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纂委员会
《海南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前言
《海南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海口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文昌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海南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琼台师范学院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儋州市第一中学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海南省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海口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霍列五辅政堂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书韵清赏斋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芳菲苑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海南若虚斋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书名笔画字头索引
书名笔画索引
海南省,位于祖国南部边疆,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据《新唐书》记载,唐朝贞观二十年(646)王义方被贬任吉安县 (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县丞时,就为生徒开陈经书,行释奠礼。
海南省古籍保护工作,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海南省的实施项目。
《海南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目前已知海南省内全部古籍遗产2240部23931册,分别收藏于10个单位以及4个私人藏家手中。海南省现存古籍入藏方式有传承、购买、捐赠、调拨和随迁等来源类型。其中明代古籍69部1087册,明清稿本11部18册、钞(抄)本33部92册。内容覆盖经、史、子、集、丛、新学,版本以汉文刻本为主,有刻本、稿本、抄本、活字本、套印本、石印本、铅印本等类型。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685部13430册、海口图书馆643部4730册、海南省民族博物馆504部1528册、琼台师范学院图书馆151部2108册、文昌市图书馆96部872册,藏量居前。古籍普查登记说明:海南省古籍资源,专题特色突出,善本古籍品位可观,普通古籍亦可见证海南历史发展变迁,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
在进行古籍普查的同时,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还开展了古籍的分级分类保护工作,组织省内各公藏单位参加了第二批至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截至目前,全省有三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别是2009年,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朱子校昌黎先生集传》一卷[明徐氏东雅堂刻本(编号05348)]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20年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藏《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玉篇广韵指南》一卷[明弘治十七年(1504)黄氏集义书堂刻本(编号12478)]、《诗法》十卷[明嘉靖至万历间复古斋刻本,乐嗣炳跋(编号12871)]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同时“乐嗣炳跋”首次出现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2013年海南省开展了《第一批海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海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工作,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海口图书馆、文昌市图书馆、海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54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海南省珍贵古籍名录》,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入选“第一批海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