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社简介
出版社简介
联系方式
出资企业
本社图书
特别推荐
中华再造善本
唐宋编
金元编
明代编
清代编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
数字出版
艺术特藏
书摘书评
资源下载
书目下载
目录及部分内容页
电子书下载
MARC数据下载
其他下载
在线留言
--请选择--
古籍影印
民国文献
图书馆学、信息管理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
按书名
按作者
按丛书名
按ISBN
孔氏南宗文献丛书(全四十八册)
¥32800.00
张汝舟手稿集(全四册)
¥2100.00
陈邦福金石著述汇编(全三册)
¥1980.00
孔氏南宗文献丛书(全四十八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吴锡标主编
定价
¥
32800.00
责任编辑
张慧霞
ISBN
978-7-5013-6942-3
出版时间
2020-12-3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0-12-30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综合文献
中图分类
K820.9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本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室危亡、中原板荡,孔氏族人在孔子第四十七世孙孔传,第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率领下,扈跸南渡,辗转来到衢州。孔氏南渡成为孔氏家族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此后,形成了以衢州孔氏家庙为重要物质遗存、以衢州孔氏为核心、支派遍布江南地区的孔氏南宗。本丛书即是收集整理孔氏南宗相关文献资料而成。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目録
第一册
東家雜記二卷 (宋)孔傳撰 宋刻遞修本一
孔氏六帖三十卷(存卷十一) (宋)孔傳輯 宋乾道二年(1166)泉南郡庠刻本 一七一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一至三)(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二六五
第二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四至十一)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三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十二至十九)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四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二十至二十九)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五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三十至三十九)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六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四十至四十九)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七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五十至五十九)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八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六十至六十九)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九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七十至七十九)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十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八十至八十九)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十一册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卷九十至一百) (唐)白居易撰(宋)孔傳續撰
