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孙中山思想政见各方论争资料集(第一辑)(全十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桑兵 安东强 定价 6000.00
责任编辑 靳志雄 ISBN 978-7-5013-6076-5
出版时间 2017-12-3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7-12-3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 D693.0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依据民国以来编辑的各种目录索引、广泛翻检各种文献,从《申报》《晨报》《香港华字日报》等115种报刊、图书中多方搜寻,共辑得关于孙中山约1200余条相关史料,这些资料涉及各方与孙中山有关的奏折、笔谈和信函,还有同时代人诸如康有为、梁启超、欧榘甲、戴季陶等人对孙中山的思想共鸣与分歧。全书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将涉及孙中山所有思想政见的赞同、反对、异议的所有意见汇集一起,透过同时代人的各事各说,加以比较参证,进而考察把握孙中山思想政见的渊源流变、社会反响以及时代影响。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總目録

第一册
示拿匪首《申報》(上海)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
禁種鶯粟議《申報》(上海)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二
又萌叛意《申報》(上海)一八九六年四月三日三
拿犯轇轕《申報》(上海)一八九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四
論本報所紀拿犯轇轕事《申報》(上海)一八九六年十一月二日五
逆犯自陳《申報》(上海)一八九六年十二月八日六
譯英報紀釋犯事《申報》(上海)一八九六年十二月九日七
論土匪聯盟事《申報》(上海)一八九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八
與客談中西律例之各殊《申報》(上海)一八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九
英國律師論孫文被禁事張坤德譯《時務報》一八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〇
拘禁逸犯《萬國公報》一八九六年十二月第九十五期一四
論學會有大益於黃人亟宜保護章炳麟《時務報》一八九七年三月三日一六
論傳言英將控告孫文一案張坤德譯《時務報》一八九七年三月三日二三
論孫逸仙事(一)古城貞吉《時務報》一八九七年三月二十三日二五
論孫逸仙事(二)古城貞吉《時務報》一八九七年五月二十二日三〇
變法箴言章炳麟《經世報》一八九七年八月二日三四
峻拒叛酋《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四四
論膠人仇德事《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一月十日四五
防內患說《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一月二十九日四六
瓜分中國辨《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七
沙巿民變論《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五月十六日四八
中國不可設議政院說《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八月一日四九
答問孫文事《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九月二日五〇
讀王侍御變法自强當除蒙蔽痼疾疏特書鄙見於後《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九月十二日五一
中山樵傳《國聞報》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五日五二
論康有爲大逆不道事《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十月二十四日五三
中國歷代革命說略歐榘甲《清議報》一八九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五四
駁叛犯康有爲逆書《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六〇
再論康有爲大逆不道事《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六二
慎防逆黨煽惑海外華人說《申報》(上海)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六三
論變法必自平滿漢之界始梁啓超《清議報》一八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六四
論三合會匪作亂事《申報》(上海)一九〇〇年十月十四日七三
正仇滿論《國民報》一九○一年八月十日第四期七四
保教非所以尊孔論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第二號八二
書本報紀重懲逆黨後《申報》(上海)一九○二年四月五日九六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一)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二年五月二十二日第八號九七
中國專制政體進化史論(二)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二年六月六日第九號一〇七
中國專制政體進化史論(三)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二年十月二日第十七號一一九
中國專制政體進化史論(四)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四十九號一三七
意大利建國三傑傳:第九節革命後之形勢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二年
九月二日第十五號一四九
飲冰室師友論學牋:南海先生辨革命書《新民叢報》一九○二年九月十六日第十六號一五二
敬告我同業諸君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二年十月二日第十七號一六四
論專制政體有百害於君主而無一利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二十一號一七二
釋革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第二十二號一九二
革命其可免乎季子《江蘇》一九○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第四期二〇〇
新黨不平必貽外人禍患說《申報》(上海)一九○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二〇九
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中國之新民《新民叢報》一九○四年二月十四日
第四十六—四十八號二一〇
美儒李佳白先生講義《申報》(上海)一九○四年六月二十三日二二八
中國大生計家與大文學家《大陸報》一九○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第二卷第八號二二九
孫文之言《大陸報》一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第二卷第九號二三二
再論武昌查封教育普及社事《申報》(上海)一九○五年三月二十二日二三五
美洲對待康梁傳單照録《大陸報》一九○五年六月十二日第三卷第八號二三六
民族的國民(一)精衛《民報》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一號二三七
民族的國民(二)精衛《民報》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二號二六八
論滿洲雖欲立憲而不能蟄伸《民報》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一號二九二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思黄《民報》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一號三〇三
致公堂重訂新章要義《民報》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一號三一三
論支那立憲必先以革命寄生《民報》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二號三二七
開明專制論(一)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一月二十五日第七十三號三三七
開明專制論(二)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二月八日第七十四號三六一
開明專制論(三)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二月二十三日第七十五號三七七
開明專制論(四)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五日第七十七號四二七
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三月九日第七十六號四三七
第二册
《民報》之六大主義漢民《民報》一九○六年四月五日第三號一
希望滿洲立憲者盍聽諸(一)精衛《民報》一九○六年四月五日第三號二三
希望滿洲立憲者盍聽諸(二)精衛《民報》一九○六年六月二十六日第五號四一
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精衛《民報》一九○六年五月一日第四號八三
排外與國際法(一)漢民《民報》一九○六年五月一日第四號一二七
排外與國際法(二)漢民《民報》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五日第六號一五一
排外與國際法(三)漢民《民報》一九○六年九月五日第七號一七五
排外與國際法(四)漢民《民報》一九○六年十月八日第八號一九三
排外與國際法(五)漢民《民報》一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第九號二一五
排外與國際法(六)漢民《民報》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第十號二四五
排外與國際法(七)漢民《民報》一九○七年五月五日第十三號二五九
袁世凱(廿五):改革家之袁世凱,總論逸濤譯《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九○六年五月
二十日二七九
袁世凱(六十三):袁世凱及支那政治界,袁世凱及政敵逸濤譯《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一九○六年七月十一日二八〇
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縣解《民報》一九○六年六月二十六日第五號二八一
斥《新民叢報》之謬妄辨奸《民報》一九○六年六月二十六日第五號三〇五
勸告停止駁論意見書佛公《新民叢報》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一日第八十三號三一七
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精衛《民報》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五日第六號三三七
再駁《新民叢報》之政治革命編(一)精衛《民報》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五日第六號三六一
再駁《新民叢報》之政治革命論(二)精衛《民報》一九○六年九月五日第七號三八一
