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子藏·道家部·老子卷(全120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方勇编纂 定价 72000.00
责任编辑 张爱芳 ISBN 978-7-5013-6428-2
出版时间 2018-12-30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8-12-30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子藏
所属分类 哲学宗教
中图分类 B220.5;B223.15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子藏·道家部·老子卷》(全120册)收录目前所知有关《老子》之白文本、注释本、节选本、校勘本、批校本及相关研究著作等四百五十七种。本书将版本的遴选放在编纂工作的首位。如民国间上海涵芬楼影印北京白云观所藏明正统《道藏》本删掉了众多扉画与印章,影响到其版刻价值,本书直接以北京白云观原藏梵夹装明正统《道藏》本为底本,还原其真实面貌。本书还注重名人批校本与孤本的收录。本书的出版,必将有力地推动《老子》的研究。
 
目录[ 滚动 - 展开 ]  
 
总目录

第一册

老子道德经一卷(周)李耳 撰
元延祐五年(1318)顾信摹 吴世昌镌刻 延祐三年赵孟頫正书拓本一

道德经一卷(周)李耳 撰容庚 校并跋
旧抄本五三

道德真经二卷(周)李耳 撰
明正统《道藏》本九九

老子四卷(周)李耳 撰
明嘉靖六年(1527)关中许氏樊川别业刊《六子书》本一五一

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李耳 撰(明)谢汝韶 校
明万历六年(1578)吉藩崇德书院刊《二十家子书》本一九五

道德真经(周)李耳 撰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董氏秋声阁刊《四子全书》本二三一

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李耳 撰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郁文瑞尚友轩刊《老庄合刻》本二九三

老子二卷(周)李耳 撰
明崇祯六年(1633)田大受抄本三九三

第二册

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李耳 撰(明)王懋明 校 吴梅 批校
明如禅室刊本 一

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李耳 撰(明)吴勉学 校
明刊《二十子全书》本六三

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李耳 撰(明)黄之寀 校(清)朱骏声 批校
明刊本一○三

道德经一卷(周)李耳 撰(明)彭好古 集(明)黄之寀 校
明刊《道言内外》本一四七

老子一卷(周)李耳 撰(清)恕庵 批校
明活字印本一九九

道德真经四卷(周)李耳 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全祖望抄本二三九

老子二卷(周)李耳 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江苏省刷印局影印《曲园篆书》本二七一

道德经一卷(周)李耳 撰
清徐甚阳抄本《道言内外秘诀全书》三八三

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李耳 撰孟芳氏 校并跋
抄本四三五

太上道德经一卷(周)李耳 撰
民国二年(1913)杭州东璧斋刊本五○三

第三册

太上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李耳 撰
民国十年(1922)四川成都二仙庵刊本一

老子一卷(周)李耳 撰
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中华书局影印赵孟頫写本八九

钟繇草书道德经下篇(魏)钟繇 书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广仓学宭影印
文海阁藏《魏钟繇书》本一四一

老子道德经一卷(晋)王羲之 书
民国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王羲之书道德经》本二一九

老子道德经(周)李耳 撰
民国间影印清嘉庆安素轩刻赵孟頫写本二六五

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河上公 章句
宋建安虞氏家塾刊本 三一七

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河上公 章句(清)姚世钰校跋并录清何焯校
明嘉靖十二年(1533)顾春世德堂刊《六子书》本四○七

老子道德经二卷(卷上)(汉)河上公章句叶景葵录吴慈培校
明嘉靖十二年(1533)顾春世德堂刊《六子书》本五四三

第四册

老子道德经二卷(卷下)(汉)河上公 章句叶景葵录吴慈培校
明嘉靖十二年(1533)顾春世德堂刊《六子书》本一

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河上公 章句(明)朱东光 辑订(明)张登云 参补(明)吴子玉 审校
明万历七年(1579)刊《中立四子集》本六三

老子道德经四卷(汉)河上公 注(明)游弘先 程一础 校
明崇祯三年(1630)闲拙斋刊本一四三

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河上公 注章钰 批校傅增湘 校并跋
明刊《六子书》本三三一

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河上公 章句
明桐荫书屋刊《六子书》本四七五

第五册

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河上公 注(清)丁晏 批校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竹山堂刊本一

纂图附释文重言互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河上公 章句(清)莫友芝 校并跋
清莫友芝影山草堂抄本二四三

老子道德经四卷(汉)河上公 章句(清)王昶 题识佚名 校并跋
清王氏经训堂抄本三一三

绣像道德经二卷(汉)河上公 章句
民国十九年(1930)同仁山房石印本四二七

第六册

老子道德经四卷(汉)河上公 章句
民国二十年(1931)故宫博物院刊《天禄琳琅丛书》影宋本一

道德指归论六卷(汉)严遵 撰
明万历间刊《秘册汇函》本九三

老子道德真经二卷(魏)王弼 注(清)单丕录清洪颐煊、俞樾校
明刊本三三三

老子道德经二卷(卷上)(魏)王弼 注(清)丁晏 校并跋
清乾隆间刊《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四九九

第七册

老子道德经二卷(卷下)(魏)王弼 注(清)丁晏 校并跋
清乾隆间刊《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一

老子道德经二卷(魏)王弼 注马叙伦 校
清乾隆间刊《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一○七

老子道德经二卷(魏)王弼 注
清光绪元年(1875)湖北崇文书局刊本二七七

老子道德经二卷附音义一卷(魏)王弼 注朱希祖 批校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浙江书局刊本三九九

老子道德经二卷(魏)王弼 注(清)宋茂初 批校董增儒 跋
清宋茂初抄本五○五

第八册

老子道德经二卷(魏)王弼 注严复 批校
清光绪元年(1875)湖北崇文书局刊本一

老子道德经二卷(魏)王弼 注
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文瑞楼排印《子书二十八种》本一二三

新式标点老子道德经二卷(魏)王弼 注
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一六五

道德真经注疏八卷(南齐)顾欢 撰
民国八年(1919)吴兴嘉业堂刘氏刊本二二五

第九册

老子音义(唐)陆德明 撰
宋刊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一

老子治要(唐)魏征等 节选民国八年(1919)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
日本天明七年刊《群书治要》本一五

道德经古本篇二卷(唐)傅奕 校订
明正统《道藏》本四七

道德经古本篇二卷(唐)傅奕 校订
清嘉庆七年(1802)严可均抄本《子书六种》九五

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六卷(唐)成玄英 撰蒙文通 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川省立图书馆石印本一二七

第一○册

道德真经注四卷(唐)李荣 撰蒙文通 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四川省立图书馆石印本一

道德真经新注四卷(唐)李约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三一七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四卷(卷一至三)(唐)李隆基 撰
明正统《道藏》本四四一

第一一册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四卷(卷四)(唐)李隆基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十卷(唐)李隆基 撰
明正统《道藏》本五一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四卷(唐)李隆基 撰
明正统《道藏》本四三七

第一二册

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存卷七至十三)(唐)谷神子 注(清)钱曾 跋
清初抄本一

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存卷七至十三)(唐)谷神子 注唐鸿学 辑民国十一年(1922)
成都大关唐氏刊《怡兰堂丛书》本四○七

第一三册

道德真经传四卷(唐)陆希声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卷一至十)(唐)杜光庭 撰
明正统《道藏》本二○九

第一四册

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卷十一至二十八,缺卷十二)(唐)杜光庭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第一五册

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卷二十九至四十四)(唐)杜光庭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第一六册

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卷四十五至五十)(唐)杜光庭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道德经二卷(唐)吕岩 注(明)杨宗业 校
明万历间刊本一七三

道德真经注四卷(唐)纯阳道人 撰
清康熙醉仙亭刊《道书一贯》本三六一

第一七册

道德经释义二卷(唐)纯阳真人 撰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广州汗简斋刊本一

道德经释义二卷(唐)纯阳真人 撰
清广州漱珠岗纯阳观刊本三○三

第一八册

道德经解(唐)纯阳子 注佚名 批校
清咸丰十一年(1861)刊本一

太上玄元道德经不分卷(唐)孚佑帝君 注释八洞仙祖 合注
清嘉庆间刊《道藏辑要》本七五

太上混元道德真经不分卷(唐)孚佑帝君 注释八洞仙祖 合注
清同治二年(1863)金陵状元阁刊本二九一

第一九册

太上道德经浅注(唐)孚佑帝君 撰佚名 批校
民国十一年(1922)排印本一

道德经解二卷云门鲁史 撰(清)徐时栋 跋
清乾隆六十年(1795)郁文堂刊本一七七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四卷(唐)王真 撰
明正统《道藏》本四○九

第二○册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十卷开题一卷(宋)陈景元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道德真经传四卷(卷一至二)(宋)吕惠卿 撰
明正统《道藏》本 四七七

