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分享到:
编  著  者 四川大学图书馆 定价 520.00
责任编辑 潘云侠 ISBN 978-7-5013-8076-3
出版时间 2024-06-3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4-06-30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所属分类 分类编目
中图分类 Z838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系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1912年以前出版刊刻的古籍一万两千余条,著录有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以普通古籍为主,间有珍稀之本。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本书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该丛书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旨在摸清家底,揭示馆藏,反映古籍的基本信息,为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依据。
 
目录[ 滚动 - 展开 ]  
 


《四川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編委會1



《四川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前言1



510000-2741-0000001至0011259(古籍普查登記編號)1



書名筆畫字頭索引539



書名筆畫索引559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川總督鹿傳霖創立的四川中西學堂,成爲四川大學的起點。四川大學文獻收藏的淵源可以追溯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創辦的錦江書院。據李承熙《錦江書院紀略》記載,咸豐八年(1858)監院李承熙進行清點,共有官發、各府州廳縣捐贈和寄存書籍2746册,四川總督鄂山等捐置書板9304片,另有拓片若干,均存於書院藏書之室和文翁祠。


光緒元年(1875),尊經書院創立,四川總督吳棠、學政張之洞和山長薛煥等積極擘畫書院藏書事業,院內設尊經閣庋藏書籍,通過調撥、購置、捐置、徵集等途径充實館藏。四川學政張之洞捐出俸銀爲書院購置書籍200餘部,奠定尊經書院的藏書基礎。尊經書院設立尊經書局,山長親自主持刻書事業,刷印各類書籍百餘種,校勘精審,成爲尊經書院藏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光緒二十八至二十九年(1902-1903),中西學堂與尊經書院、錦江書院合并,成立四川通省大學堂(後易名爲四川高等學堂),書籍亦隨之并入。光緒三十二年(1905),四川高等學堂統計,藏書總量近35000册,其中舊學圖書共564部24011册。四川高等學堂幾經演變,1926年重組爲國立成都大學。


宣統元年(1909),湖南趙啓霖出任四川提學使者并主持創辦四川存古學堂事務,離任之前捐資400圓以供學堂購置圖書。張之洞、趙啓霖前後兩任學政均有捐書義舉,澤被當時,嘉惠來學。同時崇寧羅氏、德清傅氏,將家藏書籍寄存學堂,以供學子使用,其中崇寧羅氏藏書以四川方志爲主,且多善本。學堂監督謝無量提請將尊經、存古兩書院的刻書板片調撥至存古學堂,設立存古書局。


民國元年(1912),存古學堂更名爲四川國學館,隨後并入四川國學院,存古書局也成爲四川國學院的附設機構。1914年,四川國學院停辦,改組專辦四川省國學學校。四川國學院(以及四川省國學學校)以研究國學、發揚國粹、溝通古今、切於實用爲宗旨,大規模購置、征集國學典籍以及鄉邦文獻,其中劉師培捐洋120元購書35種并碑拓200餘種,四川官書局捐置局版官書34種657册。此時的存古書局由崇寧羅元黼主持,不僅新刊《六譯館叢書》《唐詩紀事》等重要典籍,并在社會上征集到部分書板,刻書業務蓬勃發展。四川國學學校在1927年改組成爲公立四川大學中國文學院。


1931年,國立成都大學、國立成都師範大學和公立四川大學合并爲國立四川大學。至此,錦江書院、尊經書院、中西學堂、存古學堂、四川國學院,諸家藏書百川匯海,規模初具。1936年《圖書概況》中,已經把董邦達領銜繪製的《四川省山水形勝圖(四川全圖)》、張之洞批點《麉澞薈録》、王闓運稿本《公羊箋》《禮記箋》、趙大瑄未刊稿本《易筌》、張森楷批點《史通通釋》、胡廣等纂《春秋集傳大全》、不著撰者《荀子佚文》8種文獻列爲“重要及珍貴圖籍”。1938年,爲躲避日軍轟炸,國立四川大學遷往峨眉異地辦學,爲安全起見,館藏古籍隨同遷往,1943年古籍隨圖書館遷回至位於望江樓附近的新校區圖書館(今爲校史館),古籍雖經播遷,在圖書館前輩精心護持之下安全無虞。此外,國立四川大學時期,蒙文通、聞宥、丁山、周癸叔、林思進、趙少咸等學者推薦購買古籍,書上寫有“文院某某先生介紹”,也是學校圖書館采購古籍一種途徑。存古書局後來成爲國立四川大學的附設出版機構,1942年圖書館主任孫心磐曾經負責整理館藏書板(此時尚有四萬餘片),修殘補闕,刷印舊籍,印製書籍25種7881册,紓解學校書荒的同時,并流通至西南諸省。