雜答某報(一)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八月四日第八十四號四一一
雜答某報(二)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八月二十日第八十五號四三三
雜答某報(三)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九月三日第八十六號四四一
法國革命史論(一)明夷《新民叢報》一九○六年八月二十日第八十五號四九三
法國革命史論(二)明夷《新民叢報》一九○六年九月十八日第八十七號五一九
第三册
中國不亡論(再答某報第十號對於本報之駁論)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九月三日
第八十六號一
民生主義與中國革政之前途(一)自由《廣益叢報》一九○六年十月七日第一百一十八期二一
民生主義與中國革政之前途(二)自由《廣益叢報》一九○六年十月十七日
第一百一十九期三五
滿洲立憲與國民革命精衛《民報》一九○六年十月八日第八號四四
現政府與革命黨(附記俄羅斯現政府與革命黨)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十月十八日
第八十九號六六
社會主義論仲遙《新民叢報》一九○六年十月十八日第八十九號七八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一)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十一月一日第九十號一〇〇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二)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十一月十六日第九十一號一三四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三)飲冰《新民叢報》一九○六年十一月三十日第九十二號一九八
駁革命可以生內亂說精衛《民報》一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第九號二二〇
答新民難寄生《民報》一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第九號二四四
論中國現在之黨派及將來之政黨與之《新民叢報》一九○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九十二號二五四
復仇論寄生《民報》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第十號二七六
雜駁《新民叢報》(一)精衛《民報》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第十號二八六
雜駁《新民叢報》(二)精衛《民報》一九○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第十一號三〇〇
雜駁《新民叢報》(三)精衛《民報》一九○七年三月六日第十二號三一四
紀十二月二日本報紀元節慶祝大會事及演說辭民意《民報》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十號三三四
駁勸告停止駁論意見書彈佛《民報》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第十號三六八
又出一烈士《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九○七年一月二十日三七八
《新民叢報》雜說辨寄生《民報》一九○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第十一號三七九
正明夷法國革命史論《民報》一九○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第十一號三九五
與國民新聞論支那革命黨書(並譯漢文)漢民《民報》一九○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第十一號四一七
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民意《民報》一九○七年三月六日第十二號四四一
斥爲滿洲辨護者之無恥精衛《民報》一九○七年三月六日第十二號五五三
民權主義!民族主義!棄疾《復報》一九○七年三月三十日第九期五八五
法國革命史論(一)寄生《民報》一九○七年五月五日第十三號五八九
法國革命史論(二)寄生《民報》一九○七年七月五日第十五號六〇五
法國革命史論(三)寄生《民報》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五日第十六號六二三
法國革命史論(四)寄生《民報》一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十八號六四三
法國革命史論(五)寄生《民報》一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第十九號六五九
第四册
中華民國解太炎《民報》一九○七年七月五日第十五號一
土地國有與財政(一)縣解《民報》一九○七年七月五日第十五號一九
土地國有與財政(二)縣解《民報》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五日第十六號五三
革命之半面相逸《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九○七年七月十一日九三
清國組織政黨《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九○七年十月五日九四
政聞社宣言書《政論》一九○七年十月七日第一號九五
革命今勢論寄生《民報》一九○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第十七號一一二
斥《新民叢報》駁土地國有之謬太邱《民報》一九○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第十七號一四〇
闢非民族者《民報》一九○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第十七號一六六
論立憲黨人與中國國民道德前途之關係不侫《民報》一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十八號一七〇
《大同報》滿漢問題駁論尊周《民報》一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十八號一八八
預備立憲之滿洲闕名《民報》一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第十九號二〇二
仇一姓不仇一族論闕名《民報》一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第十九號二一一
論滇省革命黨亂事原因《申報》(上海)一九○八年五月十五日二一八
論中國今日有可以速開國會之理由孟森《預備立憲公會報》一九○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第七期二二一
清國在野黨及首領(一)《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九○八年五月二十七日二二七
清國在野黨及首領(二)《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九○八年五月二十九日二二八
清國在野黨及首領(三)《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九○八年五月三十日二二九
清國在野黨及首領(四)《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九○八年五月三十一日二三〇
排滿平議太炎《民報》一九○八年六月十日第二十一號二三一
駁神我憲政說太炎《民報》一九○八年六月十日第二十一號二四三
美洲華僑致公堂宣言書《民報》一九○八年六月十日第二十一號二五五
制定憲法芻議邵羲《預備立憲公會報》一九○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第九期二五九
革命軍約法問答公是先生問,太炎答《民報》一九○八年七月十日第二十二號二六六
哀政聞社員揆鄭《民報》一九○八年八月十日第二十三號二七四
憲政篇《東方雜誌》一九○八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五卷第七號二八六
論立憲制偏重之趨勢張家鎮《預備立憲公會報》一九○八年九月八日第十四期二九六
代議然否論太炎《民報》一九○八年十月十日第二十四號三〇三
革命之心理伯夔《民報》一九○八年十月十日第二十四號三三一
論革命之趨勢(一)精衛《民報》一九一○年一月一日第二十五號三四三
論革命之趨勢(二)精衛《民報》一九一○年二月一日第二十六號三六二
革命之決心守約《民報》一九一○年二月一日第二十六號三八二
立憲九年籌備案恭跋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二月二十日第一年第一期三九〇
共和紀年說渾然《教育今語雜誌》一九一○年三月十日第一期四〇九
立憲政體與政治道德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三月十一日第一年第三期四二〇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四月二十日第一年第七期四二八
國家運命論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四月三十日第一年第八期四三六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一)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四月三十日第一年第八期四五二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二)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五月九日第一年第九期四六八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三)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五月十九日第一年第十期四九四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四)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五月二十九日第一年第十一期五一六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五)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六月七日第一年第十二期五四六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六)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六月十七日第一年第十三期五六六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七)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第一年第十四期五九一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八)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七月七日第一年第十五期六一一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九)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八月十五日第一年第十九期六二九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十)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第一年第二十期六五〇
中國國會制度私議(十一)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九月四日第一年第二十一期六八〇
第五册
國會請願同志會意見書《國風報》一九一○年五月九日第一年第九期一
