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子藏•道家部•子華子卷(全四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方勇 主编 定价 2600.00
责任编辑 ISBN 978-7-5013-5220-3
出版时间 2014-03-0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4-03-0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子藏
所属分类 哲学宗教
中图分类 B220.5;B223.95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子藏》整合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海内数十家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真正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底本择优择善,为先秦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卷收錄目前所知有關《子華子》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稿抄本及相關研究著述等共四十一種。
 
目录[ 滚动 - 展开 ]  
 
子藏•道家部•子華子卷目 錄第一冊 1、子華子十卷 (周)程本撰據明正統《道藏》本 2、子華子十卷 (周)程本撰據明弘治九年李瀚刊《新刊五子書》本 3、子華子十卷 (周)程本撰 據明嘉靖三十年劉禋刊本 4、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據明嘉靖間刊本 5、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 據明萬曆間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 6、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據明萬曆二十三年歐陽清刊《五子書》本 第二冊 7、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據明萬曆三十年綿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8、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 據明刊《十子》本 9、子華子二卷 佚名撰據清嘉慶十四年刊《墨海金壺》本 10、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據清道光十三年王氏棠蔭館刊《二十二子全書》本 11、子華子二卷 佚名撰 據清道光中金山錢氏據《墨海金壺》刊版重輯《珠叢別錄》本 12、子華子二卷 佚名撰據清同治八年劉履芬抄本 13、子華子二卷 (周)程本撰據清光緒間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 14、子華子十卷 (周)程本撰 據舊抄本 第三冊 15、子華子 (元)陶宗儀輯 張宗祥重校據民國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說郛》本 16、子華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17、子華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據明天啟五年刊《諸子彙函》本 18、子華子類纂 (明)沈津撰據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學刊《百家類纂》本 19、子華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20、子華子品節 (明)陳深撰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21、子華子二卷 (明)謝汝韶批校據明萬曆六年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22、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子華子品彙釋評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參閱、朱之蕃圈點據明萬曆四十四年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本 23、子華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閱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24、新鐫子華子玄言評苑 (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據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 25、子華子 (明)蓀園輯校據明萬曆三十九年蓀園校刊《諸子十五種》本 26、子華子嫏嬛 (明)鍾惺評選據明天啟五年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27、子華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28、子華子奇賞一卷 (明)陳仁錫評選據明天啟六年刊《諸子奇賞》本 29、子華子 (明)陳仁錫評選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30、子華子二卷 (明)郎兆玉點評、石九鼎參閱、郎斗金糾譌據明天啟間武林堂策檻刊《合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本 第四冊 