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常熟市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志(全二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常熟市图书馆 定价 1280.00
责任编辑 程鲁洁 ISBN 978-7-5013-7827-2
出版时间 2023-09-28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3-09-28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大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 Z838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宋代以来,常熟被称为“福地”:一是地理位置重要,二是自然条件优越。繁荣的经济,催生了一种个性鲜明的文化,并推动这种文化不断发展。毫无疑问,文化是常熟的一张闪亮的名片,常熟是镶嵌于中国文化地图上的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常熟又是举世公认的私家藏书中心之一。当地藏书家们注重乡邦文献的收藏,在这方面,陈氏稽瑞楼、瞿氏铁琴铜剑楼、徐氏虹隐楼、丁氏缃素楼堪称代表。常熟市图书馆自成立来,历经百年,馆藏总量达到180万余册,其中古籍20万余册,馆藏53部古籍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8部古籍被列入《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被国务院、文化部列入全国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此次,常熟市图书馆精选珍善之本400余种,撰写书录,简介古籍之客观面貌,每种均配有书影。,为读者了解常熟市图书馆古籍藏书情况提供便利。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目 録





上 册



經部



003594 周易經傳二十四卷 (宋)程頤、朱熹撰 明嘉靖八年(1529)張禄、朱廷聲等刻五經本   一

003853 周易傳義十六卷 (宋)程頤、朱熹撰 明嘉靖應檟刻本   三

004262 春秋公羊注疏二十八卷 (漢)何休注 (唐)陸德明音義 明崇禎七年(1634)汲古閣刻《十三經注疏》本 清王振聲校 佚名臨清何焯校   五

004850 漢隸字源六卷 (宋)婁機撰 明汲古閣刻本   七

004875 在昔篇一卷 (清)楊沂孫撰 稿本 清吴大澂、俞鴻籌跋   九

005259 易憲四卷圖説一卷 (明)沈泓撰 清乾隆刻本 一一

005301 批點考工記二卷 (明)郭正域撰 明刻本 一三

005331 公羊穀梁春秋合編附注疏纂十二卷 (明)朱泰禎纂 明刻本 一五

005337 麟經指月十二卷 (明)馮夢龍撰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刻本 一七

005412 五雅四十一卷 (明)郎奎金輯 明天啓刻本 一九

005416 説文解字十二卷 (漢)許慎撰 明萬曆刻本 二二

005454 篆字彙十二集 (清)佟世男編 清康熙多山堂刻本 二四

008749 周易本義發明十卷 (清)姚齊宋撰 清初鈔本 二六

008775 詩經傳旨一覽四卷 (明)薛志學撰 明萬曆刻本 二八

008789 六家詩名物疏五十五卷 (明)馮復京輯著 明萬曆刻本 三○

008796 周禮注疏删翼三十卷 (明)王志長輯 明崇禎十二年(1639)自刻本 三二

008835 春秋胡傳三十卷 (宋)胡安國撰 明末刻本 三四

008884 四書名物考二十四卷 (明)陳禹謨輯 明刻本 三六

008895 四書待問二十二卷 (元)蕭鎰撰 清乾隆鈔本 三八

008959 古文四聲韵五卷附録一卷 (宋)夏竦撰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汪啓淑刻本 四○

009419 談經菀四十卷(存三十九卷) (明)陳禹謨輯 明萬曆張子厚刻本 四二

011578 春秋胡傳翼三十卷 (明)錢時俊輯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刻本 四四

013488 檀弓二卷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閔齋伋刻朱墨套印本 宋謝枋得批點 四六

014345 周易本義通釋十二卷輯録雲峰文集易義一卷 (元)胡炳文撰 (明)胡珙輯 明嘉靖元年(1522)潘旦、鄧杞刻本 四八

015673 詩經識餘四卷 (清)徐秉義纂輯 清鈔本 五○

015684 周易程傳四卷 (宋)程頤撰 明吴勉學刻本 五二

015708 春秋傳注三十六卷 (清)嚴啓隆輯 清初鈔本 清□禹嚴批并跋 五四

015718 六書賦不分卷 (明)戴章甫撰 明萬曆三十年(1602)戴章甫自刻本 瞿良士跋 五六

015748 周禮四十二卷 (漢)鄭玄注 (唐)陸德明音義 (明)葛鼒訂 明永懷堂刻《十三經古注》本 清嚴虞惇批并跋 五八

015772 七音韵準一卷 (清)沈菽輯 鈔本 六○

015801 易經析義四卷 (清)陳旦華撰 清鈔本 六二

015901 等韵輯略三卷 清王振聲鈔本 龐士龍跋 六四

015911 易經通釋六卷 (清)瞿鈺撰 清鈔本 六六

015953 春秋國華十七卷 (明)嚴訥輯 明萬曆三年(1575)嚴氏活字本 六八

016233 尚書故實一卷 (唐)李綽撰 清鈔本 七○



史部



000225 史記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萬曆二至三年(1574—1575)南京國子監刻本 清嚴虞惇跋并録明歸有光批 清歸朝熙、顧王霖跋 七二