第二一册

道德真经传四卷(卷三至四)(宋)吕惠卿 撰
明正统《道藏》本 一

道德真经论四卷(宋)司马光 撰
明正统《道藏》本 一二三

道德论注不分卷(宋)司马光 撰
清刊本一九三

老子注(宋)王安石 撰 容肇祖 辑
一九七九年北京中华书局排印本二三九

老子道德经解二卷(宋)苏辙 撰
明万历二年(1574)李贽刊本三二一

颖滨先生道德经解二卷(卷一)(宋)苏辙 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毕氏刊《两苏经解》本四八三

第二二册

颖滨先生道德经解二卷(卷二)(宋)苏辙 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毕氏刊《两苏经解》本一

道德经四卷附老子考异(宋)苏辙 注(明)凌稚隆 批校
明吴兴凌氏朱墨套印本六五

老子二卷(宋)苏辙 注 罗振常 吴昌绶 傅增湘 跋
明钱毂抄本 四一九


第二三册

道德经二卷附老子考异(宋)苏辙 注佚名 批校
民国间抄本一

道德真经解二卷(宋)陈象古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七七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四卷(宋)赵佶 撰
明正统《道藏》本二八九

道德真经疏义十四卷(卷一)(宋)江澄 撰
明正统《道藏》本五五一

第二四册

道德真经疏义十四卷(卷二至十)(宋)江澄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第二五册

道德真经疏义十四卷(卷十一至十四)(宋)江澄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十卷(卷一至六)(宋)章安 撰
明正统《道藏》本二六九

第二六册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十卷(卷七至十)(宋)章安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道德真经直解四卷(宋)邵若愚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七一

老子论五篇(宋)程俱 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
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景宋写本三三三

老子解二卷(宋)叶梦得 撰
清宣统元年(1909)长沙叶氏观古堂刊《石林遗书》本三四五

犹龙传六卷(宋)贾善翔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三九七

第二七册

道德真经全解二卷(金)时雍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道德真经取善集十二卷(卷一至八)(宋)李霖 撰
明正统《道藏》本 一七七

第二八册

道德真经取善集十二卷(卷九至十二)(宋)李霖 撰
明正统《道藏》本 一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十卷(卷一至八)(金)寇才质 辑
明正统《道藏》本二一一

第二九册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十卷(卷九至十)(金)寇才质 辑
明正统《道藏》本一

太上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不分卷(金)寇才质 辑
清嘉庆间刊《道藏辑要》本八九

道德经讲义十二卷(卷一至九)(宋)吕知常 撰
明正德二年(1507)李元机、邱凤刊本二二五

第三○册

道德经讲义十二卷(卷十至十二)(宋)吕知常 撰
明正德二年(1507)李元机、邱凤刊本一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老君金书内序(宋)谢守灏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七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三卷(宋)谢守灏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五一

老子一卷(宋)叶适 撰
清光绪间刊《习学记言》本三○一

道德真经集解四卷(金)赵秉文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三二五

道德真经集解四卷(卷一至二)(金)赵秉文 撰
清光绪四年(1878)金山钱氏重刊《小万卷楼丛书》本五六一

第三一册

道德真经集解四卷(卷三至四)(金)赵秉文 撰
清光绪四年(1878)金山钱氏重刊《小万卷楼丛书》本一

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卷一至十一)(宋)彭耜 撰
明正统《道藏》本九三

第三二册

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卷十二至十八)(宋)彭耜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老子鬳斋口义二卷(宋)林希逸 撰袁克文 秦更年 跋
元刊本三四○

老子鬳斋口义二卷(宋)林希逸 撰(明)施观民 校
明万历二年(1574)刊《三子口义》本四八七

第三三册

老子鬳斋口义二卷(宋)林希逸 撰(明)张四维 校
明万历二年(1574)敬义堂刊《三子口义》本一

道德经二卷(宋)林希逸 注
明万历十四年(1586)程兆莘刊本一三七

太上道德宝章注疏二卷(宋)葛长庚 注佚名 批校
明崇祯二年(1629)刊本三○五

道德宝章一卷(宋)葛长庚 注
明刊《宝颜堂汇秘笈三十八种》本 五二七

第三四册

道德宝章一卷(宋)葛长庚 注
清道光十八年(1838)连山绥猺厅影刊赵孟頫写本一

道德真经集注释文(宋)彭耜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二一

道德真经集注杂说二卷(宋)彭耜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六七

太上老子道德经集解二卷(宋)董思靖 撰
清光绪三年(1877)归安陆氏刊《十万卷楼丛书》本二八七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二十卷(存十八卷)(卷三至八)(元)王守正 撰
明正统《道藏》本四五七

第三五册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二十卷(存十八卷)(卷九至二十)(元)王守正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宋)龚士卨 撰秦更年 跋
元刊本三三五

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宋)龚士卨 撰
明正德十四年(1519)仁实堂刊本四一七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二卷(卷上)(宋)范应元 撰(清)缪荃孙 王闿运 杨守敬 跋
章钰 邓邦述 跋宋刊本四八七

第三六册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二卷(卷下)(宋)范应元 撰(清)缪荃孙 王闿运 杨守敬 跋
章钰 邓邦述 跋宋刊本一

道德真经疏义六卷(存卷四至六)(宋)赵志坚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六九

道德会元一卷(宋)李道纯 撰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刊本三一七

老子道德经二卷(宋)刘辰翁 评点
明天启四年(1624)杨人驹刊《合刻宋刘须溪点校书九种》本四○七

第三七册

道德真经集注十卷附释音(宋)佚名 辑
明正统《道藏》本一

第三八册

道德真经三解四卷(元)邓锜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三卷(元)刘惟永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三二七

道德玄经原旨四卷(卷一至二)(元)杜道坚 撰
明正统《道藏》本五○一

第三九册

道德玄经原旨四卷(卷三至四)(元)杜道坚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五卷(元)薛致虚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一三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二卷(元)张嗣成 撰
明正统《道藏》本二八一

太上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不分卷(元)张嗣成 撰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成都二仙庵刊《道藏辑要》本三八三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二卷(存卷下)(元)陈致虚 撰
明正统《道藏》本四五五

道可道章解(元)陈致虚 撰
明万历十九年(1591)刊《道书全集•金丹》本五四七

道德经转语(元)陈致虚 撰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广州汗简斋刊本五五七

道德经转语(元)陈致虚 撰
清广州漱珠岗纯阳观刊本五八五

第四○册

道德真经注四卷(元)吴澄 注
清乾隆三年(1738)致和堂刊本一

道德真经注四卷(元)吴澄 注
清道光光绪间南海伍氏刊《粤雅堂丛书》本二二七

道德真经注四卷(元)吴澄 注堇人 校
民国四年(1915)堇人抄本四六三

第四一册

道德真经注二卷(元)林志坚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太上老子道德经四卷(元)何道全 撰
明弘治十五年(1502)聂富刊本七三

道德真经颂一卷(元)蒋融庵 撰
明正统十年(1445)刊《道藏》本 三四五

老子(元)陶宗仪 辑
明抄本《说郛》三七三

道德真经注四卷(元)李荣 撰
明正统《道藏》本三八三

道德真经义解四卷(卷一至三)息斋道人 撰
明正统《道藏》本五○七

第四二册

道德真经义解四卷(卷四)息斋道人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二卷(明)朱元璋撰
明正统《道藏》本四一

老子道德真经二卷(明)朱元璋注
清康熙六年(1667)刊本二一一

道德真经集义十卷(卷一至四)(明)危大有撰
明正统《道藏》本三七五

第四三册

道德真经集义十卷(卷五至十)(明)危大有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道德经附注二卷(明)黄润玉撰
民国间张氏约园抄本三六三

老子纂要(明)黎尧卿辑
明刊《诸子纂要》本四二九

老子億二卷(卷上)(明)王道撰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锡山安如山刊本四三七

第四四册

老子億二卷(卷下)(明)王道撰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锡山安如山刊本一

老子难字(明)杨慎撰
抄本《杨升庵字学四种》一四五

老子说(明)杨慎撰
清乾隆六十年(1795)养拙山房刊《升庵外集》本一四七

老子集解二卷附老子考异(明)薛蕙撰(清)赵烈文校并跋
明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一五九

老子集解二卷附老子考异(明)薛蕙撰青藜道人批校
明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三六一

老子集解二卷附老子考异(明)薛蕙撰佚名批点
明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三九七

老子集解二卷(卷上)(明)薛蕙撰(清)伍崇曜校并跋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宏道书院刊《惜阴轩丛书》本五九九

第四五册

老子集解二卷(卷下、附老子考异)(明)薛蕙撰(清)伍崇曜校并跋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宏道书院刊《惜阴轩丛书》本一