華西協合大學創辦於1909年,是四川大學圖書館古籍收藏的另一重要源頭。華西協合大學創辦伊始,學生只有11人,且僅有《格雷解剖學》等數册外文教材可用。圖書館正式成立於1914年,初期中文古籍收藏不甚豐富,且多以西文書籍爲主。爲充實館藏,圖書館中文部主任程芝軒曾向羅氏好一齋、唐仲威商借26400册中文古籍寄存,以滿足教學科研的需求。1931年,華西協合大學得到哈佛燕京學會資助30萬美元,用以發展本校東方文化研究事業。校方在息金中劃撥專項經費,以華西協合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的名義購置書籍。哈佛燕京学社持續購書多年,所购古籍既多且精,在馆藏善本古籍占有較大比重。根據《華西協合大學校刊》記載,1938年暑假,圖書館中文部在北平各大書局一次性采購中文古籍120多種。1945年寒假,圖書館購得大批省內外縣志,凡30餘種,約300餘册。1951年,華西協合大學又先後接收唐棣之藏書8000餘册,楊旡畺藏書2700餘册,周蓁池藏書3000餘册,曾彦適捐書900餘册,合計接收捐贈古籍14600多册。对于不易購求之書,圖書館前輩多方抄録,以完備館藏,如:《嘉靖四川總志》抄於北京圖書館,《營山縣誌》抄自寧波天一閣,《天啓成都府志》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拍攝,《康熙成都府志》抄自東方文化事業委員會,以及多種鄉土志,均係圖書館前輩抄寫録副。足見文獻徵集不易,值得後人珍視。


1952年,隨着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四川省內保留一所綜合性大學——四川大學。“規模宏大,科學完備”且“醫、牙兩科成績特著”的華西協合大學成爲醫藥衛生類專業院校——四川醫學院(後改名爲華西醫科大學),博物館劃撥给四川大學,中文類圖書(尤其是古籍綫裝書)以及部分工作人員隨之并入四川大學圖書館。


20世紀後半期,古籍又有所增長:(1)林思進先生藏書入藏,且書上多有林先生批註。(2)陈廷傑先生所藏拓片150件,拓印精良,用紙考究,頗具藝術觀賞價值。(3)接收徐中舒、孫次舟兩位先生藏書,其中包括線裝古籍18000餘册,均爲二位先生習用之書。(4)華西醫科大學與四川大學合并後,原藏近10000册醫學古籍線裝書入藏四川大學圖書館。此外,民國時期國立四川大學、華西協合大學印製的講義教材以及學生的畢業論文,多以豎行排版、線裝裝訂,圖書館在文獻回溯時,將此類文獻視爲傳統古籍,成爲本館古籍特藏資源的組成部分。


四川大學圖書館遠紹錦江書院之文脈,捐滴以求,眾流匯海,百年積聚,終具規模。目前,館藏線裝古籍約26.8萬册,其內容擷眾家之長,且具有鮮明特色。





本館所藏古籍的整理、編目,由來已久。《錦江書院紀略》裡面就記載了咸豐年間監院李承熙盤點圖書、登記造册的成果。張之洞在督學四川時候,編撰了目録學經典著作《書目答問》,按經、史、子、集、叢分類,著錄了各類著作兩千餘種。同時他在《四川省城尊經書院記·說惜書第十七》中規定,“書院所儲之書,監院有籍”,“凡書必責掌書者題其前額,違者罰,不如此不能檢不能讀也。”此後各個學校的圖書檔案信息,均可視作古籍編目的遺存。1936年度《國立四川大學一覽》記載,圖書館國學書編目采用四部分類法,“由部分類,由類分屬,并附相當號碼以便檢查,現已將經史子集四部賬簿式目録製成。”1941年,圖書館主任孫心磐帶領圖書館同仁整理遷往峨眉的圖書,編制《國立四川大學藏書簡目初編》(油印稿),“新舊圖書編制爲一貫”,古籍也統一采用中大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編排。1951年,華西協合大學將館藏方志編目,出版《華西大學圖書館四川方志目録》一書,收録四川地區方志338種450部。


