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保山丛书·第一编·永昌府文征(全十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保山丛书》编纂委员会 定价 8000.00
责任编辑 王亚宏 ISBN 978-7-5013-7143-3
出版时间 2023-04-28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3-04-28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 Z122.743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保山历史悠久,古代便是南方丝绸古道上重要的驿站,西南边疆地区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交流的中心。保山自古就有“文献名邦”之美誉,保山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珍品。《保山丛书》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立项支持的大型文化典籍编纂工程,旨在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出版保山历代乡邦文献,计划分辑出版。第一编主要收录《永昌府文征》。该书由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李根源先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主持修纂,广泛搜集了先秦至民国时期全国范围内与永昌地区及本地区各方人士有关的典籍文献和碑刻墓志、游记见闻、信札函电、公私文件等,按诗录、文录、纪载、列传四类纂辑,内容涵盖古永昌郡和成书时之永昌府区域及境外部分地区,对研究保山地区数千年来的政区沿革、历史事件、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物产资源、内外交通及辛亥革命、护国首义、抗日战争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保山地方文化的发扬、文脉的保存,乃至云南地方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影印出版,并编制详目及撰人索引,以方便查询和检索。


 
目录[ 滚动 - 展开 ]  
 


总目录



第一册



永昌府文征  李根源辑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铅印本



首卷 …………一



诗录第一册(诗录卷一—卷六) …………一七一



诗录第二册(诗录卷七—卷十三) …………三四九







第二册



永昌府文征  李根源辑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铅印本



诗录第三册(诗录卷十四—卷十九) …………一



诗录第四册(诗录卷二十—卷二十六) …………一六九



诗录第五册(诗录卷二十七—卷二十八) …………三九三











第三册



永昌府文征  李根源辑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铅印本



诗录第五册(诗录卷二十九—卷三十一) …………一



诗录第六册(诗录卷三十二—卷三十六) …………七五



诗录第七册(诗录卷三十七—卷四十一) …………二七三



诗录第八册(诗录卷四十二—卷四十四) …………四二五











第四册



永昌府文征  李根源辑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铅印本



诗录第八册(诗录卷四十五—卷四十八) …………一



诗录第九册(诗录卷四十九—卷五十三) …………一三九



诗录第十册(诗录卷五十四—卷五十六) …………三六三



 











第五册



永昌府文征  李根源辑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铅印本



诗录第十册(诗录卷五十七—卷六十) …………一



文录第一册(文录卷一—卷九) …………一一五



文录第二册(文录卷十—卷十四) …………二九五











第六册



永昌府文征  李根源辑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铅印本



文录第三册(文录卷十五—卷十八) …………一



文录第四册(文录卷十九—卷二十二) …………一六三



文录第五册(文录卷二十三—卷二十六) …………三四九











第七册



永昌府文征  李根源辑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铅印本



文录第六册(文录卷二十七—卷三十) …………一



纪载第一册(纪载卷一—卷六) …………二二七



纪载第二册(纪载卷七—卷十一) …………四〇九



 











第八册



永昌府文征  李根源辑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铅印本



纪载第三册(纪载卷十二—卷十六) …………一



纪载第四册(纪载卷十七—卷二十一) …………一三七



纪载第五册(纪载卷二十二—卷二十六) …………三五九











第九册



永昌府文征  李根源辑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铅印本



纪载第六册(纪载卷二十七—卷三十一) …………一



纪载第七册(纪载卷三十二—卷三十六) …………一八三



纪载第八册(纪载卷三十七—卷四十) …………三二九



列传第一册(列传卷一—卷四) …………四五七



 



第十册



《永昌府文征》详目及撰人索引



  编制说明 …………一



  详目 …………一



  撰人索引 …………四一五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保山地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自成一脉,独树一帜,别具魅力,积淀着保山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含着保山人民特有的精神标识,凝结着保山历代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经验智慧,是一座“富矿”和“宝山”。系统整理、积极保护、充分利用、广泛传播保山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留根护魂、延续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保山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四部门印发的《云南省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实施方案》,借文化讲好保山故事,借文化振奋保山精神,借文化树好保山形象,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保山丛书》。



  编纂出版大型乡邦文献典籍,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主任,相关单位和人员参与的《保山丛书》编纂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机构,投入专项资金,由市政府与保山学院共建“保山文化研究院”,具体负责丛书编纂事宜,聘请国家、省、市学养深厚的文史专家担任《保山丛书》学术委员会委员,遴选权威、专业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全书共分永昌府文征、方志集成、先贤著述、史料钩沉、金石书画、民间艺文、历史存照、谱牒家乘、契约文书、人物传记等十编,共约一百册,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保山丛书》第一编《永昌府文征》(民国版影印)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保山学术文化界的盛事、喜事,必将载入保山史册。



  《保山丛书》的编纂出版,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和文献整理为基础,忠于历史、忠于底本,严选慎编,精益求精;坚持“存史、资政、育人”的编辑宗旨,以网罗本土众书、抢救濒危文献、传承中华文脉为目的,收录秦汉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有关保山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各种出版物、手稿、抄本、碑刻、图片等,以影印或排印等形式编辑出版。