老子或问二卷(明)龚修默撰
明罗栋刊本七五

老子通义二卷(明)朱得之撰
明嘉靖四十四十年(1565)朱氏浩然斋刊《三子通义》本三二七

道德经评注二卷(明)归有光批阅(明)文震孟订正
明天启四年(1624)文氏竺坞刊《道德南华二经评注》本五三三

第四六册

老子(明)归有光辑评(明)文震孟参订
明天启五年(1625)刊《诸子汇函》本一

道德经评注二卷(明)归有光批阅(明)文震孟订正
清嘉庆九年(1804)姑苏聚文堂刊《十子全书》本四三

老子道德经释略一卷(明)林兆恩撰
明天启四年(1624)刊崇祯十五年(1642)补修《一化元宗》本一六五

道德经释略六卷(明)林兆恩撰
明刻本四〇九

第四七册

老子解二卷(明)徐学谟撰
明万历十八年(1590)申用嘉刊本一

老子指玄二卷(明)田艺蘅撰
明嘉靖间刊本三三七

老子解二卷(卷上)(明)李贽撰
明万历间刊《李氏丛书》本五二五

第四八册

老子解二卷(卷下)(明)李贽撰
明万历间刊《李氏丛书》本一

老子儁语一卷(明)穆文熙批选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周氏万卷楼刊《诸家儁语》本四五

道德经解不分卷(明)张位撰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活字排印《藜照庐丛书》本七五

新刻熙朝内阁评选老子纂要一卷(明)张位赵志皋校
明万历间书林余成章刊《新刻熙朝内阁评选六子纂要》本一八三

老子翼三卷(卷一至二)(明)焦竑撰
明万历十六年(1588)刊本二六九

第四九册

老子翼三卷(卷三)(明)焦竑撰
明万历十六年(1588)刊本一

老子翼三卷(明)焦竑撰
明长庚馆刊本一二三

新锲翰林三状元会选老子品汇释评一卷(明)焦竑校正(明)翁正春参阅(明)朱之蕃圈点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刊《新锲翰林三状元会选二十九子品汇释评》本五二七

第五〇册

新锲二太史汇选注释老子全书评林一卷(明)焦竑校正(明)翁正春评林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书林詹圣泽刊《新锲二太史汇选注释老子全书评林》本一

老子元翼二卷(明)焦竑撰
清乾隆五年(1740)三多斋刊本四七

老子道德经注解评林四卷(卷一至三)(明)焦竑评选
明刊《新刊太上老庄南华真经注解评林》本四四三

第五一册

老子道德经注解评林四卷(卷四)(明)焦竑评选
明刊《新刊太上老庄南华真经注解评林》本一

道德经解二卷(明)洪其道撰
明万历间刊本六一

老子道德经二卷(明)孙鑛评佚名批校
明刊本一五三

老解二卷(明)郭子章集解(明)谢正蒙校正
明刊本三一五

第五二册

老子道德经解二卷附观老庄影响论(明)释德清撰
清光绪十二年(1886)金陵刻经处刊本一

道德经品节二卷(明)杨起元撰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刊《诸经品节》本二七九

老子玄言评苑(明)陆可教选(明)李廷机订
明刊《诸子玄言评苑》本三六九

道德经集义二卷(卷上)(明)周如砥纂集(清)丁丙跋
明刊本四一一

第五三册

道德经集义二卷(卷下)(明)周如砥纂集(清)丁丙跋
明刊本一

老子粹言(明)陈继儒选
明刊《艺林粹言》本一二五

老子隽一卷(明)陈继儒撰
明刊《老庄合隽》本一三三

观老庄影响论二卷(明)陈继儒撰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刊本一八九

老子类函(明)叶向高撰
明万历间周氏万卷楼刊《叶相国选订百子类函》本二七七

解老二卷(明)陶望龄撰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刊《老庄解》本三二九

老子通二卷(卷上)(明)沈一贯撰
明万历十五年(1587)刊《老庄通》本三九九

第五四册

老子通二卷(卷下)(明)沈一贯撰
明万历十五年(1587)刊《老庄通》本一

老子玄览二卷(明)陆长庚撰
明万历八年(1580)未孩堂刊本一一五

道德经台县二卷(明)吴伯敬撰
明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年(1610—1612)吴士京刊《道德南华台县》本四〇五

第五五册

老子疏略二卷(明)吴汝纪撰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刊本一

道德经印二卷(明)陶崇道辑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刊本二二九

老子奇赏(明)陈仁锡评选
明天启六年(1626)刊《诸子奇赏》本四三五

老子(明)陈仁锡评选
明刊《子品金函》本四九五

第五六册

增批老子道德经(明)陈仁锡撰
民国间朝记书庄石印本一

老子类纂(明)沈津撰
明隆庆元年(1567)含山县儒学刊《百家类纂》本五五

老子解一卷(明)王樵撰
明万历间刊《方麓居士集》本一〇一

注释老子要语一卷(明)桂天祥选(明)王良材注释
明万历间刊《注释六子要语》本一三三

老子品节一卷(明)陈深撰
明万历间刊《诸子品节》本一六七

道德经释辞二卷(明)王一清撰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四经》本二二三

道德经释辞二卷(明)王一清撰
清嘉庆间刊《道藏辑要》本四一三

第五七册

道德经注四卷(明)凌以栋批点
明吴兴凌氏刊本一

老子精解一卷(明)陈懿典述著(明)焦竑考定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熊云滨刊《玉堂校传如岗陈先生二经精解全编》本三五三

老子道德真经二卷附古今本考正(卷一)(明)卢复辑佚名批校
明刊《诸名家评点三经晋注》本四八五

第五八册

老子道德真经二卷附古今本考正(卷二)(明)卢复辑佚名批校
明刊《诸名家评点三经晋注》本一

老子翼评点(明)董懋策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会稽董氏取斯家塾刊《董氏丛书》本九五

老子断注四卷(明)赵统撰
明刊本一二一

老子断注四卷(卷一)(明)赵统撰
民国间张氏约园抄本四一五

第五九册

老子断注四卷(卷二至四)(明)赵统撰
民国间张氏约园抄本一

道德经测二卷(明)洪应绍撰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毕懋康刊本二一一

道德经疏略二卷(卷上)(明)龚锡爵撰
明万历间刊本四九一

第六〇册

道德经疏略二卷(卷下)(明)龚锡爵撰
明万历间刊本一

道德经二卷首一卷(明)潘基庆集注
明刊本七七

老子道德经荟解二卷(卷上)(明)郭良翰辑
明天启六年(1626)刊《老庄荟解》本三二五

第六一册

老子道德经荟解二卷(卷下)(明)郭良翰辑
明天启六年(1626)刊《老庄荟解》本一

太上道德宝章翼二卷(明)程以宁阐疏
清嘉庆间刊《道藏辑要》本二一七

道德经集解二卷(明)释镇澄撰冯雄跋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本四六五

第六二册

老子道德真经二卷附音义(明)闵齐伋辑校
明闵齐伋刊朱墨套印《三子合刊》本一

老子尺木会旨二卷(明)印玄散人撰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刊本五五

道德经解二卷(明)周宗建撰柳亚子跋
明天启三年(1623)刊本影抄本三五七

老子道德真经二卷(卷一)(明)范方评次(明)金堡校阅
明东璧斋刊本四九九

第六三册

老子道德真经二卷(卷二)(明)范方评次(明)金堡校阅
明东璧斋刊本一

道德真经次解二卷德经异同字一卷(明)佚名撰
明正统《道藏》本四七

道德真经解三卷(明)佚名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三三

老子微旨例略一卷佚名撰
明正统《道藏》本三六一

老子要语一卷(明)陈文炅选注佚名圈点
明万历九年(1581)刊《六子要语》本三八三

老子(明)荪园辑校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诸子十五种》本四〇七

道德真经注释讲义七卷(卷一)(明)崔虚纯撰
明万历间刊本四四一

第六四册

道德真经注释讲义七卷(卷二至七)(明)崔虚纯撰
明万历间刊本一

道德真经集解四卷序说一卷(卷一)(明)董思靖撰
明正统《道藏》本四五五

第六五册

道德真经集解四卷序说一卷(卷二至四)(明)董思靖撰
明正统《道藏》本一

诸名家评点老子晋注二卷(存卷一)(明)卢之颐编
明溪香馆刊《三经晋注》本一七七

御注道德经二卷(清)福临撰
清刊本二五五

道德经顺朱二卷(清)释德玉撰
清康熙间刊本四二九

第六六册

道德眼二卷(清)花尚撰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乐善堂刊《道德阴符眼》本一

读老子(清)傅山撰
清宣统三年(1911)刊《霜红龛集》本一三五

御定道德经注二卷(清)成克巩撰
民国间庐江刘氏远碧楼抄本一五一

老子说略二卷附录一卷(清)张尔岐撰
清道光十九年(1839)姜氏宗祠刊本二五五

老子说略二篇(清)张尔岐撰
清道光十八年(1838)济阳儒学刊本四二三

第六七册

老子衍一卷(清)王夫之撰(清)王敔纂注
清同治四年(1865)湘乡曾氏金陵节署刊《船山遗书》本一

老子道教(清)马骕撰
清康熙九年(1670)刊《绎史》本九七

道德经短评二卷(清)仇兆鳌撰
民国十七年(1928)财政部北平印刷局排印本一八一

老子道德经注二卷(清)董汉策撰
清康熙间董氏沁园刊本三〇五

第六八册

道德经讲义四卷(清)宋常星撰
民国二十八年(1939)上海道德书局排印本一

老子宗指四卷(卷一至三)(清)吴世尚撰
清雍正二年(1724)易老庄书屋刊本三三九

第六九册

老子宗指四卷(卷四)(清)吴世尚撰
清雍正二年(1724)易老庄书屋刊本一

老子部汇考(清)陈梦雷蒋廷锡辑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本六七

老子部总论(清)陈梦雷蒋廷锡辑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本二五一

老子部艺文(清)陈梦雷蒋廷锡辑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本三二五

老子部纪事(清)陈梦雷蒋廷锡辑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本三六一

老子部杂录(清)陈梦雷蒋廷锡辑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本四三一

道德经集注二卷(清)徐永佑撰
清康熙十三年(1674)刊本四五三

第七〇册

道德经偶解(清)李大儒撰
清乾隆间刊《自怡偶笔》本一

道德经编注二卷(清)胡与高注(清)胡与宗解
清乾隆十三年(1748)云水楼刊本三一

道德经二卷(清)徐大椿注(清)朱士楷录清俞樾批校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本二三一

