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补编(全二十四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米彦青 定价 19200.00
责任编辑 刘静怡 ISBN 978-7-5013-7688-9
出版时间 2024-06-28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4-06-28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文学艺术
中图分类 Z121.5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2021年,我社出版《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成书四十册,收录80余种蒙古族作家的诗文集。为进一步展示清代蒙古族文学创作的独特面貌和发展历史,完善此前出版未能收集全备的遗憾,现将一批未能影印,且分散于各个馆藏单位的清代蒙古族文人的文集进行整理出版,在《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的基础上出版《补编》。




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续编将分散于各地的清代蒙古族文人的汉文诗文集予以影印出版,收录四十种珍贵文献,别集形态不一,其中十余种为刻本,含珍贵稿钞本,另有部分铅印本。本续编选书仍以国内图书馆所藏最优本进行编选,如国家图书馆善本馆藏倭什讷的《朝鲜纪程》。有清一代,留有朝鲜纪行诗文的作者仅有8人,其中蒙古族使者5人,其中便包括倭什讷,这是现今已知为数不多的清代使臣朝鲜纪行文集之一,内容之珍贵可想而知。另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锡席卿先生遗稿十六种不分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道光间刻本《秋潭相国诗存》1卷等,传本甚少。因此,本续编的出版有助于稿钞本的保存,同时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總目録



第一册

西齋偶得三卷附録一卷(清)博明 撰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刻本一

恒一堂文稿三卷(清)蘇寧阿 撰清鈔本一五三

第二册

衛藏和聲集一卷(清)和琳(清)和瑛 撰清鈔本一

鎮撫事宜五種五卷(清)松筠 撰清嘉慶道光間刻本九一

第三册

招西秋閲紀(清)松筠 撰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上海著易堂《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編》

鉛印本一

西藏巡邊記(清)松筠 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油印本一一

西招紀行(清)松筠 撰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上海著易堂《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編》

鉛印本一三

西陲竹枝詞一卷(清)松筠 撰清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刻本二一

白華樓詩鈔箋注增補八卷(卷一—二上)(清)薩玉衡 撰稿本六一

第四册

白華樓詩鈔箋注增補八卷(卷二下—四上)(清)薩玉衡 撰稿本一

第五册

白華樓詩鈔箋注增補八卷(卷四下—八)(清)薩玉衡 撰稿本一

秋潭相國詩存一卷(清)文孚 撰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刻本三九一

第六册

珠光集箋注五卷(卷一—四) (清)薩察倫 撰薩君陸 箋注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

稿本暨刻本一

第七册

珠光集箋注五卷(卷五、珠光集别録、珠光集唱和録續輯、湘南吟草箋注)(清)薩察倫 撰

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稿本暨刻本一

裕靖節公遺書十二卷(卷一—三)(清)裕謙 撰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刻本一三三

第八册

裕靖節公遺書十二卷(卷四—九)(清)裕謙 撰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刻本一

第九册

裕靖節公遺書十二卷(卷十—十二)(清)裕謙 撰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刻本一

東道紀略(清)托渾布(清)陸費瑔 編清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刻本三〇三

第十册

西道紀略(清)托渾布 編清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刻本一

附增畿輔事宜一卷(清)托渾布 撰清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長白托渾布刻本七九

朝鮮紀程(清)倭什訥 撰清稿本一四五

雜稿一卷(清)倭仁 撰清同治間刻本一七五

日記三卷(丙午以後—庚戌以後上)(清)倭仁 撰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六安求我齋

刻本二三七

第十一册

日記三卷(庚戌以後下—壬子以後)(清)倭仁 撰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六安求我齋刻本一

荔影堂詩鈔甲乙集箋注四卷(甲集卷一上)(清)薩大文(清)薩大年 撰稿本二二五

第十二册

荔影堂詩鈔甲乙集箋注四卷(甲集卷一下—二、乙集卷一)(清)薩大文(清)薩大年 撰稿本一

第十三册

荔影堂詩鈔甲乙集箋注四卷(乙集卷二、乙集倡和録)(清)薩大文(清)薩大年 撰稿本一

東使紀程(清)花沙納 撰清末刻本一六一

湘南吟草(清)薩龍田 撰清宣統二年(一九一〇)刻本二九七

望雲精舍詩鈔(清)薩大滋 撰清宣統二年(一九一〇)蒔花吟館刻本三二九

望雲精舍詩鈔箋注二卷(唱和詩)(清)薩大滋 撰稿本三八三

第十四册

望雲精舍詩鈔箋注二卷(卷一)(清)薩大滋 撰稿本一

第十五册

望雲精舍詩鈔箋注二卷(卷二)(清)薩大滋 撰稿本一



退復軒叢刻(金貞祐銅印題詞、感舊拾遺集、求是山房遺集詩卷一)(清)錫縝 撰

清光緒間刻本二六九

第十六册

退復軒叢刻(求是山房遺集詩卷二—三、求是山房遺集文、清選和聲集、松閟閣詩鈔)(清)錫縝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所樂軒稿四卷(清)錫淳 撰稿本三一三