立憲政治與輿論長興《國風報》一九一○年六月十七日第一年第十三期三一
國會與人民長興《國風報》一九一○年七月十七日第一年第十六期四一
論籌備立憲當先整肅紀綱茶圃《國風報》一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第一年第十七期四七
論政府阻撓國會之非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第一年第十七期五三
爲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一)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八月五日第一年第十八期九九
爲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二)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八月十五日第一年第十九期一一二
資政院章程質疑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第一年第二十期一一八
政治與人民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九月四日第一年第二十一期一二八
憲法與政治柳隅《國風報》一九一○年九月二十四日第一年第二十三期一四三
責任內閣與政治家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十月二十三日第一年第二十六期一五五
論資政院之天職滄江《國風報》一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第一年第二十九期一六六
論中央地方之權限及省議會之必要與其性質長興《國風報》一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一年第三十二期一六九
國會與義務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一月十一日第一年第三十四期二一四
楊晳子能保逋臣利國耶《申報》(上海)一九一一年一月十五日二二四
中國憲法之根本問題柳隅《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第一年第三十五期二二五
評資政院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第一年第三十五期二三五
敬告國人之誤解憲政者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二月九日第二年第一期二五三
責任內閣釋義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三月十一日第二年第四期二七五
內閣果對於誰而負責任乎(責任內閣釋義中之一節)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
五月二十八日第二年第十二期二九二
內閣是否代君主負責任(責任內閣釋義篇之一節)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六月七日
第二年第十三期三一四
中國前途之希望與國民責任(一)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第二年第五期三二二
中國前途之希望與國民責任(二)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三月三十日第二年第六期三三六
中國前途之希望與國民責任(三)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四月九日第二年第七期三四八
中國前途之希望與國民責任(四)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五月九日第二年第十期三七四
粵亂感言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五月十九日第二年第十一期三九六
政黨與政治上之信條滄江《國風報》一九一一年六月十七日第二年第十四期四〇〇
中國憲法上君主之地位柳隅《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七月六日第二年第十六期四一〇
皇室與人民柳隅《國風報》一九一一年七月十六日第二年第十七期四一七
和平解決之殷鑒振公《民立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六日四二三
警告國人毋惑於議和謬說自迂《民立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四二六
無聊之共濟會血兒《民立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四二八
萬難捨去之民主論漢立《民立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四三〇
組織中央政府意見書劉揆一《民立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四三四
孫中山先生之政見雞鳴《民國報》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第三號四三五
章炳麟之消弭黨見《大公報》(天津)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四三六
上孫大總統書:爲漢冶萍華日合辦喪權失利隱貽後患事,旅東同人寄《神州日報》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七日四三七
婦女與革命吳徵蘭《婦女時報》一九一二年五月一日第六號四四〇
孫中山先生社會主義談克恭《新世界》一九一二年六月三十日第四期四五一
康德黎夫人書簡《婦女時報》一九一二年七月七日第七號四六五
規孫中山煑塵《新世界》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第六期四六八
中華全國鐵路協會與孫中山先生商榷全國路線書《地學雜誌》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日四七四
超然總統與黨派總統寒《申報》(上海)一九一二年九月四日四八〇
正《時事新報》中山滿蒙棄置說之誤解錫三《民立報》一九一二年九月八日四八一
開放主義與主權之關係孤憤《時報》(上海)一九一二年九月八日四八三
孫中山政見之平議《神州日報》一九一二年九月九日四八四
《上海泰晤士報》評論孫中山之遷都問題率癢《神州日報》一九一二年九月十日四八六
孫中山之海軍談《海軍雜誌》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日第二期四八七
孫中山與實業界之關係《山西實業界》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第十四期四八八
爲鐵路計畫敬告中山先生心禪《申報》(上海)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四九一
民生主義之研究《農友會報》一九一二年九月第三期四九二
中國鐵道規畫談于右任《鐵道》一九一二年十月十日第一卷第一號四九三
本會會長中山先生鐵道政策之發明張通典《鐵道》一九一二年十月十日第一卷第一號四九九
時評二萍《申報》(上海)一九一二年十月十五日五〇七
時評三鈍根《申報》(上海)一九一二年十月十五日五〇七
孫中山先生講演:社會主義之精髓(一)《生活雜誌》一九一二年十一月一日第七期五〇八
孫中山先生講演:社會主義之精髓(二)《生活雜誌》一九一三年一月一日第九期五一三
孫中山鐵路政策《民國經濟雜誌》一九一二年十一月十日第一卷第二期五二二
論中國鐵道進行之計畫及改革之要旨涂恩澤《鐵道》一九一二年十一月第一卷第二號五二四
論鐵道之關係於國民經濟及鐵道經濟政策之一般黄覺惛《鐵道》一九一二年十一月
第一卷第二號五三二
上孫中山先生擬請籌修秦漢鐵路意見書《鐵道》一九一二年十一月第一卷第二號五五三
雄心與成功皕《進步雜誌》一九一二年十一月一日第三卷第一號五五六
鐵道政策研究之前提陳北海《獨立週報》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一日第一年第十一號五五八
論孫中山電辭大勳位:平民主義之真精神,反對階級制度,預先破除我國階級革命,
發生將來世界階級革命壽文《生計》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一日第一期五六三
孫中山之社會主義(一)《生計》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一日第一期五六七
孫先生之社會主義談(二)《生計》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第二期五七三
孫中山之社會主義(三)《生計》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第三期五七七
第六册
中國立國大方針(一)梁啓超《庸言》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一日第一卷第一號一
中國立國大方針(二)梁啓超《庸言》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第一卷第二號一三
中國立國大方針(三)梁啓超《庸言》一九一三年一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四號二四
政府與國會之權限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第一卷第二號三八
大總統之地位及權限(一)藍公武《庸言》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第一卷第二號五四
大總統之地位及權限(二)藍公武《庸言》一九一三年一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四號六九
孫中山之社會主義談《民誓》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第二期七八
孫中山錢幣革命策申義行捨《民誓》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第二期八九
對於中國鐵路總公司之芻言(一)吳承鼎《鐵道》一九一二年十二月第一卷第三號一〇一
對於中國鐵路總公司之芻言(二)吳承鼎《鐵道》一九一三年一月第二卷第一號一〇八
爲東西幹線出江出海問題上孫中山先生說略涂恩澤《鐵道》一九一二年十二月
第一卷第三號一一四
粵警廳勒令總商會新報停版《申報》(上海)一九一三年一月十三日一一六
論鐵道與國家之關係及建築時之注意涂恩澤《鐵道》一九一三年一月第二卷第一號一一七
論修改鐵路總公司條例之誤吳承鼎《鐵道》一九一三年一月第二卷第一號一二六
國民黨通電表明別黨誣捏情形《民立報》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三日一四〇
中日之修好:見二十日《字林西報》錫三譯《民立報》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一四一
敬告政黨及政黨員錫三譯《庸言》一九一三年三月一日第一卷第七號一四二
憲法問題之商榷(一)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三月一日第一卷第七號一六四
憲法問題之商榷(二)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三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八號一七四
憲法問題之商榷(三)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四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號一八四
憲法問題之商榷(四)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五月一日第一卷第十一號一九六
憲法問題之商榷(五)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五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二號二一二
憲法問題之商榷(六)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六月一日第一卷第十三號二二〇