002330 錫金團練始末 (清)華翼綸撰 清同治光緒間楊同福鈔本 清楊同福識 七四

002714 清乾隆間縉紳録 清乾隆崇壽堂刻本 七六

003004 今水經不分卷 (清)黄宗羲撰 清咸豐十一年(1861)翁曾源鈔本 清翁曾源録清翁同書校、題識 清翁曾源校并跋 七八

003033 貞觀政要十卷(存五卷) (唐)吴兢撰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范氏遵正堂刻本 八○

003035 兩漢紀六十卷(存四十八卷) (漢)荀悦、(晋)袁宏撰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黄姬水刻本 八二

003173 唐書二百五十卷(存七卷) (宋)歐陽修 宋祁等撰 元刻明修本 八四

003515 歐東政録□卷(存二卷) (明)項喬撰 明嘉靖萬曆間刻本 八六

003535 薛文清公行實録五卷 (明)王鴻輯 明萬曆重刻本  八八

003584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 (宋)司馬光撰 明嘉靖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544—1545)孔天胤刻明萬曆十四年(1586)蘇濬重修本 九○

003806 東漢史删三十三卷 (南朝宋)范曄撰 (明)茅國縉删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刻本 九二

003905 史記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刻本 九四

004070 國朝漢學師承記八卷附國朝經師經義目録一卷 (清)江藩撰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黄信仲刻本 清王振聲批校并跋   九六

004076 鍥兩狀元編次皇明要考六卷 (明)焦竑輯 附一二考一卷 (明)張復撰 明萬曆舒承溪刻本   九八

004118 廣東新語二十八卷 (清)屈大均撰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水天閣刻本 一○○

004858 歷代小史摘編六卷(存一卷) (明)朱東光編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唐世延刻本 一○二

005498 史漢方駕三十五卷 (明)許相卿輯 明徐善循刻本 一○四

005502 史記測議一百三十卷首一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徐孚遠、陳子龍測議 明崇禎十三年(1640)刻本 一○六

005535 綱目集略五卷 (明)董繼祖輯 明萬曆六年(1578)王繼祖河間府刻本 一○八

005538 綱鑑正史約三十六卷 (明)顧錫疇編 明崇禎刻本 一一○

005942 [崇禎]太倉州志十五卷(存十三卷) (明)錢肅樂、張采纂修 明崇禎刻本 一一二

005988 [康熙]邵武府續志十卷 (清)汪麗日等纂修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  一一四

005990 [康熙]禄勸州志二卷 (清)李廷宰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刻本  一一六

006062 [康熙]淶水縣志十一卷首一卷附雜志一卷 (清)陸扆箴纂修 清康熙十六年(1677)刻本 一一八

006075 [光緒]續修通山縣志三卷 (清)高震鑅等纂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興賢局活字本 一二○

006135 籌海圖編十三卷首一卷(存十二卷) (明)鄭若曾撰 清康熙刻本 一二二

006206 徐霞客游記十卷 (明)徐霞客撰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氏孩浦邨莊刻本 一二四

006365 明嘉靖十年應天府鄉試録一卷 (明)張洪撰 明嘉靖刻本 一二六

006744 東巡金石録八卷 (清)崔應階等編 清乾隆刻本 一二八

006748 漢書評林一百卷 (漢)班固撰 (唐)顔師古注 (明)凌稚隆輯 明萬曆刻本 一三○

008978 新刻史記評林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末刻本 一三二

008985 前漢書一百卷 (漢)班固撰 明萬曆刻本 一三四

008999 兩晋南北合纂四十卷(存十二卷) (明)錢岱纂 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刻本 一三六

009008 五代史七十四卷 (宋)歐陽修撰 (宋)徐無黨注 明末鍾名臣刻本 明楊慎評 一三八

009014 北史一百卷 (唐)李延壽撰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國子監刻本 一四○