道德经二卷(清)徐大椿注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珍艺书局刊《徐氏杂著四种》本三一七

道德经二卷(清)徐大椿注柳弃疾校并跋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抄本三四五

老子附证(清)吴震生撰
清嘉庆间刊《笠阁丛书》本五〇三

老子志疑(清)梁玉绳撰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广雅书局刊《史记志疑》本五〇九

老子音义考证(清)卢文弨撰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抱经堂丛书》本五一九

第七一册

道德经订注二卷(清)黄文莲撰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刊本一

老子道德经考异二卷(清)毕沅撰(清)李慈铭批校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镇洋毕氏刊《经训堂丛书》本一〇九

老子道德经考异二卷(清)毕沅撰佚名批校
抄本二三九

老子章义二卷(清)姚鼐撰
清同治九年(1870)桐城吴氏刊本三七七

老子章义二卷(清)姚鼐撰(清)杨沂孙校并跋
清同治九年(1870)桐城吴氏刊本四二三

老子章义二卷(清)姚鼐撰佚名批校
清光绪五年(1879)刊《惜抱轩遗书三种》本四七三

第七二册

黄老心传道德经定本附瀛洲仙籍(清)熊镜心编
清同治九年(1870)刊本一

老子道德经直解二卷(清)丁杰撰
清同治间刊《黄老合编》本一〇一


老子翼考证(清)王太岳撰
清光绪二十年(1894)福建刊《四库全书考证》本三一一

御注道德经考证(清)王太岳撰
清光绪二十年(1894)福建刊《四库全书考证》本三一三

老子考异(清)汪中撰
清嘉庆二十年(1815)刊《述学》本三一七

老子杂志(清)王念孙撰
清同治九年(1870)金陵书局刊《读书杂志余编》本三二三

老子(清)任兆麟撰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映雪草堂刊《述记》本三三三

老子约说四卷(清)纪大奎撰
清同治九年(1870)方亭刊《纪松丛书》本三四三

读老子丛录(清)洪颐煊撰
清光绪十三年(1887)吴氏醉六堂刊《读书丛录》本四七九

老子韵文(清)邓廷桢撰
民国十一年(1922)江宁邓氏刊《双砚斋笔记》本四八七

老子章义(清)宋翔凤撰
民国十九年(1930)北平富晋书社排印《过庭录》本五〇七

老子本义二卷(卷上)(清)郑环撰
清嘉庆七年(1802)甘泉寻乐堂刊本五二七

第七三册

老子本义二卷(卷下)(清)郑环撰
清嘉庆七年(1802)甘泉寻乐堂刊本一

老子参注四卷(清)倪元垣撰
清嘉庆十二年(1807)畬香书屋刊《醒吾全书》本四五

老子本义二卷(清)魏源撰
清光绪十八年(1892)避舍盖公堂刊本二四九

第七四册

老子注一卷(清)陈澧撰
民国汪兆镛抄本一

老子注一卷(清)陈澧撰石光瑛跋
民国十九年(1930)石肇纯抄本五五

老子平议一卷(清)俞樾撰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春在堂全书•诸子平议》本一〇七

老子证义二卷(清)高延第撰
清光绪十八年(1892)涌翠山房刊本一五三

老子解二卷(清)易佩绅撰
清光绪十八年(1892)湖北臬署排印本三一九

百大家评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清)王闿运辑
民国十三年(1924)德记书局石印本四三九

第七五册

道德经发隐一卷(清)杨文会撰
清光绪三十年(1904)金陵刻经处刊《杨仁山居士遗书》本一

道德真经指归校补三卷(清)陆心源撰
清光绪十年(1884)刊《潜园总集•群书校补》本一三

点勘老子读本一卷(清)吴汝纶撰
清宣统二年(1910)衍星社排印《桐城先生点勘七子》本一三一

老子(清)孙诒让撰
清光绪二十年(1894)瑞安孙氏刊《札迻》本一六三

道德经校勘记(清)叶昌炽撰
稿本一六九

师老说(清)易顺鼎撰
清刊《慕皋卢丛刻》本二七五

老子解一卷(清)吴鼐撰
清光绪十二年(1886)世楷堂刊《昭代丛书》本二七九

老子别录一卷(清)吴鼐撰
清光绪十二年(1886)世楷堂刊《昭代丛书》本三五七

非老一卷(清)吴鼐撰
清光绪十二年(1886)世楷堂刊《昭代丛书》本四〇三

道德经本义二卷(卷上)(清)董德宁撰
清乾隆六十年(1795)集阳楼刊《道贯真源》本四二三

第七六册

道德经本义二卷(卷下)(清)董德宁撰
清乾隆六十年(1795)集阳楼刊《道贯真源》本一

道德经妙门约二卷(清)潘静观撰佚名批校
清嘉庆四年(1799)刊本一三九

檀山道德经颂二卷(清)王泰征撰
清刊本三六七

第七七册

道德经纂述三卷(清)汪光绪纂述
清嘉庆六年(1801)刊本一

道德经辑注二卷首一卷(清)邓晅撰
清嘉庆十二年(1807)南城遇安居刊《老佛五经同函》本二五三

道德经臆注二卷(卷上)(清)王定柱撰
清嘉庆间刊本四三七

第七八册

道德经臆注二卷(卷下)(清)王定柱撰
清嘉庆间刊本一

老子韵读(清)江有诰撰
清嘉庆道光间刊《音学十书•先秦韵读》本一二九

老子道德经参互二卷(清)朱敦毅撰
清抄本一五三

道德经十八则(清)童翼驹撰
稿本《草亭读余志》二九五

道德经三十六则(清)童翼驹撰
稿本《草亭读余志》二九九

太上道德宝章翼二卷(卷上)(清)金道果旁赘
清抄本三〇五

第七九册

太上道德宝章翼二卷(卷下)(清)金道果旁赘
清抄本一

老子道德经解(清)李涵虚撰
清末刊本二六七

道德经注释二卷(清)黄裳撰
民国七年(1918)北京道德学社排印本三五一

第八〇册

道德经讲义三卷(清)黄裳撰
民国十四年(1925)南京宁大印刷厂排印本一

老子识小(清)郭阶撰
清光绪十五年(1889)刊《春晖杂稿》本二九三

太上道德经集解(清)马自干撰佚名批校
清康熙元年(1662)光裕堂刊本三〇三

道德经注释二卷(清)蕫沐注
清道光间刊《太上十三经注释》本四〇七

第八一册

道德经经纬八十二卷(卷一至十七)(清)李正撰(清)柳融传(清)龚震阳解
清同治四年(1865)刊本一

第八二册

道德经经纬八十二卷(卷十八至四十三)(清)李正撰(清)柳融传(清)龚震阳解
清同治四年(1865)刊本一

第八三册

道德经经纬八十二卷(卷四十四至八十一)(清)李正撰(清)柳融传(清)龚震阳解
清同治四年(1865)刊本一

第八四册

老子(清)钱树棠雷琳钱树立辑
清嘉庆八年(1803)刊《经余必读》本

道德经辨伪(清)匡援撰佚名批校
民国间抄本

道德经述义二卷经问一卷(清)匡援撰佚名批校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读老子道德经(清)杨琪光撰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枉川全集》本《百子辨正》

道德经注钞(清)曹耀湘撰
稿本

老子道德经笺二卷(清)曹耀湘撰
清光绪七年(1881)刊本

第八五册

老子袭常编二卷诸子择善录一卷(清)王绍祖纂述
清道光三年(1823)苏州书业堂刊本一

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清)曾和瑞撰
清光绪十年(1884)刊《辨学集》本二九五