31、子華子二卷 (明)郎兆玉點評、石九鼎參閱、郎斗金糾譌 據明刊《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 32、子華子二卷 (明)郎兆玉點評、石九鼎參閱、郎斗金糾譌據明刊《諸子褒異》本 33、子華子 佚名摘抄 據明抄《二十一家子書摘抄》本 34、子華子 (清)嚴可均輯據清光緒二十年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本 35、子華子十卷 (清)金之俊評閱 據清雍正間刊本 36、讀子華子 (清)楊琪光撰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37、子華子文粹 李寶洤撰據民國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38、評注子華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39、子華子考補證 黃雲眉撰據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刊《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40、子華子精華 陸翔輯注據民國二十三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41、子華子醫道篇注一卷 張驥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成都義生堂刊本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 言 許抗生 《子藏•道家部•子華子卷》共收書四十一種,整合成精裝十六開本四冊予以出版。本卷收錄目前所知有關《子華子》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稿抄本及相關研究著述等,集《子華子》各種版本及研究文獻之大成。 一 今本《子華子》前附劉向《子華子書錄》云:“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言:所校讎中《子華子》書凡二十有四篇,以相校複重十有四篇,定著十篇,皆以殺青,書可繕寫。子華子程氏,名本,字子華,晉人也。晉自頃公失政,政在六卿,趙簡子始得志,招徠賢儁之士為其家臣。子華子生於是時,博學能通《墳》、《典》、《丘》、《索》,及故府傳記之書,性闓爽,善持論,不肯苟容於諸侯,聚徒著書,自號程子,名稱籍甚,聞於諸侯。孔子遇諸郯,歎曰:‘天下之賢士也。’簡子欲仕諸朝而不能致,乃遣使者奉纁幣聘以為爵執圭。是時,簡子殺竇犢及舜華,孔子為作臨河之操,子華子亦逡巡不肯起。簡子大怒,將脅之以兵,子華子去而之齊,齊景公不能用也。子華子館於晏氏,更題其書曰《子華子》。簡子卒,襄子立,子華子反於晉,時已老矣,遂不復仕以卒。”(明正統《道藏》本)《孔子家語•致思》亦載:“孔子之郯,遭程子於塗,傾蓋而語終日,甚相親,顧謂子路曰:‘取束帛以贈先生。’子路屑然對曰:‘由聞之:士不中閒見,女嫁無媒,君子不以交,禮也。’有間,又顧謂子路,子路又對如初,孔子曰:‘由,《詩》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今程子,天下賢士也。於斯不贈,則終身弗能見也。小子行之。’”據此,則子華子為春秋末期晉國人,博學多才,不苟容於諸侯,聚徒著書,自號程子。趙簡子欲聘子華子為卿,子華子因其殺竇犢及舜華事而躊躇不前,遂惹怒趙簡子而奔齊避難。因齊景公不用而館於晏氏,題其書曰《子華子》。然《莊子•讓王》載:“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侯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於君之前,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華子曰:‘甚善!自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亦重於兩臂。韓之輕於天下亦遠矣,今之所爭者,其輕於韓又遠。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眾矣,未嘗得聞此言也。’子華子可謂知輕重矣。”(亦見《呂氏春秋•審為》)韓昭僖侯即韓昭侯(《史記》作韓昭侯,《呂氏春秋》作韓昭釐侯,《韓非子》作韓昭僖侯),據《史記》所載,韓昭侯約與孟子、莊子同時,則子華子去孔子之世百有餘年。陸德明《經典釋文》引司馬彪之說云子華子為魏人,與《莊子》所記相合。據此看來,子華子似有二人,一為春秋末年至戰國初年曾與孔子相見之子華子,另一位則是戰國中期主張重生、貴生之子華子。《莊子•讓王》載子華子“兩臂重於天下”之論,莊子謂其“知輕重”。《呂氏春秋•貴生》引子華子曰:“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又《巫徒》曰:“王者樂其所以王,亡者亦樂其所以亡。”高誘並注云:“子華子,古之體道人。”由是觀之,子華子學說以全性保真為主,與道家相類。劉向謂其書“以道德為指歸,而經紀以仁義,存誠養操,不苟於售。”劉向推尊儒學,以儒而觀道,不足為奇。今本《子華子》,後人多疑其為偽書。劉向在《子華子書錄》中說:“今其書編離簡斷,以是門人弟子,共相綴隨記其所聞,而無次序,非子故所著之書也。”則劉向校書時所見之《子華子》已非原書。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云:“觀其文辭,近世依託為之者也。其書有‘子華子為趙簡子不悅’,又有‘秦襄公方啟西戎,子華子觀政於秦’。夫秦襄之卒在春秋前,而趙簡子與孔子同時,相去幾二百年,其牴牾類如此。且多用《字説》,謬誤淺陋,殆元豐以後舉子所為爾。”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云:“當出於近世能言之流,為此以玩世爾。”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五云:“子華子稱程本,而前代絶無其目,蓋宋人假託玩世。”晁公武、陳振孫、胡應麟等人均認為傳世本《子華子》為宋世好事者依託而作,並非先秦古書。對於今所傳《子華子》之文辭,古人亦貶褒不一。