009092 皇明文獻世家考四卷(存二卷) (明)管一德編 明萬曆刻本 一四二

009173 許賓門日記不分卷 (清)許元愷撰 稿本 一四四

009175 明清虞邑科名録不分卷 清道光巢雲書屋鈔本 一四六

009237 [萬曆]常熟私志二十八卷(存五卷) (明)姚宗儀撰 明鈔本 一四八

009256 常熟縣水利全書十卷 (明)耿橘撰 明萬曆刻本 一五○

009265 [乾隆]支溪小志六卷附重編藝文志二卷補遺一卷 (清)顧鎮纂 (清)周昂增修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刻本(卷三上配鈔本) 一五二

009267 桂村小志不分卷 (清)吴卓信纂 稿本 一五五

009291 白茆水利考一卷 (清)王伊輯 稿本 一五七

009322 皇明常熟文獻志十八卷(存九卷) (明)管一德纂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刻本 一五九

009403 史記評林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凌稚隆輯校 明萬曆刻本 一六一

011748 梅李文獻小志稿不分卷 (清)黄炳宸輯 清鈔本 一六三

011749 [光緒]四鎮略迹一卷 (清)馬幼良纂 稿本 一六五

012810 陳書三十六卷 (唐)姚思廉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北京國子監刻本 一六七

012951 歐陽文忠公五代史鈔二十卷 (宋)歐陽修撰 明刻本 明茅坤評 一六九

013196 東林列傳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陳鼎撰 清康熙五十年(1711)鐵肩書屋刻本 一七一

014346 史記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引 (唐)張守節正義 明崇禎十四年(1641)刻《十七史》本  一七三

014347 楊濠叟日記一卷 (清)楊沂孫撰 稿本 一七五

014348 峨眉山志十八卷 (清)蔣超撰 清康熙刻本 一七七

015636 新鐫歷朝捷録增定全編大成四卷 (明)顧充等撰 明末刻本 一七九

015705 月令閒談不分卷 鈔本 一八一

015716 重刻會稽三賦四卷 (宋)王十朋撰 明刻本 一八三

015763 金國南遷録一卷 (金)張師顔撰 清鈔本 一八五

015778 三國職官表三卷 (清)洪飴孫撰 稿本 一八七

015781 將傳憲章總目不分卷 (明)陳胄樞輯 清陳埰鈔本 一八九

015808 焚椒録一卷 (遼)王鼎撰 明刻本 一九一

015874 晋書校文五卷 丁國鈞撰 稿本 一九三

015920 明末五小史不分卷 鈔本 一九五

015921 行朝録三卷 (清)黄宗羲撰 清鈔本 一九六

015930 賢良進卷八卷 (宋)葉適撰 清嘉慶十八年(1813)江蘇常熟翁心存鈔本 一九八

015938 [乾隆]支溪小志四卷 (清)顧鎮纂 清鈔本 清徐兆瑋校并跋 二○○

015941 [乾隆]梅李文獻小志 (清)潘鎬纂 清鈔本 二○二

015943 [寶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 (宋)孫應時纂 (宋)鮑廉、鍾秀實續 (元)盧鎮增修 清常熟張氏小瑯環福地鈔本 清邵恩多校并跋 二○四

015944 [寶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 (宋)孫應時纂 (宋)鮑廉、鍾秀實續 (元)盧鎮增修 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 清陸貽典校并跋 二○六