憲法問題之商榷(七)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六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四號二三〇
憲法問題之商榷(八)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七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六號二三九
憲法問題之商榷(九)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八月一日第一卷第十七號二四五
憲法問題之商榷(十)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八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八號二六五
民生主義與民生政策(一)耿夫《民誼》一九一三年四月十五日第六號二七七
民生主義與民生政策(二)耿夫《民誼》一九一三年五月十五日第七號二八九
論憲法之性質及其形式張東蓀《庸言》一九一三年四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號二九六
共和黨之地位與其態度梁啓超《庸言》一九一三年四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號三一〇
外人之共和觀《庸言》一九一三年四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號三二八
評國家主義與民權主義用三《憲法新聞》一九一三年四月二十日三三三
商界請偉人表明素志,附抄録致孫黃陳三先生函稿《新聞報》一九一三年六月五日三三六
國民黨國會議員會對於大借款問題宣言書(一)《民立報》一九一三年六月七日三三七
國民黨國會議員會對於大借款問題宣言書(二)《民立報》一九一三年六月八日三三九
日本之新對華策:加藤男爵之視察談,政黨對我之態度,日人注意我國政局《申報》(上海)
一九一三年六月十五日三四〇
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七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六號三四一
王氏憲法芻議之商榷張東蓀《庸言》一九一三年八月一日第一卷第十七號三七一
王氏憲法芻議之商榷補論張東蓀《庸言》一九一三年八月一日第一卷第十七號三八三
南風終不競乎蹈仞《民立報》一九一三年八月二十四日三八九
共和國體與責任內閣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九月十六日第一卷第二十號三九一
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略評張東蓀《庸言》一九一三年九月十六日第一卷第二十號四〇〇
江亢虎君函《申報》(上海)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四一三
何海鳴斥偉人書:致各報記者《申報》(上海)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四一四
國民會議之主張張東蓀《庸言》一九一三年十月一日第一卷第二十一號四一七
中國共和政治之前途(一)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十月十六日第一卷第二十二號四二二
中國共和政治之前途(二)吳貫因《庸言》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一日第一卷第二十三號四三四
二月四日大總統命令《申報》(上海)一九一四年二月七日四四四
總統制天山《庸言》一九一四年二月十五日第二卷第一、二號合刊四四六
歡迎總統制天山《庸言》一九一四年三月五日第二卷第三號四四八
黃興近復孫文書《申報》(上海)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四四九
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梁啓超《大中華》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日第一卷第八期四五〇
憲法起草問題答客問梁啓超《大中華》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日第一卷第八期四六八
第七册
吾人對於國體變更必要之注意中州退叟《新中華雜誌》一九一五年十月第一卷第一號一
國體問題與梁任公楓《新中華雜誌》一九一五年十一月第一卷第二號一三
闢君憲之謬論亮公《新中華雜誌》一九一五年十一月第一卷第二號二三
續録關於雲南獨立之官電:西安陸將軍呂巡按通電,廣西陸將軍王巡按通電,安徽倪將軍致雲南電,
吉林孟將軍王巡按致雲南電,孫武等致蔡鍔電,廣東龍將軍張巡按通電,長沙湯將軍通電,福建李護
軍使許巡按通電,杭州屈巡按使通電,貴陽劉護軍使通電,北京統率辦事處通電,安徽倪將軍通電,
廣東龍將軍張巡按龍鎭守使通電《申報》(上海)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三二
聯邦制度與憲法制定聖心《新中華雜誌》一九一五年十二月第一卷第三號三四
君主不得立憲執中《新中華雜誌》一九一五年十二月第一卷第三號五六
具體的聯邦論(一名今後建設方案)筑山醉翁《新中華雜誌》一九一六年一月
第一卷第四號六七
國體與政治(一)劍農《新中華雜誌》一九一六年一月第一卷第四號一一六
國體與政治(二)劍農《新中華雜誌》一九一六年四月第一卷第五號一二八
東報所載各種評論道公譯《新聞報》一九一六年四月十一日一四二
各國在支那之權利競争(續):第二英國之政策與財團法孝《大中華》一九一六年
五月二十日第二卷第五期一四三
西報紀孫中山携資來滬之損失《申報》(上海)一九一六年六月九日一五〇
約法與將來政黨之派別《申報》(上海)一九一六年六月十九日一五一
孫文宣言(其一)《大中華》一九一六年六月二十日第二卷第六期一五二
孫文宣言(其二)《大中華》一九一六年七月二十日第二卷第七期一五五
政黨派別之萌芽《申報》(上海)一九一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一五七
今後之政運觀(一名守法與讓德)聖心《新中華雜誌》一九一六年六月第一卷第六號一五八
國法上總統繼任之解釋馥炎《新中華雜誌》一九一六年六月第一卷第六號一七一
胡漢民演說詞《申報》(上海)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一七五
孫中山先生建設政見(録《申報》)《婦女雜誌》一九一六年八月五日第二卷第八號一七六
南海中山對於時局之主張《申報》(上海)一九一六年九月十三日 一八二
制定憲法時對於約法之因革詹瘦盦《大中華》一九一六年九月二十日第二卷第九期 一八三
民權主義之流弊論梅光迪《留美學生季報》一九一六年九月第三卷第三期   一八七
五年來之教訓梁啓超《大中華》一九一六年十月二十日第二卷第十期 一九二
政府國會間之相互關係《申報》(上海)一九一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一九七
北京特約通訊:政黨之復活採墨《新聞報》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四日 一九八
關於黨人要索鉅款之質問(一)《時事新報》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八日 一九九
關於黨人要索鉅款之質問(二)《時事新報》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二〇〇
關於孫中山索款之質問《新聞報》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二〇二
孫文索款之質問《時事新報》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二〇三
孫款已撥六十萬《新聞報》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七日 二〇四
與孫中山書(辛亥年作)章太炎《大中華》一九一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第二卷第十二期 二〇五
實施民生主義以遏亂萌策潘炳融《復旦》一九一七年一月第三期 二〇七
張繼回京後之主張《申報》(上海)一九一七年二月三日 二一一
英人對於孫中山致電英相之評論《時報》(上海)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一日    二一二
中央大事紀:元老院與政治會議之彙聞《益世報》(天津)一九一七年六月二十四日 二一三
粵省組織政府之大問題平生《申報》(上海)一九一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二一四
粵東議組政府之西訊《申報》(上海)一九一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二一六
孫中山抵粵後之粵訊平生《申報》(上海)一九一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二一七
粵省最近之時局觀平生《申報》(上海)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二一九
政府對於西南之策畫《申報》(上海)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二二〇
某外報對孫文等通緝令之評論《益世報》(天津)一九一七年十月一日 二二二
某要人對緝拿孫中山之私議《益世報》(天津)一九一七年十月二日 二二三
大陸報對於新三命令之論調《時報》(上海)一九一七年十月六日 二二四
西報論政府最近三命令《申報》(上海)一九一七年十月六日 二二五
緝拿孫文通告各省之事項《益世報》(天津)一九一七年十月七日 二二六
發令逮捕:發令逮捕人之奇聞《益世報》(天津)一九一七年十月七日 二二六
南方民黨某與日記者之談話:浙江之獨立,浙江民黨之實力,安徽壽州之獨立,廣東之形勢,
江蘇之李純,江西之陳光遠,湖北之王占元,岳州與重慶《時報》(上海)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七日二二七
西報論時局之因果《申報》(上海)一九一八年一月十八日二二九
西報之解決時局策:奈忠言逆耳何《時事新報》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日二三〇
日本某外交官之中國觀:洞如觀火,足見日本外交方針《時事新報》一九一八年一月
二十一日二三二
讀日本某外交官之中國觀:吾輩之日本觀東蓀《時事新報》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二三四
時局仍有調和希望《申報》(上海)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四日 二三六
紛紜內訌之粵局《新聞報》一九一八年三月五日 二三七
程璧光被刺之研究《新聞報》一九一八年三月九日 二三八
粵防吃緊時之西南局勢:李根源督辦邊防,張開儒解除兵柄平生《申報》(上海)
一九一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二四〇
犬養毅與孫文《新聞報》一九一八年五月七日 二四二
東報紀南方派之內容:軍政府改組案,陸孫之勢力,陸之勢力,孫之勢力,政學會之密謀,
陸孫之乖離,南軍之敗退,軍政府改組問題《新聞報》一九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二四三
孫文離粵後之西南形勢《新聞報》一九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二四四
桂系力謀統一之粵局《新聞報》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七日二四五
捕孫文訥《申報》(上海)一九一八年七月二日 二四六
民生主義悲觀《時事新報》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二四七
東報述中國南北妥協前途之暗淡《益世報》(天津)一九一八年十月十七日 二四八
京津間之和平聲浪《申報》(上海)一九一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二四九
對德宣戰回顧談梁啓超《時事新報》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二五〇
