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
 
 
分享到:
编  著  者 刘家真 定价 120.00
责任编辑 耿素丽 ISBN 978-7-5013-5676-8
出版时间 2015-11-3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5-11-30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无书 规格 平装,大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其他
中图分类 G253.6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较全面地论述了纸质藏品损坏的原因,特别针对古代纸张与古代墨迹材料变质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为保护古籍方法的选择奠定基础。在保护古籍方法上,既有针对不同藏品的不同保管方式、维护措施的论述,也有保护技术原理及其技术评价的阐述,更注重对这些技术选择原理的论说。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目录
第一章古籍载体的耐久性及保护路径
第一节古籍载体的损坏
一、纸质文献载体变质的后果
(一)色变
(二)纸张机械强度下降
(三)纸质文献载体的寿命
二、古籍书写材料的耐久性
(一)天然色素的稳定性
(二)古代字迹的色料
三、纸张的耐久性
(一)纸浆基本成分的稳定性
(二)辅料对纸张耐久的影响
(三)中国古纸的酸化
四、影响古籍载体寿命的外界因素
(一)自然力的破坏
(二)有害生物
(三)人为损害
第二节保护古籍的基本策略
一、文献保护的内涵
(一)主动性保护
(二)被动性保护
二、古籍保护的基本方针与策略
(一)古籍保护的基本方针
(二)古籍保护的基本策略
第三节古籍的装具
一、古籍装具的类型及特点
(一)古籍外装具
(二)古籍内装具
二、古籍装具的基本要求
(一)古籍装具的共性要求
(二)古籍装具结构与制作工艺
三、古籍装具原材料特点与要求
(一)木材
(二)金属材料
(三)纸及纸板
(四)其他材料
四、古籍装具配置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光的利用与限制
第一节光对材质的破坏
一、光对材质的破坏
(一)光降解反应
(二)光的热效应
二、光破坏的特点
(一)光危害藏品的后果不是立即可见的
(二)光对藏品的危害程度与光的波长及总曝光量相关
三、影响光破坏藏品程度的其他因素
(一)藏品的耐光能力与变质关系
(二)某些材质受光照射后,在黑暗中还可持续变质
(三)藏品曝光的环境条件与藏品变质有关。
第二节藏品的光环境
一、评价藏品光环境的基本要素
(一)照射光的波长
(二)照度
(三)眩光
(四)色温
(五)显色性
二、藏品用光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光源的特点
一、日光
(一)紫外光
(二)红外光
(三)可见光
二、电光源与灯具
(一)电光源的类型
(二)常见灯具的特点
(三)理想的电光源
第四节减少藏品光损的基本措施
一、照射光的处理
(一)日光的处理
(二)灯光的处理
二、限制照度与藏品总曝光量
(一)照度控制
(二)总曝光量的控制
第三章温度与相对湿度的调控
第一节温湿度对藏品长期保存的影响
一、温度、相对湿度与露点温度
二、保存环境的温度与相对湿度
(一)环境温度
(二)环境相对湿度
(三)环境温湿度波动
三、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量和记录
(一)温湿度测量与记录的主要作用
(二)温湿度的测量
(三)温湿度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四、测温测湿设备
(一)人工检测设备
(二)机械检测设备
(三)电子自动检测设备
第二节适宜藏品保存的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
一、确定保存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基本原则
二、保存环境温湿度的标准
第三节环境温湿度的调控
一、创建适于本地气候环境的馆库建筑
二、构建密闭完好的保存环境
(一)建筑物密闭的基本措施
(二)构建封闭的微环境
三、保存场所内部的温湿度调节
(一)自然通风
(二)空气调节系统的比较
(三)保存场所的空调设备运行要求
(四)保存环境内的湿度调节
第四章生物侵害与防治
第一节虫霉的危害
一、霉菌
(一)霉菌的发生条件
(二)霉菌的危害
二、虫害
(一)危害藏品的害虫的生存环境
(二)害虫的耐性
(三)昆虫的变态
(四)危害图书、档案的常见害虫
第二节虫霉的预防
一、霉菌的预防
(一)霉菌的进入
(二)霉菌检查
(三)除氧封存法
(四)专家建议
二、有害昆虫的预防
(一)昆虫的进入
(二)传统驱虫法
(三)查虫的监测与检查
第三节去霉、消毒与杀虫
一、纸质藏品发霉的处理
(一)隔离
(二)对发霉藏品的处理
(三)彻底清洁霉菌疫情发生地
(四)藏品返回原地前的监控
二、纸质藏品的除虫
(一)熏蒸杀虫法
(二)溴氰菊酯喷洒杀虫
(三)低温冷冻杀虫
(四)气调杀虫
(五)辐射杀虫灭菌
(六)远红外线辐射与微波杀虫
第五章空气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空气污染源
一、大气污染物
二、保存场所内部产生的污染物
(一)保存场所内部的空气污染源
(二)藏品保存场所内的污染源特点
第二节空气污染物对藏品的危害与限值
一、气态空气污染物
(一)酸性气体