015945 [乾隆]梅李文獻小志稿 (清)潘鎬纂 稿本 二○八

015946 [弘治]常熟縣志四卷 (明)楊子器、桑瑜纂修 明弘治刻本(附録鈔配) 二一○

015948 [嘉靖]常熟縣志十三卷 (明)馮汝弼、鄧韍纂修 明嘉靖刻本 二一二

015955 虞山書院志十五卷 (明)孫慎行、張鼐等撰 明萬曆刻本 二一四

015961 古今竹譜不分卷 明歸昌世鈔本 清汪澋跋 二一六

015968 漢三輔考二十四卷 (清)吴卓信撰 稿本 二一八

015969 補晋書藝文志四卷 丁國鈞撰 丁辰述注 稿本 二二○

015970 使歸一卷附使緬録一卷 (明)張洪撰 明成化十年(1474)湯寶魯刻本 明王廣跋 二二二

015985 聖明常熟先賢事略十六卷 (明)馮復京撰 清初鈔本 清陳鴻跋 二二四

015990 吴釋傳一卷 (明)劉鳳撰 明刻本 二二六

015994 重編義勇武安王集八卷附録二卷 (清)錢謙益、顧湄輯 清康熙八年(1669)顧湄刻本 二二八

016003 名迹録七卷 (明)朱珪纂輯 明鈔本 二三○

016006 義慈集前集四卷後集四卷 (明)陳察、陳寰輯 明嘉靖四年(1525)刻本 二三二

016007 吴中人物志十三卷 (明)張昶輯 明隆慶四年(1570)長洲張鳳翼、張燕翼刻本(卷十三至十五配鈔本) 二三四

016056 求野録一卷 題(明)客溪樵隱撰 清丹桂軒鈔本 二三六

016087 常熟三峰清凉禪寺志七卷首一卷 (清)嚴炳纂 (清)孫淇續輯 清鈔本 二三八

016095 江南方岳試卷不分卷 (清)邢鉞撰 稿本 二四○

016101 古今書刻二卷 (明)周弘祖撰 明刻本 二四二

016126 [寶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 (宋)孫應時纂 (宋)鮑廉、鍾秀實續 (元)盧鎮增修 清曹炎鈔本 清黄丕烈跋 二四四