老子集辨一卷(清)曾和瑞撰
清光绪十年(1884)刊五二七

老子校书一卷(清)于鬯撰
稿本《香草续校书》五五一

老子佚文(清)王仁俊辑
稿本《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籍佚文》六〇五

老子钟氏注(清)王仁俊辑
稿本《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六〇七

第八六册

道德经浅解二篇(清)裕英注
清抄本一

老子道德经注二卷陈三立撰
清光绪七年(1881)河北分守道署刊本八五

老子王氏注二卷严复评点
民国三十三年(1944)刊《北泉图书馆丛书》本一四三

老子哲学梁启超撰
民国油印本二一七

新解老二卷刘鼒和撰
民国三年(1914)排印本二六九

老子古本考二卷劳健撰
民国三年(1914)手稿影印本四〇三

老子文粹李宝洤撰
民国六年(191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诸子文粹》本六一一

读老子札记陶鸿庆撰
民国八年(1919)待晓庐排印《读老庄札记》本六二三

第八七册

老子约四卷张其淦撰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一

道德经证儒二卷赖振寰辑
民国八年(1919)五色神芝草堂刊本一二九

读老子小识一卷张贤栋撰
民国八年(1919)油印本二四一

老子故二卷马其昶撰
民国九年(1920)秋浦周氏抱润轩刊本二六五

道德经述义二卷徐绍桢撰
民国九年(1920)上海学寿堂排印本三六九

第八八册

篆文老子一卷田潜撰
民国九年(1920)文楷斋刊本一

评注老子精华张谔撰
民国九年(1920)上海子学社排印《评注皕子精华》本七五

读老浅疏二卷李蠡撰
民国九年(1920)排印《春晖堂丛书》本八九

老解老蔡廷干撰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一六七

第八九册

老子解一卷附题一卷黄福撰
民国十一年(1922)排印本一

道德经考异二卷补遗一卷罗振玉撰
民国十二年(1923)刊《永丰乡人杂著续编》本七一

止园道德经释义尹昌衡撰
民国十二年(1923)成都探源公司排印本一二三

老子衍二卷李哲明撰
民国十二年(1923)自然之室刊本二四五

老子新注缪尔纾撰
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新文化书社排印本四七三

老子哲学的研究和批评程辟金撰
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民智书局排印《国民丛书》本五八七

第九〇册

老子玄玄解黄元炳撰
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医学书局排印本一

老子商君经济思想熊梦撰
民国十四年(1925)志学社排印本八一

补过斋读老子日记六卷(卷一至三)杨增新撰
民国十五年(1926)刊本一五五

第九一册

补过斋读老子日记六卷(卷四至六)杨增新撰
民国十五年(1926)刊本一

老庄自然学案一卷刘仁航撰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中华书局排印《东方大同学案》本四四七

第九二册

老子陈柱选注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学生国学丛书》本一

标点注解老子道德经支伟成撰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泰东书局排印本一〇七

老子集注曹聚仁撰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梁溪图书馆排印《国故学丛书》本一九九

评注老子读本陈和祥评注秦同培辑校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世界书局排印本四六一

第九三册

老子道德经笺注附老子道德经书目考丁福保撰
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医学书局排印本一

生命之节律[荷兰]亨利包立尔撰秋士译冯友兰校
民国十六年(1927)朴社排印本一三三

老子考七卷(卷一至四)王重民撰
民国十六年(1927)排印《中华图书馆协会丛书》本二二九

第九四册

老子考七卷(卷五至七)王重民撰
民国十六年(1927)排印《中华图书馆协会丛书》本一

老子集训陈柱撰
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三一五

老子研究王力撰
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民铎丛书第四种》本四六一

第九五册

老子余义一卷老子异文拾遗一卷罗运贤撰
民国十七年(1928)成都师大石印本一

老学八篇陈柱撰
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四三

老子玄赞蔡可权撰
民国十八年(1929)排印本二一一

老子述义胡远浚撰
民国十八年(1929)安庆文美印刷局排印本二八三

老子古注二卷李翘撰
民国十八年(1929)浙江李氏芬熏馆排印本三五五

第九六册

老子释义郭维城撰
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明善书局排印本一

老子治要张文治撰
民国十九年(1930)上海文明书局排印《诸子治要》本六九

老子许啸天注
民国十九年(1930)上海群学社排印本八九

第九七册

魏晋南北老学志李孟楚撰
民国十九年(1930)排印本一

老子研究参考讲义李孟楚辑
民国间刊本一〇九

论《老子》书作于战国之末梁启超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二五七

老子略传胡适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二六一

老子的年代问题素痴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二六五

与钱穆先生论《老子》问题书胡适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二六九

与冯友兰先生论《老子》问题书胡适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二七三

梁任公提诉《老子》时代一案判决书张煦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二七七

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成书年代顾颉刚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二八九

关于《老子》成书年代之一种 钱穆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三四九

《老子》年代问题冯友兰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三七九

老子及《老子》书的问题罗根泽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三八三

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 唐兰 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三九七

《老子》年代之考证黄方刚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四一七

老子哲学之人生观蔡尚思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启智书局排印《老墨哲学之人生观》本四四九

第九八册

关于老子年代的一假定张季同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一

老庄哲学研究贝琪撰
民国二十一年(1932)排印本二九

老子《道德经》出于儒后考张寿林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古史辨》第四册一四七

新式标点老子新注朱鉴标点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排印本一六三

老庄之互助学邵乐安撰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世界编译馆排印《互助》本二五一

老子姚本集注二卷李大防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安庆三江印刷局石印本三〇一

第九九册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钱基博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大华书局排印本一

老子与庄子陈柱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馆排印《百科小丛书》本五一

老子学案刘其宣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京华印书馆排印本一八五

老子古义钟歆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排印本三一三

道德经通释余祖言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刊本四六九

第一〇〇册

阐老陈柱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流陈氏十万卷楼刊《子二十六论》本一

老子通证冯振撰
民国二十四年(1935)无锡民生印书馆排印《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本五五

老庄哲学胡哲敷撰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一八九

焦山道德经残幢考叶遇春撰
民国二十四年(1935)排印《制言》第一期四九七

新式标点老子新注上海启智书局编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启智书局排印本五〇七

白话译解老子道德经叶玉麟撰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排印本五七九

第一〇一册

老子斠补一卷刘师培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宁武南氏排印《刘申叔遗书》本一

老子韵表刘师培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宁武南氏排印《刘申叔遗书•左盦外集》本四七

老子古义三卷附汉代老学者考杨树达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六一

古本道德经校刊(上篇)何士骥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排印《考古专报》本三三五

第一〇二册

古本道德经校刊(下篇)何士骥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排印《考古专报》本一

道德经传赞崔汝襄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排印本二八九

老子心印二卷(卷上)成上道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明善书局排印《三教心法》本五六七

第一〇三册

老子心印二卷(卷下)成上道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明善书局排印《三教心法》本一

论《老子》非晚出书并质钱宾四先生李源澄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排印《制言》第八期八三

老子述记朱芾煌撰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九五

老子玄诂附韵学二篇尹桐阳撰
民国二十六年(1937)排印本二七九

老子校诂(章第一至三十四)蒋锡昌撰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三七三

第一〇四册

老子校诂(章第三十五至八十一)蒋锡昌撰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一

老子校勘记附老子传考老子字义老子解诂(上册)蒋锡昌撰
稿本二四九

第一〇五册

老子校勘记附老子传考老子字义老子解诂(下册)蒋锡昌撰
稿本一

老子弼注校记蒋锡昌撰
稿本三〇五

老子校稿蒋锡昌撰
稿本三七一

第一〇六册

老子音释一卷附老子备考周树桢撰
民国二十八(1939)年齐鲁大学文学院排印本一

评注老子菁华录一卷张之纯撰
民国二十八年(1939)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评注诸子菁华录》本一二五

老子通考张心澄撰
民国二十八年(1939)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伪书通考》本一六一

老子考证汤仰晖撰
民国二十八年(1939)汤应煌排印本一九三

老子研究与政治历劫余生撰
民国二十八年(1939)上海中国图书杂志公司排印本二五五

老子韩式说陈柱撰
民国二十九年(1940)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四三五

第一〇七册

老子学辨胡怀琛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安吴胡氏排印《朴学斋丛书》本一

老子补注胡怀琛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安吴胡氏排印《朴学斋丛书》本三五

双剑誃老子新证于省吾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北京大业印刷局排印本四五

太上道德经新注魏伯阳撰
民国三十年(1941)川沙至元善堂排印本八五

老子精华上海中华书局编
民国三十年(1941)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一七七

老学辨正解李天然撰
民国三十二年(1943)成都正学社排印本二一九

道德经索隐二卷陆本基辑订
民国三十三年(1944)抄本二九五

第一〇八册

老子张默生撰
民国三十三年(1944)胜利出版社排印《中国历代名贤故事集第三辑》本一

老子分释陈梦家撰
民国三十四年(1945)重庆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二〇五

老子通释张纯一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二八七

孔子和老子的政治思想马云声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海风出版社排印本四〇三

老庄派自然主义的人生观项委之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石印本五〇五

第一〇九册

老子章句新编严灵峰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上海东方书局排印本一

老子通考蒋伯潜撰
民国三十六年(1947)正中书局排印《诸子通考》本一八三

老子现代语解陆世鸿撰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上海中华书局排印本一九九

老子哲学大同撰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上海大法轮书局排印本三〇三



老子章句新释(一至四)张默生撰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上海东方印书社排印《子学丛书》本四四五

