便制訂了編輯出版《年譜叢刊》和《地方志人物傳記資料叢刊》的計劃。經過六年的努力,《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於一九九九年三月出版。《地方志人物傳記資料叢刊》二○○一年起,陸續問世。集史料價值與書法藝術價值於一身的《墓誌叢刊》,也將與廣大讀者見面。

因爲各地方志的修撰都具有連續性,後代續修者常把先前所修志書的一些内容全部照搬,或改動不大。因此,我們在編輯過程中爲免重複,同一地區的方志在品質有保證的情况下,一般採用後修的本子;如早期的本子確實優於後來者,即採用前者,再用後修本子中的内容作補充。全書共分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上、下編)、西南、華中卷。爲便於使用,每卷附有《人物姓名筆畫索引》,單册另行。

由於本書規模較大,原書的體例又很複雜,加之編輯者水準所限,書中可能存在不少問題,敬希有關專家及研究者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或續修時改正。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