016165 國語二十一卷 (明)吴勉學校正 明刻本 二四六

016167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四卷 (明)程嘉燧撰 明崇禎刻本 二四八

016203 江陰殉難實迹不分卷 (清)季維漢撰 清鈔本 二五○

016353 吴地記不分卷 題(唐)陸廣微撰 吴郡圖經續記三卷 (宋)朱長文纂 明萬曆二年(1574)龍宗武刻本 二五二


016407 讀書敏求記四卷 (清)錢曾撰 清雍正六年(1728)濮梁延古堂刻本 清邵恩多校并跋 二五四



……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序 言

有五千年可考歷史的常熟,又稱虞山、琴川,爲國務院命名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常熟素有「江南福地」美譽,是吴文化發祥地,自古以來文化發達,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明清以來常熟還是私人藏書聚集之地,常熟藏書流派也是極具影響力的。據范鳳書先生的《中國私家藏書史》統計,江蘇有影響的藏書家九百六十七人,其中常熟有一百四十六人。明末清初,這裏藏書樓林立,幾乎成爲全國的藏書中心,趙氏脉望館、錢氏絳雲樓、毛氏汲古閣、錢氏也是園、張氏愛日精廬、陳氏稽瑞樓、瞿氏鐵琴銅劍樓……這些藏家不僅收藏,還好古敏求,在著述、考訂、校讎、編纂、出版等方面也有建樹。常熟藏家同時具有開放創新的特質,不僅重藏,還重利用、善傳播,正如常熟藏家孫從添在《藏書紀要》中所説「書籍者,天下之至寶也。人心之善惡,世道之得失,莫不辨於是焉。天下惟讀書之人,而後能修身,而後能治國也。是書者,又人身中之至寶也」,將藏書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緊密關聯了起來。
我多年前曾經去過常熟,在一個常熟古代藏書樓的模型前受到震撼。可以説常熟私家藏書歷史長,藏書風氣盛,藏書樓數量大,藏書世家、大家多,藏書品質高。常熟藏書家不僅家族中傳承有緒,姻親、師友間也來往密切,交游廣泛,在互動中留下很多動人的故事,也提升了藏書的學術含量,因此常熟藏書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
如趙用賢父子的脉望館,其《脉望館書目》以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用千字文號總領細分,始天終調,三十一字。先總目,後細目。收書近五千種二万餘册,并在每一字後注明書橱的位置,類似排架目録,便於找尋。趙氏父子還通過精校刊刻、編目作跋、提供閲鈔等途徑交流私藏,趙用賢所刻書則以校讎精善著稱。
國家圖書館藏有清嘉慶七年(1802)黄氏士禮居鈔并校的《脉望館書目》,書末黄丕烈跋稱:「此《脉望館書目》原本計一百八十七葉,郡中周香嚴藏本也。余輯所見古書録於諸家書目,欲得所取證。香嚴爰出此相示,遂倩人傳寫之。原本於每門或空幾行,想便隨時增入。觀其所載,於有明一代事實多所述記,蓋其於本朝宜然。至目中,間載老老爺、老爺手批書籍,閲者殊詫爲异。吾以爲此當時簿録以備稽查,并非傳後著述宜循文體,傳至今日,遂視此目爲古書淵藪,如見碎金殘璧,令人艷羨不置,安得重覩此舊藏善本以爲摻券之得乎。庚申五月校畢。黄丕烈記。」頗有妙趣。衹是庚申應爲嘉慶五年(1800),目録著録爲嘉慶七年,當誤。
脉望是古書中的蛀蟲,《仙經》記載:「蠹蟲三食神仙字,則化爲此物,名爲脉望。」以「脉望館」命名藏書室,可見館主趙用賢、趙琦美父子對書的痴愛。趙氏父子廣泛搜羅古今典籍及民間俗文學,自行刻書,并鈔校孤本秘笈。其鈔校輯集的《古今雜劇》(今存國家圖書館)被譽爲研究我國戲劇史的寶庫,鄭振鐸在上海淪爲孤島時搶救下來,并稱其價值堪比敦煌遺書。
再如令後人痛心疾首的絳雲樓。樓主錢謙益爲明末清初常熟籍學者、藏書家、翰林院編修,曾參與修《神宗實録》。後爲魏忠賢羅織東林黨案牽連,削籍歸里。崇禎初,起爲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適值會推閣員,温體仁、周延儒争權,錢謙益被抨擊,再次削籍返家。弘光(1644—1645)時,官禮部尚書,迎合馬士英、阮大鋮,擁立福王。清順治三年(1646),豫親王多鐸定江南,謙益迎降,北上爲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馮銓總裁修明史館,謙益副之。不久辭歸故里。順治初,因江陰黄毓祺起義案牽連入獄,次年獲釋。自是歸隱居家,築絳雲樓以藏書檢校著述。《清史稿》有傳。
錢氏藏書所收多爲宋元刊本。錢謙益晚年在家鄉紅豆山莊築「絳雲樓」,將書整理爲七十三大櫃。清順治七年(1650)絳雲樓大火,藏書焚燒幾盡,稱爲「絳雲之厄」。其後他一方面繼續收書,一方面整理殘留書和追記被焚之書,編成《絳雲樓書目》。錢氏藏書後歸其族孫錢曾。
《絳雲樓書目》約成於十七世紀五十年代,收書約三千三百七十種,按經、史、子、集四部排列,共分爲七十三類。書係錢氏據焚餘之書和追憶焚毀之書而作,雖詳略不一,但可讓後人據此瞭解絳雲樓曾經的收藏。
錢曾繼承絳雲之遺,有也是園和述古堂,他自己編《也是園藏書目》,序稱:「竭予二十餘年心力,食不重味,衣不完采,摒擋家資,悉藏典籍中。如蟲之負版,鼠之搬姜,甲乙部居,粗有條理」,「然生平所酷嗜者,宋槧本爲最」。并慨嘆「聚之艱而散之易」。可見舊時藏書聚書之艱。
