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宋本后汉书(全三十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南朝宋]范晔 定价 598.00
责任编辑 陈卓 ISBN 978-7-5013-6139-7
出版时间 2017-08-3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7-08-3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平装,正32,
丛  书  名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所属分类 史籍史料
中图分类 K234.204.2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第一册
後漢書目錄
卷一上 帝紀第一上 光武皇帝
卷一下 帝紀第一下 光武皇帝


第二册
卷二 帝紀第二 顯宗孝明帝
卷三 帝紀第三 肅宗孝章皇帝
卷四 帝紀第四 孝和皇帝 孝殤皇帝
卷五 帝紀第五 孝安皇帝

第三册
卷六 帝紀第六 孝順皇帝 孝冲皇帝 孝質皇帝
卷七 帝紀第七 孝桓皇帝
卷八 帝紀第八 孝靈帝
卷九 帝紀第九 孝獻皇帝

第四册
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
卷十下 皇后紀第十下
後漢書注補志序•劉昭
志第一 律曆上
志第二 律曆中

第五册
志第三 律曆下
志第四 禮儀上
志第五 禮儀中
志第六 禮儀下
志第七 祭祀上
志第八 祭祀中

第六册
志第九 祭祀下
志第十 天文上
志第十一 天文中
志第十二 天文下
志第十三 五行一
志第十四 五行二

第七册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五
志第十八 五行六
志第十九 郡國一 司隸
志第二十 郡國二 豫州 冀州
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 兗州 徐州

第八册
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青州 荆州 揚州
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益州 涼州 并州 幽州 交州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第九册
志第二十九 輿服上
志第三十 輿服下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卷十二 列傳第二
卷十三 列傳第三

第十册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卷十五 列傳第五
卷十六 列傳第六
卷十七 列傳第七

第十一冊
卷十八 列傳第八
卷十九 列傳第九
卷二十 列傳第十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第十二冊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六

第十三冊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二十八上 列傳第十八上
卷二十八下 列傳第十八下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

第十四冊
卷三十上 列傳第二十上
卷三十下 列傳第二十下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第十五冊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第十六冊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上 列傳第三十上
卷四十下 列傳第三十下

第十七册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第十八册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第十九册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第二十册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五十五 孝章八王列傳第四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第二十一册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六十上 列傳第五十上

第二十二册
卷六十下 列傳第五十下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第二十三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第二十四册
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六十

第二十五册
卷七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七十四上 列傳第六十四上

第二十六册
卷七十四下 列傳第六十四下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第二十七册
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

第二十八册
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
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
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

第二十九册
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
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第三十冊
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
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
 
前言[ 滚动 - 展开 ]  
 
今本《後漢書》是“前四史”中成書最晚的一部。較之其餘三史,它的成書過程更爲複雜:其“十紀”“八十傳”爲劉宋范曄撰、唐李賢注《後漢書》,而“八志”則取自晉司馬彪撰、蕭梁劉昭注《續漢書》。起先,《後漢書》九十卷單行於世,至北宋真宗時,將《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併校刻,這才形成了今本一百二十卷的規模,並留傳至今。

范曄(三九八——四四五)字蔚宗,南陽順陽(今屬河南南陽)人。出身儒學世家,博通經史,放達率性。曾事彭城王劉義康,後貶宣城太守,終因參與劉義康謀反而被處死。劉昭(生卒年不詳,南朝齊梁時在世)字宣卿,平原高唐(今屬山東聊城)人,仕梁累遷中軍臨川王記室,卒於剡令,有集十卷。司馬彪(?——三〇六)字紹統,河内溫縣(今屬河南焦作)人,晉高陽王司馬睦長子,撰有《九州春秋》等。李賢(六五五——六八四)字明允,隴西成紀(今屬甘肅天水)人,唐高宗第六子,高宗朝第三位遭廢殺的太子,睿宗朝追諡章懷太子,撰有《修身要覽》等。

范曄任宣城太守時,通過寫史抒發抱負。當時,流傳於世的東漢史書有東漢官方國史《東觀漢記》、謝承《後漢書》、薛瑩《後漢記》、司馬彪《續漢書》、華嶠《後漢書》、謝沈《後漢書》、張瑩《後漢南紀》、袁山松《後漢書》等十餘種。范曄以《東觀漢記》及華嶠《後漢書》爲主,削刪諸史,完成了“紀”“傳”的編撰,至他被宋文帝處死時,“表”“志”等内容尚未成稿。

數十年後,劉昭爲范曄《後漢書》作注時,爲彌補其無“志”的缺憾,遂將司馬彪《續漢書》的八篇志文配入,一併作注。這既是最早的《後漢書》注本,也是今本《後漢書》的最初雛形。至唐代,李賢徵集諸儒注《後漢書》時,將劉昭舊注幾乎全部刪去。所幸,參與校注的李善因“八志”非范曄親撰而沒有施注,劉昭注才得以殘存部分,並隨著“八志”流傳至今。

宋太宗淳化年間(九九〇——九九四),《後漢書》第一次由官方校訂並刻板刊行。此後,真宗朝又對淳化本進行了修訂,再度刻印。但這两朝所刻印的,均是未附“八志”的九十卷本。真宗、仁宗两朝之交,孫奭上疏請求重校《後漢書》,建言將司馬彪“八志”三十卷補入合刻,得到准許。於是,仁宗朝的景祐本便成了一百二十卷本《後漢書》的最早刻本,嗣後又有熙寧本、北宋末年刻本等。這些早期刻本,除北宋末年刻本尚有殘本存世外,均已亡佚。

本次據以影印的,爲宋紹興江南東路轉運司刻宋元遞修本。江南東路轉運司位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掌本路税收、財政等,而所轄今蘇南、皖南及贛東北地區,當時又稱富饒,故有財力響應朝廷號召,出資刻印經典,之後,這批書板在宋元两代又歷經過數次修補。此本雖較前述北宋末年殘本略晚,但部帙完整,刻印精良,向來被譽爲《後漢書》除北宋殘本外的最古最善之本。商務印書館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中華書局的“點校本二十四史”與正在整理中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均以此本爲底本。卷中鈐有“姑蘇吳岫家藏”“孫朝肅印”“涵芬樓”“海鹽張元濟經收”等印,知其迭經名家過眼,遞藏有序。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