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巴扎志
 
 
分享到:
编  著  者 王敏 定价 33.00
责任编辑 耿素丽 ISBN 978-7-5013-5547-1
出版时间 2015-12-29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5-12-29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平装,大32开,
丛  书  名 新疆的生活与文化
所属分类 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 F729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巴扎是维吾尔族绿洲生活的说明书,是绿洲文化交往的备忘录。这是第一部对巴扎(维吾尔族集市)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作者一方面从历代至今有关新疆的地方志书、现当代文学作品、地方游记、探险日记、考察报告等多民族史料文献出发,梳理有关巴扎(集市)的历史记述;另一方面,作者走遍新疆喀什疏附、疏勒县的乡村巴扎,结合田野调查的亲身实践,从田野日记的一手记录出发,以时间、空间、人群、行旅为言说中心,描述、整理、概括了新疆巴扎里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行为结构与行旅记述。她在描绘新疆南疆乡村巴扎时空结构的同时,也在建构一份绿洲文明的乡土记忆。巴扎志,是南疆生活的乡土旅行,也是民族交往的文化记忆。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目录 / / 巴扎志目录
引言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本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本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巴扎与历史 /
第一节明清文献里记述的巴扎 /
一、清朝官员、文人学士笔下的“巴扎” /
二、外国人记述中的“巴扎” /
第二节民国以来文献记述的巴扎 /
一、游记、探险日记、调查报告中的巴扎 /
二、地区志里记述的“巴扎” /
结语 / 第二章巴扎与空间 /
第一节空间的结构 /
一、巴扎里的空间 /
(一)顶棚 /
(二)主干道 /
(三)铺位 /
(四)围栏 /
(五)“档” /
(六)边界 /
(七)缝隙 /
二、巴扎间的空间 /
(一)“巴扎环” /
(二)公路 /
(三)客运站 /
第二节空间的变迁 /
一、文化空间 /
二、意象空间 /
三、符号空间 /
结语 / 第三章“巴扎”与时间 /
第一节巴扎里的时间 /
一、约定的时间 /
二、受控的时间 /
(一)经营时间 /
(二)开张时间 /
(三)讨价还价的时间 /
(四)手工艺的时间 /
三、多重的时间 /
(一)闲聊时间 /
(二)“背地克”时间 /
(三)“档奇”时间 /
第二节时间的分配 /
一、时间的流程 /
(一)时间表 /
(二)准备的时间 /
(三)赶路的时间 /
(四)散集的时间 /
二、时间的规制 /
(一)多长时间赶一次巴扎? /
(二)处理时间的节奏? /
(三)时间是否能被掌握? /
结语 / 第四章巴扎与人群 /
第一节行为的主题 /
一、交易行为 /
(一)谈价 /
(二)数钱 /
(三)过秤 /
(四)选货 /
二、生产行为 /
(一)手艺活 /
(二)市声 /
(三)招徕 /
(四)杂耍 /
三、消费行为 /
(一)被剃头 /
(二)聊天 /
(三)游戏 /
(四)购物 /
四、其他行为 /
(一)步行 /
(二)牵引 /
(三)逗留/休憩 /
(四)观光 /
第二节认同的边界 /
一、熟人世界与生人世界 /
二、坐贾与流商 /
三、不可译与可译 /
四、边界与边界漂移 /
五、占有与寄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新疆全省舆地图》中部分县乡地图中标注出
的“巴扎” /
二、谢彬《新疆游记》中有关巴扎的文字记述 /
三、贡纳尔·雅林《重返喀什噶尔》中对巴扎的文
字记述 /
四、作者田野调查工作照(2012-2013年) / 后记 /
 
前言[ 滚动 - 展开 ]  
 
王敏的“巴扎”

王敏是我带的第一个博士生。
是沈苇推荐她考我的博士,也是沈苇向我推荐了她。
此前,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中,她主编过一本《沙漠玫瑰》,里面布满好看的画和文字,我也看过一些她散见于报刊的各种文章,文辞优美、涉略广泛、颇具才情。
得一英才而教之,在我好为人师的恶习中,是一大快事。
新疆太大了,但其实又是个小地方,藏不住人。
就像旱地植物,转瞬即逝。有才华的人,只要冒出来,容易被看见,但让人记住,必须长成巨株,必须吸纳贫瘠大地的全部水分和营养,必须穿透辽阔的枯燥寂寞与孤立无援,如同消失一般,隐身在时间与空间的源头游牧。
因为是带第一个博士生,总会更用心一些。期间,我正承担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重点课题《新疆的生活与文化》,便交给她一个蓄谋已久、本来是自己想做的题目:“绿洲上的巴扎”。认识维吾尔绿洲生活,从实证入手,只要抓住三个醒目的意象:巴扎、涝坝、清真寺,就可以大体勾勒出生活的性质和面貌。涝坝已经消失,经验流散,取证不易;清真寺虽多,但研究者众,且女性进寺不易;只有巴扎,历史悠久,新鲜如昨,随进随出,但研究者寡。
这是一个无法偷懒的题目。没有专著或合集,少量的皮毛文章,基本可一越而过。期间,她多有动摇和犹豫。不着一字的“巴扎”,一下子要弄出本书来,好比戈壁滩上建花园,费力、无望而危险。而年轻人的心性,总是倾向于拈花惹草的风格,游手好闲的战术。而且,越有才的人也越爱秀。人世间,有多少好苗子,因此而误。我甚至认为,世间一等的事,是有二等才华、但有一等毅力的人完成的。也因此,无论多漂亮的事,总会有瑕疵。这次她一下子被没头没脑的“巴扎”钉住,自然有几分心虚和畏难情绪。我的作用,除了帮其分析指点、解构梳理“巴扎”背后的符码、意义,更大的,是像监工一样,督促其完成这项苦役,郑重告诉她“这会是你圧箱底的书,是关于‘巴扎’的第一本书,所有后来要涉略这个话题的研究者,都无法绕过它,都不能假装没看见”。
就这样,她在男朋友的陪伴下,带着笔记本和相机,走进了尘土飞扬、热气腾腾的南疆巴扎。
王敏的努力和才华,配得上绿洲上的“巴扎”。这本《巴扎志》,是给绿洲的礼物,是一本了解维吾尔绿洲生活的必读书。
2014年3月8日,于北京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