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天工开物(一函六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明)宋应星 定价 2980.00
责任编辑 潘云侠 ISBN 978-7-5013-7522-6
出版时间 2022-05-3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2-05-3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线装,大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综合文献
中图分类 N092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18章,并附有121幅插图,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此次原大仿真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年刻本。
 
目录[ 滚动 - 展开 ]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天工開物》初刻於明崇禎十年(一六三七),全書共十八卷,内含插圖一百餘幅,是一部集中反映中國古代生産技術的綜合性著作。在中國古代瀚如烟海的漢文典籍中,生産技術領域並非士人們熱衷書寫的主題,這其中除去占據相當比例的農書,關注手工業者即通常所謂“匠人”技藝的書籍可謂鳳毛麟角,其中最重要的兩部著作即《周禮·考工記》和《天工開物》。前者開創了中國古代技術的悠久傳統,後者則代表著近代西方科技傳入中國前夕,中國人在農業和手工業領域的技術成就和科學思想。因此,《天工開物》是一部兼具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重要典籍。

  《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字長庚,明萬曆十五年(一五八七)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府奉新縣北鄉(今江西奉新宋埠)。宋應星的曾祖、祖父輩中不乏經科舉入仕者,到宋應星的父親宋國霖時,宋氏家道中衰,但青年宋應星依然秉承讀書入仕的家族理想。宋應星與胞兄宋應昇於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在南昌府同中舉人,時譽“奉新二宋”。一六一六年至一六三一年,宋應星、應昇兄弟六次北上京師參加會試,然皆以落第收場。明崇禎七年(一六三四),宋應星赴本省袁州府分宜縣出任教諭一職。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宋應星升任福建省汀州府推官,兩年後辭官歸奉新故里。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升任南直隸鳳陽府亳州知州,未及一載即辭官返鄉。入清後,宋應星拒不出仕,隱居鄉里,其卒年未知,潘吉星先生推測約在清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前後。

  宋應星在袁州府分宜縣出任教諭一職的四年是其創作的高峰期——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完成《畫音歸正》《原耗》《野議》和《思憐詩》等著作,崇禎十年又發表《卮言十種》《天工開物》等,《天工開物》卷首即自署“分宜教諭宋應星著”。就宋應星生活的大時代而言,誕生《天工開物》的晚明,以所謂“天崩地解”面貌呈現一種前所未見的社會變局,如艾爾曼所言,“十七、十八世紀的歷史不僅是儒教中國衰亡的前奏,也是新時代即將來臨的序曲”,其對知識界的影響,即在學術和哲學領域正在展開一場“話語革命”。社會商品化引發了社會各階層對於工藝知識的普遍需求,引導了士人階層對於工藝知識的搜集與書寫興趣,宋應星正是在此種不尋常的背景下進行《天工開物》一書的創作。

  《天工開物》初刻本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八章(原本亦作“卷”)。上卷分爲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鹹、甘嗜六卷,中卷分爲陶埏、冶鑄、舟車、錘鍛、燔石、膏液、殺青七卷,下卷分爲五金、佳兵、丹青、麯糵、珠玉五卷,以章節名録分析,《天工開物》基本涵括了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的各個部門。對於章節編排的原委,宋應星僅在序言中引《漢書·食貨志》和《齊民要術》之語,指出“卷分前後,乃貴五穀而賤金玉”,藉以説明《天工開物》始於“乃粒”而終於“珠玉”的卷次排列,而對於其他各卷的次序,作者並未解釋。值得注意的是,宋應星在序言中還提及“《觀象》《樂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删去”。而《天工開物》初刻本的目録頁末有四行墨釘,潘吉星認爲此即“臨梓删去”的《觀象》《樂律》二卷目録,如此,《天工開物》原文當有二十卷。

  《天工開物》自明崇禎十年初版面世以後,歷經數次刻板重印,就文獻學意義而言,初刻本(即“涂本”)無疑最能反映該書的原始面貌。《天工開物》的初刻本原名《天工開物卷》,分上、中、下三册綫裝印行。“涂本”序末“時崇禎丁丑孟夏月,奉新宋應星書於家食之問堂”之題款爲他本所無,目録各章節名目後亦較他本多“卷”字。據其序中所言,該版本由作者的友人、時任河南信陽兵備道的涂紹煃(字伯聚)資助刊刻,故此得名“涂本”,其刊刻地點爲江西南昌府,時間爲一六三七年四月。該版本作爲《天工開物》的初刻本,不僅在文字上占據母本的權威意義,更珍貴的是該版本中的極具寫實風格的百餘幅插圖,由於其直接來自作者手稿,以圖像形式精確表達了文字敘述的技術内容,這種文本價值是其後版本中的插圖所不具備的。“涂本”目前已知有三部存世,分别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東京静嘉堂文庫和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本次影印所據即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年刻本,現裝六册,框高二十一點四厘米,寬十四點二厘米;每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單邊。此本鈐有“墨澥樓珍臧書畫鈐記”印記,蓋其原藏於浙江寧波墨海樓,清末轉藏於同邑萱蔭樓,一九五〇年代轉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收藏。《天工開物》初刻本的影印出版有助於學界對該書的進一步研究,並讓更多讀者瞭解這部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具有獨特意義的珍貴典籍。



魏毅

二〇二二年三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