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国家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全十三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本书编委会 定价 4600.00
责任编辑 赵嫄 ISBN 978-7-5013-5716-1
出版时间 2015-12-3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5-12-3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所属分类 工具书
中图分类 Z838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本书系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民国以前的古籍十三万余种,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包括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并编制书名笔画索引,以便检索。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第一册至第十册正文
第十一册至第十三册书名笔画索引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言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獻典籍。這些古籍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沃土。保護古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華典籍在歷史上屢遭兵燹水火之災,流傳至今者,百不存一。隋人牛弘總結典籍有“五厄”,明人王應麟續增“五厄”,都是歷代重大的古籍災難。僥幸存於今世的古籍,又多斷爛破損,飽受水火蟲鼠之害。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統計,目前存世古籍約三分之一存在破損現象。保護古籍成 爲與時間賽跑的工作,刻不容緩。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强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正式在全國范圍内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 爲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文獻保護搶救工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摸清存藏破損底數;建立《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加强對珍貴古籍和重要古籍收藏單位的保護管理;開展古籍保護、修復、數字化和出版工作,使古籍一方面得以妥善保存,一方面化身千百、服務社會;大力培養古籍保護人才,改變人才嚴重匱乏的局面。“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形成完善的古籍保護工作體系,使我國古籍得到全面保護。
古籍普查登記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要内容,也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2011年12月,文化部正式發文,在全國范圍内啓動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本次古籍普查登記工作重點登録漢文古籍,兼及少數民族文字古籍、甲骨文、簡帛古籍、敦煌遺書、金石拓本和輿地圖等其他文字和專類文獻。通過登録普查登記編號和基本信息,使每部古籍有案可查,納入各級政府管理體系,從而全面了解我國古籍存藏狀況,引導國家資金有的放矢地投入保護和利用。
作 爲全國最大的古籍收藏單位,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古籍特藏已經達到280餘萬冊。國家圖書館的前身是始建於1909年的京師圖書館。從建館之初的清内閣宋元舊刻、文津閣《四庫全書》、翰林院《永樂大典》和國子監南學書,經由國圖前輩幾代人的訪求搜購,接納海内外各大藏書世家捐贈,如百川歸海,匯成巨流。殷墟甲骨、敦煌遺書、民文古籍、金石拓片、輿圖年畫、名家手稿琳瑯滿目。這些古籍特藏起自殷商,迄於當代,遍於禹域,兼及海外;體系完整,學科齊全,品種繁多,内容豐富。
國家圖書館歷來重視古籍的保存保護,自建館以來,就制訂完善了古籍典藏、保護、修復、閱覽、複製、展覽、利用的各項規章制度。1949年至1965年開展的《趙城金藏》修復工作,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第一項大型文獻修復工程。其後的《永樂大典》、敦煌遺書、西夏文獻、宋元善本、金石拓本的修復,敦煌遺書新庫房的建立,直接促成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啓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開展以來,國家圖書館積極支持全國古籍保護工作。2008年,國家圖書館被評 爲第一批國家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09年又被評 爲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2013年,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技藝項目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項目,成立了“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2014年,國家圖書館獲頒“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國家圖書館積極參加《國家珍貴古籍名録》申報工作,一至四批入選《名録》的古籍達到900部50251冊。