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动荡且内忧外患并存的一个特殊时期。数十年间,新旧文化之间、中西思想之间,曾出现过激烈的碰撞。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变,促进了民族报业的发展,代表各种思想潮流、政治派别的报刊纷纷涌现。这些报刊上所登载的文章,注重细节描述,且有较多的对社会全方位、客观性和连续性的记载,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然而,当时的报刊出版具有地域广、数量多、连续性不稳定等特点,对使用者,特别是需要对某些领域的专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专业人员而言,就显得颇为不便。在此背景之下,为方便使用者检索与利用,我国开始出现分门别类对报刊文章进行剪辑的活动,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型文献——剪报。相较于报刊资料,剪报有其特殊之处,我国现代著名新闻学家、新闻界泰斗戈公振曾如此定义剪报:“剪报云者,即将一人或一事之新闻之散见于各报者,剪取而汇聚之,整理之事也。”(戈公振:《中国报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67页。)这说明剪报具有使各种资料信息纲举目张、方便检索的功能。民国时期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出版社、图书馆、科研机构等,为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多设剪报室负责此项工作。
近年来,随着学界对中华民国史的持续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与此同时,民国时期文献的发现、整理及深入挖掘和出版,也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诸多稀见的图书、期刊、书信及手稿等各类文献,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陆续得到整理并出版。具体到民国时期剪报文献的整理方面,当前也已有多种出版,如《中华民国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央通讯社参考消息汇编》《民国三十八年前重要剪报资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剪报资料汇编》《厦门大学海疆剪报资料选编》等。这些文献的整理出版,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史料。
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伊始,即颁布《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章程》,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本所设左之二部,由秘书管理之。甲,图书部,掌管图书之购置、征集、保管及剪报事项。”(国立中央研究院文书处:《国立中央研究院十八年度总报告》(第2册),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1929年,第30页。)剪报工作在此制度的保障下,得以有计划地持续进行。国立中央研究院还为此专门设置剪报生,专职负责剪报工作,以使这项工作更具规范与效率。由于国立中央研究院在选用人员、拣选信息等方面的标准都比较严格,因此,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剪报,无论从视角、内容或系统性方面,在当时便具备较高的参考利用价值。
现如今,这批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剪报资料,由云南大学图书馆所收藏。这批剪报资料,从文献来源而言,包括民国时期中、英、法、日等语种的报纸近200种。其中既有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报纸,如《中央日报》《申报》《大连满洲报》等,也有一些影响相对较小的报纸,如《上郡日报》《浔报》《人报》《新陇日报》等。从出版地域而言,这批剪报所选用的报纸,其出版地不仅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等国内大部分省市,也包括英国、法国、新加坡等海外国家或地区。从时间跨度而言,这批剪报始于1928年,终于1936年,即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各种社会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农村经济衰败、传统农村秩序瓦解、政治外交上内忧外患等,这些都在这批剪报中有所反映。
受民国时期特殊的时代环境,特别是造纸、印刷技术的限制,现存的民国时期报刊文献,就总体而言,保存状况堪忧,许多已难以再供读者翻阅。云南大学图书馆所藏的这批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剪报资料也不例外。多年前,当老一辈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书库中发现它们时,纸张便已发黄、发脆,随时可能碎成纸屑。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以传统的“托裱法”对这批剪报资料进行了应急式的抢修。然而,即便经过了托裱,这批剪报资料也仅能以“文物”的形态被小心收藏起来,却很难以“文献”的形式供研究者查找、翻阅。现如今,虽然图书报刊修复领域已经有了相对更先进的技术如“脱酸法”等,但其高昂的修复费用、严苛的环境要求、漫长的处理周期等,也注定短时间内无法实施。面对这种“用不成”“修不起”更“等不了”的困境,云南大学图书馆不得不变换思路,采用再生性的保护形式,在“藏”与“用”之间,找寻新的平衡。
2012年,在云南省高校古籍保护委员会的支持下,云南大学图书馆对所藏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剪报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分类、编目等工作,此后又陆续开展拍照及扫描等工作。2021年,云南大学图书馆申报了国家图书馆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项目并获批,完成了对这批剪报资料的汇编整理工作,即为此《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剪报汇编》。可以说,《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剪报汇编》一书,既是民国时期前人剪报工作的成果汇集,也倾注了云南大学图书馆前后几代工作人员的心血和付出。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剪报汇编》,在原有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工作人员的编册分类的基础之上,再依据剪报资料的具体内容,将之分为《政治法律》《教育》《人口》《英文剪报》《法文剪报》和《日文剪报》等35个部分,其中有些部分又依据文献内容划分了细类,如《政治法律》分“法律”“侨务”“市政”“殖民统治”等、《英文剪报》分“劳动就业”“商业”“贸易”等。各部、类之下的具体条目,则原则上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次。全书的编纂整理,由云南大学图书馆八位专业技术人员合作配合、共同完成,具体分工如下:
胡兴东负责《教育》《风俗地志》,杜宇芳负责《政治法律》《人口》《农业》《粮食》《公路》《铁路》,金丽芬负责《国内外税捐、关税》《水利》《社会各阶层》《烟毒》《灾难》,张贝负责《钱庄、银行》《国内外工业》《盐务》《水运》《劳资纠纷》,张琼珠负责《国内外货币》《国内外商业》《国内外公债》《田赋》《综合》,刘晨帆负责《财政》《国内外金融》《物价》《土匪》《法文剪报》《日文剪报》,戴鑫负责《国内外经贸》《移民与垦殖》《国内外军事》《英文剪报》,单旭东负责《国内外矿产》《社会生活》。书稿的最后统稿工作,由主编胡兴东与杜芳宇共同负责。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收录的文献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望读者能够留意甄别。同时,受民国时期印刷条件有限、时局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保存下来的文献品相参差不齐,不同程度地存在页面缺损或文字漫漶不清等问题,本书在编辑加工时,虽对页面进行了一些技术处理,但仍未尽完美,祈请读者谅解。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云南大学图书馆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也要感谢整个编纂团队及馆内同仁的配合与帮助。作为“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的重要成果,在编纂整理过程中得到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耐心指点和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在整理过程中难免有舛误、疏漏之处,敬请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