還有四百年前的毛氏汲古閣,不但藏書也刻書、鈔書,因雕版印書品質高、珍藏秘笈量大、質優、精校與影宋元本多享譽當時,亦因文化傳播的功績名垂後世,在中國古代出版史和藏書史上有着顯著的地位。
汲古閣主人毛晋(1599—1659),原名鳳苞,字子久,後改字子晋,號潜在,别號汲古主人,常熟人。毛晋酷愛藏書,鍾愛宋本,一遇宋本便不惜重金購置。藏書的數量,據清葉德輝《書林清話》記載,有七八千部,八萬四千餘册。
毛晋因藏書而刻書,以廣流傳,其刻書規模相當大,據記載,「汲古閣後有樓九間,多藏書板,樓下兩廊及前後,俱爲刻書匠所居」。毛晋刻書多用宋刻本作底本,許多宋版書因翻刻而被保存下來。毛晋注重校勘,不僅自己校勘,而且延請著名學者到汲古閣校書。汲古閣精刻精印之書,向爲版本學家、藏書家所津津樂道。據統計,汲古閣刻書數量超過九百種。
刻書外,最受後世藏家和學者看重的是汲古閣鈔本,習稱「毛鈔」,其中影宋、影元、影明鈔本最爲珍貴,因保留原本面貌被稱「下真迹一等」,備受藏家和學術界重視。毛晋及其子侄、童僕均擅長鈔書,據統計汲古閣鈔書五百八十種。
國家圖書館藏有一幅《虞山毛氏汲古閣圖》,爲王咸應毛晋之托所做,圖上題:「子晋社主結藏書閣於隱湖之濱,顔曰汲古。次以甲乙,分以四庫,非宋元繡梓不在列焉。牙籤玉題,風至則琅琅有聲也。予寓讀湖齋,遂盈一紀,所得於翻閲者迨半。」原畫縱28.9厘米,横41.4厘米。絹本,設色。明崇禎十五年(1642)繪。軸縱264厘米,横70.5厘米,紙本。畫面上山石嵯峨,中有樓閣,室中插架頗盈。畫上王咸題詩曰:「杰閣閟深樹,不許凡庸躋。藏書比石室,一一函綃綈。甲乙列四庫,古香溢縹題。居恒每共登,魚亥相讎稽。推窗眄緑野,瓜疇接粳畦。百城真自雄,丙夜吹青藜。爲君寫其照,東壁光應齊。」詩畫反映了當時藏書盛况。此畫成後一百五十餘年,爲瞿中溶購得,欣喜中命人重裝,并遍請當時名流爲之題跋。錢大昕題「虞山毛氏汲古閣圖」後有三十餘清、民國時期文人雅士陸續題跋於四周,有朱照廉、何元錫、段玉裁、陳廷慶、吴凌雲、善(一説華)冠、王人作、唐仲冕、陳鴻壽、李福、李鋭、邵騄、魏、黄丕烈、鈕樹玉、瞿中溶、袁廷檮、夏文燾、顧廣圻、孫衡、顧蓴、戈襄、胡觀、錢大昭、湯文雋、錢繹、錢侗、邢澍、潘孝曾、潘睎曾、陳文述、徐渭仁、韓崇、楊文蓀、何士祁、李盛鐸等題詩。黄丕烈在題詩中嘆道:「積書大小酉,杳渺無由躋。汲古富藏弆,囊盛多緑綈。高閣嗟已廢,雲烟仰榱題。幸有此圖畫,門徑猶可稽。賓主互賞析,講習如分畦。遺卷偶逸獲,照讀思然藜。至今藏書者,誰能與之齊?」汲古閣刻書與藏書的地位,爲歷代學者和藏書家特别珍視此畫的原因之一。
不得不説的還有位於常熟市東郊古里鎮的「鐵琴銅劍樓」,與當時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歸安陸氏「皕宋樓」、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合稱清季全國四大藏書樓。鐵琴銅劍樓自清乾隆末年起,五世傳承,創始人瞿紹基取「引養引恬、垂裕後昆」之意,稱其藏書室爲恬裕齋。後因避光緒帝載湉之諱而改稱敦裕堂。瞿紹基與瞿鏞父子因收藏鐵琴一張、銅劍一柄,稱其藏書樓爲鐵琴銅劍樓。五代樓主「寧捨腴田百十畝,不弃秘笈一兩橱」,多次將珍本善本分散轉移各地,力保藏書不被損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些私家藏書或被捐贈,或被轉讓,讓明清以來纍世寶藏如百川歸海陸續歸入公藏,瞿氏鐵琴銅劍樓、翁氏藏書的一部分就是這一時期到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以及常熟圖書館等公藏機構的,趙氏脉望館、錢氏絳雲樓、毛氏汲古閣、錢氏也是園、張氏愛日精廬、陳氏稽瑞樓舊藏也從不同途徑進入公藏,分藏各處。鐵琴銅劍樓舊藏僅國家圖書館就有一千三百餘部。這也鑄就了常熟和國圖的一份藏書淵源。
此次常熟市文化博覽中心、常熟市圖書館編纂出版《常熟市圖書館藏古籍善本書志》,收録常熟館藏善本四百部,規範著録體例,按照四部分類,一一詳細著録,以書志加書影的方式對館藏進行揭示,讓更多的人瞭解并進一步利用提供了方便。這也與常熟藏家好古敏求、開放創新,不僅重藏,還重利用、善傳播的特質一脉相承。所收書幾乎涵蓋上述藏家所藏,以鐵琴銅劍樓瞿氏舊藏最多,有八十餘部,翁同龢及其家族舊藏近五十部,還有稽瑞樓、舊山樓、嚴虞惇等藏書,特别是其中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一至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者就有四十七部。所收書從著者看,常熟籍超過百人,常熟藏家藏過的近百分之四十,還有寫常熟的、常熟刻印鈔録的,有不少常熟人的稿本,充分展示了常熟地方歷史文化深厚的底藴,也印證了常熟人文淵藪的過往,這也是在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對千年虞山文脉的有效傳承。
書志選擇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不僅續寫了富藏常熟藏家舊籍的國圖與常熟的前緣,也可以視爲新時期共同賡續中華文脉、弘揚藏書文化的再牽手。

陳紅彦完成於癸卯七夕曝書之日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