明嘉靖間刻本 一
第十二册
在魯齋文集五卷(卷一至二) (明)孔貞時撰(明)孔尚豫等編
明崇禎間刻本 一
第十三册
在魯齋文集五卷(卷三至五) (明)孔貞時撰(明)孔尚豫等編
明崇禎間刻本 一
第十四册
皇明詔制十卷(卷一至二) (明)孔貞運編 明崇禎八年(1635)刻本 一
第十五册
皇明詔制十卷(卷三至五) (明)孔貞運編 明崇禎八年(1635)刻本 一
第十六册
皇明詔制十卷(卷六至八) (明)孔貞運編 明崇禎八年(1635)刻本 一
第十七册
皇明詔制十卷(卷九至十) (明)孔貞運編 明崇禎八年(1635)刻本 一
新刊孔部原法題四六參語二卷 (明)孔貞運撰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刻本 四九一
第十八册
敬事草五卷 (明)孔貞運撰 明崇禎二年(1629)十竹齋刻本 一
第十九册
鼎鋟二翰林校正句解評釋孔子家語正印三卷題 (明)顧錫疇注釋(明)孔貞運評林
明天啓三年(1623)怡慶堂刻本 一
[順治]延平府志二十二卷首一卷(卷一至二) (清)孔衍洙 杜汝用等纂修
清順治十七年(1660)刻本 二六三
第二十册
[順治]延平府志二十二卷首一卷(卷三至八) (清)孔衍洙 杜汝用等纂修
清順治十七年(1660)刻本 一
第二十一册
[順治]延平府志二十二卷首一卷(卷九至十七) (清)孔衍洙 杜汝用等纂修
清順治十七年(1660)刻本 一
第二十二册
[順治]延平府志二十二卷首一卷(卷十八至二十二) (清)孔衍洙 杜汝用等纂修
清順治十七年(1660)刻本 一
第二十三册
楷園文集八卷(明)孔鼎撰 清康熙間孔氏楷園刻本 一
孔英尚文集五卷(清)孔毓瓊撰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 三七一
第二十四册
孔惟敘文集六卷(清)孔毓功撰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刻本 一
[乾隆]興國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卷一至六)(清)孔興浙等修(清)孔衍倬等纂
清乾隆十五年(1750)學海堂刻本 三〇一
第二十五册
[乾隆]興國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卷七至十七)(清)孔興浙等修
(清)孔衍倬等纂 清乾隆十五年(1750)學海堂刻本 一
第二十六册
[乾隆]興國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卷十八至二十六)(清)孔興浙等修
(清)孔衍倬等纂 清乾隆十五年(1750)學海堂刻本 一
第二十七册
痢疾論四卷(清)孔毓禮編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新城陳元校刻本 一
重訂醫門普度温疫論二卷(明)吴有性撰(清)孔毓禮等評
民國二十五年(1936)排印《中國醫學大成》本 三三九
第二十八册
[嘉慶]太平縣志十二卷首一卷(卷一至五)(清)曹夢鶴孔傳薪等修
清嘉慶十四年(1809)刻本 一
第二十九册
[嘉慶]太平縣志十二卷首一卷(卷六至十二)(清)曹夢鶴孔傳薪等修
清嘉慶十四年(1809)刻本 一
第三十册
夢松居詩略一卷(清)孔傳薪撰 清嘉慶十四年(1809)刻本 一
[道光]定遠縣志十二卷(卷一至十)(清)楊慧修(清)孔傳慶 朱昆玉纂
清道光六年(1826)修光緒十三年(1887)補抄本 四三
第三十一册
[道光]定遠縣志十二卷(卷十一至十二)(清)楊慧修(清)孔傳慶 朱昆玉纂
清道光六年(1826)修光緒十三年(1887)補抄本 一
聖廟祀典圖考五卷(卷一至三)(清)顧沅輯(清)孔繼堯繪
清道光六年(1826)長洲顧氏刻本 一三九
第三十二册
聖廟祀典圖考五卷(卷四至五)(清)顧沅輯(清)孔繼堯繪
清道光六年(1826)長洲顧氏刻本 一
孔孟聖迹圖二卷(清)顧沅輯(清)孔繼堯繪
清道光六年(1826)長洲顧氏刻本 四二七
吴郡名賢圖傳贊二十卷(卷一)(清)顧沅輯(清)孔繼堯繪
清道光九年(1829)長洲顧氏刻本 四七一
第三十三册
吴郡名賢圖傳贊二十卷(卷二至十)(清)顧沅輯(清)孔繼堯繪
清道光九年(1829)長洲顧氏刻本 一
第三十四册
吴郡名賢圖傳贊二十卷(卷十一至二十)(清)顧沅輯(清)孔繼堯繪
清道光九年(1829)長洲顧氏刻本 一