20世紀80年代,卿三祥、李榮慧兩位前輩編制了《四川大學圖書館線裝書目録》十二巨册。90年代,陳力馆长先後主持編制了《四川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四川大學圖書館藏方志書目》《四川大學圖書館藏叢書目録》。其中《四川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録善本古籍1147種,基本反映了館藏古籍的精華。2004年,由北京大學圖書館牽頭,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以“高校古文獻資源庫”爲項目名稱,共同申報CALIS二期建設“專題特色庫”子項目中的三級項目,開啓了本館古籍聯機編目的進程。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啓動,四川大學圖書館加入全國古籍普查計劃,後來因爲庫房改造、修復室建設,古籍普查工作時斷時續,至2019年7月,完成了囊括館藏全部古籍線裝書的《普查登記目録(草目)》,登記古籍線裝書26.8萬册。隨後,圖書館又啓動館藏碑帖拓片資料的普查編目工作,2023年完成館藏碑帖拓片的普查登記工作。在對館藏古籍進行普查登記的同時,積極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在已經公佈的五批12274部古籍中,四川大學圖書館共有48部入選。2010年,四川省公佈第一批四川省珍貴古籍名録,四川大學圖書館共有121古籍入選。





中華古籍保護計畫啓動以來,四川大學高度重視古籍特藏文獻的存藏條件保障工作,按照國家標準(GBT 30227-2013)改造古籍書庫,庫房內安裝溫濕度控制設施,安裝防紫外線燈具、窗簾,安裝空氣淨化機(或潔淨屏)淨化庫房內的空氣,安裝紅外監控、攝像監控,安裝自動滅火系統以及煙感報警系統,定制樟木書盒、書櫃存儲古籍。


由于四川地区湿热多雨,歷經數百年的古籍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破損。爲了更好的對古籍進行搶救性保護,圖書館於2006年設置專職古籍修復崗位,而後又建設修復室。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修復條件大爲改善。目前修復室工作面積225平米(含殺蟲滅菌室一間),系統配備了環境及水控制設備、檔案采集與管理設備、環境監測與消防安全設備、檢測設備、文獻預處理設備、各類型文獻修復專用設備,并分批次購置了文獻修復所需各類耗材。2014年获批“四川省古籍修复中心四川大学分中心”,2016年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2022年成立“許衛紅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同时古籍修复队伍日益壮大,修复技藝逐漸提高,圖書館承擔了四川省文化與旅游廳的重點修復項目,并且在全國古籍修復技藝大賽中斬獲三等獎。截至2023年底,累計修復各類文獻近3000册件。


圖書館整理珍稀資源進行影印出版,服務學界。遴選館藏60餘種稀見方志,影印出版《四川大學圖書館館藏珍稀四川地方誌叢刊》正、續編。選取以《四川全圖》《芥子園畫傳》為代表的館藏珍稀文獻進行仿真複製。搶救性修復、數字化、仿真複製朱德元帥在校期間世界輿圖、藏區地圖等一批稀見的輿圖資料。同時堅持特色選題,持續開展古籍數字化工作,截至2022年3月,累積掃描“張之洞捐俸置書”“館藏珍稀地方志”“館藏名人信札”等專題古籍線裝書5400餘册78萬多幅,同時對館藏民國時期原版報刊、民國時期畢業論文、縮微膠卷進行數字化,并建立專題資料庫。參與“高等學校中英文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畫”(CADAL),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特色古籍館藏的數字化。


四川大學圖書館古籍目録之編撰,時間延續百餘年,參與人員難以備列,此目之成,凝聚眾人心血。然而書囊無底,識見有限,古籍編目沒有止境,隨著古籍影像發佈日多,參考比照更加便利,原有結論也應與時俱進。惟盼同業以及專家、讀者不吝指正,以便繼續修訂。








四川大學圖書館


2023年12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