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历代海运文献汇刊(全二十四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马鸿雁 程仁桃 胡艳杰 定价 18000.00
责任编辑 史百艳(常规) ISBN 978-7-5013-6811-2
出版时间 2019-10-3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9-10-3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 F552.9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历代海运文献汇刊》一书将会收录历代海运方面的相关文献,包括《海运漕粮案》《海运全图》《重订江苏海运全案续编》《海运刍言》《海运诗编》等。作者将散落在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各地图书馆的零散的海运文献汇集整理到一起。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会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参考。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第一册
大元海运记二卷 (元)赵世延揭傒斯等纂修 (清)胡敬辑 民国四年(1915)上虞罗氏《雪堂丛刻》铅印本 一
海运以远就近则例之图一卷 (元)佚名撰 明嘉靖(1522—1566)吴郡袁氏嘉趣堂刻《金声玉振集·海道经》本 一一五
江浙行省兴复海道漕运记一卷 (元)刘仁本撰 明嘉靖(1522—1566)吴郡袁氏嘉趣堂刻《金声玉振集·海道经》本 一二七
元海运志一卷 (明)危素撰 民国九年(1920)上海涵芬楼影印《学海类编》本 一三七
海运编二卷 (明)崔旦撰 民国九年(1920)上海博古斋影印《借月山房汇钞》本 一五三
海运图说一卷 (明)郑若曾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学图书馆影印《郑开阳杂着》本二〇七
海运详考二卷 (明)王宗沐撰 明隆庆六年(1572)张大忠刻本 二二九

第二册
海运新考三卷 (明)梁梦龙撰 民国三十年(1941)上海影印《玄览堂丛书》本 一
海运说一卷 (明)华干龙撰 清道光十三年(1833)太仓东陵氏刻《娄东杂着》本 三一三
海运摘钞八卷(卷一—二) (明)佚名辑 民国二十五年(1936)罗振玉辑《明季辽事丛刊》石印本 三二五

第三册
海运摘钞八卷(卷三—八) (明)佚名辑 民国二十五年(1936)罗振玉辑《明季辽事丛刊》石印本 一
海运刍言一卷 (清)施彦士撰 清刻本 五二一

第四册
海运诗编不分卷 (清)陶澍辑 清道光(1821—1850)刻本 一
江苏海运全案十二卷附道光丙戌海运记一卷(序、目录、卷一—三) (清)贺长龄等纂辑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 一四九

第五册
江苏海运全案十二卷附道光丙戌海运记一卷(卷四—八) (清)贺长龄等纂辑 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 一

第六册
江苏海运全案十二卷附道光丙戌海运记一卷(卷九—十二、道光丙戌海运记一卷) (清)贺长龄等纂辑 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 一

第七册
浙江海运全案初编十卷续编四卷(序、目录、卷一—四) (清)黄宗汉修 (清)椿寿等纂 清咸丰三至四年(1853—1854)浙江粮道库刻本 一

第八册
浙江海运全案初编十卷续编四卷(卷五—八) (清)黄宗汉修 (清)椿寿等纂 清咸丰三至四年(1853—1854)浙江粮道库刻本 一

第九册
浙江海运全案初编十卷续编四卷(卷九、十,续编卷一) (清)黄宗汉修 (清)椿寿等纂清咸丰三至四年(1853—1854)浙江粮道库刻本 一

第十册
浙江海运全案初编十卷续编四卷(续编卷二—四) (清)黄宗汉修 (清)椿寿等纂 清咸丰三至四年(1853—1854)浙江粮道库刻本 一

第十一册
浙江海运全案重编初编八卷续编四卷新编八卷(初编卷一—六) (清)马新贻修 (清)蒋益沣等纂 清同治六年(1867)粮储道库刻本 一

第十二册
浙江海运全案重编初编八卷续编四卷新编八卷(卷七、八,续编四卷) (清)马新贻修 (清)蒋益沣等纂 清同治六年(1867)粮储道库刻本 一

第十三册
浙江海运全案重编初编八卷续编四卷新编八卷(新编卷一—三) (清)马新贻修 (清)蒋益沣等纂 清同治六年(1867)粮储道库刻本 一

第十四册
浙江海运全案重编初编八卷续编四卷新编八卷(新编卷四—八) (清)马新贻修 (清)蒋益沣等纂 清同治六年(1867)粮储道库刻本 一

第十五册
海运纪略后编二卷 (清)姚濬昌编 清光绪十七年(1891)江西安福县署刻本 一
重订江苏海运全案原编六卷续编八卷新编六卷(序、总目、卷一—三) (清)王毓藻辑 清光绪(1875—1908)刻本 九三