宋朱熹云:“其詞故為艱澀,而語實淺近;其體務為高古,而氣實輕浮;其理多取佛、老、醫、卜之言,其語多用《左傳》、班、史中字,其粉飾涂澤、俯仰態度,但如近年後生,巧於摸擬變撰者所為,不惟決非先秦古書,亦非百十年前文字也。”(《御纂朱子全書》卷五十八)如陳振孫稱“其文不古,然亦有可觀者。”明宋濂《子華子辯》云:“其文辭極舂容,而議論煥發,略無窘澀之態。”清四庫館臣云:“諸子之書,僞本不一,然此最有理致文彩,辨其贋,則可;以其贋而廢之,則不可。”可見,即使今所傳《子華子》是偽書,亦有較高的保存和流傳價值。 二 《子華子》注本極少,明郎兆玉、清金之俊曾批點《子華子》,隨文出注,信手拈來,言簡意賅。如郎兆玉曰:“天瑞碧虛,都涉窅冥,此獨闡發陰陽歸本、一中斡運,可謂發前人未發之蘊。”(卷上《陽城胥渠問》篇)金之俊曰:“說理甚精,即可由而不可知之謂也。”(卷一《陽城胥渠問》篇)此類評語多隨感而發,雖不成系統,亦有精到之處。民國醫學家張驥有《子華子醫道篇注》一卷,以中醫理論注《子華子•北宮意問》篇。他說:“醫者,道也,非術也。子華子著《醫道》篇,不曰術,而曰道,其於理身、治國家天下,無以外是矣。然吾謂三代以上,醫以道鳴。由漢唐以至宋元之醫,以道鳴且以術鳴也。由宋元以來,則醫之以術鳴者多,而以道鳴者不數數覯也。”(《子華子醫道篇注•自敘》)張驥認為,醫為“道”,而非“術”。“術”治標而不治本,“道”標本兼治。他以“道”與“術”的標準,將中醫歷史分為三個階段:三代以上,以“道”而著稱;漢唐至宋元,“道”與“術”兼行;宋元以來,則只以“術”行。張驥認為:“子華子著《醫道》篇不曰術而曰道,駸駸乎與《素》、《靈》爭烈矣。以之治國家、天下可也。”他注解此篇的目的是“望當世之篤志於醫者以道鳴,毋以術鳴。”張驥從中醫角度解讀此篇,認為《子華子》此篇意在與《素問》、《靈樞》一爭高下。書中不僅大量引述中醫典籍,還徵引《莊子》、《文中子》等子書及文字訓詁學以證己說。由此可知,張驥不僅將《子華子》這一篇看作是醫學著作,而且將其置於古代文化大背景之下考察,以“道”論醫,自身及天下、國家兼顧,發前人所未發,確有獨到之處。明代尚有多種《子華子》選評本,分彙評及單評兩種。彙評本以焦竑等《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子華子品彙釋評》(《新欽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內)為代表,其書收蘇濬、汪道坤、王世楨等三十餘家評語,以明人為主,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單評本有陳繼儒《子華子粹言》(《藝林粹言》內)、陳深《子華子品節》(《諸子品節》內)、陸可教選、李廷機訂《新鍥子華子玄言評苑》(《新鍥諸子玄言評苑》內)、鍾惺評選《子華子嫏嬛》(《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內)、鍾惺評選《子華子文歸》(《諸子文歸》內)、陳仁錫評選《子華子奇賞》(《諸子奇賞》內)、陳仁錫輯《子華子》(《子品金函》內)等。這些評注本雖為選注,但其所收各家評語,基本上代表了明代《子華子》研究的最高成就。 三 《子華子》十篇,《漢書•藝文志》及兩《唐書》均不著錄,朱熹謂“會稽官書板本有《子華子》”(《御纂朱子全書》卷五十八),清四庫館臣云:“自宋南渡後,始刋板於會稽。”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宋史•藝文志》均著錄十卷,題晉人程本撰。傳世本《子華子》十篇有十卷本、二卷本兩種。十卷本。今本《子華子》以篇為卷,最早傳本為明正統《道藏》本,此外尚有明弘治九年李瀚《新刊五子書》本、明嘉靖三十年劉禋刊本、清雍正間刊本等。 二卷本。最早傳本為明嘉靖間刊本,與《文子》合刊。此外尚有明萬曆間《子彙》本、萬曆六年謝汝韶《二十家子書》本、萬曆二十三年歐陽清《五子書》本、萬曆三十年綿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明刊《十子》本、明刊《合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本、明刊《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明末刊《諸子褒異》本、清嘉慶間張海鵬《墨海金壺》本、清道光十三年刊《二十二子全書》本、清道光中錢熙祚刊《珠叢別錄》本、清光緒間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等。二卷本係合十卷本而成。 四 《子藏•道家部•子華子卷》注重選擇不同刻本。傳世本《子華子》為十篇,有十卷本及二卷本之別。今收得十卷本六種,如明正統《道藏》本、明嘉靖三十年劉禋刊本等;二卷本十四種,如明嘉靖間刊本、明萬曆間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萬曆三十年綿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等。今所收各種傳本,均選擇刊刻精審者,並充分考慮到版刻流傳情況,以期展現《子華子》較為系統的版本流傳過程。《子華子》注本稀少,今收得明郎兆玉點評《子華子》二卷、清金之俊評閱《子華子》十卷、民國張驥《子華子醫道篇注》一卷三種。其中,明郎兆玉評點本有明天啟間武林堂策檻刊《合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本、明刊《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明刊《諸子褒異》本三種刊本,今均予收入。《子藏•道家部•子華子卷》還注重收錄各種選評本。如明黎堯卿輯《諸子纂要》、明陳繼儒選《藝林粹言》、明鍾惺評選《諸子嫏嬛》、明陳仁錫評選《子品金函》等均選錄《子華子》,皆有評語,今一併收入。對於稀見稿抄本,《子藏•道家部•子華子卷》均設法收錄。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同治八年劉履芬抄本、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手抄本等,今皆予以收錄。 二○一三年三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