第三十五册
文昌化書像注四卷文昌化書籖二卷 (清)孔繼堯 臨 清道光間刻本 一
第三十六册
蓮鄉題畫偶存一卷(清)孔繼堯撰 民國二十二年(1933)《藝海一勺》鉛印本一
[光緒]陝州直隸州志十五卷首一卷(卷一至五)(清)趙希曾孔廣聰等纂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本 一二五
第三十七册
[光緒]陝州直隸州志十五卷首一卷(卷六至十一)(清)趙希曾孔廣聰等纂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本 一
第三十八册
[光緒]陝州直隸州志十五卷首一卷(卷十二至十五)(清)趙希曾孔廣聰等纂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本 一
第三十九册
記憶方詩十二卷(清)孔廣福撰 清光緒三十年(1904)桐鄉徐氏鉛印本 一
同治庚午科浙江優貢卷一卷(清)孔昭晙撰 清同治間刻本 三一七
光緒甲午科浙江鄉試硃卷一卷(清)孔昭冕撰 清光緒間刻本 三二七
雙溪詩匯二十二卷(卷一至三)(清)孔憲采輯 清稿本 三四九
第四十册
雙溪詩匯二十二卷(卷四至十二)(清)孔憲采輯 清稿本 一
第四十一册
雙溪詩匯二十二卷(卷十三至二十二)(清)孔憲采輯 清稿本 一
第四十二册
光緒丙戌科會試硃卷一卷(清)孔憲教撰 清光緒間刻本 一
救荒弭變轉被誣陷本末(清)孔憲教撰 清宣統二年(1910)活字本 三三
最新注解筆算數學詳草三卷(清)孔憲昌樓惠祥撰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武林圖書社石印本 七七
第四十三册
中華民國最新字典(一)葛天爵 孔憲彭 張瑞年編校
民國七年(1918)上海會文堂書局石印本 一
第四十四册
中華民國最新字典(二)葛天爵 孔憲彭 張瑞年編校
民國七年(1918)上海會文堂書局石印本 一
共和新尺牘四卷 孔憲彭撰 民國七年(1918)上海會文堂書局石印本 三〇五
第四十五册
共和女界新尺牘二卷 孔憲彭撰 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會文堂書局石印本 一
初學論説必讀四卷 孔憲彭撰 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會文堂書局石印本 一六九
第四十六册
共和新論説啓蒙四卷 孔憲彭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會文堂書局石印本 一
心嚮往齋謎話二卷 孔慶鎔撰 民國間抄本 一九九
國民政府新法令(一)孔慶雲編 民國十九年(1930)江西法政學校鉛印本 四〇九
第四十七册
國民政府新法令(二)孔慶雲編 民國十九年(1930)江西法政學校鉛印本 一
第四十八册
國民政府新法令(三)孔慶雲編 民國十九年(1930)江西法政學校鉛印本 一
現代對於孔子之各方言論 孔慶雲撰 民國十七年(1928)鉛印本 二一七
光緒癸卯恩科江西鄉試卷一卷 孔紹堯撰 清光緒間刻本 三四一
宣統己酉科湖南優貢卷一卷 孔慶諴撰 清宣統間刻本 三七三
三衢孔氏家廟志(明)沈杰輯 明嘉靖六年(1527)刻本 三八九
孔氏南宗考略 徐映璞撰 孔繁英參訂 民國三十七年(1948)鉛印本 三九九
後記 五一五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序
大道南來,自是孔門正脈;衢江東去,同於洙泗淵源。漢代司馬遷説過:“天下君王至於賢人衆矣!當時則榮,没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截至當下,孔子後人,已傳八十餘代了,真可謂“天下第一宗族”!在人們熟知的山東曲阜“三孔”勝迹外,還有號稱“孔氏嫡裔”的浙江衢州孔氏“南宗”,構成“南孔”“北孔”雙峰并峙的文化奇觀。
南宗的形成,要追溯到九百年前的南宋初年。當時金人入侵,天下板蕩,孔子第四十八世孫孔端友率部分族人南渡,先扈蹕於揚州,又隨朝廷居於杭州,宋建炎三年(1129)賜居衢州,宋紹興六年(1136)以府學爲家廟。宋寶祐元年(1253)詔建孔氏家廟於衢,次年建成,禮部尚書趙汝騰作《南渡家廟記》。孔端友之後,其子孫孔玠、孔搢、孔文遠、孔萬春、孔洙依次承襲,南宗共計六代衍聖公。
宋亡以後,元世祖意欲擇孔氏宗子受爵,以示尊孔之意。孔洙爲孔氏宗子,世祖欲召孔洙回曲阜承襲奉祀,孔洙以“廟墓在衢,不忍舍去”,遂讓爵於曲阜宗弟孔治。至明弘治十八年(1505),衢州知府沈杰上奏朝廷,希望將“衢州孔端友子孫一人,添授以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一員,以主家廟祭祀”。明正德元年(1506),授五十九世孫孔彦繩爲五經博士,子孫世襲,孔氏南宗由此恢復爵位。自恢復爵位以來,孔氏南宗先後有十五代五經博士。至民國二年(1913)北洋政府改衢州世襲五經博士爲奉祀官。直至當代,七十五世孫孔祥楷,仍主南宗家廟祀事。除衢州之外,孔氏南宗族人散居江南各地。在南宋時期孔氏南宗初渡之時,就有族人擇地而居,散於江南。在後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孔氏南宗後人又遷徙到南方各省。由此,孔氏南宗形成了以衢州爲中心、散居各地、支派衆多、聯繫緊密、文化深厚的龐大家族。
