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您的购物车中有0件商品·
·请您登录查看详细·
子藏·道家部·鶡冠子卷(全六册)
 
 
分享到:
编  著  者 方勇 主编 定价 3900.00
责任编辑 ISBN 978-7-5013-5216-6
出版时间 2014-03-0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14-03-0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精装,正16开,
丛  书  名 子藏
所属分类 哲学宗教
中图分类 B220.5;B223.95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子藏》整合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海内数十家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真正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底本择优择善,为先秦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卷收錄目前所知有關《鶡冠子》的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稿抄本、批校本及各類研究著作等共五十五種。
 
目录[ 滚动 - 展开 ]  
 
子藏•道家部•鶡冠子卷目 錄 1、鶡冠子二卷 (周)鶡冠子撰 據明萬曆三十年緜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  2、鶡冠子一卷 (周)鶡冠子撰 據明刊《十二子》本 3、鶡冠子治要 (唐)魏徵等節選據民國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日本天明七年刊《羣書治要》本 4、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明正統《道藏》本 5、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清)弘曆題詩 袁克文跋 據明弘治碧雲館木活字本 6、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明弘治九年李瀚刊《新刊五子書》本 7、鶡冠子二卷 (宋)陸佃解 (清)蔣鳳藻校並跋 據明嘉靖間刊本 8、鶡冠子一卷 (宋)陸佃解 據明萬曆四至五年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 9、鶡冠子一卷 (宋)陸佃解 (明)馮夢禎校 據明萬曆五年刊《十八子全書》本 10、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明萬曆二十三年歐陽清刊《五子書》本 11、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佚名批校 據明刊本(九行二十字) 12、鶡冠子二卷  (宋)陸佃解 (清)朱學勤校並跋 據明刊《十子》本 13、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佚名批校 據明刊本(八行十七字) 14、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清)黃丕烈校並跋 據明鈔本 15、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清嘉慶十年虞山張氏照曠閣刊《學津討原》本 16、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清乾隆四十二年福建刊、同治道光間遞修、光緒二十年增刊《武英殿聚珍版書》本 17、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佚名批校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 18、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民國十二年沔陽盧氏慎始基齋刊《湖北先正遺書》本 19、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四部備要》本 20、鶡冠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21、鶡冠子品節一卷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22、鶡冠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據明天啓五年刊《諸子彙函》本 23、鶡冠子類纂 (明)沈津撰據明隆慶元年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24、鶡冠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25、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鶡冠子品彙釋評 (明)焦竑校正 、翁正春參閱 、朱之蕃圈點 據明萬曆四十四年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本 26、鶡冠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閱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27、新鐫鶡冠子玄言評苑 (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據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 28、鶡冠子 (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閱、劉孔敬參訂據明天啓五年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29、鶡冠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30、鶡冠子奇賞一卷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啓六年刊《諸子奇賞》本 31、鶡冠子 (明)陳仁錫評選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32、鶡冠子一卷 (明)陳仁錫輯、金堡訂、范方評 據明書林龔宏源刊《金衛公彙選五種》本 33、鶡冠子評選 (明)秦駿生、陸祖望、陳紹源、沈蘭先選輯 程國瑞、黃明桂參閱據明刊《周秦十一子評選》本 34、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明)王宇評 汪明際、朱養純參評 朱養和訂 (清)顧觀光校據明天啓五年朱氏花齋刊本 35、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解 (明)王宇評 汪明際、朱養純參評 朱養和訂 據清嘉慶九年姑蘇王氏聚文堂刊《十子全書》本 36、鶡冠子解三卷 (宋)陸佃解 (明)王宇評 汪明際、朱養純參評 朱養和訂 (清)章鈺校並跋據清同治八年劉履芬鈔本 37、鶡冠子之言 (清)馬驌撰據清康熙九年刊《繹史》本 38、鶡冠子叢錄 (清)洪頤煊撰 據清光緒十三年吳氏醉六堂刊《讀書叢錄》本 39、鶡冠子韻讀 (清)江有誥撰據清嘉慶道光間刊《音學十書•先秦韻讀》本 40、讀鶡冠子 (清)俞樾撰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春在堂全書•曲園雜纂》本 41、鶡冠子平議 (清)俞樾撰 李天根輯據民國間排印《諸子平議補錄》本 42、讀鶡冠子 (清)楊琪光撰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43、鶡冠子注一卷 (清)王闓運撰 據清宣統三年刊《王湘綺先生全集》本 44、鶡冠子文粹 李寶洤撰據民國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45、鶡冠子佚文  王仁俊輯 據手稿本《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 46、評注鬻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47、鶡冠子 劉咸炘撰據民國十六年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48、鶡冠子吳注三卷 吳世拱撰 據民國十八年排印《九鶴堂叢書》本 49、鶡冠子治要 張文治撰據民國十九年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 50、鶡冠子考補證 黃雲眉撰據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偽書考補證》本 51、鶡冠子精華 陸翔輯注據民國二十三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52、鶡冠子集解 王心湛校勘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廣益書局排印本 53、鶡冠子菁華錄一卷 張之純撰據民國二十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評注諸子菁華錄》本 54、鶡冠子通考 張心澂撰據民國二十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偽書通考》本 55、鶡冠子考 蔣伯潛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正中書局排印《諸子通考》本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前 言 陸永品 《子藏•道家部•鶡冠子卷》共收書五十五種,整合為精裝十六開六冊予以出版。本卷收錄目前所知有關《鶡冠子》白文本、注釋本、節選本、稿抄本、批校本及各類研究著作等,集《鶡冠子》各種版本及研究文獻之大成。 一 鶡冠子,姓名及生平均不甚明瞭。《藝文類聚》卷六七《衣冠部》引漢劉向《別錄》曰:“鶡冠子,常居深山,以鶡為冠,故號鶡冠子。” 《文選》卷五四劉孝標《辯命論》唐李善注曰:“《七略》:‘鶡冠子者,蓋楚人也。