2009年,隨着總館北區的落成,作 爲善本四大專藏之一的《四庫全書》有了量身定制的恒温恒濕庫房;2010年,對文津街館區的普通古籍庫房進行改造,修建了四個恒温恒濕的庫房;2014年,總館南區維修改造完成後,善本特藏庫房的保管條件、設施設備得到進一步改善。根據文獻的珍貴程度,國家圖書館積極開展裝具製作工作,先後採用古籍保護經費, 爲珍貴善本古籍、普通古籍、輿圖、外文善本、名家手稿等製作各類型函套2萬餘個。2014年,製作了2652個善本庫樟木書櫃和戰備庫楠木書櫃,使善本保護更趨完善。國家圖書館大力開展古籍修復工作。在調研館藏文獻破損狀況基礎上,按照珍貴文獻優先、工作及服務涉及文獻優先等原則,推進館藏文獻的修復工作,完成了館藏西域文獻的修復與裝具建設工作,開展了館藏“天禄琳瑯”善本古籍的專項修復。在開展文獻原生性保護同時,國家圖書館也非常重視再生性保護:完成了部分善本古籍彩色縮微膠捲的製作,啓動普通古籍縮微膠捲製作工作;開展方志、金石拓片、甲骨、年畫、家譜等特藏文獻的數字化,在國家圖書館網站上發佈,免費提供讀者使用;積極參加“中華再造善本工程”, 爲工程提供館藏珍貴善本作 爲影印底本,其中一期595種,二期326種,約占“中華再造善本工程”使用善本總數的四分之三。近年來,國家圖書館充分利用宏富館藏,先後舉辦了《四庫全書》展、館藏精品展、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館藏珍貴歷史文獻展、周叔弢自莊嚴堪善本古籍展、甲骨精品展、《永樂大典》特展等數十場文獻展覽,並利用“文津講壇”“中國典籍與文化”等講座平台,舉行了數百場中華典籍和傳統文化講座,使普通百姓認識到古籍保護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强古籍保護意識,調動全社會參與古籍保護的積極性。2014年,隨着國家典籍博物館的對外開放,國家圖書館“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的目標逐步得以實現。
上述工作不僅進一步加强了國家圖書館館藏文獻的修復與保護,也帶動了全國各個藏書機構、普通百姓參與到古籍保護工作中來。現在,國圖古籍保護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各個藏書機構的積極參與、社會大衆的强烈關注。我館充分認識到通過全面普查摸清家底的重要性,在前輩編纂出版《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國家圖書館普通古籍總目》的基礎上,從2012年起,正式啓動古籍普查登記,由古籍館組織該項工作,對全館古籍進行全面徹底的核查。
爲使普查工作更加全面,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制訂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對普查範圍、内容、工作流程等都做了明確要求,開展培訓。按照以老帶新的原則,古籍館合理配置人員,將參與人員分成若干小組,入庫有序核查,目驗架上每一部古籍,核對索書號、題名卷數、著者、版本、冊數、存缺卷數等,並將登記信息與書目數據進行比對、校驗,對於著録疑似問題進行相關考訂、修正。隨後,古籍館又組織編目經驗豐富的專家對普查數據進行反復審校,力爭數據著録準確、規範。經過一年多艱苦努力,完成全部古籍數據的普查登記、校對工作,最終形成了這部《國家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
通過普查,我們對館藏古籍的了解更 爲清晰:就總量而言,我館現藏古籍133354部,其中善本古籍30766部,普通古籍102588部;就版本時間而言,宋元以前1703部,明本16892部,清本114759部;就版本類型而言,稿本1852部,抄本16051部,寫本(含繪本)756部,刻本98618部,活字本2714部,鉛印本7732部,石印本4433部,影印本892部,油印本87部,鈐印本163部,拓本56部。同時,對我館館藏古籍特色的認識也更 爲準確:國家圖書館古籍品種齊全,絕大多數傳統文獻在國圖都有收藏;數量衆多,在國内外漢文古籍收藏機構中雄踞榜首;内容豐富,經、史、子、集、叢諸部都有涉及,其中尤以史部、集部等類文獻所占比例較大;版本珍貴,宋元本、稿抄本等數量衆多,蔚 爲大觀;收藏系統,同一書衆本琳瑯,便於學界研究使用。
普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著録方面的問題,並及時予以修改;對於特別破損的古籍進行了標註,以便今後安排修復。古籍普查工作的完成對於完善“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編纂《中華古籍總目•國家圖書館卷》奠定了堅實基礎。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普查主要集中在漢文古籍,甲骨文、金石拓片、敦煌遺書、輿圖和少數民族古籍等類文獻暫未列入;寄存在外的館藏古籍也暫未列入;登記目録的著録内容和著録規則,嚴格按照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全國古籍普查登記手冊》的要求執行。
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國家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所存訛誤誠請各位讀者予以指正。
《國家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編委會
2015年11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