孔子南宗作爲聖人之後,不僅演繹著孔氏血脈,而且傳承著詩禮文化。孔氏各代都非常重視文化教育,在各朝各代都湧現出衆多學人。南宋時,有孔端友、孔傳、孔元龍等著名人物。孔端友爲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長孫、衍聖公,爲孔氏南宗始祖。孔傳,原名若古,隨孔端友南渡,乃“衢州派”始祖,官至右朝議大夫,有《東家雜記》《孔子編年》等著述,其仿照《白氏六帖》體例,輯唐五代典籍,編成《唐宋白孔六帖》,最爲著名。孔元龍爲南宋大儒真德秀弟子,柯山精舍山長,年至九十餘,猶手不釋卷,有《柯山講義》《論語集説》《魯樵斐稿》等著述。元代時,則湧現出孔洙、孔思俊、孔克英等著名人物。孔洙曾辭讓爵位,兩次修建衢州家廟。孔思俊曾在福建任職期間建設大同書院,傳播文化。孔克英曾任丹陽書院山長,明初大學問家宋濂曾親聆其教誨,稱其“揚榷古今,陳義甚高”。明代時,孔氏南宗族人著名者有孔思模、孔彦繩、孔貞運等人。孔思模根據曲阜得來的《孔氏實録》等書,續修譜系,詳考家譜,彌補錯漏,成《東家舉要》一書。孔彦繩在正德元年授翰林院五經博士,爲南宗復爵第一人。孔貞運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祭酒、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官至首輔,爲明末賢相,《明史》有傳。清代,孔氏南宗也有諸多學者名士,如孔尚大、孔鼎、孔毓周,以及孔毓瓊、孔毓功兄弟。孔尚大以“隱居力學”而聞名,專研《易經》,博通經史,工詩書,著《道之園集》。孔鼎工於詩文,其文章“韻折多奇氣”,著有《楷園文集》。孔毓周勇於任事,率民捍匪,其事迹載於浙江總督李之芳《行間隙筆》,被譽爲“南宗之偉望”。孔毓瓊、孔毓功兄弟二人亦皆有著述,於古人議論,“多有發明”。
孔氏南宗族人承孔子之德教,以詩書傳家,自南宋以至明清、民國,代有著述,文獻豐富。據現有史料考證,孔氏南宗有著述者見於記載的有四十九人,著述類文獻見於著録者一百餘種,兼涉經、史、子、集諸部。更有龐大的宗族宗譜、族譜、家譜、家乘、祠譜、淵源録等文獻,雖然限於體例,未作收入,但亦可以窺見孔氏南宗家族之大、脈絡之廣、文獻之富。在孔門南宗的著述中。於經部,則有孔元龍《論語集説》《柯山論語講義》、孔拱《習經》、孔鼎《周易達傳》《四書達注》《增删大學衍義補》、孔昭晙《五經詳注》等著作。於史部,則有孔傳《東家雜記》《闕里祖庭記》《孔子編年》、孔津《孔聖圖譜》、孔繼堯《孔孟聖迹圖》等著作。於子部,則有孔傳所著《文樞要記》《孔氏六帖》等類書,還有孔承聘《醫論》《可知因病二論》、孔毓禮《痢疾論》《論瘟》《重訂醫門普度温疫論》、孔廣福《記憶方詩》等醫書。於集部,則有孔傳《杉溪集》、孔端問《沂州集》、孔璞《景叢集》、孔元龍《魯樵集》、孔拱《錫山草堂集》等文集。另外孔氏南宗族人與時俱進,還有不少反應近代新思潮的著述,如孔憲彭《共和新論説啓蒙》《初學論説必讀》《共和新尺牘》《共和女界新尺牘》等著作。還有的涉及數學,如孔憲昌與樓惠祥合撰的《最新注解筆算數學詳草》,還有的涉及字典編纂、法令彙集,如孔憲彭與葛天爵合編的《中華民國最新字典》、孔慶雲所編《國民政府新法令》等等。可以説,孔氏南宗族人的著述兼涉四部,根柢深厚,而又能推陳出新,切於時用。孔子世家的著述延續時間極長,涉及範圍極廣,内涵極其豐富,是全國罕見的“文獻故家”。孔氏南宗著述作爲孔子世家著述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宋至今皆有著書,經史子集各部類皆有成果,富有學術和文獻價值。
整體來説,孔氏南宗文獻具有寶貴的價值。首先,南宗文獻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如孔傳所著類書《唐宋白孔六帖》,早在南宋末就與白居易《白氏六帖》合刻并行,該書内容博洽,涵蓋天文、地理、律算、陰陽、考工等諸多方面,書中所録文獻,有些早已亡佚,故而該書對輯佚、校勘之學有重要價值。另外,孔氏南宗文獻中的集部文獻種類繁多,富有特色,從南宋時期孔傳《杉溪集》、孔端問《沂州集》到清代孔昭蟾《月亭詩草》、孔昭美《昭美文稿》、孔憲榮《性安文集》等,集部文獻達幾十種之多,詩、文、詞、曲無所不有。另外,孔昭晙、孔昭冕、孔憲教等人參與科舉考試的硃卷仍有保存,也屬於難得的南宗文獻。