東報紀日議員之南北媾和論《益世報》(天津)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五日    二五四
趙炳麟之意見書(一)《大公報》(天津)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一日 二五五
趙炳麟之意見書(二)《大公報》(天津)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五日 二五六
國會問題之西南觀《申報》(上海)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二五七
歡迎我們的兄弟——《星期評論》適《每週評論》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第二十八號 二五八
書評:《孫文學說》卷一適《每週評論》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日第三十一號 二六〇
數奇之孫文無妄《大公報》(天津)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一日 二六一
孫文之預定行動《大公報》(天津)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二日 二六二
歡迎中山先生脫離軍政府涵盧《每週評論》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七日第三十五期 二六三
西報之南北和議消息《申報》(上海)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二六五
紀全國各界聯合會成立會,到會團體,全國各界聯合會宣言,祝電與祝詞《申報》(上海)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二六六
伍廷芳離粵之觀察《申報》(上海)一九二○年四月八日 二六七
西南政局之觀察平《申報》(上海)一九二○年四月十五日 二六八
西南政局之觀察:國會開非常會議改選三總裁平《申報》(上海)一九二○年五月九日 二六九
西南內部之和戰談《申報》(上海)一九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二七〇
四總裁宣言後之時局:和平會議復活,唐王始通信函《申報》(上海)一九二○年
六月六日 二七一
李烈鈞與西南政局:四總裁等對粵聲討,國會移滇難成事實,李烈鈞之急於討桂,
唐蓂賡之急於平川《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年六月七日 二七二
北方斡旋之西南內部:王揖唐已不專注唐紹儀,唐紹儀已不絕對排溫,北方願一視同仁,
然則內閧遂可止乎《晨報》一九二○年六月十七日 二七三
莫榮新對四總裁宣言之反對《申報》(上海)一九二○年六月十九日二七四
岑春煊應付他派之策畫:廣州軍府對時局之最近宣言平《申報》(上海)一九二○年六月
二十二日二七五
唐紹儀之態度又變:丟開孫中山,聯絡陸榮廷《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年六月
二十八日二七六
議會政治之失望昔塵《東方雜誌》一九二○年九月十日第十七卷第十七號二七七
孫文唐紹儀蓄志破和局《晨報》一九二○年九月二十五日二八七
政府對粵桂重要研究《大公報》(天津)一九二○年十月十四日二八八
政府注意中之西南行動:切實疏通實力派,靳總理直電孫唐伍,動以財政上之利害,但重建
軍政府之議仍在進行,孫文已先返粵《晨報》一九二○年十一月五日二八九
日政府居然慫恿俄人排華:藉停止俄使待遇爲口實《晨報》
一九二○年十一月九日二九〇
西南重組軍府與各方面:孫唐伍對北之表面要求《晨報》
一九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二九二
西南風雲之面面觀:滬商反對建設新軍府,唐繼堯電復各省代表,林永謨允就艦隊司令,
閩浙軍業已佔領潮汕,桂派乞贛閩兩省出兵,陸榮廷誓師攻粵軍《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二九三
政府欲製造統一令之效力:一面挽岑春煊來京,一面派人疏通孫唐《晨報》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二九四
減少西南反對之計畫《大公報》(天津)一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二九五
新舊議員將合建軍政府:無奇不有《晨報》一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二九六
中央與西南各方之各說各話《大公報》(天津)一九二○年十一月三十日二九七
孫唐已在粵掛出軍府招牌:積極籌備攻桂,粵人將爲軍府之犧牲品,粵軍之防守欽廉
《晨報》一九二○年十二月二日 二九八
粵民反對中之軍政府:孫唐實行組織軍府《晨報》一九二○年十二月三日二九九
孫唐與安福合組之軍政府:軍府將通告成立,舊議員又將重累粵民,孫文鼓吹滇黔圖川,
孫洪伊忽倡總統制《晨報》一九二○年十二月五日 三〇〇
廣州通信:西南軍府之大發展平《申報》(上海)一九二○年十二月七日三〇二
桂軍退後之粵中派別:聯邦派,軍府派,社會革命派《晨報》
一九二○年十二月十日 三〇三
孫文到後之粵局變動:舊議員之吮取粵民膏脂,孫文陳炯明發生意見說,粵桂兩軍之備戰,
粵省之善後辦法《晨報》一九二○年十二月十日三〇四
內憂外患之廣東:孫陳兩派之傾軋《晨報》一九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三〇六
粵桂兩軍交戰之準備:孫陳意見不能消除《晨報》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三〇七
廣東軍府內部之分裂:唐紹儀旋託故不到,胡漢民主張不要護法招牌,安福議員急欲加入
《晨報》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三〇八
廣州通信:粵軍府之現狀平《申報》(上海)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三〇九
軍府將以借債爲生:孫文擬發行二千萬公債,孫文對北之要求,軍府總裁之組織,
陸榮廷求援中央,中央請外人勿付軍府關餘《晨報》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三一〇
廣東舊國會之近狀平《申報》(上海)一九二一年一月四日三一一
粵軍援贛之進行與贛邊防務:許崇智之援贛三大計畫,援贛司令部移駐韶州,
中央與贛當局籌防忙《晨報》一九二一年一月十一日 三一二
國會問題與統一命令:岑春煊電請留參議員之半,滬上舊議員提出兩條件《晨報》
一九二一年一月十二日三一三
廣州通信:粵軍府與四團情勢平《申報》(上海)一九二一年一月十三日 三一四
廣東軍政府之無聊:款項支出無事可辨,日言攻桂迄未出兵《晨報》
一九二一年一月十三日 三一五
西南政客武力之形形色色:唐伍之消極態度《晨報》一九二一年一月十六日 三一六
軍府內部之糾紛:孫伍陳亦不相容耶《晨報》一九二一年一月十八日 三一七
廣東形勢果如此危急乎:贛伐其北桂攻其西《晨報》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三一八
軍府中孫陳兩派之暗鬥:陳炯明反對選舉總統《晨報》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三一九
粵省孫陳兩派日趨決裂:因軍隊及總統選舉題問《晨報》一九二一年一月
二十三日 三二一
軍府內部之暗潮與各方面:孫陳兩派之暗鬥《晨報》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四日三二二
選舉非常總統聲中之軍府:孫陳之暗鬥《晨報》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三二三
孫陳分裂聲中之軍府:軍政府忙於籌款,孫陳果將以兵戎相見耶《晨報》一九二一年
一月三十日 三二四
軍府內部之糾紛:軍府籌款與外交團,軍府改組之形勢,粵軍內部之分裂《晨報》
一九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三二五
唐繼堯反對孫派舉總統:總統選舉將因之延期《晨報》一九二一年二月一日 三二六
孫中山之自尋沒趣:商人拒絕購售公債,各國領事概不接見《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一年二月二日三二七
西南選舉總統之無望《申報》(上海)一九二一年二月二日 三二八
孫陳決裂中之軍政府:陳炯明已辭職《晨報》一九二一年二月六日 三二九
社會革命聲中之廣州:孫陳破面大罵,陳獨秀抑鬱無聊冷眼《晨報》一九二一年二月
七日 三三〇
唐繼堯對南北之態度:反對選舉非常總統,爲不願在孫文下,擬向中央接洽,

北附第一條件款一千萬《晨報》一九二一年二月七日 三三一
西南最近之新局面與中央:顧品珍表示態度,川湘滇黔各省信使往還,中央對劉指示聯滇機宜,
並擬聯黔,軍政府欲取消劉顯世總裁資格《晨報》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三三二
廣州市政廳之內幕:孫文系竭力進行,陳炯明非常反對,魏邦平三次辭職《大公報》(天津)
一九二一年三月一日 三三三
孫文欲於謠言中得總統《晨報》一九二一年三月四日三三四
章太炎對粵條陳內容《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一年三月四日 三三五
軍府攻桂與争關餘:粵桂兩軍不能大戰,陸氏請中央派兵援桂,南北互争關餘,南方
欲以關餘抵借外債,陸榮廷電陳統一辦法《晨報》一九二一年三月九日 三三六
孫文與徐樹錚分擾南北《晨報》一九二一年三月九日 三三八
廣東通信:唐繼堯已到粵,但未決定留粵,粵桂戰争接近,但軍餉尚無著落,選舉總統議復活,
但僅出孫派主張清《申報》(上海)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三三九
廣州選舉總統庸《申報》(上海)一九二一年四月十日 三四〇
羅掘俱窮之粵省財政:錢糧,厘稅,捐務,公債,關餘,變產,官產,紙幣,劣幣,借貸
《晨報》一九二一年五月一日 三四一
舊國會議員之風流雲散:或因反對孫文,或因用度不敷《晨報》一九二一年五月
三十一日 三四三
粵中之謀攻孫陳者《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一年七月七日 三四四
南方之對內對外主張《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一年八月十六日 三四五
北京特約通信:粵軍北伐之索隱君俠《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三四七
廣州歸客之南方政局談一士《申報》(上海)一九二一年十月三十日 三四八
孫文陳炯明對北意見之一致:陳炯明派人勸告吳佩孚,請與一致盡力聯省自治,孫文仍照
原有計畫備戰,許李各軍紛紛開拔入湘《晨報》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三四九
陳炯明擬回原籍之索隱《晨報》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三五〇
湘鄂形勢最近觀:施南劃爲自治區,湘南發現北伐軍,北伐軍停頓之原因,沈軍整頓之計畫
利《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三五一
鄂省軍政之近訊:三縣自設保衛團,孫趙疏通無效果,軍政各費之有著《大公報》(天津)
利一九二二年四月一日 三五二
西南局勢最近觀:北伐決不能中止,唐勝顧敗之滇局,盧燾收桂軍風潮,鄧鏗死後又火警
《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二年四月五日 三五三
南北離合之外訊:奉粵不過形式聯合,孫陳之各行其是,一說孫陳已經握手,孫文將以
全力攻贛湛譯《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二年四月六日 三五六
湘江春潮:趙恒惕固位手段,孫文以黨義聯湘,王女士當選議員《大公報》(天津)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三五七
紀粵省最近之紙幣改革問題:港紙省紙之消長,程天斗氏之說明《大公報》(天津)
一九二二年五月十八日 三五九
蕭劉請孫中山引退之覺電《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二年六月六日三六一
李協和與孫中山:將從此各行其是《申報》(上海)一九二二年六月十日三六二
中山最近宣言之觀測漁《益世報》(天津)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一日 三六三