第十六册
重订江苏海运全案原编六卷续编八卷新编六卷(卷四—六) (清)王毓藻辑 清光绪(1875—1908)刻本 一

第十七册
重订江苏海运全案原编六卷续编八卷新编六卷(续编卷一—三) (清)王毓藻辑 清光绪(1875—1908)刻本 一

第十八册
重订江苏海运全案原编六卷续编八卷新编六卷(续编卷四—六) (清)王毓藻辑 清光绪(1875—1908)刻本 一

第十九册
重订江苏海运全案原编六卷续编八卷新编六卷(续编卷七、八,新编卷一、二) (清)王毓藻辑 清光绪(1875—1908)刻本 一

第二十册
重订江苏海运全案原编六卷续编八卷新编六卷(新编卷三—六) (清)王毓藻辑 清光绪(1875—1908)刻本 一
海运纪事诗钞一卷 (清)钱炘和辑 清咸丰四年(1854)钱炘和刻本 四五五

第二十一册
户部海运新案十卷海运续案六卷(卷一—四) (清)户部修 清钞本 一

第二十二册
户部海运新案十卷海运续案六卷(卷五—八) (清)户部修 清钞本 一

第二十三册
户部海运新案十卷海运续案六卷(卷九、十,续案卷一、二) (清)户部修 清钞本 一

第二十四册
户部海运新案十卷海运续案六卷(续案卷三—六) (清)户部修 清钞本 一
钦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海运漕粮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1875—1908)钞本 五〇七
 
前言[ 滚动 - 展开 ]  
 