睹喬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文獻是文化和文明的載體,保護文獻、整理文獻、傳播文獻是文化復興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在對過往的繼承和對未來的展望相承輔的過程中展開的,而文獻的整理就是“故有”和“新命”的連接過程。孔氏族裔綿延兩千餘年,弦歌不絶,斯文所在,誠爲人類文明延續與發展的奇迹與範本。孔氏南宗自南渡以來,紹孔門之家風,行禮讓之亮節,東南之境,以此而能廣被教化。千百年來,孔氏南宗著述者代有其人,文獻宏富,體大思精,價值珍貴。古籍文獻年代久遠,單行著述難免有亡佚之虞,南宋時期孔氏南宗中有著述者六人,著述十五種,而今僅存二種,所失大半,令人扼腕唏噓。考察古代文獻的流傳,單行本因其體量小、流布範圍窄、影響力弱等原因,大多不利於保存與傳播,而體量巨大、精於審校的大型叢書,往往能起到繼絶存亡的效果,無數的珍貴文獻也因此而能保存至今。另一方面,一部分孔氏南宗珍貴文獻目前尚處於民間散落狀態,又加之保護環境和手段的限制,一批珍貴文獻隨時面臨著損毁甚至是消亡的危險。因此,迫切地需要進行搶救性的保護和整理。
習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曾多次赴衢州視察孔氏南宗家廟,并且作出了“讓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重要指示。爲進一步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的指示精神,衢州學院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啓動了孔氏南宗文獻搜集、整理與編纂的項目,將孔氏南宗現存的文獻以及研究孔氏南宗的著述,擇其精本,去僞存真,上自南宋,下迄民國,萃爲一編,納入《孔氏南宗文獻叢書》。這對於孔氏南宗文獻的彙集、保存與傳播,有當代之利,更有萬世之功。
《孔氏南宗文獻叢書》的編纂除了具有搶救性保存古籍的作用之外,同時具有重大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用。長期以來,孔氏南宗族人皆因孔氏子孫的身份而以儒家思想作爲立身用世的準則,孔氏南宗文獻之中大多也浸潤著儒家文化的熏陶,孔氏南宗族人的交游亦多是學術世家、文化巨擘。因此,孔氏南宗文獻的整理對於發掘儒家思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孔氏南宗,以衢州地區爲中心,以廣闊的江南地帶爲腹地,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深深地影響了該地區的文化,也受到當地文化的浸潤。因此通过對孔氏南宗文獻的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厘清孔氏南宗内在的發展脈絡和機制,對江南學術的梳理、浙學的研究、宗族史和社會史的研究,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并且爲之提供新材料和深入而廣闊的視角。
吴錫標先生及其團隊長期從事孔氏南宗、區域文獻整理與研究,均有較大突破和影響。近來,吴先生撰寫的《關於高質量實施南孔文化基因解碼工程的對策建議》被刊於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浙江社科要報》上,并呈報浙江省領導參閲。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浙江省省長鄭柵潔等主要領導都對該報告作了重要批示。我想,吴錫標先生擔任主編的這部《孔氏南宗文獻叢書》作爲一部集大成之作,也必定能夠在保護孔氏南宗文獻、促進儒學研究、發揚傳統文化的領域起到重要而深遠的作用。
孔門聖教,千年南宗;文獻淵藪,萃茲一編。郁郁乎,其盛也哉!
是爲序!
舒大剛
庚子冬於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之《儒藏》學館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新闻出版署
|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
|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
|
中华古籍网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中国古籍保护网
|
中国图书馆学会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