第一一〇册

老子章句新释(五至六)张默生撰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上海东方印书社排印《子学丛书》本一

老子管见金其源撰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读书管见》本一〇一

道德经会通二卷黄维翰撰
民国三十七年(1948)樊川乐素洞石印本一〇七

老子哲学之研究金声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南京松涛出版社二三三

老子辨伪金兆梓撰
民国三十八年(1949)上海中华书局排印《芚厂治学类稿》本三一五

重订老子正诂二卷高亨撰
民国三十八年(1949)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本三六三

第一一一册

老子读本谭正璧撰
民国三十八年(1949)上海中华书局排印《学生国学读本》本一

道德经儒诠徐昂撰
一九四九年翰墨林书局排印《徐氏全书》本六九

评老子今译胡子霖撰
一九五六年稿本一〇七

道德经上经讲义宋育仁撰
民国排印本三二九

老子学派考叶瀚撰稿本四〇五

老子古谊一卷叶瀚撰
稿本四四一

第一一二册

老子新谊一卷叶瀚撰
稿本一

老子集解二卷奚侗撰
民国间排印本五五

老子覈诂四卷(卷一至二)马叙伦撰佚名批校
民国间排印本一八七

第一一三册

老子覈诂四卷(卷三至四)马叙伦撰佚名批校
民国间排印本一

孔老材料方觉慧撰
稿本二七七

老子学案王恩洋撰
民国间东方文教研究院排印本三九一

老子时代新考唐兰撰
民国间排印本四六五

第一一四册

大学老子会通王维庭撰
民国油印本一

老子政治学吴孤鹏撰
民国间石印本五一

老子道德经傅泽霖注
民国十三年(1924)石印本九五

老子学案郎擎霄撰
民国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二九五

第一一五册

老子政治思想概论孙思昉撰
民国间排印《国学小丛书》本一

老子微二卷王永祥撰
稿本一〇七

老子化胡说考证王维诚撰
民国间排印《国学季刊》第四卷第二号三九三

第一一六册

古籍新编老子郑麐撰
民国间中国学典馆排印本【原书缺第三十三至四十八页】一

道德经正名八卷(卷一至二)刘昶撰
稿本二九九

第一一七册

道德经正名八卷(卷三至五)刘昶撰
稿本一

第一一八册

道德经正名八卷(卷六至八)刘昶撰
稿本一

第一一九册

老子韵读 秦凤翔撰
民国复写本一

老子解不分卷 卢燮机撰
民国间稿本四五

老子通谊二卷 李崇元撰
民国油印本一九七

老子道德经贯珠解 李柏朝撰
民国间排印本二七五

老子校语 丁展成撰
民国间排印本三八一

老子哲学九章(第一册)无名氏撰
民国抄本三九五

第一二〇册

老子哲学九章(第二册)无名氏撰
民国抄本一

竹简《老子》辑录 刘佩德整理
文物出版社《郭店楚墓竹简》影印本一四三

帛书《老子》辑录 刘佩德整理
文物出版社《马王堆汉墓帛书》影印本一六五

敦煌《老子》辑录 刘佩德整理
四川人民出版社《英藏敦煌文献》、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影印本二〇七

《老子》碑刻拓片辑录 刘佩德整理
唐景龙二年(709)、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碑刻;
清刊《非见斋碑录绩语堂碑录》本四九三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 言
陈鼓应
《子藏•道家部•老子卷》是《子藏》丛书中最重要的结集之一,本卷共收历代《老子》书四百五十七种,包括今天所知的《老子》白文本、节选本、稿抄本、批校本及相关研究著作,整合成精装十六开一百二十册,集《老子》各种版本及研究资料之大成。