西南對於時局之表示《申報》(上海)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四日 三六四
蔡元培覆章炳麟張繼電《申報》(上海)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四日 三六五
這一周適《努力週報》一九二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第八期 三六六
停戰後之粵局收拾談:北江軍事之近況,粵軍當局之行動,陳炯明與伍廷芳,省議會之兩要電,
陳競存之三要電,伍老博士之通電,孫中山之行蹤與態度,檢查省行紙幣數目《申報》(上海)
一九二二年六月三十日 三六八
南北商議召開和會《申報》(上海)一九二二年六月三十日 三七一
關於粵事之最近消息:孫陳均願向北謀和,伍廷芳號電之原文《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二年七月三日 三七二
日論報中國前途與孫文將來《益世報》(天津)一九二二年七月十二日 三七三
隨便說說瘦鵑《申報》(上海)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四日 三七四
這一周適《努力週報》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日第十六期 三七五
記孫陳之争襟滌《努力週報》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日第十六期 三七六
再述孫陳之争林生《努力週報》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第十七期 三八〇
民黨對於孫中山宣言之紛歧《申報》(上海)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三八二
孫中山先生與今後的中國青年梧《民國日報·覺悟》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五日第八卷
第二十五期 三八三
章太炎再覆上海民黨書《申報》(上海)一九二二年九月二日 三八四
這一周適《努力週報》一九二二年九月三日第十八期 三八五
聯省自治與軍閥割據:答陳獨秀適《努力週報》一九二二年九月十日第十九期三八六
中德俄三國聯盟與國際帝國主義及陳炯明之反動和森《〈嚮導〉週報》一九二二年
十月四日第四期三八八
中山先生的兵工政策是爲軍閥說法的嗎?和森《〈嚮導〉週報》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七期三九二
中國國民黨發表宣言:宣佈本黨之國家建設政策《大公報》(天津)
一九二三年一月一日三九四
孫張果真有促成統一誠意耶:但願兩方無徒托空言《晨報》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九日三九七
孫中山回粵後的西南局勢梓生《東方雜誌》一九二三年二月十日第二十卷第三期三九八
孫陳調和說經過詳情:孫文派姚雨平赴港運動,李汪諸人均無結果而返,孫派調和目的
在緩和東西戰事,省垣日內將有劇戰今生《晨報》一九二三年七月五日四〇一
孫曹携手說之反響:田桐覆電極力反對,淩鉞因此要討楊度,熊炳琦談話可注意,孫洪伊
仍夢想成功《晨報》一九二三年七月十一日 四〇二
孫文痛詆黎元洪之通電:謂黎爲取巧爲庸才《益世報》(天津)一九二三年七月十一日四〇三
粵省之天災與人禍:風災,水災,癘疫,兵禍,匪禍,煙禍,賭禍,全省無一片幹淨土矣
今生《晨報》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四〇四
東北江未失利前孫文之野心:積極圖取惠州,對桂對贛對湘均有所佈置,譚延闓已遣回湘,
建設部長由葉恭綽兼任,大本營組織條例行將公佈幹《晨報》一九二三年八月十八日四〇六
大元帥贊助何東爵士嗎?和森《〈嚮導〉週報》一九二三年九月八日第三十九期四〇九
《孫文學說》書後金桂蓀《民國日報·覺悟》一九二三年十月九日第十卷第九期四一〇
我心理上國會之死刑宣告張君勱《申報·國慶紀念增刊》(上海)一九二三年十月十日四一一
今日爲制憲較相當之時期心史《申報》(上海)一九二三年十月十四日四一二
孫文擅改國旗之兒戲舉動:改爲青天白日,領事正當駁斥,人民認爲兒戲《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八日四一四
一年半的回顧胡適《努力週報》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第七十五期四一五
大孫贊成恢復民八國會:請看滬護法議員開會紀《大公報》(天津)
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四一七
汪精衛最近之樂觀語:反直派之結合甚堅,惠城下否無關粵戰大要,組織政府事不久可定方針
《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四一八
國民黨改組之大綱:組織委員會共分爲八部《大公報》(天津)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四二〇
孫陳之勝負將決歟:孫文準備寄宿永豐艦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四二一
各國調集外艦警告中山之外訉:截留關稅將暫緩實行《大公報》(天津)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八日 四二二
粵海關事件之外交文書:孫中山與外交團往來函電《申報》(上海)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十八日 四二三
孫文謀取關稅之決心:陳友仁與港督談話《益世報》(天津)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二十三日 四二四
粵海關問題:警告外交團思任《大公報》(天津)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四二五
外報述粵關問題之經過《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一月十八日 四二六
關於憲法問題之兩宣言《申報》(上海)一九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四二七
陳炯明趙恒惕到底爲什麼反對孫中山?獨秀《〈嚮導〉週報》一九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五十六期 四二八
國民黨左右派之真意義獨秀《〈嚮導〉週報》一九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第六十二期 四二九
楊德甫等冤殺與國民黨獨秀《〈嚮導〉週報》一九二四年六月四日第六十八期 四三一
孫陳調和爲人《〈嚮導〉週報》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八日第七十一期 四三二
新聞的侵略TC《〈嚮導〉週報》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八日第七十一期 四三四
孫陳和議開始進行:汪精衛赴港與陳軍代表接洽,段盧均派代表向雙方調停
毅盧《申報》(上海)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七日四三五
三民主義問答玄盧《浙江週刊》一九二四年八月三日第九期四三六
如何使民衆認清三民主義的勁敵猛濟《浙江週刊》一九二四年八月三日第九期四四一
革命黨和農民第一次見面獨秀《〈嚮導〉週報》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第八十期四四二
廣州政府扣留商團軍械事件曾友豪《時事新報》一九二四年九月三日四四三
粵省北伐援浙之開始:聨軍之編配與入贛入湘之計劃,南路陳炯明軍亦移師入閩,梁士詒
許世英來省與鄭洪年赴奉之任務毅盧《申報》(上海)一九二四年九月九日四四四
粵商團軍械案不解決之危險:商民否認六條件,一致主張再罷市,廖仲愷改組商團,
新辦法恐難順遂炎炎《時事新報》一九二四年九月九日四四五
國民心理之墮落與內争《時事新報》一九二四年九月十日四四六
蘇俄贊頌粵孫之深心:在廣佈共產主義《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九月十四日四四八
粵省扣械案重起風波:第二次總罷市之醖釀,孫文以商團械備北伐之用,無形中
將六條件完全推翻炎炎《時事新報》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四四九
廣東北伐問題與政潮:范石生之負氣說《時報》(上海)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四五〇
孫文倡言北伐之內幕《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七日四五一
高唱入雲之北伐聲浪:廖仲愷勸報界竭力鼓吹,排字工人偏於此時罷工,各軍領袖皆
不附和北伐,商民懇請粵軍大舉反攻炎炎《時事新報》一九二四年九月十八日四五二
廣州報界停業問題難解決:排字工人堅持加薪四成,報館方面最多允加一成,廖仲愷與施卜
調停無效,孫文北伐無報代吹法螺炎炎《時事新報》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九日 四五三
粵省扣留團械案又緊張:孫文硬欲借用團械北伐並要商團籌費三百萬元,商團憤激再發長文
宣言始終抱定與械存亡宗旨炎炎《時事新報》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日 四五四
中山出發韶關與粵政局:中山出發韶關情形,粵政局更動後之情況毅盧《申報》(上海)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四五六
孫段典《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四五七
中山出發後之粵省政象:元老派之對內對外政策,統一財政問題又爲今後政潮之起點
毅盧《申報》(上海)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四五八
廣州政局大變化之經過:太子元老兩派又暗門,孫科與廖仲愷皆辭職,財長警長均同時易人,
胡漢民密赴韶關訴孫炎炎《時事新報》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四五九
孫文北伐與陳炯明之反攻:粵軍分三路進兵,省民輸餉表歡迎,孫軍皆紛紛後退,
決縮短防線再戰炎炎《時事新報》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四六〇
東南形勢變後之孫文:東江孫軍已退至石龍附近,孫派將領聯合警告陳炯明,商會允借孫現洋
五十萬元,盧永祥逃滬後孫召集會議《晨報》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四六一
孫文離省後之內部紊亂:各軍艦忽然失蹤,滇軍已各懷携貳《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四六二
北伐聲中的西南團結運動大山《東方雜誌》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第二十一卷
第十八號四六三
廣州將有二次大罷市:扣械尚無意發還商團,范石生無以答七代表幹《晨報》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四六六
吳稚暉調停孫陳之經過:吳氏業已返滬毅盧《申報》(上海)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四六七
孫文赴韶後之粵贛形勢:東江戰局已變化,三南防務忽吃緊《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四六八
孫科與外報記者之談話《申報》(上海)一九二四年九月三十日四六九
廣州政局之一變再變:胡漢民爲實力派推擠,廖仲愷堅辭財長一席,古應芬之接任三職說
《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月六日四七一
陳炯明反攻廣州之外訊:已與商團聯合驅孫《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月七日四七二
許世英抵粵情形:與陳系在港接洽之經過,來粵之三大任務談毅盧《申報》(上海)
一九二四年十月九日四七三
孫中山辛亥革命後之第二功績:鎮壓買辦階級商團之反革命雙林《〈嚮導〉週報》
一九二四年十月十日第一百〇七期 四七四
北伐聲中之粵局形勢:聲言北伐之原因,孫陳調和之難成,商人組織政府之趨勢
今生《晨報》一九二四年十月十二日四七七
