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九辑
 
 
分享到:
编  著  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文化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 定价 68.00
责任编辑 赵嫄 ISBN 978-7-5013-5971-4
出版时间 2016-12-28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6-12-28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平装,大16开,
丛  书  名 清史镜鉴
所属分类 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 K249.07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是2015年度《清史参考》所刊发文章的结集,取“以史为鉴”之意,介绍清史纂修和研究工作中的部分科研成果。书中共收录文章近五十篇,内容分为政治经济、太平天国、大案要案、社会文化、中外关系、人物以及新修《清史》涉台人物传稿节选等。
 
目录[ 滚动 - 展开 ]  
 
序戴逸(1)

政治经济
八旗制度的几个问题
[日]柳泽明撰N哈斯巴根刘艳丽译(1)
清代刑部秋审处及其司官郑小悠(9)
崇俭戒奢的康熙帝怎样修畅春园阚红柳(16)
乾隆朝“塔兰奇”移垦伊犁始末陈跃(23)
“民不举,官不究”
——从乾隆朝一则刑案看私人生活空间黄克武(30)
晚清两则精准的政治预言杨东梁(37)
读林则徐禁烟两件文告有感陈铮(42)
太平天国: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秦晖(47)
慈禧太后称“老佛爷”的时间邹爱莲(59)
光绪十年文职京员津贴的发放与取消韩基奭(69)
山西票号的兴起与没落David Faure(科大卫)(77)

大案要案
乾隆朝外八庙营建贪腐案李建红(81)
乾隆朝直隶大名八卦教案刘涛(86)
和珅的衣带诗
——一个所谓历史谜团是怎样生成的卜键(91)
由抬轿子的查到坐轿子的
——嘉庆间问责枢阁重臣的一串聚赌案卜键(101)
小小书吏弄乾坤
——“兵部失印案”传递出的部院真相卜键(116)
只看证据是远远不够的
——诬告喀什阿奇木伯克通敌案的启示卜键(130)

社会文化
清末的历史记忆与国家建构
——以章太炎为例王汎森(143)
李鸿章为何建议不查办在理教郑永华孔祥涛(154)
清末民初北京的城市化进程王建伟(160)
桐城派文章流变陈平原(167)
清代举子之旅:从广东到北京[日]大木康(175)
杨守敬观海堂藏书与古籍善本流通[日]高桥智(181)
晚清的两位外交官与百科全书编纂李孝悌(187)
清末的英语学:邝其照及其著作
[日]高田时雄撰孙建军译(196)
钱锺书写《管锥编》的动机与心情
——从清代札记到“忧患之书”
[美]Ronald Egan(艾朗诺)(206)
清宫过年掌故谈李国荣(214)
清宫的藏香万秀锋(221)
三层戏楼上的演出:乾隆朝的宫廷戏剧
[荷]WiltIdema(伊维德)撰余婉卉译(227)
慈禧太后葬礼目击[荷]Henri Borel撰沈弘译(236)

中外关系
如实表述清代的宗藩关系马大正(245)
清代的中朝关系刘为(248)
清政府对越界朝鲜人的管理陈跃(255)
清代的中越关系孙宏年(260)
清朝及沙俄与中亚的关系王鸣野(268)
清前期和欧洲的文化交流赵云田(278)
康熙朝蚕池口玻璃厂与玻璃制作王和平(283)
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意] Paolo Santangelo (史华罗)撰王红霞译(289)
近代中国丧土失地的历史不应回避马大正(297)

人物
努尔哈齐功过论李治亭(303)
郭嵩焘、严复、曾纪泽三人连环叙汪荣祖(310)
秋瑾的婚姻生活与思想变迁夏晓虹(323)
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楼宇烈(331)

新修《清史》涉台人物传稿节选
郑成功传杨友庭(337)
施琅传李祖基(347)
刘铭传传谢世诚(354)
丘逢甲传马忠文(360)
末劫文章龙起陆
——论丘逢甲的诗钱志熙(366)

后记(376)
 
前言[ 滚动 - 展开 ]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其前期在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甚有功绩。中叶以后,内外矛盾尖锐,外敌入侵,国内动荡,政治日益败坏,其失误和教训,实足发人深省。清亡距今不足百年,离我们时间最近,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影响较大。“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要根据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学习和研究历史,特别是离我们今天很近的清史。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弘扬文化、传承国脉,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清史纂修,曾成立相关机构进行筹备,但由于种种原因,修史之事,几起几落,一直未能启动。2002年8月,中央领导作出纂修清史的重大决定,相继成立了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纂修工程,于焉肇始。
清史纂修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还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是网罗奇闻逸事,不是观赏陈迹古董,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和时代脉搏的跳动息息相关。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延续了两千多年,到了清代,它具有什么特点?它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怎样的高度?清代众多的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清代很多扑朔迷离的事件真相如何?为什么古代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而到了清代却愈来愈落后?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清朝统治的268年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应该对其如何评价?如果没有外国的侵略, 中国将会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发展的前途可能会是怎么样?这些都是此次清史纂修所要研究和揭示的重大问题。
清史编纂工作自2002年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经过海内外专家们的鼎力合作和辛勤努力,目前已有大批阶段性研究成果相继产生。在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清史纂修的同时,为了更加全面、广泛、客观地反映纂修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时将其应用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清史纂修在资政、存史、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经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副组长、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同志提议,在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诸同志的努力下,于2006年7月开始编发《清史参考》。刊物集学史和资政于一体,兼顾资料性和时政性,择要刊登在清史纂修中形成的部分科研成果。内容大致涉及典章制度、名人史事、轶闻掌故、档案文献、学术争鸣、资料考证等,力求如实反映三百年清朝历史的真实面貌,给读者以较丰富、较切实之清史知识。
历史是已经逝去了的人和事的记录,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人有反思往事的感情,有寻根问先的愿望,有从自身的经验教训中学习的天赋。人类在不断前进,但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前进的。这就形成了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形成了历史、现实、未来之间相通的无穷无尽的长链。现实深深植根于历史之中并通向遥远的未来。历史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在过去的远景中认识自己,并为未来的创新指点方向。历史学虽然不能像应用科学那样快速而直接地取得实用效益,但它的功能是长期的、巨大的。人类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将会在现实和未来中迷失方向。历史学是传承文明、陶冶心灵、提高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需,也是了解社会、掌握国情、管理和建设国家、进行战略决策所必需。
《清史参考》创刊后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办刊两年来,共有50余位专家在《清史参考》刊发文章。《清史参考》的作者,大多为清史纂修工作的项目承担者,也有一些是清史编纂委员会的骨干专家,都学有所长,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所载文章不仅有很强的学术性,还多富深刻的现实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篇幅短小、风格朴实、文字流畅、可读性强。应该说,对于现阶段社会上流行的种种“戏说”清史的文艺作品,能够起到一定的校正作用,用真实的历史史实来教育青年,教育大众。这本身也是历史学家们理应担负的一种社会责任。
近日,欣闻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划将《清史参考》结集出版, 以扩大清史纂修的社会影响,使刊物资政、存史、育人之价值泽及社会、服务学界、繁荣文化,心喜之余,略缀数语,以为序言。

戴逸2008年7月28日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