第十七册

洗俗齋詩草(清)果爾敏 撰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刻本一

頤園論畫(清)松年 撰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鉛印本二五

公餘集(清)旺都特那木濟勒 撰清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刻本六九

錫席卿先生遺稿十六種不分卷(一)(清)錫珍 撰稿本三五九

第十八册

錫席卿先生遺稿十六種不分卷(二)(清)錫珍 撰稿本一

第十九册

錫席卿先生遺稿十六種不分卷(三)(清)錫珍 撰稿本一

第二十册

錫席卿先生遺稿十六種不分卷(四)(清)錫珍 撰稿本一

第二十一册

游餘僅志二卷(清)鳳凌 撰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鉛印本一

四國游記(清)鳳凌 撰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〇二)石印本一一七

第二十二册

桂林梁先生遺書六種(清)梁濟 撰民國桂林梁氏鉛印本一

仁壽堂吟草(清)薩鎮冰 撰油印本四六一

第二十三册

静觀齋詩稿(清)世榮 撰民國二年(一九一三)油印本一

静觀齋尺牘二卷(清)世榮 撰鉛印本四九

亦園唱酬詞(清)夔庵 撰鈔本 四六一

第二十四册

漢隱廬詩鈔一卷(清)雲企韓 撰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鉛印本一

選學齋書畫寓目筆記三卷(清)崇彝 輯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刻本七一

選學齋書畫寓目記續編三卷(清)崇彝 輯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鉛印本二四九

漢碑雜咏選學齋集外詩之二(清)崇彝 輯鉛印本四四三
 
前言[ 滚动 - 展开 ]  
 


 (节选)



      站在時間的縱軸上回顧歷史,我們清晰地看到,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極具文化特色的歷史時期。以少數民族爲政權主體建立的蒙元王朝和清王朝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之後,一方面他們在對漢文化接受的基礎上形成了認同儒學的士人集團;另一方面,隨着文化策略的深刻轉變和積極推行,其政治合理性也被漢族士大夫所認同。元明清三朝易代,八百年間歷史更迭,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在中華大地上得以交匯、融合,并逐漸形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呈現出中華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歷史文化的變遷,在對政治、經濟、文化産生巨大變革的同時,對文學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


      蒙漢文化互動爲中國古代蒙古族漢語創作帶來層次的變化,蒙古族的漢語創作在元明清時期有着不同程度的發展。大量的蒙古族文人學習用漢語寫作詩文,以别集、總集、選本或散存的形式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蒙古族漢文作品,這是一批體現蒙漢文學交融、具有典型意義的文獻資料,也是中華民族文學書寫的經典性篇章。基於現存的諸多未加系統整理的文獻資料和長久以來對此研究領域的探索,我於二〇一六年申請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元明清蒙漢文學交融文獻整理與研究”(項目批准號:16ZDA176),《元明蒙古族别集叢刊》《清代蒙古族别集叢刊》均爲項目階段性成果。 課題組系統搜集整理了元、明、清三代的蒙古族别集,因清代部分詩文集留存數量最多,且從未被整理過,文獻價值最大,故先期於二〇二一年春出版《清代蒙古族别集叢刊》,於二〇二三年春出版了《元明蒙古族别集叢刊》。在文獻陸續發掘的過程中,我們不斷修正自己對元明清蒙古族創作隊伍以及存世别集的認知。在《清代蒙古族别集叢刊》出版時,我曾經在前言中説“清代蒙古族有詩文創作者近百位,其中五十四位有完整的别集存世”。而隨着新文獻的發掘,我們欣喜地發現,清代蒙古族有詩文創作者一百三十五人,其中六十三人有完整的别集存世。這次出版的《清代蒙古族别集叢刊補編》就是在我們修正自己認知的基礎上,加以前期未收别集,整合之後編輯的。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