粵局劇變與孫軍盡棄東江防地:范石生因扣械案含恨孫文,孫文曾一度返省重復回韶,
洪兆麟與林虎分二路進攻《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月十四日四七八
無孔不入之廣東苛稅平一《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月十六日 四七九 
孫文之北伐夢可以醒矣:有不能實行之難題四平一《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日 四八〇
廣州軍工商混戰之慘劇:縱火焚燒千餘户《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四八一
廣州二次罷市目的不僅在争械:商團發出嚴重宣言,議決爲長期之犧牲《益世報》
(天津)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三日 四八二
馮玉祥等主張和平之通電《晨報》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四八三
粵政府與商團決裂經過:商民第二次大罷市,工商軍之衝突今生《晨報》
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四八四
嗚呼孫文之今昔典《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四八六
商聯會痛詆孫文《晨報》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三日 四八七
孫文對於時局之真意:希望各方擁之爲首領,尤希望攫取一部勢力《晨報》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四八九
製造中之西南一部聯合:孫欲賷此來京,但又急不能待《晨報》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四九〇
孫科大吹國民黨:共產黨放棄主義,國民黨不至左傾《晨報》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四九一
覆友人孫中山與列寧比較的信連瑞琦《共進半月刊》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七十期四九二
歡迎孫中山先生來滬澤民《評論之評論》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第三十五期四九四
大局突變後之粵局:孫文繼續準備北伐,陳軍決定進攻廣州金生《晨報》一九二四年
十一月十七日四九六
各要人對孫中山之屬望《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四九八
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之主張《〈嚮導〉週報》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第九十二期四九九
陳炯明赴汕後之態度,不欲居攻粵之名,對外仍揭櫫聯治毅盧《申報》(上海)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五〇二
段祺瑞來京以前羅敬《〈嚮導〉週報》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日第九十三期五〇三
康南海之與段合肥論政:要求恢復優待清室,力謂孫周不可共事《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四日五〇四
孫中山到津歡迎紀:因胃痛未赴歡迎宴《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五日 五〇五
爲孫中山進一言讜《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五日五〇六
東報論中國之外交前途:對中山訪日甚滿意《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五日五〇七
東報之孫中山入京觀:謂須先整理內政《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八日五〇八
孫中山此次來日之印象:日本兩大報評論與佛教徒願望之圭《申報》(上海)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五〇九
段張孫感情融洽之外論《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五一〇
對汪孫聲明述感澄廠《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五一一
李烈鈞招待日記者談話:表明中山大亞細亞主義並非贊成共產者《申報》(上海)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五一二
孫派要人對時局表示:取消約法國會須得人民同意,國民會議與善後會議之異點,
孫段不融洽係外間挑撥謠言《益世報》(天津)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五一三
李烈鈞恐不能回贛:連日大發牢騷,在贛並無實力《晨報》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五一四
中山代表到鄂之歡迎:癸丑以來未有之事亘筆《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五一五
國民黨宣傳與魯鄭《晨報》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五一六
軍閥心目中之善後會議或國民會議:孫文與北方異曲同工勉《晨報》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五一七
告孫文德言《晨報》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五一八
國民會議,軍閥和帝國主義魏琴《〈嚮導〉週報》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九十七期五一九
北京通信:善後會議前途之暗礁平《申報》(上海)一九二五年一月四日五二一
所望於國民會議者沉酣《益世報》(天津)一九二五年一月六日五二三
北京通信:善後會議及國民會議之前途,孫段意見不同之點新《申報》(上海)
一九二五年一月六日五二四
孫中山先生之態度問題述之《〈嚮導〉週報》一九二五年一月七日第九十八期五二六
段孫政見趨勢之分歧:段注意急辦統一,孫主張國民會議交文《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二日五二八
三民主義(一)葉楚傖演講,高爾柏記《民國日報·覺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二日
第一卷第十二期五二九
三民主義(二)高爾松記《民國日報·覺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三日第一卷第十三期五三二
三民主義(三)高爾松記《民國日報·覺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五日第一卷第十五期五三六
三民主義(四)高爾松記《民國日報·覺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六日第一卷第十六期五三八
國民黨中反共產派決推倒共產派:已向孫文提出七項辦法,所争者純爲位置權利問題
《晨報》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四日五四二
善後會議與孫文:略帶轉圓口氣,以便觀望形勢《晨報》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九日五四三
急進中之國民會議:孫文表示意見,民黨聯合進行交文《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九日五四四
孫文入京松濤《東方雜誌》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五日第二十二卷第二號五四五
北京通信:善後會議與孫中山新《申報》(上海)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八日五四七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大會宣言《〈嚮導〉週報》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八日第一百期五四九
段祺瑞善於對付孫文:聘請各團體人員爲專門委員《晨報》一九二五年一月三十一日五五二
國民黨與善後會議:該黨會員出席之索隱《晨報》一九二五年二月二日五五三
中山病狀與國民會議交文《益世報》(天津)一九二五年二月五日五五四
北京通信:善後會議之人的問題,準期開會之原因新《申報》(上海)
一九二五年二月五日五五五
吳佩孚最近之談吐:謂齊燮元咎由自取,望段孫能誠意提携《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五年二月七日五五八
中山的病愈之《東方雜誌》一九二五年二月十日第二十二卷第三號五五九
孫文病重中之粵局:聯軍已有不合作之趨勢,陳炯明分兵四路反攻,重兵集於中左二路,
聞民黨內部多主張改用委員制今生《晨報》一九二五年二月十一日五六一
馬君武與善後會議:欣然出席《晨報》一九二五年二月十二日五六三
孫文病無變化《晨報》一九二五年二月十五日五六四
可望成立之國民會議:合肥已允幫忙,仍須善會表決交文《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五年二月十七日五六五
駐粵滇軍背叛孫文:楊希閔與陳炯明已有默契,廣州現已密令戒嚴《晨報》
一九二五年二月十八日五六六
北京通信:一波三折之善後會議新《申報》(上海)一九二五年二月十八日五六七
唐少川代表在汕之談話:對於解決粵局之主張銅駝《申報》(上海)一九二五年
二月十九日五六九
東報對善後會議之觀測:謂關係段勢力之消長《益世報》(天津)一九二五年二月
二十四日五七〇
孫逸仙氏所暗示之民族主義與我回族鉅子《回光》一九二五年五月第二卷第二期五七一
各派社會主義與中國序廖仲愷《民國日報·覺悟》一九二五年三月三日第三卷第三期五七六
孫文之價值:梁任公談話《晨報》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三日五七八
中山逝世後之各方面:各派觀念之紛歧,中外報紙之哀悼《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四日五七九
中山之死之瑣感(二):間接影響於我國政局典《益世報》(天津)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五日五八〇
孫中山之身後問題新《申報》(上海)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六日五八一
東京通信:孫中山死後日本輿論界之中國時局觀之圭《申報》(上海)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七日五八二
五權憲法不及聯治:唐紹儀最近之主張《晨報》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五八三

第八册
中國革命記(第一—六册)上海自由社編上海:上海自由社 清末民國間出版一
中國革命記(第七—十册)時事新報館編上海:時事新報館 清末民國間出版三四五
第九册
中國革命記(第十一—十二册)上海自由社編上海:上海自由社 清末民國間出版一
中國革命記(第十三—十六册)時事新報館編上海:時事新報館 清末民國間出版一一七
中國革命記(第十七—二十册)上海自由社編上海:上海自由社 清末民國間出版三四三
第十册
中國革命記(第二十一—三十册)上海自由社編上海:上海自由社 清末民國間出版一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孙中山思想政见各方论争数据集》解说
桑兵
编辑出版《孙中山思想政见各方论争数据集》,是搭建高水平孙中山研究新平台,以提升研究水平和扩张研究范围的整体计划的基础及支撑。