(二)氧化性气体
(三)碱性气体
二、微粒物质
(一)微粒物质特点
(二)微粒物质的危害
三、微生物
四、影响污染物对藏品危害程度的因素
五、藏品保存场所内的空气污染物限值
(一)国外藏品保存场所的空气质量标准
(二)我国藏品保存场所的空气质量标准
第三节藏品保存场所空气污染物的防与治
一、藏品保存场所预防污染物措施
(一)寻求污染物较少的室外环境
(二)拒绝室外空气无条件进入室内
(三)避免将污染物引入保存场所
二、治理保存场所内部的污染空气
(一)合理组织通风
(二)净化室内空气
(三)新建馆库与木质设备的污染治理
(四)创建洁净的微环境
第四节空气净化技术及特点
一、空气净化技术评价
二、滤网净化
(一)集尘滤网
(二)滤网式净化设备的共性问题
三、吸附法净化空气
(一)吸附法净化空气的基本原理
(二)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三)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
(四)常用的吸附剂及其特点
第六章灾害的应对
第一节灾害及其对藏品的破坏
一、水害
(一)水的危害后果
(二)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原因
二、火灾
三、地震
第二节灾害的预防与危害的控制
一、灾害预防方案
(一)灾害的风险评估
(二)重要藏品的高级别防护
(三)制定灾害应急预案
二、馆库建筑的防火与消防
(一)馆库建筑的防火
(二)灭火方式的选择
三、水害的防御
(一)水害风险的辨识
(二)防水措施
四、安全防护
(一)安全管理制度
(二)安防系统
第三节灾害袭来的紧急应对
一、紧急疏散重要馆藏
二、抢救受灾现场的馆藏
(一)控制受灾区域,降低抢救中再次损坏的风险
(二)受灾现场馆藏的应急处理
(三)馆藏初始损害状况评估
三、确定临时保管场所
四、受灾现场馆藏的转移与打包
(一)受灾现场馆藏的转移
(二)打包与装箱
第四节浸水馆藏的稳定与恢复
一、冷冻处理
(一)冷冻前污物的清洗
(二)冷冻方法
二、干燥方式的选择
(一)传统的风干法
(二)夹插干燥法
(三)去湿干燥法
(四)真空热干燥
(五)冷冻存储干燥
(六)低温冷藏干燥法
(七)冷冻真空干燥法
三、恢复后的工作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言

这是我第三次主笔文献保护、档案保护及文物保护的同类教材,与前两次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不同的是,这次是受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之命,为培养古籍保护人才和公众的古籍保护知识以及提升古籍保护能力而撰写的。《古籍保护系列丛书》编纂委员会负责人张志清先生对本书的明确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系统;能全面地反映该领域的先进理念,针对性强,适用面广;可读性、实用性较强,便于公众阅读,促进古籍保护的知识在全社会传播。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以及全体编委的努力下,本书基本达到了该要求。因此本书不仅可以用于古籍保护以及纸质文物保护的教学与工作实践,也是保护书籍、字画等私人藏品的良师益友。
本书较全面地论述了纸质藏品损坏的原因,特别针对古代纸张与古代墨迹材料变质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为保护古籍方法的选择奠定基础。在保护古籍方法上,既有针对不同藏品的不同保管方式、维护措施的论述,也有保护技术原理及其技术评价的阐述,更注重对这些技术选择原理的论说。鉴于这些,本书名为"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
本书主要围绕适宜古籍保存环境的选择及调控、虫霉防治以及天灾人祸的应对与抢救方法进行论述,古籍修复不在本书的既定范围之内。本书配有大量的图(105幅)表(122个)与相关案例(139个),以便读者对古籍保护原理的理解与实践操作。为保证论述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国际标准、发达国家标准、港台地区标准以及我国大陆地区的标准与规范等,重要数据与文献来源均用页下注标明来源,以便读者索源与深入学习及研究。
2014年10月本书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通过审稿,特别感激宋纪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晁健(中央档案馆研究员)、陶琴(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晋平(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研究馆员)、徐晓军(浙江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以及周崇润(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等专家对本书的不吝赐教。
诚恳地感谢海内外专家以及众多参考文献的作者,由于分享了大家的研究成果才使本书如此丰富。也恳请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今后可能进一步的完善。
刘家真于武汉大学
2015年2月26日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