常居深山,以鶡為冠,故曰鶡冠。’”《漢書•藝文志》著錄《鶡冠子》一篇,班固自注曰:“楚人,居深山,以鶡為冠。”,唐顏師古注曰:“以鶡鳥羽為冠。”《藝文類聚》卷三六《人部》引晉袁淑《真隱傳》曰:“鶡冠子,或曰楚人,隱居幽山,衣敝履空,以鶡為冠,莫測其名,因服成號,著書言道家,馮煖常師事之,後顯於趙,鶡冠子懼其薦己也,乃與煖絕。”《隋書•經籍志》著錄《鶡冠子》三卷,小注曰:“楚之隱人。”《宋史•藝文志》因循班固之說,且曰“不知姓名”。由此可知,自漢時鶡冠子其人及其事蹟均已湮沒不聞,所知者唯其為楚人,隱居深山,以鹖鳥羽為冠,故而得號鶡冠子。《鶡冠子》卷上《近迭第七》、卷中《度萬第八》及《王鈇第九》、卷下《兵政第十四》及《學問第十五》多次提及“龐子問鶡冠子”,袁淑《真隱傳》亦提及“馮煖常師事之”,今學者多認為龐子即龐煖,馮煖即為龐煖,“馮”、“龐”古音相近,則鶡冠子曾為龐煖老師。龐煖,戰國時趙國人。《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曰:“(悼襄王)三年,龐煖將,攻燕,禽其將劇辛。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移攻齊,取饒安。”趙悼襄王公元前244年至前236年在位,則鶡冠子為戰國晚期人。《鶡冠子》,《漢書•藝文志》著錄為一篇,《隋書•經籍志》作三卷,未言篇數。唐韓愈有《讀鶡冠子》一文,稱“十有六篇”。《崇文總目》著錄為:“今書十五篇。”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為:“《鶡冠子》八卷。……按《四庫書目》《鶡冠子》三[卷]十六篇,與愈合,已非《漢志》之舊。今書乃八卷,前三卷十三篇,與今所傳《墨子》書同。中三卷十九篇,愈所稱兩篇皆在,宗元非之者,篇名《世兵》,亦在。後兩卷有十九篇,多稱引漢以後事,皆後人雜亂附益之。今削去前、後五卷,止存十九篇,庶得其真。”則當時存八卷五十一篇本,晁氏刪削為十九篇。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三卷十九篇,陸佃解,與今本《鶡冠子》合。由此看來,劉向校書時《鶡冠子》為一篇,唐時為十六篇,北宋時又變為十五篇,至南宋時則增為五十一篇,經晁公武刪為十九篇。陳振孫所見與今本合,均為十九篇,是否與晁公武刪定的十九篇本相同尚不得而知。關於《鶡冠子》真偽,歷來頗多爭議。梁劉勰《文心雕龍•事类》稱:“唯賈誼《鵩賦》,始用《鶡冠》之說。” 同書《諸子》又稱:“《鶡冠》綿綿,亟發深言。”劉氏尚以此書為真,但注意到賈誼《鵩鳥賦》和《鶡冠子》文句有相近的地方。最早懷疑《鶡冠子》為偽書的是唐代柳宗元,其《辯鶡冠子》曰:“余讀賈誼《鵩賦》,嘉其辭,而學者以為盡出《鶡冠子》。余往來京師,求《鶡冠子》無所見,至長沙始得其書。讀之,盡鄙淺言也。唯誼所引用為美,餘無可者。吾意好事者偽為其書,反用《鵩賦》以文飾之,非誼有所取之決也。太史公《伯夷列傳》稱賈子曰:‘貪夫殉財,烈士殉名,夸者死權。’不稱《鶡冠子》。遷號為博極羣書,假令當時有其書,遷豈不見耶?假令真有《鶡冠子》書,亦必不取《鵩賦》以充入之者。何以知其然耶?曰不類。” 《崇文總目》以為:“唐世嘗辨此書後出,非古所謂《鶡冠子》者。”《郡齋讀書志》以為唐《四庫書目》著錄為十六篇時,“已非《漢志》之舊。”近人黃雲眉《古今偽書考補證》認為:“是書決為後人偽託。”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蓋後人見《漢志》有《鶡冠》楚人之說而妄託者耳。”此均以為《鶡冠子》為後人偽託。而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一五曰:“《鶡冠子》,《漢藝文志》有二:一道家,一兵家。兵家任宏所錄,班氏省之,則今所傳蓋偽託道家者爾。然道家所列《鶡冠子》僅一篇,而唐韓愈所讀有十九篇,宋《四庫書目》乃三十六篇,晁氏《讀書志》則稱八卷,與《漢志》俱不合,而唐、宋又自相矛盾。晁顧謂四庫篇目與昌黎所讀同,何也?説者以《鶡冠》、《亢倉》、《子華》皆因前代有其名而依託為偽。然中實不同:《鶡冠》則戰國有其書而後人據《漢志》補之,《亢倉》則《莊子》有其文而後人據《南華》益之,若《子華》既無其書,又無其文,特好事者因‘傾蓋’一言而偽撰以欺世耳。”且進一步考證認為今本可能窜入了《龐煖》部分篇章,“《藝文志》兵家有《龐煖》三篇,《鶡冠子•兵政》稱龐煖問,而《世賢》、《武靈》等篇直稱煖語。豈煖學於鶡冠,而此二篇自是煖書,後人因鶡冠與煖問答,因取以附之與?”清代四庫館臣、姚際恒、王闓運、近人梁啟超均認為此書真偽參半,有後人增入成份。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大量帛書,有學者研究發現,《鶡冠子》對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引用有二十三處之多,證明此書並非偽書,然學者亦持論不一。《漢書•藝文志》將《鶡冠子》歸入道家,同时,在“兵權謀”下曰:“省伊尹、太公、《管子》、《孫卿子》、《鶡冠子》、《蘇子》、蒯通、陸賈、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種,出《司馬法》入禮也。”則此時《鶡冠子》雜有道家和兵家思想。韓愈《讀鶡冠子》稱:“其詞雜黃老刑名,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說當矣。使其人遇時,援其道而施於國家,功德豈少哉?”是韓氏以《鶡冠子》有益於治道。