  保山历史文化,直接导源于中华文化的大源正脉,同时又融合了保山当地的多民族文化,吸纳了印缅等南亚异域文化,因此,它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形态极具地域特点和个性特征,彰显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魅力。保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构筑和演进过程的经典范例。



  保山地处祖国西南极边地区。自古以来,保山武备文事并重,习武修文并举,“防务重镇”与“文献名邦”并存,这是保山历史文化的特别之处,也是保山文化的魅力所在。



  保山古称永昌,为哀牢故地。西汉元封二年(前一〇九)汉武帝设不韦县于滇西,保山遂与中土交通,汉文化也开始在西南边疆传播。东汉永平十二年(六九),哀牢国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附归汉,汉明帝在哀牢故地设置东汉第二大郡的永昌郡,从而奠定了保山的历史地位。从此,保山成了中国与印缅等国家和地区人员、物资、文化等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枢纽、通道和集散地,也成了中央王朝治理西南边境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和辐射中心。此后一千多年,保山的版图虽有伸缩,其建制称谓也迭经改变,但它一直是滇西边境地区最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保山历史上,曾上演过一系列影响全局的历史“大剧”,如汉武开边、哀牢归汉、永昌设郡、武侯抚边、三征麓川、永历奔缅、边民抗英、永腾起义、滇西抗战等;涌现出一批批彪炳史册的风云人物,如郑纯、柳貌、吕凯、张志淳、王弘祚、刘树堂、杜文秀、李根源、艾思奇等;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如哀牢文化、永昌文化、腾越文化、丝路文化、边地文化、民族文化、侨乡文化、抗战文化等。



  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忠勇品性等,是保山文化质量中最突出的方面。三国时,滇中叛酋雍闿威逼永昌功曹吕凯反汉降吴,吕凯回复了著名的《答雍闿檄》加以拒絶,并“帅励吏民,闭境拒(雍)闿”,“执忠絶域,十有余年”。后来诸葛亮上表,称郡吏吕凯、郡丞王伉等永昌军民“执忠”“守义”,感叹“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吕凯成为保山写入国史第一人,《答雍闿檄》成为云南载入史册第一文。另如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保山大地的“滇西抗战”,保山各族人民发扬报国、忠勇和牺牲精神,团结一心,英勇抗敌,付出了巨大牺牲,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第一场战略性胜利——滇西抗战的伟大胜利。滇西抗战,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血性男儿,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抗战原始资料。最让人称道的是民国元老、乡人李根源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滇西抗战爆发,家乡被日军侵占,李根源以老迈之躯,组建“老子军”,抱病奔赴前线,发布《告滇西父老书》,发誓要“与保山共存亡”。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腾冲县长,他组织腾冲百姓英勇抗日,被称为“抗日县长”,留下了名震寰宇的《答田岛书》。从吕凯的《答雍闿檄》,到近代反清倒袁志士李曰垓的《讨袁(世凯)檄文》、护法运动时期刘楚湘的《讨曹(锟)檄文》,再到抗战时期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张问德的《答田岛书》,保山人民爱国忠勇、崇尚气节、追求正义的传统文化精神一再耀亮着保山历史。



  保山历史上,不乏与中土人才比肩的作者与作品,如张志淳的著述,薛继茂的书疏,王弘祚的《赋役全书》,吴树声的音韵之学,马注的伊斯兰教研究,刘树堂的书法,张含、徐崇岳、袁文典、袁文揆、范仕义、尹艺、吴式钊、李学诗等的诗歌,以及任职或流寓保山的外地官员、文士如杨慎、王昶、赵文哲、陈宗海、曹鸿勋、宋湘等的诗文等。此外,还有一些涉外、涉侨、涉边的奏章、笔记、实录、诗文等,对研究边疆史、民族史、华侨史、中缅关系史等,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保山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规模地方历史文献的汇编刊印,为保山历史文献资料的抢救、收集、保存,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清代保山袁文典、袁文揆兄弟编纂刊印的大型诗文集《滇南诗略》《滇南文略》,实开云南文献编纂的先河。诚如赵藩所言:“《诗略》《文略》二书,有功于文献者甚巨,后有踵事,而先河之导,举国推袁而无异词也。”不过,袁氏之《诗略》《文略》为云南全省性诗文汇编,所录保山诗文不多,诗文之外的其他文献也不在收录范围。民国时期李根源编辑的《永昌府文征》,是保山首部大型乡邦文献总集,全书一百三十六卷,分诗录、文录、纪载、列传四部分,收录自先秦两汉以来迄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郡人著述”及与保山有关的前人诗文、撰述,凡一千二百零三位作者撰写的一万两千九百八十四部(首、篇)作品。可惜,因为《永昌府文征》成书于云南抗战最艰难的时期,许多文献资料未能做到应收尽收,收集到的也不能尽入编中,且印量不多,存世更少。尽管如此,先贤们的收集整理、刊印珍藏,已经为发掘保山乡人著述、保存地方史料、赓续历史文脉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谓厥功甚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啓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当前,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面向未来,保山正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建设滇西辐射中心、滇西工业重镇、滇西高原农业特色示范区、滇西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滇西数字经济新高地,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正在拉开历史大幕,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部鸿篇巨制的保山篇章而努力奋斗!



  值此伟大时代,编纂出版《保山丛书》,恰逢其会,正当其时。



 



《保山丛书》编纂委员会



张国儒执笔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