像孙中山这类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的重要历史人物,究竟还有没有继续研究的空间,以及如何研究才能更上层楼的问题,已经困扰学界多年。仅仅强调现实意义的重要,不足以彰显学术价值,难以吸引学人尤其是新进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过,相比于古史和世界名人研究,孙中山研究很难说已经到了可以束之高阁的程度。之所以有无从下手之感,是因为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的努力,关于孙中山本身的问题基本得到覆盖,尽管可以讨论之处不在少数,还是让来者觉得大体已经耕耘,无从开垦,又不愿事倍功半的补种。而近代史料层出不穷,于是纷纷转而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
严格说来,一味倚靠披荆斩棘,并非学问精进的应有之道。研究一门学问的多数人忙于垦荒,显示该领域尚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荒地既多,耕种方式也较为粗放,至少尚未达到精细化的程度,从业者普遍尚未掌握深耕细作的技艺。实则除了非学术因素影响之外,前贤首先着手的往往是大体主干,就此而论,接着做对于研究的专业化更加重要。研究历史,材料的扩张与方法的改进相辅相成,编辑《孙中山思想政见各方论争资料集》,就是希望接续前人研究的大道正途,推动材料扩张与方法改进跨入新的境界。
已出各类孙中山文献,着重于孙中山本人的文字言论,这当然是首要和常规的做法。可是,由于孙中山始终处于时代的中心,其思想政见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脉动,作为研究孙中山的基础性建设,编辑孙中山本人的文字言论无疑至关重要,而要恰当全面地理解其言行,还应进一步扩张视野,追究古今中外、前后左右与此相关的言论文字。这一方面如陈寅恪所说,广搜群籍,采集与之相关的文字,加以比较参证,力求准确地理解孙中山著述言论的本意,另一方面,则由围绕孙中山的思想政见所展开的论争,包括支持、反对和异议,可以把握近代中国精神世界的脉搏。
孙中山生活的晚清民国时期,恰值西学、东学、中学交汇融合,各种思想、学说、主义、制度等,由泰西或经由日本传入中国,这方面相关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清季民初,国人逐渐脱离“西方”的笼统观念,进入分别取舍欧美各国之所长的阶段,渊源不同,取法各异,自然少不了争论,连带在具体政制设计方面,也会因人而异。关于这些争论,以往的看法过于笼统模糊,不能在来源和实行的不同层面深究其详。
以三民主义为主体的孙中山思想政见,从问世之初,就不断引起内外各方众说纷纭的争论。这些争论反映了人们的意见分歧之大,同时也折射出孙中山的主张认识往往牵涉中国前途命运的大节,为同代人及后来者的目光所聚。对于这些分歧论争,从来就是史学界关注讨论的重点,如革命党与保皇派的几番论战,同盟会内部关于三民主义的取舍,国民党内对于一大宣言的分歧等。不过,这方面可以扩展的空间仍然相当广阔。例如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从一开始就会与孙中山的思想相牵连,现有的认识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远远不能覆盖当时各国社会主义的实情,以及国人对于社会主义的引进传播和理解。要想恰当认识孙中山自认以及同时代各方他指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常常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
孙中山言及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及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心中所指的社会主义显然与今人通常所以为的有别。阅读西文的能力较强、足迹又到过世界各地的孙中山,能够直接接触各种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乃至组织人员,与一般有赖于翻译西书或中文介绍的国人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自然有所分别。这些分别或多或少体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之中。而他要想在中国的环境中传播其民生主义,不能不对源自欧洲的社会主义有所取舍,也不能不考虑实际的国情,其中国人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便是参考的要项之一。如果对于社会主义在欧美各国的情形及其在中国的际遇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把握,很难对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理解得当。
再如,一般而言,指民权主义旨在实行欧美的民主制度并无异议,可是代议制进入中国,始终争议不断。孙中山从来赞赏瑞士的直接民权,而对美国式的代议制不以为然,认为国务由政党包办,政党轮替,则官员全部更换,如此不仅不胜其烦,而且流弊匪浅。单纯通过选举来録用人才,使那些善于辞令的人上位,无口才但有学问思想的人却被闲置。“美国国会内有不少蠢货,就足以证明选举的弊病。” 为此,他要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另设考选权和纠察权,实行五权分立,以改善三权分立制度。
孙中山的主张不为同党所接受,民初议会制与政党政治相辅而行。不过,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建制,形式上却包含了并非来自孙中山的考选和纠察两权。随着议会中的党派代表逐渐沦为各省和中央军政实力派的附庸,使得各方极为不满,酝酿着各式各样的改革方案。192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会的不良是导致现行政体失效的主要原因,原来竭力鼓吹开国会的梁启超、汤化龙以及张君劢等人,纷纷宣称代议制不适宜中国,在世界上亦已过时,甚至公开宣判国会的死刑。至于如何进一步改良政体,存在削减国会的权力和引入直接民权两种取径。
孙中山本来就主张直接民权,实行全民政治,只是为了反对北方的军阀官僚政客,才打出护法的旗帜。1923年1月1日,国民党发表宣言,指“现行代议制度,已成民权之驽末,阶级选举易为少数所操纵。”并提出三点主张:“甲、实行普选制度,废除以资产为标准之阶级选举;乙、以人民集会或总投票方式,直接行使创制、复决、罢免各权;丙、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信仰之绝对自由权。” 放弃护法不过是大势所趋,而将国民大会正式列入政纲,则是直接民权的一种选项。
自辛亥提出用国民会议公决国体政体以来,每当遇到重大国事问题,就不断有人提出并召集国民大会(会议)予以应对。开始是因为没有正式国会,后来则是国会不足以担此重任,再后来就对国会的正当性产生怀疑,甚至主张根本抛弃代议制。而重新设计政体,一方面是从国会析出部分权能归属于其他机关,另一方面则是尝试特设能够真正代表民意的主权机关,并以主权机关作为凌驾于各权之上的常设机关。清季民国的国民大会(会议),一是要在割据分裂的政局之下,发挥民意在解决诸如政争、制宪等重大问题时的作用,二是要更好地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使得全体国民能够普遍、常态、有效地行使主权。
在众多加强直接民权的设想中,孙中山参照综合各种国民大会方案修订的五权宪法,将国民大会正式列为国家行政体制的常设机关和最高机关,不仅拥有法律上创制与复决的最终裁决权,还有对国家各机关人事选举与罢免的最高决定权。这样的政治架构,成为国民政府的正式建制,也影响了此后国家政权的政治建制。只是新的政治架构仍然难以解决国民直接和常态行使主权的难题。对此,应当进一步向前探索,避免重蹈以西为新的覆辙,努力走出一片前无古人的崭新天地。
共和的问题同样如此。共和的概念有本意与新解的分别,虽然都不是由孙中山提出,可是以共和作为与帝制对立的政治制度而且列为政纲,并且通过不断发动革命使之普及深入,却与孙中山关系密切。在地广人众、国民素质不高的中国能否实行共和制,不仅在国人内部激烈论战,列强各国也意见分歧。而当共和来临之日,却有虚君共和、五族共和、甚至帝国共和等等观念的掺入,即使作为政治制度,也不再简单地与帝制对立。孙中山的共和思想一开始就包含联邦制主张,源自美国和瑞士的体制,如何应用于中国,解决分治与统一的两难,在清季乃至民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立场不同、派系各异的国人关注和讨论的中心问题。由于各方聚讼纷纭,牵连到历次制宪,确立国本,始终摇摆不定。与此相关,省的地位及其设制,直到国民政府时期,仍然困扰着当局和各方人士。其影响至今依然深刻存在。梳理南北各方各界的诸多意见,包括所谓帝国共和主义,对于认识共和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衍影响及其复杂演化,可以大进一步,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民国时期许多长期争议不绝、变动不居的观念和体制的来龙去脉。
思想应当还原为历史,才能恰当解读,不至于越有条理系统,去本意本相越远。或以清朝为正统,评议辛亥时期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性以及袁世凯统一政府的法统问题。姑且不论革命就是要破除旧法统,建立新法统,即使以袁世凯而论,他千方百计要将自己的权力来源与清朝正统相联系,目的是避免受到南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限制约束。实际上,南北和谈时南方民党的前提就是承认共和,否则免谈。袁世凯既然接受这一前提,等于将清朝的正统性连根拔起。而袁世凯接受共和,看似情非得已,却不无自己的盘算。继续帝制,即使立宪,实行责任内阁,他也不过是政府首脑。况且清朝的各种势力对其仍会有所掣肘,即便当上内阁总理,也不能随心所欲,远不如登上国家元首大位趁心如意。只有在清王朝的大统已绝,失去继续掌控国家大政的权力的前提下,袁世凯才利用这付空架子的所谓正统来抵消南方民党的种种制约,并使自己掌控的北方政府顺理成章地成为统一全国的合法政府。将有贺长雄别有用心的法理推演当作事实依据,等于是做了老袁的应声筒而浑然不觉。
凡此种种,表明用陈寅恪《杨树达论语疏证序》的方法来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政见,仍然大有可为。编辑《孙中山思想政见各方论争》,就是希望在全面汇聚各方各类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于认识孙中山的思想政见及其时代反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况且,孙中山的思想政见并没有随其本人的辞世而失去作用,孙中山身后,各种政治势力围绕三民主义等思想政见的解读发挥,继续展开论争,并扩展到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余绪至今不绝。至于在其生前便充满争议的大亚洲主义,死后更被朝着各种方向加以附会。而生前被视为空想未予深究的《实业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令人慨叹其高瞻远瞩。因此,《孙中山思想政见各方论争数据集》的完整形态,应以孙中山逝世和1949年为界,分为三辑,而身后的部分规模较生前更大,有助于大幅度拓展孙中山研究的领域时段。只有将涉及孙中山所有思想政见的赞同、反对、异议的所有意见全部汇集,不仅从孙中山的角度,或是以孙中山为中心立论,而且从各方面看孙中山,前后左右地考察把握孙中山思想政见的渊源流变、社会反响以及时代影响,避免形形色色的先入为主和断章取义,认识才有可能深入一层。
为了在提供文本的同时尽可能展示语境,本数据汇编采取原刊原文影印的形式,将分散各处的数据汇集起来,方便研究者使用。为此,在收集底本方面得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由于相关数据繁多,有的底本不易获得,如果限期求全,恐怕永无完璧之时;即便搜罗完备,一次性付梓,出版社也有负担过重之嫌。可行之道是,借鉴其他大型文献数据汇编行之有效的办法,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辑汇録,每辑包含书刊报文件各类相关资料,按时序(同一报刊连载文章集中排列)编辑成册。如此循序渐进,可以期待终有大功告成之一日。待到出版完成时,根据需求和条件,再酌情考虑统一编辑标点整理本事宜。希望届时孙中山研究可以走出“险学”与“显学”的循环,在学术圣殿中深入堂奥。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