海运是中国古代经由海道运送漕粮等物资的运输方式,与中国古代的漕运制度有关。《说文解字》:“漕,水转毂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从水,曹声。”段玉裁注:“按《史记索隐》作‘一云:车运曰转,水运曰漕’十字,当从之。”因此,漕运主要是通过水道转运漕粮,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区。在运输方式上,它包括河运和海运,水路不通之处则辅以陆运。
漕运始于秦汉之际。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漕粮主要通过运河调运。元代因隋唐大运河年久失修,开始发展海运。《元史·食货志·海运》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自丞相伯顔献海运之言,而江南之粮分为春夏二运。盖至于京师者一岁多至三百万余石,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富,岂非一代之良法欤。”至元十九年(1282),元世祖采纳伯顔的建议,命上海总管罗璧、朱清、张瑄等造平底船六十艘,载粮四万六千余石,由海道运往大都,因风信失时,次年抵达直沽。这次首航揭开了元代漕粮海运的序幕。元代的海运路线前后有过三次开拓变更,最终自刘家港入海,航期从两个多月缩短到顺风时的十日。经过多年发展,元代的漕运逐步形成了以海运为主、河运为辅的局面。
明代的海运多发生在初期,中期和末期有过短暂试行。洪武年间的海运主要源于战事的需求,供应北平、辽东的军饷。至洪武三十年(1397),辽东屯田自给,太祖诏停海运。明成祖即位后,因北平及辽东地区军储不足,永乐元年(1403)重开海运,命平江伯陈瑄、都督佥事宣信负责运送粮饷。永乐四年,推行“海陆兼运”,这是南北转运的主要方式。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等人主持疏浚会通河,开始打通南北大运河。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疏通,改行河运,海运停罢。此后,明代再未施行过大规模的海运。明中期以后,开通胶莱河、恢复南北海运等议案不断被提出,但屡遭反对。隆庆六年(1572),王宗沐上疏提请海运,自淮安入海,抵达天津卫,试运成功。次年航行遇难,海运停罢。崇祯十三年(1640),为了边防战备,沈廷扬又试海运,此时已是明亡前夕。
海运既罢,河运繁荣。清代前期一直实行漕粮河运制度。嘉庆年间(1796—1820),河道淤阻,河漕弊政渐多,漕运困难,河漕和海运之争不断,议行海运皆未果。道光四年(1824),因黄河水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大堤溃决,河运漕粮无望,京师粮食供应告急。翌年,道光帝令诸臣商议漕粮海运事宜。道光六年,由江苏巡抚陶澍等人主持,清代的第一次漕粮海运开始,江苏四府一州漕粮从上海受兑出发,至天津交兑后返回。此次危机应对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却未成为常设制度。此后直到道光二十八年,才推行第二次漕粮海运。咸丰年间(1851—1861),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漕运河道中断,江苏和浙江两省改为海运。咸丰五年,黄河改道,运河中断,海运成为晚清漕粮运输的主要方式。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是漕粮海运的转折点。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了筹措《辛丑条约》巨额赔款,清政府颁布《漕粮改折诏》,命各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因无法真正执行,江浙漕粮海运得以延续。然而,两省大规模截留缓运、火车剥运、招商局包办等问题,都在表明漕粮海运已步入尾声。宣统三年(1911),江浙两省完成最后一次漕粮海运。
海运自元代开始,经明代至清中叶由盛而衰,清晚期又重新复苏。元明清三代的海运实践和海运兴废的争议,产生了不少私撰和官修海运文献。根据公私目录着录,我们选取了十九种重要的现存海运文献汇编成册,并按文献撰成先后排序,部分子目的收录情况在此做以下简要说明:
明佚名辑《海运摘钞》八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罗振玉辑《明季辽事丛刊》石印本。《明季辽事丛刊》卷前有罗振玉序文载:“欲求当时言辽事诸书刊行之,以补史氏缺遗。久乃得吴槎客先生所撰《东江遗事》稿本,嗣又得明活字本《海运纪事》,虽中佚数篇,而饷辽案牍至详。”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刻本《海运纪事》,已辑入《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出版,影印本字迹时有漫漶不清之处。《海运纪事》不分卷,版心上鎸“登州道”,版心中鎸“海运摘钞”,卷前、卷末比《海运摘钞》多出数篇公文。本丛书选印的《海运摘钞》卷数篇数各有明确标示,石印字体较为清晰,可供参考。
江苏省和浙江省是清代漕粮海运的主要承担者,两省皆有官修海运全案。《江苏海运全案》前后刊刻两种:清贺长龄等纂辑《江苏海运全案》十二卷,清王毓藻辑《重订江苏海运全案》原编六卷续编八卷新编六卷。前者是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汇编道光五年至六年第一次海运的官方资料。后者是清光绪刻本,汇编道光二十七年至同治十三年(1847—1874)的官方海运资料。两书汇集了江苏省在道光、咸丰、同治间的海运文牍,缺一不可,均予收录。
《浙江海运全案》前后刊刻两种:清黄宗汉修、椿寿等纂《浙江海运全案》初编十卷续编四卷,清马新贻修、蒋益沣等纂《浙江海运全案重编》初编八卷续编四卷新编八卷。前者是清咸丰三至四年(1853—1854)浙江粮道库刻本,后者是清同治六年(1867)粮储道库刻本。《浙江海运全案重编》卷前有马新贻序文曰:“然而案牍纷繁,惧有散佚,则继此无所稽考,爰裒为八卷而授之梓,谓之《海运新编》。《初编》《续编》其板已毁,因并刻之,统命曰《浙江海运全案重编》。”因此,两书的初编和续编有重复部分。除去重复,《浙江海运全案》初编和续编有部分内容未收入《浙江海运全案重编》中,如初编卷九《实运米册》、卷十《派装船册》等。在体例上,《浙江海运全案重编》为各卷公文逐一拟增篇名,刻入目录中,正文版心则增刻篇名及文案呈奏时间,极大便利了案牍的检索。为使资料更为完备,两书均予收录。
应该说历代海运事业的发展、海运文化的兴起不仅关系到漕粮运输,而且对古代的航海事业、造船业及经济发展等都有影响,期望本汇刊的出版能为历代海运和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对各领域的更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