陸佃所解《鶡冠子》與今本同,其序稱:“其道蹖駁,著書初本黃老而末流迪於刑名。……此書雖雜黄老刑名,而要其宿時若散亂而無家者,然其奇言奧旨亦每每而有也。”清四庫館臣亦稱:“其說雖雜刑名,而大旨本原於道德。”而今人呂思勉說:“全書多道、法二家言,又涉明堂陰陽之論,與《管子》最相似。”(《先秦學術概論》)是今本《鶡冠子》思想比較駁雜,雜有道家、法家,甚至陰陽家等多家思想。 二 今本《鶡冠子》十九篇,白文本及注本均有一卷本、二卷本之別。白文一卷本有明刊《十二子》本等;二卷本以前九篇為上卷,後十篇為下卷,有明萬曆三十年綿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等。《鶡冠子》注本通行者為宋陸佃解本。陸佃對《鶡冠子》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整理,其序言曰:“今其書雖具在,然文字脫繆,不可考者多矣。語曰:‘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豈虛言哉!余竊閔之,故為釋其可知者,而其不可考者輒疑焉,以俟博洽君子。”(陸佃解《鶡冠子》,明正統《道藏》本)陸佃解《鶡冠子》有一卷本、二卷本、三卷本三種傳本。一卷本以明萬曆間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為代表,合十九篇為一卷。二卷本有明嘉靖間刊本,析十九篇為兩卷。三卷本以前七篇為上卷,中間四篇為中卷,后八篇為下卷,有明正統《道藏》本、明弘治間碧雲館活字本、弘治九年李瀚《新刊五子書》本、明萬曆二十三年歐陽清《五子書》本、明刊九行二十字本、明天啟五年花齋刊本、明刊八行十七字本、清嘉慶九年《十子全書》本、清光緒間《子書百家》本、民國間《四部備要》本等。另,《新唐書•藝文志》尚著錄有唐人李軌注《鶡冠子》三卷。此外,《鶡冠子》尚有清王闓運及民國吳世拱注本。王注本一卷,注文甚為簡略。吳注本三卷,其分卷與陸佃解三卷本相同,甚為詳細,可與陸佃解本比肩。明清以來《鶡冠子》選評本漸多,著名者有明陳深《鶡冠子品節》(明刊《諸子品節》內),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鶡冠子彙函》(明刊《諸子彙函》內),明沈津撰《鶡冠子類纂》(明刊《百家類纂》內),明焦竑校正 、翁正春參閱 、朱之蕃圈點《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鶡冠子品彙釋評》(明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內),明陳仁錫評選《鶡冠子奇賞》(明刊《諸子奇賞》內),清洪頤煊撰《鶡冠子叢錄》(清道光間刊《讀書叢錄》內),民國李寶洤撰《鶡冠子文粹》(民國六年排印《諸子文粹》内)等,今均予收錄。 三 《子藏•道家部•鶡冠子卷》注重珍稀文獻的收錄。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弘治九年碧雲館活字本《鶡冠子》三卷,為目前所知碧雲館刻書唯一傳世本,袁克文稱其“為聚珍叢書所祖,且明活字本傳世絕希,至足寶也”。據版本專家李紅英鑒定,此本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刻本實物,在清代曾為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舊藏,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馬裕進獻內府,其書衣鈐有“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兩淮鹽政李質穎送到馬裕家藏鶡冠子壹部計書一本”朱文長方印,卷首鈐有“翰林院印”滿漢朱文大方印。扉頁有清高宗弘曆乾隆三十八年題詩,書中鈐有“乾隆御覽之寶”朱橢圓印、“乾”龍紋朱方印、“隆”龍紋白方印諸印鑒。扉頁貼有四庫館臣惲毓鼎簽條,云:“此本凡十九篇,首尾完備,佃注世亦罕見,係明弘治中活字板本,坊間並無流傳。計三冊。”並鈐有騎縫章“臣”朱方印、“毓鼎”白方印等。此書後為周叔弢所得。此本不僅難得一見,且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子藏•道家部•鶡冠子卷》還注重收錄名人批校本。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黃丕烈校跋明抄本、清蔣鳳藻校跋明嘉靖間刊本、近人朱學勤校跋明刊《十子》本等均為難得一見的名家批校本。又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刊九行二十字本及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八行十七字本,均有佚名批校。這些校本的收錄,大大豐富了《鶡冠子》研究所需的文獻資料。《子藏•道家部•鶡冠子卷》復又注重收錄不同注本及評閱本。《鶡冠子》除陸佃解外,尚有王闓運及吳世拱注本。王注本收入清宣統三年刊《王湘綺先生全集》中,吳注本收入民國十八年刊《九鶴堂叢書》中,今均予以收錄。明人王宇曾點評陸佃注本,有明天啟五年花齋刊本、清嘉慶九年《十子全書》本、清同治八年劉履芬抄本等三種不同傳本,且明花齋刊本有清顧觀光校,清劉氏抄本有章鈺光緒二十二年校及跋語,均有一定文獻價值,今亦予以收錄。 二○一二年十二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