老子,春秋末年人。关于其事迹,已不可考。《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记,这篇传记的后半部分记载了一些传说,这些传说在“莫知所终”的托言下,更令人扑朔迷离。从司马迁使用“或曰”“云”“盖”“或言”“莫知其然否”等字示存疑的态度,也可以推知早在汉初,有关老子的具体事迹已无法确定。
《老子》一书为老聃所作,成书年代要早于《论语》。在先秦典籍中,《尹文子》《庄子》《列子》《战国策》《韩非子》《吕氏春秋》无不引述《老子》,可见各家都曾明确地看到《老子》其书。我们认为,《老子》应是一本专著而非纂辑之作。这本书前后理论一贯,层层推出,成一家之言(张岱年持此说),书中有作者自称的“我”和“吾”,文辞简略,理论一贯。书中也没有一处自称“老子曰”或“老聃曰”,这也可以证明是老聃自著。因此,无论从文体或思想内容一贯性来看,都说明这本书很可能是出于一人之手。当然,有些字句为其弟子或后学所附加,亦有可能。
《老子》传本情况较为复杂。雕版印刷产生之前,有竹简、帛书、敦煌写本、碑刻等形制。自宋代雕版印刷盛行以来,历代刻本也层出不穷。河上公章句本出现之前,《老子》一书结构多变,在不同的出土文献中多有印证。河上公八十一章本出现后,《老子》一书结构在流通层面趋于定型。今以竹简、帛书、写本、碑刻、传世本为序,对《老子》传本略加梳理。
竹简本。一九九三年,湖北荆门郭店村战国楚墓出土三组《老子》摘抄本,为今存年代最为久远的文本。郭店楚简整理者彭浩先生根据竹简形制及长短之不同,将多种简文《老子》分成甲、乙、丙三组,这三组《老子》摘抄本字数约当今本三分之一,章次安排也与今本大不相同,但文字内容基本一致。三组简文抄写内容上各不相复,仅有一节相应于通行本六十四章下段文字,重出于甲、丙组中。两相对比,丙组文句与马王堆帛书本及通行本接近。
北京大学于二〇〇九年入藏一批竹简《老子》,来源不明。整理者推测,抄写时间晚于银雀山汉简,可能到武帝前期。竹书《老子》在体例上为先《德》而后《道》,并出现了《老子上经》《老子下经》等篇题,每章前有分章符。
帛书本。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一大批帛书,其中包含帛书《老子》甲、乙本。甲本时代略早,字体近于篆文,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当为秦汉之际抄本;乙本为隶书,所据底本与甲本相同,仅避刘邦讳,当抄写于西汉初。该版本是《德》在前,《道》在后,部分行文也与通行本不同。
写本。《老子》写本众多,主要为六朝及唐人写本,多存于敦煌文献中。另,北齐武平五年(574),项羽妾墓出土《老子》抄本,其时代与帛书甲本相当。唐人傅奕校订其本,成《道德经古本篇》一书传世。《道德经古本篇》比其他版本保存了较多古句,但因古冢出土时已有残损,而傅奕以传世本校订,因此该书体例也是先《道》而后《德》,经文已非原貌。后南宋范应元获古本《老子》一种,来源不详。他参照傅奕本和先秦两汉诸家引文,编成《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一书,体例上仍是《道》前《德》后,但保留了许多古本内容。
碑刻本。今所见最早《老子》碑刻为唐景龙二年(709)易州龙兴观碑,王重民《老子考》后所附《道德经碑幢略目》收录《老子》碑刻二十二种,多为唐宋时所刻,其中有白文本也有注本。白文本如唐景福二年(893)碑等,注本有唐玄宗和宋徽宗二家《道德经注》等。
传世本。传世本《老子》中以刻本居多,但也不乏后人抄录之本。若依时代划分,《老子》传本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唐及唐前传本情况。《韩非子》中《解老》《喻老》篇为今所见较早的传世著作,其所据本之体例已无从考证。汉成帝时,严遵著《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体例上先《德》后《道》,分为七十二章。此书传至明代已失其半,藏书家胡震亨所得仅六卷,即《论德篇》,刻入《秘册汇函》,明正统《道藏》、清乾隆《四库全书》皆有收录。汉代又有《老子》河上公章句本,其书《道》前《德》后,分为八十一章;魏晋时有《老子》王弼注本,体例与河上公本大体相同,文字略异。在多种通行本中,河上公本、王弼本影响最大,后世传本多渊源于此。今存唐人写本多存于敦煌文献中,此不赘述。
宋刊本。分别为:龚士卨刊《纂图互注》本、建安虞氏刊河上公章句本、傅增湘旧藏宋麻沙刘氏刻音注河上公章句本及范应元撰《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本,这是已知存世最早的《老子》传世刻本。此外,莫友芝曾据《纂图互注》南宋巾箱本影抄,亦可看作是宋本中别传之本。
元明刊本。元刊本基本上沿袭宋本,如龚士卨《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等。明代刊印《老子》之书最多,尤以明正统《道藏》为代表。宋、金、元时期多种著述均赖《道藏》保存下来,如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宋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金时雍《道德经全解》、金寇才质《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元邓锜《道德真经三解》、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元张嗣成《太上道德真经章句训颂》等。此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间所刊之本不计其数。除完整的《老子》白文本及其注解本之外,有关《老子》的选本在明代也流通较广,如陈仁锡《诸子奇赏》、沈津《百家类纂》、陈深《诸子品节》、荪园《诸子十五种》等均有收录。如此众多之传本与选本,足见明代老子学之发达。
清代刊本。清代学术受乾嘉学派影响,有关《老子》的著述多以考证校订为主,这也就决定了清代《老子》研究著作主要侧重小学的特点,因此于文献学意义重大。如《道德经》徐大椿注本、卢文弨《老子音义考证》、黄文莲《道德经订注》、毕沅《道德经考异》等。
民国刊本。民国时期的《老子》相关著述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受西学思潮影响,《老子》印本大多用新式标点符号加以整理,注释也侧重于简单的解释。如《老子》许啸天注本、叶玉麟《白话译解老子道德经》等。此外,于哲理层面研究《老子》义理的著作也是这一时期的一大亮点。如陆世鸿《老子现代语解》、金声《老子研究与政治》、吴孤鹏《老子政治学》、孙思昉《老子政治思想概论》等。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中国“哲学的突破”始于老子。他是提出“世界本原”的哲学问 题之第一人,也是第一位试图解答宇宙生成以及万物变动历程等哲学之问题者。他的道论为本体界和现象界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说明。此外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如辩证思维、整体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等,也都发端于老子。《老子》一书也正是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这个观念拓展出来的。《老子》认为这个“玄之又玄”“惟恍惟惚”的“道”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们不禁要问:世界上果真有如此这般的“道”吗?它究竟是实际的存在呢?或者只是概念上的存在?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直截了当地说,“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这个预设的“道”,若从常识的观点来看,也许会认为它是没有意义的。例如说“道”是“惟恍惟惚”的,是“独立不改”的,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这一切都是非经验的语句,都是外在世界无法验证的。然而“道”的问题,却不可以把它当作经验知识的问题来处理,它只是一项预设,一种愿望,藉以安排与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道”之为一种预设,犹如政治学上预设“人人生而平等”一样,果真是人人生而平等吗?对于这个预设的命题,我们既不能否认它,但也不能证明它。关于老子“道”的理论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从存在的观点来处理它,只能从设定的观点来讨论它。
如果再作进一步的了解,《老子》“道”的论说之开展乃是人的内在生命的一种真实感的抒发。它试图为变动的事物寻求稳固的基础,更企图突破个我的局限,将个我从现实世界的拘泥中超拔出来,将人的精神生命不断地向上推展,向前延伸,以与宇宙精神相契合,而后从宇宙的规模上来把握人的存在,来提升人的存在。
因而,《老子》的形上之“道”拉开了我们思维活动的范围,并且将我们从为眼前事物所执迷的锁闭的情境中提升了一级。此外,《老子》关于宇宙创生的说法,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它说“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等等。
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而成为人生准则的“道”,它对人所产生的意义就很显然了。这一层意义的“道”,具有“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处下”“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等特性,从《老子》所预设的这些“道”的基本特性中,可以体会出其立说的用意。其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冲突,而人类社会冲突的根源就在于掠夺者肆意扩张一己的占有欲。所以提出“无为”“质朴”“无欲”“谦退”“不争”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求减损人类占有的冲动。老子所处的社会——事实上从古到今所有人类的社会,有形和无形的争夺无尽期地在进行着,而战争的残杀是有形争夺的事件中最惨烈的。战争的意义令人感到惶惑,追根究底,这些屠杀的事件多半只是为了掠夺者的野心和意气,而迫使多数人的生命去作无谓的牺牲。《老子》一书表现了强烈的反战意识,其中有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流露。他对人类有怜悯之心,因而提出“慈”字,要列强发挥慈心,爱养百姓而不可轻杀。在那兵祸连年的时代,在那争夺迭起的社会,老子苦口婆心,亟欲解决人类的争端。老子著书的动机是多方面的,然而从这一方面作为出发点去了解,才能把握老子立说的真正用意,并且从这点上去体认,当可知道老子仍是具有积极救世的心怀。我们常听人说,《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悲观的、出世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老子》倡导“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为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可见老子仍要人去“为”,去创生,去养育,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事实上,他也并不反对人成就功业,只是看到这个社会大家都急急忙忙地求名、取利、争功,大家都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图利益,无功的想争功,有功的更要居功,所以要人功业成就了,也不必去占为已有(“功成而不有”);事情做了,也不必去争夺名位(“为而不争”)。他还呼吁大家要拿出自己有余的去帮助不足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要尽自己的所能去贡献给人类(“有余以奉天下”)。
  此外,我们应重视《老子》中的“虚静”等观念,这是对生活上具有批评性与启示性的观念。“虚静”的生活,藴涵着心灵保持凝聚含藏的状态。惟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真朴的气质,也惟有这种心灵,才能导引出深厚的创造能量。反观现代人的生活,匆促浮华,自然难以培养出深沉的思想;繁忙躁进的生活,实足以扼杀一切伟大的创造心灵。《老子》恳切地呼吁人们重视一己内在生命的培蓄,就这一个层面来说,对于现代这种浮光掠影式的生活形态与心理样态,相关理念未尝不具有深刻的意义。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学术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先哲对其进行注解研究的现象,且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司马迁在《老庄申韩列传》中,就为我们勾勒了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子这样一个老学谱系。此后宋元之际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谓:“道与世降,时有不同,注者多随时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师之。故汉人注者为‘汉老子’,晋人注者为‘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为‘唐老子’‘宋老子’。”当然元明以后,直到当代也莫不如是。且就其注解的具体倾向而言,杜道坚又说:“言清静无为者有之,言吐纳导引者有之,言性命祸福兵刑权术者有之。纷纷说铃家自为法”,可谓一语中的。以下择取部分注本,稍加评介。
(一)先秦至六朝时期
韩非《解老》《喻老》是在现存解释《老子》思想的著作中最早的两篇文字,见于《韩非子》书中。韩非不太重视形而上学的思维,比较重功效,它在解释《老子》时也主要发挥了相关方面的思维。如《解老》所解释的《老子》章节多源于德篇部分,在注解方面也注重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阐发。《喻老》全文则用历史故事去附会《老子》,主要是假借《老子》引申出法术之论,都是讲求驾驭阴谋的杂术,因此相关注解曲解、误解《老子》原意的地方甚多。
严遵《道德经指归》。严遵是汉成帝时人,《指归》也是一本相当古老的解老之书,它将《老子》分为七十二章,所依据的就是汉代易纬数术原则,在注解经文方面,语多乖谬,但也可窥见汉代老学的一种观点。
河上公章句《老子道德经》。河上公为何许人,河上注本成于何时都是一个谜。在众多的《道德经》古本中,河上公本也是流传非常广泛的一部,遍为民间所通用。由于河上公带着方士养生观点注《老子》,因此在解释方面有着文字简明精确的特点,也有许多乖违原典的言辞。
王弼注《老子道德经》。毫无疑问,王弼的注是古注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很能掌握《老子》“自然”的主旨,扣紧了后者哲学上的几个基本观念,并加以阐释。王弼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魏晋玄学家所通用的“辨名析理”。所谓“辨名”,就是分析一个名词的意义。一个名词有它所代表的概念,分析这些概念就是析理。王弼用这种方法不仅精确地解释《老子》哲学的原意,并且也精辟地发挥了它的意涵。王弼的成就不仅在于注释老学,如果我们把他的注解单独抽出来看,可以看出他的文字自成一个系统,可说是一篇很好的哲学论文。也正因此,王弼注本一直以来都为学者所推崇,并广为流传。
(二)初唐至五代时期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此为从事《老子》研究校勘的学者非常重视的一个古本,它是依据王弼本发展而来者。傅本文句后多有“矣”“也”类语词,有许多地方可以勘正王本
的误失,它的最大贡献也在于此。
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该书有两大特色。一是引《庄子》证说《老子》。《老子》和《庄子》在基本的心态与意境上是不尽相同的,《庄子》的许多观念为《老子》所不具有的,用其来解释《老子》,则使得《老子》有了很浓的庄子意味。二是用佛学、道教的观念解《老子》,如此则使《老子》有了很多佛学、道教的意味。相关情况举不胜举。
王真《道德经论兵要义述》。王真是唐宪宗手下的一员大将,他写这本书直接对象就是他的皇帝宪宗。这本藉《道德经》来“论兵”的书,并不是主张用兵或如何去用兵,相反的却主张偃武息争。作者牢牢地抓住《老子》“不争”的思想而加以发挥,全书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浓厚的反战思想。当然,它也把《老子》书中形而上的意味完全剔除了。
陆希声《道德真经传》。陆希声认为“老子之术本于质,质以复性”。陆氏认为“化情复性”“以性正情”是《老子》哲学的基本动机。且认为老子、孔子据三皇之质、五代之文,都为救时弊,两者相合不相悖。我们认为,说老子和孔子他们的心怀都是救世的,这一点不错,但并不能因为他们有相同的“救乱”之心,就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混合,陆希声对此并没有很清楚地分辨。最后,陆氏虽然以儒解《老子》,不过儒家思想的痕迹并不明显。
(三)两宋至元代
王安石《老子注》。王安石在该书中首次将第一章以“无”“有”断句,在他以前的人都以“无名”“有名”“无欲”“有欲”为读。
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该书的特点首先是解释扼要简明,其次是征引多种古文及音辩,并鉴别何种古本同于老子原作。另外此书精选王弼、河上公、陆德明、傅奕、司马光、苏辙等三十家注解。这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老子》注本,其版本尤受校勘学者所重视。
吴澄《道德真经注》。该书也对前人的一些注解进行了分析,而其自身的注解精确明晰,为研究老学的人所必读的一本好书。
(四)明代
薛蕙《老子集解》。薛蕙早年喜欢看神仙长生一类的书,后来研读《老子》,才发觉以前所学不过是“方士之小术”。同时又指出前人常以方士之言、道教词句解《老》,往往穿凿于性命之外,于是自为集注。不过他自身也无法完全避免此弊。该书依王弼本章次顺文作解,注解部分的最大特点是常在一章后面作评语,澄清前人的误解,也常有独见。
王道《老子億》。全书按章次作解,常借原始儒家思想为助说,解说尚通畅明晓。此书开篇对于“道经”“德经”的分法不表赞同,他说:“至唐玄宗改定章句,始取篇首二字为义,以上篇言‘道’,谓之《道经》,下篇言‘德’,谓之《德经》,支离不通,殊失著书本旨。”在解说时也多有独见之处,如注“贵大患若身”,指“当云贵身若大患”,又指三十一章为注文混入经文。
沈一贯《老子通》。该书指“尊老者过谀,薄老者盛贬”,并对薄老的言论加以驳正。特别对于程子和朱子对老子思想的误解,讨论得最多。
(五)清代至民国
围绕《老子》一书校诂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如王念孙《老子杂志》、俞樾《老子平议》、陶鸿庆《读老子札记》、刘师培《老子斠补》、马叙伦《老子覈诂》、奚侗《老子集解》、高亨《重订老子正诂》、蒋锡昌《老子校诂》、严灵峰《老子章句新编》等等,皆是代表性作品。

《子藏•道家部•老子卷》之选目,集古今《老子》传本及相关研究著作之大成,尤重搜辑稀有抄本及批校本。
《老子》白文本方面,《子藏•道家部•老子卷》收录了相关的出土文献,值得重视。又历代的《老子》抄本、刻本、排印本众多,民国以后的石印本、油印本更是日益增多,《子藏•道家部•老子卷》对此则择其善者而用之。如除了收录较有代表性的明正统《道藏》、万历六年(1578)吉藩崇德书院《二十家子书》、万历间郁文瑞尚友轩《老庄合刻》等明刻本外,还收录了题为晋王羲之手书的写本、元赵孟頫写本、明崇祯六年(1633)田大受抄本、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全祖望抄本、清徐甚阳抄本及孟芳氏校并跋抄本等等。
《老子》研究文本众多,《子藏•道家部•老子卷》不仅收录了较流行的注解文本,更注意收集深藏于各地图书馆而不被世人所常见的刻本、排印本。宋元时期的刻本便有宋建安虞氏家塾刊《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本二卷、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二卷、陆德明《老子音义》、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二卷、《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二卷等。稀见文本有:宋代吕知常《道德经讲义》十二卷;明代田艺蘅《老子指玄》二卷、洪其道《道德经解》二卷、印玄散人《老子尺木会旨》二卷、周宗建《道德经解》;清代董汉策《老子道德经注》二卷、潘静观《道德经妙门约》二卷、王定柱《道德经臆注》二卷、王绍祖《老子袭常编》二卷、丁杰《老子道德经直解》二卷、裕英《道德经浅解》二篇;民国时期赖振寰《道德经证儒》二卷、宋育仁《道德经上经讲义》、王维庭《大学老子会通》、张贤栋《读老子小识》一卷、李蠡《读老浅疏》二卷、刘其宣《老子学案》、黄福《老子解》一卷、傅泽霖《老子道德经(正解)》、郎擎霄《老子学案》、孙思昉《老子政治思想概论》、郑麐《古籍新编老子》、李崇元《老子通谊》二卷、李柏朝《老子道德经贯珠解》、尹昌衡《止园道德经释义》、蔡可权《老子玄赞》、崔汝襄《道德经传赞》、李天然《老子辨正解》、陆本基《道德经索引》、项委之《老庄派自然主义的人生观》、无名氏《老子哲学九章》、金声《老子研究与政治》、黄维翰《道德经会通》二卷、梁启超《老子哲学》、秦凤翔《老子韵读》、吴孤鹏《老子政治学》、金兆梓《老子辨伪》等等。
同时,《子藏•道家部•老子卷》也非常注重对孤存稿本、抄本的收集。稿本方面,包
括清代叶昌炽《道德经校勘记》、王仁俊《老子佚文》《老子钟氏注》、朱敦毅《老子道德经参互》二卷、童翼驹《道德经十八则》《道德经三十六则》、曹耀湘《道德经注钞》、于鬯《老子校书》一卷,以及民国时期叶瀚《老子学派考》《老子古谊》一卷、《老子新谊》一卷、方觉慧《孔老材料》、刘昶《道德经正名》八卷、蒋锡昌《老子校勘记附老子传考、老子字义、老子解诂》《老子弼注校记》《老子校稿》、王永祥《老子微》二卷、卢燮机《老子解》等等。抄本方面,除上述已提及的裕英《道德经浅解》二篇、无名氏《老子哲学九章》为抄本外,河上公章句本有清莫友芝影山草堂抄本、王氏经训堂抄本;王弼注本有清宋茂初抄本;傅奕校本有清嘉庆七年(1802)严可均抄本;谷神子注本有清初抄本;吴澄注本有民国四年(1915)堇人抄本;周宗建解本有影抄明天启三年(1623)影抄本;陈澧注本有民国汪兆镛抄本、民国十九年(1930)石肇纯抄本等。
《子藏•道家部•老子卷》所收各本在注重版本校勘价值以及其前后系统考察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名人批校本的收录。著名者(按收入《老子卷》之先后顺序)如章钰、傅增湘、丁晏、莫友芝、王昶、洪颐煊、俞樾、马叙伦、宋茂初、严复、赵烈文、伍崇曜、柳弃疾等,这些批校者均为一时文献大家,其校语无论在文本研究还是文献研究方面均大有裨益。此外,我们还收录了几种佚名批校本,如明崇祯二年(1629)刊《太上道德宝章注疏》二卷、明嘉靖十五年(1536)刊《老子集解》二卷、明刊《道德经解》二卷、明刊《诸名家评点三经晋注》本《老子道德真经》二卷等,于文本校勘方面对《老子》研究也大有帮助。
   二○一八年九月



凡 例
一、依据《子藏》“求全且精”的原则,本卷收录《老子》白文本、注释本、校勘本及研究著作(原则上截止到一九四九年)共四百五十七种,整合成精装十六开本一百二十册影印出版,提要另以单行本出版发行。
二、竹简、帛书、敦煌写本为今存较早之《老子》文献,尽管大多为残篇,但对《老子》研究意义深远。本卷斟酌选录,置于书末。
三、本卷所收各书,略以著者生年先后为序。然自晚清以来,出书年代间隔不断缩小,晚辈所著或在长辈之前,所以于“略以著者生年先后为序”原则外,亦不乏视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者。
四、每种书原则上收录最初刊印者,但如有后出转精之刊本,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宋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今所见最早刊本为元本,明万历二年(1574)施观民、张四维分别予以校刊,且各具特色。为完整体现本书流传情况,《老子卷》均予以收录;如有刊本与稿本或抄本并传者,原则上皆予收录,以便读者窥其全貌。如曹耀湘《道德经注钞》,曹氏稿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七年(1881)刊本,本卷均予收录。
五、历代《老子》批校本较多,内容多寡不一,见识高低不齐,本卷择其精者予以收录,如恕庵、朱骏声、姚世钰、丁晏、傅增湘、容庚等批校本皆为其例。
六、本书所收著作,原则上都采用原书全称。如所收仅为某书一部分,不便于使用原书全称者,则作适当处理。如从魏徵等《群书治要》、归有光等《诸子汇函》、陈深《诸子品节》、穆文熙《诸家儁语》抽出者,分别作《老子治要》《老子》《老子品节》《老子儁语》。
七、原书如有缺叶而无可补足者,则于书名页上予以说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